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郭鹏辉 《经济研究导刊》2012,(33):204-206,258
利用中国进出口贸易统计数据,结合中国机电产品出口贸易概况,选取国际市场占有率指数、贸易竞争力指数、显性比较优势指数指标,对中国机电产品出口竞争力进行了定量研究,并分析了制约中国机电产品出口竞争力的内外部因素,以期引起相关学者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柴利  蔡劲竑 《新经济》2023,(12):60-72
本文基于中国对东南亚国家机电产品的出口贸易额,选取常年位于前五位的代表性国家——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越南,以2002-2021年的面板数据为样本,运用随机前沿引力模型和贸易非效率模型测算中国与东南亚五国机电产品出口的贸易效率及潜力。结果表明:近二十年来,中国对东南亚五国机电产品的出口贸易效率偏低。其中,中国与新加坡、越南两国的贸易潜力较小,属于已饱和型市场,而与菲律宾属于发展型市场,有较大的贸易拓展空间。对此,本文针对进一步提高中国对东南亚五国机电产品的出口贸易规模及贸易效率,提出要立足于产业升级转型,提高出口产品附加值并不断挖掘贸易潜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作为发展中国家,2013年中国跃居世界第一货物贸易大国,是中国对外贸易发展道路上新的里程碑,是坚持改革开放和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重大成果.而在成为货物贸易第一大国的奋进路上,中国机电产品出口贸易的成绩令人瞩目.至2013年,中国已连续5年保持全球第一大机电产品出口国地位,机电产品已连续17年成为中国第一大类出口产品;自2008年起欧盟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而机电产品是中国对欧盟出口第一大类产品,德国既是欧盟内中国的最大贸易伙伴,也是中国在欧洲最大的机电产品出口市场.因此,研究机电产品对德出口的稳定增长问题,不仅有利于提高中国机电产品出口欧盟市场的占比,而且有利于稳固中国贸易大国的地位.本文采用改进的贸易引力模型,通过对影响中国机电产品出口德国市场的因素进行定量分析,发现“德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和“两国人均收入差距”是影响中国机电产品出口德国市场排名前两位的因素,进而依据这一研究结果提出推进中国机电产品出口德国市场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当前,技术性贸易壁垒成为我国机电产品出口贸易的主要障碍。而以技术法规和标准为核心的标准化问题成为机电产品突破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主要手段。本文从机电产品技术法规体系的发展现状出发,探讨了其技术法规及标准的不完善之处,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5.
邴绍倩 《时代经贸》2013,(20):161-161
当前,技术性贸易壁垒成为我冒机电产品出口贸易的主要障碍。而以技术法规和标准为核心的标准化问题成为机电产品突破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主要手段。本文从机电产品技术法规体系的发展现状出发,探讨了其技术法规及标准的不完善之处,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6.
笔者根据浙江省1984年~2009年的相关经济数据,运用协整检验方法考察了FD I对浙江省机电产品出口规模的影响。认为:FD I对机电产品出口规模有着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应采取产业结构升级、实施优惠的招商引资政策等措施,促进浙江在吸引和利用外资方面发展得更好更快,推动浙江机电产品出口贸易进一步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7.
20世纪70至90年代,日本经历两次石油危机,机电产品出口依然强劲增长,带动了出口贸易的总体增长.通过协整分析研究这一时期日本技术创新和机电产品出口的长期和短期的关系,得出结论:技术创新在长期内更为显著地促进了日本机电产品的出口,提高了机电产品出口占总出口的份额.我国应借鉴日本的成功经验,进一步增加研发投入,优化出口商品结构.  相似文献   

8.
谢勇  张利洪 《时代经贸》2010,(16):52-53
20世纪70至90年代,日本经历两次石油危机,机电产品出口依然强劲增长,带动了出口贸易的总体增长。通过协整分析研究这一时期日本技术创新和机电产品出口的长期和短期的关系,得出结论:技术创新在长期内更为显著地促进了日本机电产品的出口,提高了机电产品出口占总出口的份额。我国应借鉴日本的成功经验,进一步增加研发投入,优化出口商品结构。  相似文献   

9.
技术性贸易壁垒在各国广泛应用,已经成为影响国际贸易的重要因素。中国作为最大的机电产品贸易国,机电产品出口遭遇严厉的技术性贸易壁垒,遭受巨大的损失。介绍中国机电产品出口的现状,分析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中国机电产品出口的影响,阐述产生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原因,提出政府、行业协会、企业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田泽  杨光  张静 《经济研究导刊》2012,(30):185-186
中国机电产品贸易情况,后危机时代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中国机电产品出口的表现形式、特点及原因,重点分析其给中国机电产品带来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从政府、行业以及企业等方面提出TBT的预警及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1.
影响中国贸易条件的制度因素与改革方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中国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中国的贸易条件成为经济学者们讨论的焦点,如何改善中国的贸易务件也成为中国 经济发展所面临的严峻课题。本文通过深入分析指出,当前不合理的贸易制度是制约中国贸易条件改善的根本因素,并在此 基础上提出了利于改善中国贸易条件的贸易发展战略以及为实施该战略所应采取的相应的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12.
This article develops a novel measure of intraregional trade. The new measure is easy to implement and robust to different gravity models. I use the new measure to study the economic integration of the major trade blocs and discuss how the measure can be extended to analyse the roles of trade policies and institutions in regional integration.  相似文献   

13.
傅瑜  何泽荣 《财经科学》2007,(3):105-111
在入世过渡时期结束后,中国应该在WTO框架内实施贸易保护,从而达到贸易自由的目标.贸易自由理论和贸易保护理论并不是截然对立的,贸易自由理论中可以找到贸易保护的依据.贸易保护理论的终极目标是贸易自由.入世5年过渡时期的实践证明,中国既要积极应对其他国家的"合规性"贸易壁垒,也要在WTO框架内加紧构建自己的"合规性"贸易壁垒.  相似文献   

14.
对外贸易的发展理应建立在国内区际贸易充分开展的基础上。国内区际贸易的开展对对外贸易利益的取得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国改革开放过程中的国内市场分割现象,使得国内区际贸易滞后于对外贸易快速发展,并制约了对外贸易利益最大化的实现。本文的政策结论是通过加快改革逐步实现国内经济市场化和一体化以提高外贸利益。  相似文献   

15.
Audiovisual services such as music and movies in digital formats have gained substantial importance over the last decade, while remaining one of the sectors with the lowest number of commitments by WTO members. Based on a novel data set, this article analyses the role of trade restrictions on audiovisual services in a gravity model. We find that countries with WTO commitments trade more audiovisual services, while both exports and imports are lower for countries which impose policies to curb inflows of foreign cultural services.  相似文献   

16.
李方静 《经济前沿》2014,(3):106-114
经济全球一体化进程中,我国企业选择参与国际贸易的方式主要受哪些因素影响?参与国际贸易方式的不同会对企业利润、财务状况构成什么样的影响或制约?这些是企业参与国际化不容回避的问题。采用固定效应模型面板回归方法,根据2005-2006年中国制造业企业层面微观数据,对企业的贸易方式与企业利润之间的关系以及企业财务状况对选择贸易方式影响的实证研究表明,企业对贸易方式的选择倾向程度从高到低排序为:一般贸易、进料加工贸易、来料加工装配。企业的流动性比率和杠杆率显著影响企业贸易方式的选择。相较干来料加工装配的贸易方式,受财务约束较少的企业倾向选择一般贸易或进料加工贸易方式。  相似文献   

17.
西北地区贸易联系与空间流向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部大开发以来,西北各省区对外贸易和省(区)际贸易的绝对量逐步增大,对内和对外开放程度均有所提高。空间上呈现两大特征:一是地区内省(区)际贸易联系较强;二是地区外贸易具有明显的东部沿海指向。对外贸易特别是边境贸易的繁荣是西北各省区国内贸易增长和空间格局变动的重要原因。继续推进西北地区在东、西两个方向上的流通通道建设,同时加强地区内各省区之间的产业关联建设,是促进对外贸易和省(区)际贸易同步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This article analyses the impact of Free Trade Agreements (FTAs) on Middle East and North African Countries (MENA) trade for the period 1994–2010. The analysis distinguishes between industrial and agricultural trade to take into account the different liberalization schedules. An augmented gravity model is estimated using up-to-date panel data techniques to control for all time-invariant bilateral factors that influence bilateral trade as well as for the so-called multilateral resistance factors. We also control for the endogeneity of the agreements and test for self-selection bias due to the presence of zero trade in our sample. The main findings indicate that North–South-FTAs and South–South-FTAs have a differential impact in terms of increasing trade in MENA countries, with the former being more beneficial in terms of exports for MENA countries, but both showing greater global market integration. We also find that FTAs that include agricultural products, in which MENA countries have a clear comparative advantage, have more favourable effects for these countries than those only including industrial products.  相似文献   

19.
谢谦  姚博  刘洪愧 《技术经济》2020,39(7):10-17
随着信息通讯技术的发展,数字贸易作为一种新兴的国际贸易形式得以快速发展,在拓展国际贸易范围和边界的同时,也对全球贸易规则提出新的挑战。本文在分析全球数字贸易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重点梳理了美国、欧盟、日本等国家数字贸易政策发展脉络,以及数字贸易的未来发展趋势。然后,本文从中小企业的发展、平台企业的作用、数字贸易规则制定等方面提出对中国数字贸易发展的启示。本文认为,中国作为极具潜力的数字贸易大国,在数字经济发展的驱动下参与并推动建设国际数字贸易治理体系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0.
马静  逯宇铎 《经济问题》2012,(7):118-121
由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和产业内贸易研究概况,引出对中欧服务业产业内贸易的实证分析。基于2004~2009年中欧服务贸易数据测算出GL指数和MIIT指数,发现了各服务部门产业内贸易发展的不同态势。选取人均GDP、服务贸易开放程度和对外贸易不平衡程度作为自变量,即影响因素,但均未表现出与产业内贸易指数较强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