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最初的理想是做零售业。1988年从北大国经系毕业后.分配在深圳外贸集团公司。在工作后的第二年.外贸行业转差.公司的业务不能跟上去,我向上呈送了一份建议公司进入零售行业的报告。报告却从此泥牛人海.没有下文。俗话说,女怕嫁错郎,男怕入错行。我便开始想找个有潜力的行业换一份工作。通过朋友帮助.我的报告交给了王石.很快就被通知去约谈。他对报告相当重视.这让我很感动,随后我就进了万科.万科是一个很有理想的企业.符合我的要求.在万科的发展也很顺利.  相似文献   

2.
"我觉得生活在中国,非常完美。我有自己的房,有四个女儿,有自己的公司,有很多特别好的北京哥们儿,很自由,我觉得这是北京给我带来的生活,我很感谢北京。这听起来像是宣传,但真的不是。"英国人江森海认真地说。1993年,英国青年江森海来到北京,登长城,游颐和园,钱花光了,就开始找工作。"没想到会留在北京20年,我当时没什么计划,就想玩得好,  相似文献   

3.
大学的尴尬     
徐兆寿 《西部人》2003,(3):52-53
昨天晚上11点多时,一个网名为PEP的学生给我发来了一封电子邮件,内容是这样的:我很渴望性,甚或是性交。我也想与女友“做事”。但我这个人很爱面子,又不想稀里湖涂地找一个,所以我曾想到洗头房找个小姐。是的,我曾去过,但她没满足我。其实我也不想这样做,但我不去做我觉得我会崩溃的。有时我坐公汽就与女人靠得特别近,有时甚至用手或肩膀去触摸她们的敏感部位,我这个人就是想做就做的且很无聊的那种。但我也有很多朋友,也有野心,想做大事,甚或在大学就有一番成就。我觉得我是一个很狂热的人,我厌恶民众的保守,但我会尽自…  相似文献   

4.
一个中年男人仔细地擦着手中的单反相机,“今天公司找我谈,要我升职,可是我没答应。还是辞了,我想当个自由摄影师,多接点活.可是我也有点担心,可能收入不多。”妻子说,“我养你。”  相似文献   

5.
采访时间:1997年夏采访地点:广东广州南郊被采访人:阿银(男,23岁,山东沂蒙山区人) 虽然折断了翅膀 我依然能够飞翔 因为 梦想是我唯一的方向 这是阿银的诗。 三年前,我还是个大学一年级的学生,在“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和青春激情的诱惑与躁动下,在那个暑假,我踏上了南下的列车,到广州寻梦了。就在那里,我认识了阿银,并且知道了他那充满艰辛的奋斗故事。 因为一没经验,二没文凭,而且还是个想找暑假工的毛小子,所以我想在人才济济的广州这所陌生的南方大都市找到一份工作简直是天方夜谭,就连做个苦力也找不到一个能为…  相似文献   

6.
都说上海人精明,我看,上海人坏事也就坏在这个“精明”上。我平时做生意,就宁可跟广东人打交道,也不愿意找上海人,为什么?广东人爽气得很,只要有钱赚,这笔生意就可以成交了;上海人不一样,总想着别人能赚多少钱,最好大钱小钱都归自己——太斤斤计较了!在深圳的商店里,我经常看到上海人“五筋狠六筋”地杀人家的价,讨价还价老半天,结果却不买了,真是  相似文献   

7.
雅惠 《中国报道》2012,(4):92-92
爱情和吃饭向来是连在一起的。认识的一个男孩子跟我说:我不喜欢面食,一定要找一个只吃米饭的女朋友。某一素食女子,希望她老公也吃素。我暗自想:那你们的孩子真可怜,从小就没肉吃。其实,就算找个住在你家隔壁的,那又真的一定能吃到一块儿吗?味蕾其实和爱情一样有着多种可能。  相似文献   

8.
27岁当副处长,28岁成为正处级干部,仕途一片光明,他却弃官从商;经商3年半,他的资产过亿。 “我是新商人,挣钱不是唯一的目的,信誉和人品将是新商人成功与否的关键。” 做人就做高明人,如果做不到,那就做个“瓷人”,千万不要做聪明人,因为聪明会误事的。 找个“人精”较少的领域.占领并牢牢控制它,你就有了自己的生存空间。 西部投资环境不太理想.外边的大公司财团进来的不多,这刚好给西部零起步的企业提供了生存发展的机会。 一份简历,两个采访的亮点。“西部神话”? 在媒体工作时常见到各种商贾贵人的简历。我是看过…  相似文献   

9.
要真正懂得用人 ,决不是多上几天学 ,就可以运用自如 ,而非要在社会上浸润多年不可。常听人讲,“书生下海 ,实属不易"。风风雨雨这几年 ,我的经历 ,恰似一部精彩的小说 ,一幕玩味人生的片段 ,而心中的感触 ,去不得不发。我是当了经理之后 ,才发现用人如此不简单......初识用人之道虽然时时告诫自己 ,要善于用人。但说起来容易 ,做起来难。在我刚到公司的时候 ,就碰上一个难题。有一个员工A ,是股东介绍过来的。为人呢 ,比较愚笨一些 ,整天什么话也不说 ,老实巴交的。在工作上 ,虽然很守时间 ,并忠于职守 ,但由于不爱讲话 ,也不会请…  相似文献   

10.
啤酒王     
1993年的春天,桃花开得很美的时候,应举踏上了往城市打工的路途。出了门,路越来越长,远方越来越远,平时不爱说话的他心里有些纳闷:身上仅有伍拾元钱,到了大城市,自己能做什么呢,如果挣不到钱,花完这伍拾元钱,怎么办?不知过了多久,城市终于出现在面前,应举的眼睛一下子适应不了,脚也迈不动啦。汽车穿梭,霓虹灯闪烁,他觉得许多人都在朝他走来。他下意识地往回走,到了候车室,找了个角落,他蹲了下来,度过了他在城里的第一夜。第二天,他走了几条街道,心里更不踏实:怎么走了半天,一个熟人也没有见到?想着想着,他往地上…  相似文献   

11.
我叫许盈,出生在甘肃一个叫陇西的小城。1999年从经贸大学毕业后,因联系不到工作单位,就费劲儿地说服家人,决定到深圳放手一搏。在特区的人才海洋里,仅有大专文凭的我只能算“毛毛雨”,自己最终没能如愿挤进写字楼做白领,而是到宝安区一家台资化妆品厂,做了天底下最乏味的流水线丁人。  相似文献   

12.
这年头假钱越来越难以分辨,可有些人明知是假钱还让其流通在社会中。记得有一次我去超市买东西,买完东西就直接去餐馆吃饭,付账时老板对着钱是照了又照,摸了又摸,看他那一脸的势力相就可恨!后来他实在是分辨不出就让另一个服务员看,当时我还想:这钱是刚从超市找的,不可能有假的,超市不会收假钱再把它找给顾客的。可事实证明我的想法太天真了,老板冷冷地说了句:“姑娘,这钱是假的,你换张吧!”当时我就愣住了,心里很不舒服,难受极了,50元钱可是我几天的生活费啊!钱是不多,可对于我来说那可是很重要的。  相似文献   

13.
曹媛 《民营视界》2010,(3):88-89
新闻专业的我总在找机会积累经验,增长才干,记得在某报社实习时,我对自己的要求是尽最大的努力做到最好,不给自己留遗憾。很努力了,真的很努力了,经常是上午在一个地点采访结束后,为了尽快赶到下一个采访地点,午饭只在公交车上吃面包解决,这样的日子一直持续了好久。  相似文献   

14.
苏三 《西部人》2003,(12):44
有关余杰   王朔的书我可能买,但余杰的书我一般不会买,原因很简单:余杰已经钙化了.余杰就那一个谱肯定要摆终生,并且不同的人们怀着不同的目的支持他.但反对他的读者恐怕都有一个理由:余杰不可能出人意外.一个作家走到这个地步也就是终结.余杰说过从头就能看到尾的人是个悲剧,但他不觉得自己是悲剧.   ……  相似文献   

15.
许多企业曾经很红火的,不管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最后都失败在一个管理上。一开始项目不错,国家也给了很大支持 但就是做着做着就下坡了。 起初大家都以为管理很简单什么有点规章制度呀,或者在产品上生产一个,研究一个,储存一个呀,这就叫管理到位了。其实这只是管理很简单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如何搞好控制.信息的传递,规范好自己的企业文化,形成自己的特色,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战略……等等。这才是真正完成了自己的管理。 1995年,我即开始考虑这样的问题,自己企业各方面都很好,下一步该怎么做。现在大家都团结在我…  相似文献   

16.
目前是资讯年代,虽然科学发展很快,手提电话也非常方便,可是在上海找人(指头头)还是不方便。打电话到办公室是常无人接听,若有回音也很可能说“不在”,接着就把电话挂断了。因此我经常不客气地要求对方家里的电话号码(香港人要对方家里的电话号码是很不礼貌的),因为对方清晨或晚上总应该在家里吧!因此我每次都能够成功联络到。  相似文献   

17.
找不着北     
王丰江  黎青 《走向世界》2011,(22):94-94
闷人有很多特征,其中的一个特征是:若有什么疑惑,宁愿闷在心里,也不跟别人提及。宁愿“吾将上下而求索”,也不牵累他人。很显然,这个特征在我身上表现得很突出。譬如,还在上小学的时候,我就经常想到一个问题:世上有南瓜、西瓜、冬(东)瓜,为什么没有北瓜呢?想的次数多了,却依旧找不到答案,于是成为疑惑;疑惑的数量多了,层峦迭嶂,迷雾重重,反而不在意了,  相似文献   

18.
笔者大学毕业之后的第二份工作,是在一个乡镇办公室写材料。每到半年或是年终,在(半)年度总结中都会有大量的“投资XX万建设XX养殖场”,“投资XX万建设XX加工厂”等经济成绩。一次打印店的老板很瞧不起地对我说“那是你们干的吗,那都是私人做的,你们把它揽到了自己名下。”我想反驳他却找不到词,因为多少确实存在这种情况。  相似文献   

19.
在这个世界上,我是我自己的依靠。人家都有亲人,我没有。一个都没有,哪怕我想痛痛快快地哭一场都不容易。因为哭,往往还得找个没人的地方。小琴对我说这话的时候,她正在给一个中年妇女修一双红色的意大利产的皮鞋(那位女人语)。小琴的脸上是那种浓重的失落,她好像对她周围的别的东西都不感兴趣一样,只是很专心地修着手中的鞋。你慢一点好吧?我的鞋可是进口的,好几百块呢。那个女人不时挑剔地叮嘱。小琴的样子很自信,她连头也没抬一下,就对那个女人说,我是修鞋的,我知道该怎么做。坏了,我会赔给你的。来我这儿修鞋的又不止你…  相似文献   

20.
画者娄山     
印象中的娄山与“画家”不太搭界,初识娄山还在上世纪80年代末,当时,他是一杂志的美编,曾获得过全国性期刊封面设计大赛金奖。由于都在重庆新闻界工作,也有些交往。1993年我去了外地.后来听说他也去了外地,就没了消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