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现今社会,流浪乞讨人员是处在社会最低层的弱势人群,生活状况不容乐观。如何解决他们的生存以及使流浪乞讨人员重新回归社会,妥善的安置他们是每个国家都面临的一大难题。试着采取在叙事研究的策略下,结合访谈法和观察法。通过一个流浪乞丐对乞讨和被救助经历的自叙,来探讨对流浪乞讨人员社会救助的研究,发掘对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效应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浅析我国城市流浪乞讨救助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现行流浪乞讨法律制度的分析。面对我国社会快速转型时期巨大规模的流动人口,特别是流浪乞讨现象的日益严重,我国政府为切实承担起对社会弱势群体生活关怀的责任,于2003年6月22日废止了《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以下简称《收容办法》),发布实施了《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以下简称《救助办法》),随后民政部于2003年7月21日还制定了《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实施细则》,  相似文献   

3.
谈谈实践救助管理制度中的突出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的实施,基本完善了我国社会救助体系,对社会救助工作发挥了一定积极作用,取得了很大成效.但也面临着救助对象甄别难、临时救助无法满足特殊救助者的需求,街头流浪乞讨人员有增多趋势、落实救助管理经费难等问题.本文在分析救助管理制度尚存问题的基础上,简要提出了加强几个方面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李磊 《铜陵学院学报》2006,5(6):63-64,80
近几年来,意外伤害已成为未成年学生的头号杀手,未成年学生在校发生伤害事故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而且因伤害事故引发的学生与学校之间的纠纷也日趋增多,成为困扰学校工作、影响教育教学秩序的严重问题。在这些案件中,学校到底应不应当承担责任?以及应当承担什么样的责任?是学校和社会都十分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现代社会,未成年人犯罪在我国刑事犯罪案件和犯罪人数上有着较大的比例,而且犯罪人也逐渐趋于低龄化,这也是国际社会所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一直以来,我国的未成年人法律制度的最大特点就是竭力体现对未成年犯罪人的宽容与关怀。这一制度并未达到最初的立法目的——预防和减少未成年  相似文献   

6.
无锡市社会福利中心是无锡市民政局主管的无偿公益类事业单位,中心本部位于新吴区长江北路 98号,占地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主要承担全市老年人、"三无"老人、城市特困人员、成年重残孤儿及流浪乞讨无着人员的代养、供养.  相似文献   

7.
杜凤莲 《经济师》2004,(8):9-10
2 0 0 3年 8月 1日 ,《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开始实施 ,取代了 1 982年颁发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 ,两个办法的共同点是二者都是为了应对沿街流浪者增多而引发的社会不稳定问题。旧《办法》向新《办法》的转变是政府偏好发生改变的结果 ,与此同时这种转变也带来了流浪者福利水平的提高 ,但是流浪者接受救助还是继续流浪的选择结果却与政府预期结果不同。  相似文献   

8.
况野 《时代经贸》2007,(4Z):168-168,171
从《城市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到《城市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是中国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上一个重大的进步,它的实施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一大进步,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但这个新的制度也与其他所有新制度一样,从实施之初到现在一直接受着社会现实的考验。对制度漏洞的弥补,是我们应当尽快着手解决的问题,但对于制度漏洞弥补的背后,有更多值得我们思索。  相似文献   

9.
自《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实施后,各地相继制定了地方法规及规章划定禁讨区。针对禁讨区的出现,本文对乞讨是法律上的权利还是法律放任的自由,乞讨者行使乞讨行为实现的是什么权利,禁讨区的设置是否合宪进行阐述,并提出了设置禁讨区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相似文献   

10.
乞讨的界限     
乞讨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就其实质而言属于自由的范畴。自由是有界限的,为了维护公共秩序可以对自由进行部分的限制。借鉴美国、英国等国家处理乞讨问题的经验,中国处理乞讨行为问题时也应该分情况处理,对于不同的乞讨类型采取不同的措施,在个人自由与公共秩序以及公共利益之间建立起一种良性的平衡。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按生产要素分配是指投入到生产过程中的各种要素,可以依据其产权参与价值分配,依据其贡献率的大小获得相应收益。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理论基础是劳动价值论而不是要素价值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承认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合理性有利于调动各种生产要素的积极性和开发各种社会资源,对于正确认识“剥削”问题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从政府到企业:关于中国民营企业研究文献的综述   总被引:40,自引:0,他引:40  
在有关中国经济转轨的理论研究中 ,民营企业是最引人注目的领域之一。本文尝试在认真梳理该领域主要研究文献的基础上 ,从另一个侧面勾勒出中国改革进程的大致线索。本文的分析表明 ,从单纯对市场竞争和激励机制的强调 ,到对模糊产权的关注 ,直至地方政府的全面退出 ,中国民营企业的内涵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当民营企业逐渐成为主流经济学意义上的“企业”时 ,它也随之淡出了主流经济学的分析视野 ,文献关注的中心开始从“解释问题”转向“解决问题”。令人感兴趣的是 ,从产权已基本明晰的民营企业发展现状出发 ,将会把我们引导到一种什么样的未来状态 ?目前的经验和对策性研究似乎还无法给出确定的答案。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人口的持续增长、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城市的急剧扩张,我国农业生产面临着巨大的压力,这不仅表现在土地资源的减少使得人多地少的矛盾变得更加突出,更为严重的是生态环境的恶化影响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而劳动密集型农产品的特点决定了它的生产不仅适合我国国情.也是缓解我国农业生态压力的必然选择。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劳动密集型农产品的生产。  相似文献   

14.
赵异 《经济研究导刊》2011,(12):242-243
从综合判断、人创造了"物自体"、"人为自然立法"、创设"理念"等角度,分析了康德哲学的创造精神。我们可以认识到,理性的认识目的就在于认识整个世界,而每一步的认识行动,就是一次创造性行动,均体现了强烈的创造精神。  相似文献   

15.
按资分配与按劳分配是分配制度中两种重要的分配方式。二的关系是研究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重要内容。本将致力于从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新视角分析按资分配对按劳分配作用范围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的高消耗、环境的高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我国开始寻求经济增长模式的全面转变,走节约型发展道路。而发展循环经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符合建立节约型社会的要求。本文在提出发展循环经济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现状,重点论证了国内外发展循环经济的经验与启示。  相似文献   

17.
黄河问题是长期治理对策博奕的结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河历来就是利害兼容,治理黄河旨在兴利除害,但是,尽管国家长期治理黄河,大量投入人力、物力、财力,而黄河每年流失的16亿吨泥沙仍未减小,洪涝灾害更加频繁。除了历史上的危害原因,近年来黄河还出现了断流及引发的干旱。为什么我们兴利除害却利不兴而害兴?笔者认为,这是我国长期的黄河治理对策的博奕结果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析了我国农村存在的环境问题,从经济学角度分析了农村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农村环境问题的治理措施与途径:消除其公共物品性和外部性。  相似文献   

19.
贫富差距快速拉大,部分富豪为富不仁,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完善,人们长期以来形成的平均主义思想还未彻底消除,部分人通过不法手段暴富等几种因素综合在一起,社会上便形成了仇富心态。社会日益膨胀的仇富心态和不满情绪,应当引起所有国人的警觉。  相似文献   

20.
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这是“十一五”时期我国最突出的任务。本文分析了陕西资源能源型产业与其经济增长的关系及问题,并依据财政政策之功效和国外的成功经验,从完善财政政策和制度安排两个方面提出了财政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