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盛军锋  吴彤等 《发展》2001,(5):50-51
国有企业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环节,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就是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即是要达到:“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目标,这一目标的实现必须依靠于政府职能的转变,即政府行为必须从计划经济下的模式转变为适应市场经济的行为模式,这就是说,政府职能必须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我国经济体制市场化改革是以渐进模式进行的,在区域经济差异(特别是东西部差异)较大的情况下,国有企业市场化程度也是存在区域性差异的,因此在政府、国有企业两个改革主体和外部经济市场环境组成的变迁短阵中,政府对市场化的适应程度也必然存在区域性差异,我国区域经济差异以东西部最为突出,而广东又具有沿海改革开放的典型特征,因此,我们试图把广东和西部在国有企业改革中,政府对市场化适应程度加以研究对比,为西部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提供经验启示。  相似文献   

2.
任何一种区域经济发展模式都有其深刻的社会背景,都离不开其特定的历史文化和区域环境。一个地区产业模式选择正确与否,涉及到该地区经济发展潜力能否充分展现、该地区经济能否持续发展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刘文玉 《发展》2008,(7):77-78
一、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保证 过去许多年来,我国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附属于经济体制改革,在改革战略系统中,经济体制改革,尤其是国有企业改革处于中心环节。然而实践表明,如果政府不改革,经济体制改革很难单兵突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能否深化,经济发展方式能否实现根本性转变,关键在于政府职能转变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能否到位。  相似文献   

4.
我主要是谈谈区域性的经济问题,我会把区域经济问题分为两个领域:一个是区域贸易合作,一个是区域金融合作.后者我会讲得比较广泛.  相似文献   

5.
浅析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佳 《山东经济》2007,23(2):53-56
社会保障制度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支柱。现阶段,我国正处在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也是社会经济矛盾的多发时期,在这种情况下体制转轨能否顺利实现,弱势群体的利益能否得到保护,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而这一问题的解决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能否建立起一个较为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6.
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与当代中国农村区域性贫困问题研究(下)陈玉光,崔斌(北京100826.国家统计局研究所)二、从中国农村经济体制的变迁看区域性贫困问题(一)传统经济体制的影响不可低估我国贫困县大部分集中在西北、西南地区,表1六大区划分的327个贫困...  相似文献   

7.
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与当代中国农村区域性贫困问题研究(上)陈玉光,崔斌贫困是经济、社会、文化落后的总称,是由低收入造成的基本物质、基本服务相对缺乏或绝对缺乏以及缺少发展机会和手段的一种状况。它的一个基本特征是人们的生活水平达不到一种社会可接受的最低标...  相似文献   

8.
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的一个重要精神,是要发挥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建设的相互促进作用。把经济体制改革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以带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而经济建设又要为经济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创造一个良好的经济环境。正确处理改革和建设的关系是“七五”计划能否胜利完成的一个带关键性的问题。而在  相似文献   

9.
彭纯 《开发研究》1989,(3):11-13
<正> 在我国各个地域经济发展水平极不平衡的条件下,市场机制对发展水平不一的区域,其要素配置功能是否公正?市场机制能否取代非经济性的行政力量成力维持乃至推动不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有效手段?这是体制改革理论中不容回避的问题,本文将对此进行探讨。一、不发达地区经济发展中要素配置的特殊性区域要素配置,不同于全国的宏观要素配置。区域经济既是一个开放的经济,有着与全国宏观经济发  相似文献   

10.
中国不仅存在部门二元结构,而且存在区域性二元结构。本在二元结构理论的基础上,对我国区域性二元结构的差异及其成因做了分析,并对过去我国的区域经济开发战略做了回顾,最后对未来区域开发提出了几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中国是一个幅源辽阔、地区间差异极其显著的发展中大国,这就决定了中国的区域经济作为特殊的特征存在于现实经济发展当中。经济体制改革以来,区域经济虽然受到了中央宏观政策的极大重视,区域经济已经构成了国民经济运行的重要特征,但宏观经经济政策的区域空间效应并不佳,区域经济冲击着中国整个宏观经济发展的稳定和协调。如何合理地配置区域经济这个特殊因素,已严峻地摆在我国现实经济发展的面前。十七年改革中急剧扩张的区域经济功能,使国民经济运行轨迹和机制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经济关系日趋区域化、生产力的运动日益表现出区域特点,现阶段我国经济的发展已不可能无视地区经济的内在要求,在"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我国划为七个经济区域:长江三  相似文献   

12.
劳动就业问题。是当前我县面临的一个重大社会问题,这个问题能否妥善解决,直接关系到社会安定团结和经济建设的发展,关系到经济体制改革能否顺利进行。因此,我们要认真研究,加以解决。一、我县劳动就业的基本状况 1、就业安置由过去主要靠国家行政事业单位和国营企业招工的单一就业渠  相似文献   

13.
公平与效率:产权制度改革中一个绕不开的议题徐晓鹰刘泽产权制度改革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产权制度改革能否顺利完成,关系到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和前途。而要搞好产权制度改革,显然不能绕开公平与效率这一重要议题。因为随着新的产权制度的确立,人们...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不断推进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和金融体制改革进程中,区域经济差异伴随始终,金融结构的地区差异也越发显现,国家统一的总量调控货币政策在不同区域遭遇现实的结构性问题,产生了不同传导效果。近年来,国内有关区域差异和区域效应的研究逐渐成为热点,众说纷呈,焦点集中在对区域经济差异成因的解释上。事实上,从经济金融内生关系视角来看,我国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和金融体制改革对区域经济、金融差异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并促成相互强化机制。  相似文献   

15.
古华 《重庆改革》2000,(11):47-47
国务院体制改革办公室经济特区和开放司司长金德本日前表示。面对加入WTO的新的对外开放形势。我国的经济政策正在走向统一规范。区域性差别政策保留的时间不会很长.金德本指出。随着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基本形成,是否被批准为对外开放城市已不再是一个地区是否对外开放的标志。为创造公平竞争环境,区域性优惠政策应淡化,原则上不宜再增加执行区域性优惠政策的地区。  相似文献   

16.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迅速发展是战后世界经济格局变化的一个显著特征。伴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浪潮,东亚的地区主义近年来有活跃起来的迹象。随着地区合作的加深,东亚各国的联系与整合能否形成类似于欧盟的“东亚一体化”趋势.成为人们关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正> 80年代以来,以寻求间接调控方式为主、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目标取向、以中央向地方和企业放权让利、中央和地方财政"分灶吃饭"为主线的经济体制改革,确立了地方政府作为区域调控主体和区域利益主体的职能和地位,调动了地方发展经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了区域经济的自我组织和发展能力,推动了国民经济的蓬勃发展。但同时由于种种原因,区域经济发展陷入了严重的失衡状态,使国民经济的发展面临着一系列的区域性问题和矛盾。主要表现在:(1)空间比例失调,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间差距进一步扩大,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加  相似文献   

18.
何昌华 《魅力中国》2010,(3):129-129
高职教育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之高是以往任何时代无法比拟的。区域性高职教育必须以区域经济为前提,构筑与区域经济和谐发展相适应的教育体系,确保区域教育事业健康持续地发展壮大,真正起到为区域社会发展培养人才和提供智力保障的作用。本文从发挥高职在区域性职业教育中的推进作用入手,探讨高职教育在促进区域经济和谐发展方面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白洁 《产权导刊》2018,(4):48-50
党的十九大对今后中国中长期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并就“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提出六项重大任务,明确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建设现代经济体系的主线,制度变革、结构优化、要素升级是经济进入新常态后的三大动力.在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改革能否落地、结构能否优化、质量能否提升,关键在于新旧动能转换能否顺利实现.作为东部地区重要省份,山东在全国发展大局中占有重要位置,被中央高层寄予“走在前列”的厚望.近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了《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这是党的十九大后获批的首个区域性国家发展战略,也是中国第一个以新旧动能转换为主题的区域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20.
区域贸易协定(RTA)作为全球多边贸易体制的例外,正在日益受到各个国家和地区的重视。文章认为,我国缔结区域贸易协定应坚持“一个中国”、维护国家经济主权、遵循WTO规则、促进地区贸易投资自由化、享受区域性贸易优惠条件等基本原则,以推动我国经济建设的区域化和国际化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