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陶醒世 《经济界》2000,(4):79-80
减轻农民负担已经提了很多年,但一直未能很好解决,近年来更有日趋严重之势。对于这一问题,党中央、国务院非常重视,采取了许多措施,如“合理负担”一定三年不变,明确农民减负工作的领导责任,实行“一票否决”等,督办力度也越来越大,农民负担水平基本得到稳定。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农民负担重的问题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农民负担仍然偏重;增加农民负担的压力依然很大,稍一放松就会反弹,恶性案件时有发生。农民负担久减不下提示人们,是到了换一个角度思考问题,从增加农民负担的动力机制上寻找对策釜底抽薪和彻底改革…  相似文献   

2.
当前,解决农民负担过重的问题已引起了人们的重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论述之丰,方法之多,为减轻农民负担开阔了视野,拓宽了路子。最近笔者在接触到的一些文章论述、文件规定和会议发言中,相当多的提到靠发展集体经济,办村组企业,为农民负担“分流”,以减轻负担;有的文件中甚至写上“办好村组企业是减轻农民负担的主要途径”;有的则提到“开源节流”,解决负担过重的问题。无庸置言,这些都是可行之法。但相比之下,从“减”字上做文章的却很不集中,显得单薄,这使我产生了几点感想:  相似文献   

3.
农民负担问题是农村的热点问题,也是农村议论的焦点,对农村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影响很大。各级政府年年都把它作为一项很重要的农村工作来抓。近几年来,虽然“三提五统”能控制在规定的5%以内,但在一些地方农民负担却居高不下,究其原因,主要有:第一、上级下达任务没有考虑实...  相似文献   

4.
民主决策是实行村民自治的重要内容。村委会作为村民自治组织,理应依法实行民主决策,但从实践情况看,村委会实行民主决策的难度还相当大。所谓难,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支部包揽多,村委会责大权小。目前,不少地方存在着村党支部与村委会职责不明,工作不分的问题,村级工作大都是“一篮子提”,大、小事全由党支部“一把抓”、“一包揽”。一些本来应由村委会讨论决策的事项,如村提留的收缴和使用,经济项目承包,村办公益事业需要农民负担的事项等,大都是村支部“拍板”。有些村虽然形式上是通过召开支部和村委联席会研究决定重大事…  相似文献   

5.
为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不少地方推行了农民负担“一定三年不变”制度 ,使农民负担水涨船高的势头得到了遏制 ,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普遍欢迎。但据调查 ,在个别地方“一定三年不变”的减负措施还未落到实处 ,农民负担过重的问题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 ,有的还相当严重。如某村上两年的农民负担“明白卡”上虽然都填写了人均40元的提留统筹费 ,但今年该村每人又收了60元的闲散地承包费 ;还有一个村为了弥补“一定三年不变”后的经费不足 ,另向农民重复收取办公费、会议费、烤火费、村干部和教师工资补贴等10多个款项 ,人均达80多元 ,加上…  相似文献   

6.
实话实说     
警惕农民负担这样反弹税费改革实施后,有三种变相加重农民负担的形式,值得警惕。服务收费“增项”。税费改革之后,乡镇机构相应“瘦身”,个别部门改为服务性机构,安置分流人员。“有庙就要香火供”,这样就带来新的问题:有的干部本身并无一技之长,哪能提供什么服务,可为了养活自己,不惜借服务之“名”,行收费之“实”;有的少服务多收费,如畜牧、农技等部门虽然提供了一些服务,但究竟该如何收费,物价部门没有统一标准,难免出现服务少、收费多的情况。一事一议“掺水”。税费改革后,有了“一事一议”兴办公益事业的政策,在个别管理制度不健全的…  相似文献   

7.
1998年,湖北枣阳市杨当镇委、政府大胆探索,走出了一条“农民负担大包干”的减负新路子。该镇与农民对等协商,将农民全年的所有正常负担按农户承包的土地数量一次性包死,并与农户签订负担包干合同书。“农民负担大包干”实施一年来,有效地解决了随意加重农民负担的问题,极大地保护和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深受广大农民朋友欢迎。近几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都在三令五申要减轻农民负担,社会各界也呼吁下大力气给农民减负,各个地方也采取了不少举措。但一些地方的农民负担仍居高不下,特别是乱集资、乱摊派、乱收费的“三乱”现象,…  相似文献   

8.
消费者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之初也许能享受一下“上帝”的感觉,但转瞬间“上帝”就成乞丐了。  相似文献   

9.
为“小分队”变成“服务队”叫好近日,欣悉不少地方在今年的上缴提留工作中,解散了往年组织的小分队,取而代之的是为民义务服务队,深受农民兄弟的欢迎,笔者不禁为之拍手称好。自从去年党中央、国务院明确要求减轻农民负担之后,各地纷纷采取措施,减轻农民负担。但在...  相似文献   

10.
《上海标准化》2011,(4):14-15
“瘦肉精”带来的高额利润让有些人铤而走险。但到目前为止,竟没有案例明确告知其源头是哪:监管链条“断”在哪里?专家坦言,‘别让‘都在管’成了‘都不管’。”  相似文献   

11.
对于减轻农民负担从中央到地方都非常重视,“减矿’一直是新闻媒体及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然而时至今日,农民负担是否降下来了?是否可以说“万亨大吉”了呢?直接下结论未免失之武断。我们还是先读一下河南扶沟县刘念读者的来信吧——O“去年秋季中央抓得紧,他们没敢伸手向农民要钱,现在刚过年他们就打农民的主意……”我是贵刊的忠实读者和订户,今天我怀着异常气愤的心情,向你们反映一下我们村故意加重农民负担的事情。1997年我家3口人共交小麦443公斤,所售粮款被镇政府七折八扣,一分钱没剩,连张“白条”也未给。后来由于上级要…  相似文献   

12.
据报载,在全国学邯钢热中,先后到邯钢取经的国有企业已达7000多家。但究竟有多少家取回“真经”,又有多少单位“修成正果”,报纸没有披露,笔者也无从统计,但感慨邯钢经验难学者,也确实不在少数! 学邯钢究竟难在何处?难在“成本否决”。 凡有点经济学知识的人都知道,在既定的产品价格和产值下,成本与效益是一对此消彼长的“冤家”,你长我就消,你消我  相似文献   

13.
来自“假”、“高”、“多”的负担减轻农民负担是调动农民种田积极性的重要措施。近几年来,各地把减负工作业作一项紧迫的政治任务抓出了成效。但一些隐性负担仍在各地不同程度地存在,农民感到压力大。隐性负担一是来自于“假”。假冒伪小化肥、农药、种子骗农、坑农之...  相似文献   

14.
减轻农民负担近年来一直是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问题,但不分青红皂白,地把板子都打在乡镇身上是不公平的。“吃农民饭”的人太多。每年大批的大中专毕业生和复员退伍军人需要分配,而国家和社会却没能创造出足够多的就业机会和就业岗位,结果他们中的很大一部分人被硬性分配到乡镇政府。于是“政府人员年年增,农民负担年年重”。教育经费单打一,乡镇财政难负其重。目前乡镇的各类中小学校,都是公立学校,教育经费由乡镇财政拨付,一般占乡镇政府财政支出的70%以上。于是超出财政能力的教育经费大多转嫁到农民头上。依笔者之见,应将教…  相似文献   

15.
采访结束了,感受颇多。总的来说,创业者的日子蛮艰难的,尤其是在起步阶段,并没有想象中的众人前呼后拥的围着你喊你“X总”,更多的是无论大事小事都要事必躬亲,一个人做N个人的工作。可见,没有一定毅力的创业者是忍受不下去的,但同时也正是因为这些磨练,让一个创业者从无到有,从平凡通向成功。  相似文献   

16.
农民负担问题事关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局。党中央、国务院对减轻农民负担工作历来非常重视,特别是近几年来,多次召开会议,下发文件,精心部署。尽管中央三令五申要求“减负”,但农民负担却仍然屡禁不止,屡减不下,乱收费、乱集资、乱摊派问题依然存在,甚至由此引发的上访或恶性事件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党群干群关系和基层政权的巩固。减轻农民负担何以如此艰难?症结究竟在哪里?农民负担过重,是一种“综合症”,原因错综复杂,究其症结,是源于现实中的种种“问题”。1.认识问题。目前,我们正处在新旧体制的转轨时期,各地发…  相似文献   

17.
农民盼望“农民负担监督卡”早日发到手中近年来,尽管党和政府三令五申要减轻农民负担,但有的地方农民负担总是减不下来。去年国家农业部和监察部作出决定,在全国推行“农民负担监督卡”制度。农民有了“监督卡”.就可在“卡”上看到自己应交的各种款项及数额,对“卡...  相似文献   

18.
农民负担主要包括农业税负担和三提五统、集资摊派等非税费用负担。长期以来,“头税轻,二税重,三税是个无底洞”成为农民负担沉重的真实写照。本文旨在探讨农村税费制度改革,以求减轻农民负担的治本之策。 一、现行农村税费制度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一)轻税政策的长期实行,导致农业税负过轻。现行的农业税费制仍然沿袭1958年颁布的  相似文献   

19.
关鉴 《人力资源》2016,(8):81-83
佛经里有这样一句话,一切众生最大的灾难是没有机会闻佛法.这难以见佛闻法、不能修道的八种处境被后人总结为:“一者地狱,二者畜生,三者饿鬼,四者盲聋喑哑,五世智辩聪,六佛前佛后,七郁单越国,八者寿天.”晋代净土宗高僧慧远将前四难称为“苦障”难.“郁单越国”即四大洲中的北洲,意为“胜处”,有福无慧;“长寿天”人有寿无慧.以上二难称为“乐障”之难.此外,“世智辩聪”者自以为是,称为“恶增”之难;“佛前佛后”者无从见佛闻法,称为“善微”之难.  相似文献   

20.
村务公开、政务公开工作是从源头上治理腐败的治本之策。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一些地方,公开栏已成“昨日黄花”、“旧时风景”。有的公开栏内空白一片,成了“空开栏”;有的公开栏内容陈旧,公开的内容竟一直“原封未动”,成了“不变栏”;有的公开栏甚至让广告占据了一席之地,成了“广告栏”。如此等等,不一而足,严重损害了公开栏的形象,群众都说,如今公开栏都成“公开难”了。公开栏缘何成为“公开难” ?探究其原因,一是难按时公开。有的地方虽然按上级要求做了公开栏,上级组织也明文规定了公开的时间,但由于有少数领导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