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贸易顺差超常增长问题的透视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除1993年出现122亿美元的逆差外,其余各年份我国对外贸易均为顺差。1995年,我国贸易顺差首次突破百亿美元大关达到167亿美元。2005年更是突破千亿美元大关,顺差额达1019亿美元。从1994年至2005年,我国贸易已经连续12年顺差。今年上半年,我国贸易顺差多达615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5%。由于我国下半年的出口额通常要高于上半年,经济学家们预计今年的贸易顺差将在1300亿至1500亿美元之间。巨额的贸易顺差在推动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也加剧了贸易摩擦,加大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同时还预示着我国经济运行中内需不足的隐患。因此,必须客观看待巨额贸易顺差,深入分析贸易顺差超常增长的原因,并适当调整我国贸易政策的取向。  相似文献   

2.
我国贸易顺差促进了就业,增加了外汇储备,有利于获取规模经济,推动了经济进步和制度创新,带动了经济发展,提高了我国综合实力。另一方面,贸易顺差也加剧了贸易摩擦,带来人民币升值压力,使对外贸易依存度不断上升。加剧了我国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压力之间的矛盾,不利于经济可持续发展。因此我们要采取合理的措施解决好贸易顺差问题,扬长避短,使我国经济能够保持持续、健康、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3.
加入世贸组织后,贸易顺差增长速度明显加快,2011年我国贸易顺差突破1000亿大关,2012年接近1800亿,2013年1-7月达到1368.2亿。贸易顺差持续大幅度增长,已经成为政府、企业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对于贸易顺差的认识,应该更加全面与客观,从正反两方面分析其利弊,既要看到巨额贸易顺差给经济平衡带来的困扰,也应承认贸易顺差的积极作用,综合分析其给我国经济运行带来的实质性影响。  相似文献   

4.
一、货物贸易顺差与服务贸易逆差 贸易顺差过大问题,与投资增长过快、信贷货币投放过多一起,并称为我国经济中的"三过"问题,是影响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2005年,我国贸易顺差突破1000亿美元,2006年接近1800亿美元,2007年增加到2500亿美元.  相似文献   

5.
一.我国贸易顺差中呈现出的"三个集中"的特点. 我国的贸易顺差除了持续增大以外,另外还有可观察到的显著的"集中"特点:第一个"集中"是指中国贸易顺差主要集中在欧美地区.  相似文献   

6.
金融危机震动了全球,中国的中小企业也在"寒冬"中步入了新的一年.目前,我国贸易顺差有65%是由外贸企业创造的,在如此大的外贸依赖程度下,金融危机导致的全球需求萎缩,已经对我国的经济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部分出口型企业经营困难,用人需求开始萎缩.  相似文献   

7.
在宏观经济学中,GDP的核算包括四个方面:消费、投资、政府购买以及净出口。纵观我国的经济发展状况,我国经济对于外贸的依赖性很强,长期的贸易顺差使得净出口的项目比重很大。如果不考虑对外贸易,而比较消费与投资两个方面,我们也会发现很大的问题。在我国GDP增长过程中,投资的增长,尤其是国内固定资产的投资,远远高于消费的增长。  相似文献   

8.
本文运用协整分析建立误差修正模型,重点分析了我国经济内外均衡与人民币汇率调整机制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我国经济内外部均衡变量与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之间存在着协整关系,短期内,对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产生影响的主要是贸易顺差、货币供给量和经济增长因素。长期来看,决定长期汇率均衡走势的是实体因素(外汇储备、经济增长和货币供应量)。价格因素(通货膨胀率和利率)在短期内可能对汇率影响较大,但长期内不再重要。  相似文献   

9.
在世界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我国的经济也是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呈现出一片良好的态势。因此我国在国际中的地位也不断提高,同时人民币的地位也水涨船高。 早在2002年,亚洲经济快速发展,中国成为了亚洲经济发展的“领头羊”,在中国周边国家更是形成了“人民币地带”时,日本政府便曾经提出议案要求七国集团通过类似于“广场协议”的文件,以迫使人民币升值。而在2006年中美贸易顺差达到1442.6亿美元,美国便以中美巨额贸易顺差造成损失为由,要求人民币升值。现如今2014年,人民币已经多次升值,今年中美汇率更是首次破六,使人民币升值达到了新高。 作为我国GDP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外贸产业一直都受到人民币汇率变化带来的巨大影响。本文将通过我国人民币汇率变动而分析出人民币升值对外贸产业带来的影响,以及总结出外贸产业应对人民币汇率变动带来的后果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出口和投资拉动。2008年的金融危机,使我国出口增速下降,贸易顺差缩小,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下降。同样,在投资方面,经过多年高速增长后,问题也逐渐显露出来,比如效率下降,银行的坏账上升等。因此,扩大消费需求必将成为刺激经济增长的主要手段。中央在"十二五"规划中也首次将"消费"列为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可见"消费"必须要成为成为"三驾马车"中新的的领跑者。因此,深入剖析影响我国居民消费支出的主要影响因素,进一步寻求扩大国内消费需求的途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关于我国贸易顺差的成因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我国贸易顺差的特点入手,从经济、制度、外部环境三方面分析我国现阶段产生巨额贸易顺差的原因,并据此提出调整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自2005年汇改以来,基于中国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的高额双顺差,人民币不断升值,与此同时却仍然不能控制中国外贸出口增长额,特别是对美国贸易顺差居高不下,这有悖于传统的经济学理论.长期的贸易顺差使我国积累了大量的外汇储备,我国国际收支处于非均衡状态.蒙代尔-弗莱明模型是在凯恩斯宏观经济模型下建立的,考察固定汇率制度下国际收支与国民收入的关系,并进而研究开放经济条件下的一般均衡问题.本文将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对该模型进行修正,并结合修正后的模型来探讨我国的汇率问题.  相似文献   

13.
我国对外贸易景气度连续数月的下降趋势至今未见任何好转。国家海关总署公布的最新数据表明,7月份我国出口同比仅增长1%,贸易顺差251.5亿美元,环比锐减20.8%。出口与顺差的急剧萎缩除了显示纯正血统的"中国制造"外部市场需求微弱之外,也折射了曾经作为中国出口重要推力和创造中国贸易顺差的外资企业撤离的直接影响。当然,这  相似文献   

14.
2002年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发展迅速,贸易顺差急剧扩大,贸易摩擦等问题凸现出来,不仅成为我国企业关注的焦点,也引起的我国中央政府的高度关注。本文通过对贸易顺差的特点和产生原因的分析,提出了正确应对我国贸易顺差的建议。以求推动我国对外贸易的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张锐 《上海企业》2012,(9):45-46
我国对外贸易景气度连续数月的下降趋势至今未见任何好转。国家海关总署公布的最新数据表明,7月份我国出口同比仅增长1%,贸易顺差251.5亿美元,环比锐减20.8%。出口与顺差的急剧萎缩除了显示纯正血统的"中国制造"外部市场需求微弱之外,也折射了曾经作为中国出口重要推力和创造中国贸易顺差的外资企业撤离的直接影响。当然,这一推论也正好与国家外汇局发布的最新数据相策应。数据显示,今年第二季度,我国出现715亿美元的资本净流出,对此,国家外汇局负责  相似文献   

16.
张锐 《上海企业》2022,(9):78-80
在7月份单月贸易顺差放大90.9%的同时,海关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前7个月我国出口13.37万亿元,进口10.23万亿元,实现贸易顺差3.14万亿元,扩大62.1%。对此值得强调的是,观察中国的最新贸易顺差状态,除了看到绝对体量的扩展外,更应当关注贸易顺差的特定生成背景和结构性优化以及在此基础上凸显出来的中国全新出口竞争阵容。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在分析与评价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时,往往把净出口(出口—进口)作为三驾马车之一,关注的焦点主要聚集在出口和贸易顺差上,高出低进也成为多年来对外贸易运行的主要特征。而进口对经济发展所发挥的作用还未能引起人们足够的关注,进口曾被视为经济增长和国内产业发展的减量或消极因素而长期受到抑制,其对经济的促进和带动作用也被人们  相似文献   

18.
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持续出现货物贸易顺差.由于外贸出口和国内供给结构是长期形成的,而政策传导又有一定的滞后期,因此,贸易顺差仍将持续一段时间.在全球经济不平衡的大背景下,我国的国际收支调整,不应单纯追求绝对收支平衡,而应以促进国际收支的综合平衡、放慢外汇储备增速为目标.  相似文献   

19.
以天津泰达为例进行分析,指出我国的一些沿海开发区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在取得成就的同时也面临着"经济风险-社会失衡-空间隔离-发展鸿沟-区域失控"等诸多问题;探讨了这些问题的根源并就其战略选择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峻岭 《上海企业》2014,(11):42-42
<正>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新报告显示,中国长期保持的全球最大贸易顺差国地位已为德国所取代。这并非什么坏事,因为贸易顺差虽然在过去很长时期内,既是中国经济起飞的重要成果之一,也是中国经济起飞的重要驱动因素,但问题是,中国在此过程中迅速陷入到极不正常的"斯蒂格利茨怪圈"中。这种经济/金融现象大体可描述为:发达国家的广义高级生产要素以资本形式向低级生产要素拥有国家集中,导致后者大量出口从而产生巨额顺差,其后这些以较高成本积累起的过剩资本,又再次以购买美国国债或证券投资等低收益形式回流至发达国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