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4 毫秒
1.
《白象似的群山》是海明威著名的短篇小说之一。全文几乎由对话编织而成,以简练的语言表达故事内容,人物形象跃然纸上。本文试从语用学的合作原则和会话含意角度解读人物对话,透视人物心理,以期更好地欣赏作品。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女性生存意识、个人意识和女性性格三个方面入手,通过运用心理分析、二项对立等后现代主义文艺批评理论对《玫瑰门》一书中的女性人物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揭示了铁凝的《玫瑰门》中对女权主义理想的解构和女性意识的表现,分析了当代女性写作的新视角和新方式。  相似文献   

3.
《肥皂》与《八骏图》同为知识分子题材的小说,都采用精神分析法透视人物的潜意识和性变态心理,对知识分子灵魂的肮脏丑陋进行了无情的暴露,并深入探究其背后的传统文化、现代文明的压抑,在这过程中显示了两位作家不同的文化价值观。  相似文献   

4.
《红字》是美国浪漫主义时期著名的作家霍桑的代表作,作者在小说中充分地使用了象征主义的手法,象征符号红字"A"富有多重寓意,主要人物人名也意义深远。本文从不同角度分析了"红字"的多重象征意义,并对小说中主要人物的人名的寓意作了深入探析。  相似文献   

5.
从自然主义的人物塑造观、人物塑造形式的多样性、典型人物与典型环境的相关性以及典型人物的剖析等多重视角评价约翰.斯坦贝克在小说中的人物创作,可以整体把握其人物形象塑造上的美学追求及其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6.
在福柯认为,话语是社会中权力关系的产物。正是在不同的潜在时代场域里,带来了萧红、张洁、铁凝女性创作呈现出不同的女性话语空间。从人的主体意识觉醒。到女性“精神主体建构”,直至女性“生命主体建构”,体现出中国现代女性意识不断确立完善的历史过程.也透视出二十世纪中国现代社会运动中“人”的现代化进程。因此,以时代思潮为切入点,考察比较三位女作家创作,究其深层意义远远超出文学自身。  相似文献   

7.
不同时代的人物绘画,记载着不同时代的服饰现象,并透视着不同时代的化背景。服饰极大的丰富、扩展了人物绘画的表现语言,填补了单纯依赖人物形象难以表达的缺陷。人物绘画中的人体绘画与服饰巧妙的有机的结合,是人物绘画在审美取向上的极大超越,和在审美效果上超自然的回归。  相似文献   

8.
铁凝的小说《永远有多远》塑造了一个仁义善良的女性形象。小说的内涵却是这个女孩并不想成为这样的人,她是的不是她想是的。文章通过对小说的解读,探析了铁凝对女性生存困惑的深层关注。  相似文献   

9.
当代著名作家铁凝,塑造了许多个性特异、栩栩如生的女性形象。在不同的创作阶段,她笔下女性形象随之发生嬗变。铁凝由对女性生命意义的诗意书写,到对现代女性生存困境的揭示,打开了女性自审的新领域,继而对人类自身的困境进行更深广的思考和关怀。她的文风也从审美到审丑,后逐渐趋于温婉平和。铁凝小说为我们解读女性丰富的人生,品味女性生命的厚度拓展了广阔的时空。  相似文献   

10.
铁凝在《哦 ,香雪》等小说中 ,执着于自然美和人性美的讴歌 ,以及对诗意和韵味的追求 ,表现出她成熟的审美建构。这种审美建构与中国传统审美意识、女性创作特有韵致、铁凝自身气质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1.
为考察领悟社会支持和心理资本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探讨一般自我效能感和自尊在其中的多重中介作用。采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自尊量表、积极心理资本问卷对527名大学生进行测量。结果表明:领悟社会支持、一般自我效能感、自尊、心理资本之间均存在正相关,一般自我效能感和自尊在领悟社会支持和心理资本间起到多重中介作用。以上研究结果对提升大学生的心理资本水平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白先勇作为中国当代著名作家,女性、悲剧、感伤成为其小说的代名词。本文试以其短篇小说中的人物作为探讨对象,分析白先勇小说所蕴涵的佛家思想。其小说的佛教思想深刻地透视了人的本性,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李月华 《嘉兴学院学报》2002,14(Z1):165-167
陈染是一个独特而吸引人的作家,她以女性的身份从事写作,实实在在地表达她作为一个女性的人生经历和生活体验,包括在成长和走向成熟的过程中的生理经验和心理体验.作者通过对陈染的主要作品的解读,旨在分析她语言运用上的技巧,丰富想像力的创造和作品的主要意蕴,并试图揭示她灵动的笔下纠结不清的世界,同时使读者领略一种时而尖刻犀利,时而温儒凄清的陌生化的叙述之流.  相似文献   

14.
《红字》译本对心理描写的移植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精细入微的心理描写是小说《红字》的最重要的特色,也是它所以能蜚声文坛、经久不衰的一个主要原因.本文从人物神情刻画和人物对话两个方面比较三个译本时《红字》心理描写的移植,探讨成败得失.  相似文献   

15.
《玫瑰门》是标志着铁凝创作风格转变的一部作品,小说的主人公司猗纹是一个让人又恨又同情的女性形象。她心理扭曲、人性丑恶,一生都在追求社会的认同,寻找生活和灵魂的皈依,但又一次次为命运无情地捉弄,而只能在绝望中反抗。她采取自虐和虐人的方式寻求安慰,最终使自己成长为一株在压抑和艰难中生存的罂粟,折磨别人的同时,也摧残着自己。  相似文献   

16.
铁凝作为80年代女性作家的典型代表,其女性主义的观点在许多作品中都有具体的呈现。女性在男权社会中受到的不公平待遇以及她们自身的缺失注定了女性悲剧的一生。本文以《玫瑰门》为例,从表现、原因、意义三方面具体分析铁凝在作品中是如何虚化男性,从而体现对女性的观照,旨在说明这种“虚化”的作用以及对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这篇文章是朝阳本土作家于香菊的作品。它以细腻的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生动形象的刻画了人物形象。用自己的视角去展现女人的独特魅力。但读了她的作品,你总会为女主人的善良所感动,心里总是感觉社会对她不公平。有的时候你所想的人情味,在这里时而有,时而无,让你不知所措。你对这个社会的看法会有所改变。这种想法会让你不知道自己怎么做是对的,怎么样是错的。  相似文献   

18.
叶公超时而执教,时而执笔,时而从党,时而从政,时而主持侨务,时而主持外交,时而服务国内,时而奔波海外,为国民党政权效劳一生。叶公超生在国家的忧患时代,又投身在世俗的官场之中,难改书生意气,这正是他成为“悲剧主角”的主要原因,挽联“苍凉身世又谁知”,是他晚年抑郁心境的最好写照。  相似文献   

19.
莎士比亚在其作品的人物创作中克服了戏剧形式的限制,巧妙地运用内心独白这一艺术手段,把深藏在人物内心的思想感情赤裸裸地揭示出来,使他笔下的人物成为具有广阔而复杂的内心世界的形象。《哈姆雷特》中哈姆雷特的独白表现了哈姆雷特的富于理想但残酷的现实又使他悲观失望,勇于行动却又忧柔寡断,勤于思考但囿于自己的内心世界的复杂的心理活动;揭示了哈姆雷特的多重性格,特别是忧郁性格的产生和发展的原因和过程。  相似文献   

20.
在沈从文的《边城》中,对人物内心的展现是塑造人物形象的一大手段,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可以使读者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从而去探究人物的个性特征。而作家对人物内心的展现,则是通过心理描写、神态和动作描写、环境烘托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