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论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就业能力是一种与职业相关的综合能力,是大学生在校期间通过学习和实践获得的工作的能力.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有效途径包括政府要转变职能,为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服务;高校要以就业为导向,深化教学改革,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大学生要进一步完善自我.  相似文献   

2.
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其内因就是大学生自身方面还存在不少急需解决的问题。大学生应对就业难,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降低就业期望值;以职业生涯规划为切入点,为提升就业能力奠定基础;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提升就业能力;提高心理素质,培养健康的就业心理;掌握应聘技巧。  相似文献   

3.
<劳动合同法>在抑制企业滥用试用期,增加违约成本等方面加强了对大学生就业的保护,也使得企业招聘时更加谨慎、挑剔,加剧了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因此,高校应积极开展<劳动合同法>教育,改革专业和教学设置,使其与市场紧密"衔接",大学生自身要注重综合素质提高,政府相关部门应做好就业促进措施和发挥监督职能来保护和促进大学生就业.  相似文献   

4.
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大学生就业竞争力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出现的大学生"就业难"原因在于高校专业设置与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不相适应;培养模式单一,忽视个性化人才的培养;缺乏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政府、学校和社会缺乏有效的就业指导体系等。本文从七个方面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提出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加强校企合作;培养具有竞争意识和创新观念的创业型、创新型的人才;政府要进一步转变职能,积极扩大就业岗位等对策,以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提高理工科大学生就业可迁移能力的途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业能力分为专业能力和可迁移能力,学校教育多注重学生专业学习能力的培养,对学生可迁移能力的培养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对于理工科专业的大学生而言,可迁移能力的培养尤其重要,具备可迁移能力可使理工科大学生在就业市场的竞争中占据优势。理工科大学生应从学习能力、职业道德素养、团队协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提高自身的就业可迁移能力。  相似文献   

6.
陈芳 《财政研究》2012,(11):34-39
大学生就业状况的改善关键在于提高大学生初次就业能力。本文以管理类本科生为对象,利用问卷调查和因子分析构建其初次就业能力指标,研究表明,管理类本科生初次就业能力由人际沟通与合作能力、职业价值观、文字处理能力、应急管理能力、逻辑判断能力、创新型思维能力、学习能力七大指标构成,并在此基础上构建提升管理类本科生初次就业能力的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7.
江月  谢丽芬  余素珍 《投资与合作》2011,(6):161-161,163
“就业导师制”是通过专业教师对学生在校期间的全程引导,挖掘学生潜能,使其自主学习能力、实践技能、沟通能力、合作能力等综合能力得以提高,从而提高其就业能力,并充分利用教师的专业特长和社会资源,提高学校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的一种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模式。“就业导师制”的运行,有利于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观念,从根本上提升大学生整体的就业质量。而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保证及提高“就业导师制”的师资。  相似文献   

8.
潘润娇 《中国外资》2013,(14):196-196
2013年被媒体喻为中国毕业生的"寒冬"、"史上最难就业季"。女大学生由于性别差异、就业歧视、传统观念等多重因素的作用下,就业环境更是异常严峻。要缓解女大学生就业困难,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政府要给予政策和资金上的扶持,企业要消除性别歧视给予公平竞争机会,学校要加强针对性的指导,女大学生个人也要转变观念,提高自身竞争力。  相似文献   

9.
实践教学是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河北金融学院在商务外语专业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坚持以专业知识和项目实训为基础、以外贸实战为核心、以成功就业为目标的"实训—实战—就业"的实践教学模式,有效改善了大学生的就业状况。  相似文献   

10.
石泳  王宏 《中国外资》2009,(24):203-203
大学生就业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近几年,大学生就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本文将从社会、学校和大学生自身等方面客观分析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并提出政府必须加强调控,提供就业氲位,营造良好就业环境;高等院校应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校企合作,加强就业指导;学生应努力提高综合素质,树立正确的就业理念,提高就业竞争力等可行性对策。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就业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近几年,大学生就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本文将从社会、学校和大学生自身等方面客观分析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并提出政府必须加强调控.提供就业岗位,营造良好就业环境;高等院校应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校企合作,加强就业指导;学生应努力提高综合素质,树立正确的就业理念,提高就业竞争力等可行性对策.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大学生就业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就业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大学生明确自身的条件和价值,看清就业形势和专业发展方向,建议政府加强对大学生就业的保障,从而能让更多的大学生发挥自身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大学生就业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就业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大学生明确自身的条件和价值,看清就业形势和专业发展方向,建议政府加强对大学生就业的保障,从而能让更多的大学生发挥自身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从大学生群体、政府、高校和企业等层面分析当代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有利于找到提升大学生就业率的有效途径。大学生要树立科学、理性的就业观,政府要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创业政策,高校要提升就业指导服务质量,增强校企合作,依法保护大学生就业权益。只有各方力量形成合力共克时艰,才能把保稳定、保就业、保民生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5.
我国大学生就业政策经历了计划经济、商品经济、市场经济三个阶段。在当前高等教育大众化和知识经济时代来临的背景下,如何解决扩招后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已成为摆在我国各级政府和高等院校面前的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以河南省为例,大学生就业保障现状不容乐观,需要学校、社会、政府联合行动,以高校就业指导、社会就业服务和大学生就业保障政策为主要内容,构建完善的大学生就业保障体系,为大学生就业创造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就业工作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保障大学生充分就业是高校的重要职责。面对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就业难题,高校要不断的提高就业工作质量,完善就业工作制度,增强毕业生就业服务意识,从就业指导课程开发、校园招聘、就业活动及各种激励制度等方面入手,切实地提高毕业生就业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就业问题目前已经成为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大学生就业率呈现出进一步下降的趋势.本文旨在探究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制约大学生顺利就业的因素,强调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政府、高校、企业的责任,试图探索构建大学生就业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党和政府出台各项政策,努力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帮助大学生顺利就业。但是,目前普通高校大学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针对目前出现的各种情况,党和政府要加大支持力度,高校要继续推进高等教育改革,适应社会需求,毕业生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积极提高自身就业竞争力,逐步走出目前就业难的困境。  相似文献   

19.
卢根南 《云南金融》2012,(7X):317-317
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政策的推行,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也逐渐凸显。文章结合经济危机的背景,着重指出中国产业链的低定位,第三产业不发达是其本质内因,并从经济危机、高校扩招、高校教育三方面分析了原因。解决此问题,政府应当发挥宏观调控作用,高校要深化教学教育改革,大学生得提高自身就业能力,企业需提供发展平台。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高等教育已经由精英化时代进入到了大众化时代,相应地,高校毕业生数量急剧增加,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大学生就业问题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高校毕业生就业难有主、客观两方面的成因。促进新形势下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对策应包括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扶持中小企业,完善人才市场中介;以市场为导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加强就业指导,培养学生的择业技能,提升就业服务水平;大学生从自我做起,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提高个人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