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基于产业集群的高校产学研战略联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国华  江惠民 《当代经济》2009,(19):110-111
全球金融危机下,加强产学研合作,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是应对危机的有效手段之一.伴随着国内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高校人才的大规模培养,以及实现创新型国家战略目标的实施,如何建立和怎样培植产学研战略联盟成为研究的焦点.本文分析高校产学研战略联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从产业集群的视角,提出了高校产学研战略联盟建设的思路及对策.  相似文献   

2.
产学研结合既是现代经济和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提出的要求,又是高等教育培养具有创造性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的要求。由于目前地方高校产学研运行机制存在着一些无法克服的矛盾,尤其是定位偏差导致其发展不畅,因此构建地方高校新的产学研运行机制就显得非常有必要。从分析地方高校在产学研合作中定位的偏差角度出发,指出如何从市场、科研、学科建设等方面对地方高校在产学研合作中的合理定位进行重新认识.从而建立起科学、高效的运行机制,以促进地方经济与地方高校的良性合作关系。  相似文献   

3.
我国产学研合作发展及问题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杨栩 《经济师》2003,(3):17-18
产学研合作在科技经济一体化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我国经济、社会进步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我国产学研合作的效果还不够理想。因此要充分发挥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和政府的作用 ,克服不利因素 ,促进我国产学研合作的良好发展  相似文献   

4.
产学研合作培养人才是一种把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教育模式。高校的产学研合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在思想观念方面、内部机制方面、外部条件等方面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严重制约了产学研合作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探析高校在产学研合作中的问题与对策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通过产学研合作培养会计人才已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认可,很多高校在产学研合作实践中进行课程体系改革、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开展科技合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现实中也存在着诸如师生认识不到位、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管理制度不健全的困境。针对实践中的不足,文章探讨了实现会计学专业产学研深度合作的策略:建立更加开放和灵活的课程体系,加强产学研合作在师生中的宣传力度,通过与代理记账公司合作、发展校办企业开拓校内外实习基地,通过提供专业培训、科研服务增加企业的合作意愿,完善合作企业遴选办法等产学研合作的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6.
产学研合作已成为各国促进科技发展、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我国产学研合作在实践中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科技创新仍未成为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借鉴发达国家的成熟模式和成功经验对我国产学研合作的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7.
在产学研合作过程中,由于高校、企业等机构的社会责任和职责的差别,他们所拥有的信息不同,对合作方式理解角度的不一样,管理机制的不完善,会给产学研合作带来风险。本文结合产学研活动实践,分析产生风险的具体原因,提出解决或回避风险行之有效的措施与方法,以保证产学研合作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8.
产学研合作的超循环系统在反应循环、催化循环及超循环3个层面通过资源互补和能量聚合,增强了高校与企业的稳定性和创造性,促进和保障了高校与企业的长久发展。基于中央在鄂高校与湖北企业产学研合作的特点,分析了高校与企业合作的超循环系统,并提出构建该系统的策略。认为产学研合作的超循环系统能够更好地搭建高校与企业的合作平台,促使科技成果更快、更好地实现其社会价值,从而充分发挥高校和企业各自在科研和生产经营上的优势。构建产学研合作的超循环对促进产学研合作、提升地区整体经济实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沈航 《时代经贸》2011,(12):163-163
产学研合作能够有效地培养应用性人才,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以及高新技术产业化。要进入经济建设的主战场,关键要把高校的科研设备、科学知识以及人力资源转化为社会生产力。衡阳经济在产学研合作的推动下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本文在分析衡阳产学研合作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如何促进产学研合作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基于高校产学研合作框架,从产学研合作规模、合作水平及科技成果转化能力3个维度构建高校产学研合作绩效评价体系。以2011-2015年中部地区的湖北、安徽、河南和湖南,发达地区的上海、广东和江苏等省市相关数据为样本,采用省际间横向比较方法,比较中部地区与发达地区高校产学研合作绩效。结果显示,发达地区高校产学研合作绩效在3个维度上均好于中部地区, 湖北、江苏两省高校产学研合作绩效分别在中部地区和发达地区领先;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弱是中部地区高校产学研合作绩效的制约因素。由此,针对当前主要问题提出系统性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1.
李佳雯  郭彬 《技术经济》2020,39(4):112-119
高校作为科技创新重要主体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愈发显著。本文基于2008—2017年省际面板数据,研究高校科技创新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同时基于地理邻近视角探析其耦合协调度的空间相关性、集聚性。研究结果表明,高校科技创新与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高耦合协调度且时间上持续上升,空间上整体呈"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特征。此外,高校科技创新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度具有空间正自相关关系,不同聚集区在时空演变中表现出一定的收缩和扩张。  相似文献   

12.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是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新型组织形式。随着现代科研院所的发展,科研院所在协同创新过程中,无论是角色定位、技术研发还是产业化途径都呈现出区别于以往院所和大学的新特征。以科研院所主导的国家级联盟--海洋监测设备产业联盟为例,聚焦科研院所主导的协同创新过程,分析院所在推进产业创新网络、共性技术研发、产业化协同创新、产业发展目标协同等方面的特征,总结该类联盟成功运行的规律。结果发现,相较于大学和企业,科研院所主导的联盟拓展了协同创新范畴。其中,产业化协同创新是该类联盟的重要特点。  相似文献   

13.
产业优势削弱、产业组织化程度不高、技术创新开发和创新能力减弱、产业区域布局雷同以及利用外资规模偏小等诸多因素导致河北省在环渤海经济区的产业地位相对偏低.应当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切实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积极选育主导产业、强化产业组织创新、加大技术创新力度等方面入手提升河北省产业地位.  相似文献   

14.
当今世界,创新是经济和社会快速健康发展的源动力,产学研协同创新已成为欧美国家摆脱国际金融危机和推动经济复苏的重要策略。面对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和日益激烈的综合能力竞争,我国迫切需要产学研协同创新。安徽省作为中部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地区,强化产学研协同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带动作用是发挥后发优势的重要抓手和手段。为了充分实现安徽省高校、科研院所与实务部门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有必要利用财税政策进行有效激励。  相似文献   

15.
在华外资研发机构具有明显的技术和管理优势,对我国自主创新能力产生了积极影响;高校作为研发创新的重要载体与外资研发机构开展科研合作,可加速科研成果转化应用,进而提升我国科技创新能力。从国家创新体系包容性视角,分析了高校与外资研发机构科研合作模式演进历程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欠发达地区实施跨越式发展必须依靠科技革命的推动以及制度的实质性创新,而科技进步必须进行相应的科技投入。在既有的科技投入主体中,财政科技投入是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活动的重要基础,是决定地方科技进步的源动力,在落后地区尤其如此。新疆实现跨越式发展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其核心是转变新疆经济发展思路,籍科技水平的提高来提高整体产业竞争力。本文检验了新疆财政科技投入与新疆区域经济发展的因果关系,发现新疆的财政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单向因果关系。即经济的发展对财政科技投入促进作用十分明显,而财政科技投入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不明显。没有出现"科技投入→科技进步→经济增长→科技投入→科技进步→经济增长"的良性循环机制。基于此,在举国科技援疆之际,新疆应该积极改善科技投入机制,实现科技投入和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7.
高新技术产业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中的带动作用日益凸显。后发地区存在高新技术产业起步晚、基础薄弱和资金缺乏等问题,致使后发地区的高新技术产业扶持政策建设难度较大。然而,后发地区高新技术产业政策的不足有一些与地区资源约束直接相关,有一些却来源于政策设计在扶持对象、环节和方法上的偏失。以海南省为例,通过对投融资政策、财税政策、人才政策和产学研政策等具体内容的系统分析,指出该地区现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政策存在的不足,并结合当地的特殊条件和经济基础,提出高新技术产业扶持政策的完善措施,以期为我国后发地区的高新技术产业政策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我国区域信息产业发展与经济增长质量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跃  彭艳  周亮 《经济前沿》2014,(3):40-49
在综述相关理论和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建立我国区域信息产业和经济增长质量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我国30个省级相关数据,对各区域的信息产业发展水平和经济增长质量水平进行了测度。根据测算所得到的面板数据实证考察我国区域信息产业与经济增长质量之间的关系及其演化规律,揭示了我国区域信息产业的发展对经济增长质量提升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9.
吴敏 《经济研究导刊》2011,(15):140-142
贵州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是全省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长期以来,多数民族地区偏重于依靠第二产业尤其是工业增长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模式。转变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方式,坚持可持续的发展方向,是民族地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需要,是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山东高校“八五”期间科技成果转化状况的调查分析,指出了来自工厂企业、学校内部以及宏观管理体制三个方面的制约因素,并密切联系科技经济发展的需要,提出了进一步加强和改善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