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事“执行难”是困扰民事审判 ,制约经济发展的社会顽症。要彻底根除“执行难” ,就必须对症下药。本文从反对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 ,建立统一协调的执行机制 ,加强法制宣传教育 ,尽快制定《强制执行法》等方面 ,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2.
民事执行难一直是困扰民事执行工作的老大难问题,也是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针对这一客观现实,学界及司法实务部门对我国的民事执行制度进行了深刻反恩,形成了诸多极具价值的研究成果。有人提出“以人身为执行对象,解决民事执行难”的论点。从民事责任制度对民事执行措施立法的影响这一视野出发,民事责任制度作为目的制约着民事执行措施这一手段;从民事责任制度的历史沿革来看,以行为和财产为执行对象而抛弃人身这一执行对象,是人类法制文明发展的标志,强化民事执行措施,制定民事执行法,不可以人身作为执行标的。  相似文献   

3.
新的民事诉讼法出台后着重对民事再审和民事执行两个方面进行了完善,这大大增加了当事人申诉的机会,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执行难的这一问题。执行的效果成功与否,归根结底还是对执行措施的完善与否,新的民事诉讼法对执行措施进行了补充和完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从民事执行措施出发,提出新的民事诉讼执行措施存在的一些问题,旨在更好的解决民事执行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自20世纪80年代起,"民事执行难"(以下简称"执行难")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社会热点问题和法院的难点问题。为破解"执行难",全国各级法院为此进行了很多尝试,分别根据自身的执行工作情况,探索、创新了很多新举措、新方法,同时积极拓展与其他机关、部门、基层组织的合作。但时至今日,一种全国性的、内外联动的执行工作模式依然没有形成,如何从根本上破解"执行难",仍然是今后法院执行工作需要面对的重大课题。本文通过对当前"执行难"现状的梳理,分析"执行难"问题产生的原因,调研了昆明市两级法院为破解"执行难"所采取的一些行动和举措,同时考察了国内其他法院的一些先进经验和做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能够广泛适用于各级法院的执行工作机制和执行举措,希望能够为破解"执行难"提供一些切实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朱清华 《大众商务》2010,(16):274-274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民事执行难问题日益严重。本文就试图通过探讨有关民生强制执行法的几个问题,以期对解决我国执行难问题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6.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民事执行难问题日益严重.本文就试图通过探讨有关民生强制执行法的几个问题,以期对解决我国执行难问题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7.
人民法院在执行活动中所遇到的“执行难”问题,主要由这样一些因素所致:申请人无法提供被执行人的财产状况或线索、被执行人心存侥幸恶意抵赖、执行措施不具体、执行不完善、执行活动中的地方保护主义、执行人员的违法行为等,其解决途径除了应当进一步完善我国相关的程序立法,同时法学界也要重视和加强对于有关执行程序的学理研究。  相似文献   

8.
“执行难”是人民法院执行工作中的焦点问题,也是全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热点话题。法学界对“执行难”的表现、原因、对策等的分析不尽一致。该文结合法学基本理论和我国法院的执行实践,系统地探讨了“执行难”的概念、特点、表现以及其形成原因,并对如何解决“执行难”问题进行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9.
姜婷 《大众商务》2010,(10):225-225
当前社会普遍对法院执行工作不满意,"执行难"、"乱执行"已成为人们的"口头禅"。执行人员在执行过程中存在的许多违法现象,都不能得到有效制止。造成该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法院执行缺乏外部监督是其中较为重要的原因之一。检察机关作为宪法赋予的法律监督机关,有责任和义务对法院执行工作进行监督。但民事诉讼法只规定人民检察院对民事审判活动实行法律监督的原则,并未就民事执行中的检察监督作出明确、具体的规定,从而对民事执行活动外部监督机制的设置留下了空白。笔者认为检察机关依法对民事执行活动进行监督不仅具有很强的必要性、可行性,而且也具有坚实的理论、实践基础,应积极的构建和完善民事执行的检察监督制度。  相似文献   

10.
当前社会普遍对法院执行工作不满意,"执行难"、"乱执行"已成为人们的"口头禅".执行人员在执行过程中存在的许多违法现象,都不能得到有效制止.造成该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法院执行缺乏外部监督是其中较为重要的原因之一.检察机关作为宪法赋予的法律监督机关,有责任和义务对法院执行工作进行监督.但民事诉讼法只规定人民检察院对民事审判活动实行法律监督的原则,并未就民事执行中的检察监督作出明确、具体的规定,从而对民事执行活动外部监督机制的设置留下了空白.笔者认为检察机关依法对民事执行活动进行监督不仅具有很强的必要性、可行性,而且也具有坚实的理论、实践基础,应积极的构建和完善民事执行的检察监督制度.  相似文献   

11.
民事执行难是近年来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摆在人民法院面前的一个必须正视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它关系到国家法律的贯彻落实,关系到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能否得到切实有效的保护,关系到国家法制的健全和发展,关系到人民法院在社会公众中的形象。因此,民事执行难的问题必须认真加以解决,以维护法律的尊严,维护社会的稳定,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2.
在新民诉法中引入民事执行检察监督,究其立法本意,应为在不断完善现有执行救济制度,强化法院内部监督的基础上,将民事执行检察监督确定为执行监督的第三维度,以期建立理想的民事执行监督体系,最终实现促进民事执行的依法有序运行。在现有的民诉法程序中,我们不能忽视民事执行与执行救济的双向互动与利益平衡,即便现有的执行救济因立法不完善而相对于民事执行处于弱势地位,也不能否认执行救济对法院民事执行的监督作用。同时,我们也不能以检察监督的引入为目的,全盘否定已经成效明显的执行体制改革,而应当支持其不断完善并在检察监督实践过程中充分利用这种比较成熟的内部监督机制。最终笔者认为,在民行执行监督体系中,还是应以包括执行救济在内的执行程序自身的完善作为核心之维。  相似文献   

13.
关于我国民事执行中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就目前我国民事执行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理性分析,进而提出一些新思路,为进一步完善我国的民事执行制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赵伟 《大众商务》2010,(16):310-310
民事执行检察监督的范围包括监督主体范围和客体范围。其中,监督主体范围研究的是民事执行检察监督由谁来监督的问题,客体范围研究的是民事执行检察监督那些行为的问题,对其进行界定是眼前迫切的一项任务,有利于解决民事执行实践中出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民事执行检察监督的范围包括监督主体范围和客体范围.其中,监督主体范围研究的是民事执行检察监督由谁来监督的问题,客体范围研究的是民事执行检察监督那些行为的问题,对其进行界定是眼前迫切的一项任务,有利于解决民事执行实践中出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执行难”是当前各级人民法院普遍存在的一个棘手问题,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着重部署了“切实解决执行难问题”。2003年以来,湘潭县法院重拳出击,全力破解“执行难”取得显著成效。截至2003年10月份止,受理执行案件533件,已执结381件,应执行标的2740.1万元,已执行标的1119.4万元。执行效率和质量显著提高,全部执结率达52%,与上年27%相比提高了25%;  相似文献   

17.
我国民事诉证法虽有“执行异议”的规定,但在实际执行中效果不理想。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执行异议制度存在着以下缺陷:没有规定被执行人程序上的救济措施,事实上剥夺了被执行人提出异议的权力;没有规定被执行人实体上的执行救济措施.使被执行人的合法权益难以确保;对案外人的执行救济措施的规定不完善,难以保证案外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8.
“执行难”是中国司法实践中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它的产生与我国现行的政治体制密切相关。党的领导应当与行政权分离而在立法中得到实现,从权力配置和司法制度上进行深层次的政治体制改革,是解决“执行难”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民事执行的价值以其实现实本法律书内容和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工具效能为内涵。执行的强制性与公正性一致在法律体系中的最终实践化,是民事执行价值的重要性所在;执行的原则性与灵活性的有机结合是民事执行程序公正的必要措施;审判程序与执行程序既分立又兼顾的辩证关系是民事执行价值最大化实现的一个基本因素;确立统一的执行程序法,将是确保实现程序公正以及民事执行价值最大化的前提条件和必然准备。  相似文献   

20.
“执行难”是近几年来我国法院在经济案件执行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只有采取措施,创造一个良好的执法环境,才能使经济案件的审判,执行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