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最近,全国大小报刊都刊登这样的新闻:以宝钢为代表的16家中国钢厂成功地阻止了澳大利亚必和必拓(BHP)公司坚持加收铁矿石海运费差价的要求.从而最终将中国今年铁矿石涨价幅度锁定在71.5%的比例。舆论普遍认为.这是中国钢铁业取得的一项阶段性成果.标志着中国钢铁在国际定价“话语权”的增大。  相似文献   

2.
2月24日,宝钢国际矿业总裁刘永顺同澳大利亚哈默斯利公司、必和必拓公司以及巴西淡水河谷公司三大国际矿石巨头谈判.以其夺回进口铁矿石定价权。虽然种种征兆在先,中国钢铁业还是失去了应对这场“价格风暴”的最佳时机。  相似文献   

3.
<正>就在人们还在猜测2007年度铁矿石价格走向时,国际铁矿石价格谈判桌上终于出现了"中国价格"。在新一轮的铁矿石价格谈判中,中国最大的钢铁生产商上海宝山钢铁集团12月22日晚宣布,继21日与巴西淡水河谷公司达成2007年度长期合同铁矿石首发价格之后,22日又先后与澳大利亚力拓集团所属哈默斯利公司及必和必拓公司达成了新一年度的首发价格,价格涨幅都是9.5%。此举标志着中国率先完成了新一轮全球铁矿石价格谈判,为全球铁矿石定下了基准价。人们不难看出,从新一年度谈判的"低调揭幕"到9.5%的价格涨幅基点,意味着更为理性的态度正在回到铁矿石价格的谈判桌上。  相似文献   

4.
2007铁矿石谈判:闪电战的背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钢铁业目前正迅猛发展着,对铁矿石的需求也日益增长。每年的铁矿石谈判不仅是钢铁业的大事,也吸引了大批国人的密切关注。2006年,铁矿石谈判旷日持久,时间长达7个多月,但最终,我们所期待的“中国价格”并没有出现,宝钢集团及中国钢铁业仍在一声叹息中接受了19%的涨幅。2006年底,铁矿石谈判重又鸣锣开场,各界都翘首以待,希望宝钢能谈出一个让大家眼前一亮的价格。  相似文献   

5.
陈刚 《西部论丛》2007,(2):39-41
中国的钢铁业目前正迅猛发展着,对铁矿石的需求也日益增长。每年的铁矿石谈判不仅是钢铁业的大事,也吸引了大批国人的密切关注。2006年,铁矿石谈判旷日持久,时间长达7个多月,但最终,我们所期待的“中国价格”并没有出现,宝钢集团及中国钢铁业仍在一声叹息中接受了19%的涨幅。2006年底,铁矿石谈判重又鸣锣开场,各界都翘首以待,希望宝钢能谈出一个让大家眼前一亮的价格。  相似文献   

6.
1月19日,在市场对铁矿石现货价和年度合同基准价的一片“涨”声中,两大国际矿商必和必拓和力拓已绕开中国这块“难啃的骨头”,转而和日韩钢企进行“一对一”的谈判。中国的铁矿石谈判由此面临更加严峻的局面。日本钢铁联盟数日前证实,“两拓”已与日本钢企展开谈判。  相似文献   

7.
备受关注的进口铁矿石价格谈判日前传出令人震惊的消息:从2005年4月1日起,中国钢铁企业进口铁矿石价格上扬71.5%,大大超出国内业界涨幅在30%~50%的预期。目前中国50%的铁矿石依赖进口,宝钢代表中国钢厂达成的这一协议表明,中国钢铁业已被迫接受国际矿业巨头的“天价”。  相似文献   

8.
从2005年年底到现在,中国与国际三大铁矿石巨头的价格谈判已经进入了第六轮,其旷日持久可谓史无前例。而中国钢铁企业在铁矿石价格谈判中遭遇的种种曲折,正折射出中国钢铁行业目前所面临的种种困境。尽管中国钢铁产量连续10年位居世界第一,但行业前4强企业的产业集中度却只有15%左右,不仅远远低于巴西、韩国等国家,也远远低于美国、印度等国60%多的产业集中度。“小、散、乱”的行业现状严重制约了中国钢铁工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中国钢铁要过大关,就是要由钢铁大国向钢铁强国迈进。官方数据显示,2005年中国粗钢总产量3.49亿吨,钢材产量…  相似文献   

9.
徐斌 《西部论丛》2007,(12):20-23
2001年以来,一路飙升不喘气的中国经济,拉动了全球大宗商品牛市。钢铁的旺盛需求也带动了钢铁厂家对铁矿石的饕餮无厌,从而让铁矿石价格坐起直升机。中国钢铁协会每年联合旗下钢铁企业,打算抱团压下国际铁矿石巨头的报价,但最后都以失败而告终。尤其是去年6月,宝钢集团代表中国钢厂20日已与铁矿石主要生产商必和必拓(BHP)公司达成价格协议,精粉矿和块矿价格比上个年度上涨19%。宝钢与另外两家铁矿石巨头——澳大利亚力拓集团下属哈默斯利公司和巴西淡水河谷公司也已达成同样的价格协议。随着19%这一铁矿石价格涨幅的落棰敲定,宣布了中国2007年度的铁矿石谈判以失败告终。  相似文献   

10.
孙玲 《中国报道》2009,(12):78-79
最大的全球铁矿石进口国却一直是贸易价格的被动接受者,“中国模式”能否在新一轮谈判中有所收获,还得先从国内钢铁业的整顿开始……  相似文献   

11.
严荣华 《产权导刊》2006,(11):23-25
去年,中国钢铁企业与国际铁矿石巨头淡水河谷(CVRD)、必和必拓(BHP)谈判告败,在没有任何招架之力下接受了对方提价71.5%要求。中国钢铁企业为此支付了高达57亿美元的额外账单,全行业出现了34.43%的大面积亏损,利润急剧下降约30%。今年9月,以宝钢为代表的中国钢铁企业在与国际铁矿石生产商经过了七个多月的“拉锯式”谈判之后,还是放弃了所坚守的最后防线,被动接受了对方再次提价19%的蛮横要求。其背后折射出中国钢铁行业集中度低、  相似文献   

12.
历经7个月的艰难谈判之后,宝钢与力拓之间终于在6月23日晚间达成最高涨幅96.5%的上涨协议。至此,全球三大铁矿石巨头中仅余澳洲的必和必拓公司尚未与宝钢签约相关协议。与力拓不同,由于最后一个铁矿石巨头必和必拓与中国钢铁企业的部分合约要到9月份才到期,其谈判结果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3.
从某种意义上说,铁矿石进口价上涨,对中小型钢企来说是灾难,而对大型钢企来说却是压力与机会并存。下游行业虽然总体来说受到一定影响,但程度却有很大不同。 日本新日铁公司与巴西CVRD公司达成了2005年度铁矿石涨幅71.5%后,韩国浦项公司首先接受了这一结果。尽管宝钢认为这一涨幅“超出了钢铁业能承受的范围,必将对全球钢铁业的长期健康发展产生不利影响”,最终还是接受铁矿石价格上涨的要求。有分析师称,尽管中国在国际铁矿石市场上的采购份额大幅提升,但国际铁矿石价格谈判的格局在短期内还难有根本改变。按2004年进口数据推算,这一涨价将侵蚀中国钢铁行业三成的利润。  相似文献   

14.
杨凯 《西部论丛》2007,(12):14-16
作为世界钢铁最大的生产国,中国对于钢铁市场的调控足以引起全球钢铁市场的骚动。面对逐步消减出口退税以来钢价上涨的因素,国际铁矿石生产国亦闻风而动,于是,一场旷日持久的铁矿石谈判变得更加纷繁复杂。我国钢铁行业的落后产能比例大,这也为我国钢铁业的发展埋下了苦果,更为可怕的是,铁矿石生产国越来越强硬的态度,其目的就是要利用“铁矿石资源越用越缺”的趋势,要挟钢铁企业,控制钢铁产业利益链。如果有一天,铁矿石原料危机上升到钢厂无法承受的程度。同时,国际铁矿石企业又伸出兼并的“利爪”。那么,对于集中度极低的中国钢铁业来说,可能是一场更可怕的“困局”,如不及时采取措施,可能是一场针对产业主体的大“蚕食”;特别是中小钢厂,很可能面临被国际新兴“矿钢巨头”兼并的危险。 再看国际钢铁市场,为了最有效地利用资源与市场、提高企业竞争力,世界钢铁工业的改造、联盟、兼并重组步伐在加快,主要产钢国先后进入新一轮资产重组和结构调整阶段。钢产量世界前两名的米塔尔和安赛乐之间的兼并重组造就世界钢铁巨擘的行动已尘埃落定。可以预见的是,在未来数年内,钢铁行业的下一波整合大潮将席卷中国。 中国的钢铁业似乎感到了彷徨,面临着生死抉择……[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我国铁矿石对外依存度水涨船高,国际市场铁矿石价格波动对国内钢铁市场造成重要影响,国际铁矿石年度谈判模式2009年一朝打破,虽经一年多时间却仍未形成新定价模式,中国钢铁业因此遭遇巨大挑战,不仅因为矿石高价位运行,新的铁矿石定价机制仍难成形,临时定价可能将维持数年的时间,还因为中国钢铁业已经处于亏损的边缘,中国对策箭在弦上。  相似文献   

16.
过去的几年里,“矿”与“钢”的博弈已经带给中国钢铁业太多的尴尬。历史已经验证了矿产资源浪费与钢铁成本上升的矛盾现实,中国如何破解铁矿石涨价困局,日本的经验值得分析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钢铁抉择     
作为世界钢铁最大的生产国,中国对于钢铁市场的调控足以引起全球钢铁市场的骚动。面对逐步消减出口退税以来钢价上涨的因素,国际铁矿石生产国亦闻风而动,于是,一场旷日持久的铁矿石谈判变得更加纷繁复杂。我国钢铁行业的落后产能比例大,这也为我国钢铁业的发展埋下了苦果,更为可怕的是,铁  相似文献   

18.
过去的几年里,“矿”与“钢”的博弈已经带给中国钢铁业太多的尴尬。历史已经验证了矿产资源浪费与钢铁成本上升的矛盾现实,中国如何破解铁矿石涨价困局,日本的经验值得分析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日本的铁矿石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去的几年里,“矿”与“钢”的博弈已经带给中国钢铁业太多的尴尬,“涨价”已成为中国钢铁企业面临的一个无奈选择。2006年19%的涨幅使中国多支付了120亿元的成本。反观日本,因为用30年完成铁矿石战略,日本钢企对铁矿石原料涨价却并不着急。历史已经验证了矿产资源浪费与钢铁成本上升的矛盾现实,中国如何破解铁矿石涨价困局,日本的经验值得分析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海外经济评论》2005,(24):20-21
曾经经历过“中国钢铁特需”时期的日本钢铁业界已经开始意识到中国钢铁业界的变化所带来的新的挑战,这种变化就是一种转变:一方面中国在2004年间大量进口铁矿石,另一方面从同年11月份开始中国已经成为钢材钢铁制品的净出口国。而日本的钢铁业界面临的新的挑战是由于铁矿石价格的上涨而带来了成本增加的压力,以及中国国内的建筑用钢材制品是否已经饱和这样的不确定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