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钱币研究》2000年第2期刊王军、喻战勇先生《浅议“宣统通宝”大样钱》一文(以下简称“一文”),文中关于宣统大样钱“……又点通版式单一”,和“……双点通满文‘宝’字出头等”的论述,笔者对宣统钱并无专题研究,见“文中”详细介绍宣统大样钱各版式的区分,给我很大启发,我也将收集的四枚宣统大样钱逐一与“文中(图一)”进行对照,发现我的四枚钱全是双点通,其中,三枚版式与“文中(图一)各不一样,由此,说明双点通宣统大样钱数量较多,版式也并不单一,现将三枚宣统大样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明朝自朱元璋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至朱由检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的二百七十六年间共铸有十种年号钱中)。这十种年号钱中最少见的是穆宗朱载后所铸的“隆庆通宝”,而最常见的是崇祯、洪武,永乐,万历钱。十种年号钱中质量最上乘者笔者以为当属万历,只有万历钱才真正称得上“金背、火漆、镟边”。万历钱不光质量上乘,且字体变异微妙,版式纷繁多样,泉币界称之为异品者,“万历异品,易被忽视,常隐于普品之中。”(王健舆、邹志谅《王荫嘉品泉录》)。  相似文献   

3.
《钱币研究》2003年第1期刊登王景祥孟振举二位先生《越南晚期钱币版式初探》文章(下称王孟文),读后使我耳日一新。该文对越南钱介绍的比较全面,是《钱币研究》近年来刊登有关越南钱币较系统的论文。美中不足是该文有这样一段:“只有明命、成泰、绍治、维新等通宝(图32———35  相似文献   

4.
王纪洁 《金融博览》2014,(22):72-75
吉语民俗钱,是面文或背文铸有吉利祝词之类话语的民俗钱,因其钱文都是吉利、祝福的语汇,所以又称此类民俗钱为“口彩钱”.历代官铸、民铸均有,尤以民间铸造的品种居多.吉语钱是现存历代民俗钱币中铸量最大、版式最多、内容最丰富的品种,且广泛流传于世.吉语钱多用于社会交往、传递感情,表达寄托吉祥、除凶避邪的良好愿望和对幸福生活的美好追求.吉语钱的文字内容,主要来自古代经史子集中的经典名句,或文人雅士的诗词歌赋,也有的来自民间百姓俗语.  相似文献   

5.
明思宗颁铸的崇祯通宝钱,版式之多堪称明域之冠,在我国历代钱币中是仅次于清朝咸丰钱的最复杂的钱币,对于崇祯钱,狂币界先贤已有大量谱录,随着钱币事业的不断发展,钱币界近贤又有不少新的发现和论述,我受此启示,对照藏品索骥,发现了几枚本人认为是初见的崇祯通宝小平钱。  相似文献   

6.
“宽永通宝”是日本货币流入中国的数量最大、品类最多的一种宽永钱。传世的种类除光背者外,背有星纹及背穿上“文”字、“元”字等多种背文,版式最杂。 近期,集得两枚日本“宽永通宝”小平,特征与一般钱不同。  相似文献   

7.
岑钟书 《西安金融》2004,(10):63-64
随着改革开放,外国的古币大量流入。过去难觅的钱币,现亦可访其踪迹,甚至还可注意多种版别收集。近日我在本地市场上以几毛钱一枚的低价,买进了三十九枚“成泰通宝”背“十文”钱。回家细细品玩,竟发现有诸多版式。现立表并拓图于下,与同好共享、探讨。编号直径cm重量(克)暂名版式钱币特征12.654.1大样大字成泰二字阔,通宝二字长,成左撇远离横和半口。22.64.6正样小字文字均比1号小,成左撇与横及半口相连。32.564.3上点成成点在成横上(少)42.63.8下点成成点在成横下(较多)52.563.5方头通较少,背十字短(0.35毫米)62.63.6三角头闭口通阔甬(0.3…  相似文献   

8.
2011年2月,地处巴山腹地的安康市旬阳、平利等县继2006年初春之后,再次发现南明永历、兴朝通宝大小钱,已为钱币爱好者收藏。其中永历通宝系当十大钱,兴朝通宝有小平、折五、当十三种,版式各有不同,外缘锉痕明显,钱面背绿锈斑驳或附带赭红色。现拣选部分特征明显者略加考证。  相似文献   

9.
由中国钱币学会、泉州钱币学会、福建省钱币学会和福建考古博物馆学会联合编篡的《永隆通宝钱范》一书终于面世了。该书采用钱币学的研究方法,以发掘出土的大量实物资料为依据,对“永隆通宝”钱范的版式进行了排比分析研究,并以点带面推动五代闽国其他铸币版式的研究,成为我国首部研究五代十国时期钱范的专。  相似文献   

10.
2003年元月读《钱币研究》刊发的《越南晚期钱币版式初探》一文,九月又读《也谈越南钱版式》一文,使我对越南钱币有一个比较全面系统地了解和认识,获益匪浅,增长了泉识。因为以上两篇论文均涉及到越南阮朝阮福昭于成泰年间(公元1889—1906年,相当于我国清光绪中后期)所铸行的成  相似文献   

11.
1999年夏,湖北襄樊市襄阳区石桥镇出土一批开元通宝,约3000余枚。时隔不久,与之相邻的襄樊市宜城县城关镇也出土一批开元通宝,近2000枚。这两批钱币十分相似,所出钱币均钱体规整,锈色均匀,铜质发白,轮郭深峻,文字纤细,异常精美。两批钱中均无会昌开元钱,钱径大多数在2.5厘米左右,略大于初唐开元。因此可以推断这两批钱应为盛唐时期同一时期和同一铸地的钱币。这两批钱币中版式丰富,如右挑元、双挑元、断舟通、面星、背星及月纹者很多,虽然经过多人挑选,笔者仍挑选了一些很有特点的钱币,有些较为少见。现选拓15枚附后。如图1,开元通宝大字,“…  相似文献   

12.
大布黄千为王莽始建国二年(公元10年)实行第三次货币改制时所铸十布之最大者,“黄”为“横”之省边榜“木”,“横”即“衡”.等于之意。“大布黄千”即等于“小泉直一”1000枚。一般长5.4厘米,重8克至12克。十布面背肉好具有周廓,每布历来只有二种版式,一种面中线通于穿上,一种中线止于穿下.另大布黄千有一种异范钱,十布合计共有21种版式.此乃钱币界公认。  相似文献   

13.
《中国投资管理》2007,(1):33-33
钱币,邮票等一直是部分人收藏的爱好,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富余钱多了,这此有可能升值的“旧,老,陈,特”的钱币,邮票,已经变成了投资者投资的对象。  相似文献   

14.
在明代钱币中,万历通宝版式繁多,原因是广开铸局,并且官私并铸,造成了良莠不齐,轻重悬殊,文字变化多。其中背星纹钱也有多种,有的较为少见.先介绍4枚襄樊出土的万历通宝背星纹钱如下。  相似文献   

15.
《钱币研究》2002年第9期刊发林染同志《新发现的开元奇钱》一文,笔者基于林文所说“很有探讨研究的必要”的意见,与林染同志探讨对此钱的看法。首先林文认定此钱:“明显属于初唐铸币。”我们看法是相同的。然有以下几点持不同观点:首先此钱《中国钱币》2001年第1期50页俞凉亘同志《唐东都西苑遗址区开元通宝钱窖藏清理简报》一文中称:“星纹开元……Aa型:21枚。光背。‘通’字下一星。‘通’字甬部上笔开口较大,走部前三笔呈三撇不相连。‘元’字首横较短,次横稍显左挑,且两横较近。‘宝’字尔部末两笔为两点。贝部较窄,内两横…  相似文献   

16.
明朝(公元1368———1644年)建国初期,社会较前安定,于建国前在部分地区已铸行“大中通宝”钱,明朝建立后,铸行“洪武通宝”币值五等钱币。《明会典》记载“洪武通宝每文含铜只二分,且为纯铜所铸。”经测定3枚洪武通宝,含铜72.14———82.71%,锡7.73———8.72%,铅7.56———16  相似文献   

17.
明朝虽然立国277年,历十七皇朝,但实际铸行小平钱的仅有十朝11种钱币。它们是大中、洪武、永乐、宣德、弘治、嘉靖、隆庆、万历、泰昌、天启和崇祯;因忌讳太祖朱元璋名字中的“元”字,钱名一律用“通宝”。在这些明代小平钱中,面文书体的变化不是很大,没有选用隶书、篆书来书写  相似文献   

18.
1985年,江苏省高邮市在拓宽大运河工程中,出土了大批古代铁钱,其中绝大部分是南宋铁钱。在这批铁钱中,发现一枚面文篆书旋读“乾道元宝”,背文真书上“春”下“拾”的折二铁钱(图1),引起人们的特别注意,因为我国古代钱币背铸数字纪年,是从南宋淳熙7年开始的,在此之前的乾道时期  相似文献   

19.
大吉五铢     
我收藏一枚西汉五铢钱,背穿左侧铸有阳铭文“吉”字。 该钱从重量、文字以及磨损情况看,应是流通货币。背文“吉”字不如面文规整。此钱币的断代,从文字看应为武帝时期铸币;从穿下半星标识符号判断为三官钱制;从铸造工艺  相似文献   

20.
汉代铸钱遗址内出土有无钱模陶背范(俗称光背范),对于这些无钱模背范用途的确认,关系到铸钱工艺技术中钱币有无背郭的形制问题.所以有必要在此作一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