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傅衣凌先生的新著《明清社会经济史论文集》,已于一九八二年六月由人民出版社刊行面世.这本三十三万四千字的著作,选辑了作者四十年来研究明清社会经济史的论文共二十九篇,按专题性质和时代前后并参照写作年代排列,分为五卷:卷一,封建经济与资本主义萌芽问题;卷二,农业、手工业;卷三,商业、贸易与市镇;卷四,财政、金融;卷五,阶级、阶级斗争.这本新书,可以说比较全面地反映了作者对明清社会经济各个领域的研究成果,比较系统地反映了作者在四十年间不断探索、不断前进的学术研究演变过程.初读之后,受益匪浅,这儿试略谈一点心得体会.  相似文献   

2.
序 傅衣凌教授是我国当代知名的老一辈历史学家之一,他在史坛上辛勤耕耘了半个世纪,论著宏富、影响深远。他的著作,如《福建佃农经济史丛考》(1944)、《明清时代商人及商业资本》(1956)、《明代江南市民经济试探》(1957)、《明清农村社会经济》(1961)、《明清社会经济史论文集》(1982)等,启发和影响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我国和日本、美国许多研究明清社会经济史的学者。他的学术观点和研究方法,发凡起例,反响不绝,由附庸而成大国,形成一个流派,对新中国历史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今年是傅衣凌教授治史五十周年,为了表示后学对他的衷心祝贺和崇高敬意,同时向海内外学术界全面介绍他的学术思想和学术成就,我从他已经出版的著作和尚待定稿问世的专著《明清社会经济变迁论》、《论明清时代的土地关系》之外的大量文稿中,选编了这部集子。所收文章共三十篇,起于一九三四年,止于一九八四年,定名为《傅衣凌治史五十年文编》。 傅衣凌教授对历史学的贡献,主要在于开创了中国社会经济史学派。这个学派,在研究方法上,以社会史和经济史相结合为特征,从考察社会结构的总前提出发,探求经  相似文献   

3.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于1982年5月创刊,当年出版3期,刊物创办者为我国著名的社会经济史学家傅衣凌先生,他也是首任的刊物主编。自1985年起,杨国桢教授担任主编,一直至今。①刊物现已走过了30个春秋,为我国历史学重要领域之一的中国社会经济史学科的发展与建设作出了巨大的学术贡献。今天我们重读《发刊词》,颇能领略到30年前傅衣凌先生、杨国桢教授创办这份刊物的远见卓识。  相似文献   

4.
简论“江南地区”的界定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傅衣凌先生是我国江南经济史研究的开创者。他脍炙人口的名作《明代江南市民经济试探》、《明清时代商人及商人资本》以及一系列专题论文,为我国的江南经济史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他的带动与影响下,经中外学者的共同努力,江南经济史研究蓬勃发展,成为中国经济史研究中的“显学”。作为傅先生的弟子,我有幸亲承教泽,蒙他老人家耳提面命,专攻明清江南经济史。今值傅先生八秩诞辰将届之际,谨藉此文表达对先师的深切怀念与感激之情。  相似文献   

5.
钞晓鸿先生的新著《生态环境与明清社会经济》一书,于2004年6月由黄山书社正式出版。该书32万余言,分上、下两卷。她是作者积10余年心血研究明清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史部分成果的汇编。上卷为“生态环境与明清社会变迁”,收录论文5篇,即:“世纪之交的中国生态环境史”、“生态环境与社会变迁———以清代汉中府为例”、“清代至民国时期陕西南部的环境保护”、“台湾故宫‘史馆档’与《清史稿·灾异志》”、“明清人的‘奢靡’观念及其演变”;下卷为“明清以来的商业、人口与农村经济”,收录论文8篇,即:“‘陕商’主体关中说”、“明清时期的…  相似文献   

6.
明清江南城隍考——商品经济的发达与农民信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序 傅衣凌教授是明清社会经济史研究的开创者。特别是傅教授把经济现象和各种文化、社会因素及现象联系起来,具有很宽广的研究视野。笔者在1980年夏天津的明清史学会上,曾谈起研究农村、农民“共同体”的必要性时,傅教授当场就表示同意,并谈了他自己对“乡族”的兴趣,这情景笔者至今记忆犹新。 本稿的主题是分析明清时代江南的“城隍庙”这一“宗教”及“信仰”现象,但实际上,这种宗教、信仰现象,和傅衣凌教授等先辈师长所开创的江南社会经济史研究的成果有着密切的联系,这是十分明显的。  相似文献   

7.
惠安县档案馆收藏有《惠安龙山骆氏族谱》手抄本一册,内详载明代万历年间骆氏家族与仆佃之间的纠纷始末。明末东南之奴变,乃明代农民大起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因碍资料未备,尚有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的探讨。《骆氏族谱》中关于佃仆资料的发见,有助于明代后期福建奴变的研究,亦可了解到明代中后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商品经济的发展,对于明末奴仆地位的提高和促进奴变运动的兴起,实有着密切的联系。现按照该族谱的编排顺序,将其中有关仆佃的材料详抄如下。  相似文献   

8.
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是中国新时代开始的一次革命,在改革开放的这次新革命中,《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杂志于1982诞生。这份杂志,是在经济史学界德高望重的前辈学者傅衣凌先生的倡导和主持下,在厦门大学领导的支持和帮助下诞生的。这份杂志的诞生,是中国社会经济史学界的一件里程碑式的大事:  相似文献   

9.
陈学文的《中国封建晚期的商品经济》一书,已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这部著作是从他三十年来已发表的六十余篇论文中挑选出来,编成专题论集的。已故厦门大学历史系教授傅衣凌先生,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所研究员李文治先生,分别为论集写了序文,给予很高评价。 该书收录了二十一篇论文,附有田契、碑刻和笔记等九件文献资料,共二十五万九千字。论集的编排分为农业商品生产与社会经济结构、城乡农副产品加工工业的商品生产、城市商业、市场网络与市镇群体,商品经济的发展对社会意识与民情风俗的冲击等五个部分。它以商品经济发达的江南某些地区为典型,环绕着  相似文献   

10.
明代徽州“义男”考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徽州农村“义男”颇为盛行。传统观点认为“义男”即奴仆或变相奴仆。而从黄册底籍等文书资料看 ,农民和地主家庭均有蓄养义男者 ,类似奴仆的义男只是义男的属性之一。一些自耕农、佃农家庭收养义男并立为户主 ,义男和义父家庭的结合具有社会互助性质。在徽州这样宗族势力强大的地方 ,义男作为异姓继承者存在其间 ,表明宗族势力统治的松解。明中叶以后 ,在国家修正的法律条文中 ,承认了农民家庭义男的财产继承权和人身自由 ,这是明代社会变迁在法律制度层面的一种反映 ,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郑振满同志的博士论文、经过几年的修改、扩充,新近由湖南教育出版社列入其“博土论丛”出版,名为《明清福建家族组织与社会变迁》(以下简称《家族)。此书甫出,国内外学术界普遍重视,好评如潮,论者誉其为“规范的社会史专著”,“史料翔实、专精,并以分析细微,思辩深邃,逻辑严密见长”。笔者曾与振满庄傅衣凌、杨国桢教授门下同窗三年,深知《家族》的成书经过及作者之心路历程,近日再次细读全书,仍深为其殚思竭虑、察微知远的治学精神所感动,故愿写下一点读后的感想。唐  相似文献   

12.
<正> 为了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形势的需要,本着“研究理论、提高素质、丰富成果、培养人才”的宗旨,中国技术经济研究会规划从今年起分期分批地举办《全国技术经济高级人才研究班》,受到社会各界广泛重视和欢迎。第一期“高级班”已于七月上旬在京圆满结束。参加学习的共有111名同志,共撰写出论文92篇(目录详列于文集之后)。经过专家评审委员会认真的评审会签,有35篇被评为“优秀”成绩。我们根据“优中选优”的原则,选出其中有代表性的21篇,稍加修改润色,汇编成这本论文集,呈现给广大读者。  相似文献   

13.
清代前期福建农村社会与佃农抗租斗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绪言 明末清初长江下游和东南沿海地区,广泛开展了佃农反抗地主的抗租运动。这是明代中叶以后商品经济的发展所导致的必然结果。这一时期的抗租斗争是和佃农商品生产有密切关系的。 万历《泉州府志》卷三“风俗”的记载,表明了明代末期福建地区佃农抗租的特点:“佃农所获,朝登垄亩,夕贸市廛。至有豫相约言,不许输租巨室者。”但这25个字,还只是描述了佃农商品生产与抗租斗争之间的联系,很少能说明当时泉州府农村社会的实况。 本文拟从明末以后福建地区社会经济情况的特殊性,对佃农抗租斗争作一个初步的探讨。下面,我所要分析的对象,不是作为起义的抗租,而是经常性、非暴力性的抗租。  相似文献   

14.
最近,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孙冶方同志的经济论文集——《社会主义经济的若干理论问题》一书已经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本论文集,是孙冶方同志解放后从事政治经济学理论研究的主要成果。它收集了作者五十年代以来所写的二十篇文章和内部研究报告,其中绝大部分是文化大革命前写成的,并且大多没有公开发表过。  相似文献   

15.
梁淼泰先生的《明清景德镇城市经济研究》一书,共30万字,新近由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此书是明清时期专业性城镇经济史研究的一个重要成果,富有学术价值。 本书分上中下三篇,上篇着重描述景德镇的瓷业生产,其中尤侧重于瓷业生产的管理形式及生产关系的分析。中篇是“浮梁农村”对景德镇邻近农村的封建土地占有关系,以及景德镇瓷业生产对于农村社会所产生的商品化影响。下篇是“景德镇经济与邻近各县”,对景德镇地区的总体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与饶州、徽州等地的社会经济关系,作了网络性的探讨。 此书至少有三个鲜明的特色。景德镇史称中国四大名镇,随着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城镇经济已在中国封建社会晚期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近半个世纪以来,虽然国内外学界对于中国的城镇经济作了很多的研究,但是就某个城镇进行整体性的分析,则为数甚少。湖广汉口镇的研究,已成外国学习的成果问世,而梁先生的这本著称,可称的是国内学术对单个城镇经济史研究的第一部学术专著。近年来,广东的罗一星先生也对广东的佛山镇社会经济作了结构性的研究,我们盼望他的研究著作早日问世。  相似文献   

16.
“道”的观念由来久远,作为中国古代哲学中哲人们用以指称宇宙本体及其运动规律的重要概念.自产生后,其内涵随着时代的变化不断地发展和演变。有三篇《原道》的文章,都是和文学有关的,一篇是齐、粱时代的刘勰所写,一篇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韩愈所写,另一篇是清代的章学诚所写。这三篇《原道》把“道”的观念深深的渗入了传统文化之中,获得了持久的生命力,一直以来发挥着他们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靳共元教授的《资本新论》 ,最近由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了。学习、研究和评价这本著作可以与 1994年《中国社会科学》第 3期发表的《论“社会主义资本”》一起进行 ,因为它是《资本新论》的基础 ,而《资本新论》是它的扩展和续篇。它们都是作者从我国改革开放的社会矛盾现象  相似文献   

18.
从《卖田说》看清代的土地集中过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代的土地占有形态,究竟是趋于分散,还是趋于集中?论者往往各持一端,颇多歧异。笔者近读清人李调元的《卖田说》,于此略有心得,试作浅析,求正于方家。 李调元,四川罗江县人,乾隆二十八年进士,官至广东学政、直隶通永兵备道。《卖田说》一文,约作于嘉庆初年,记述了作者乡居时与佃户的一席谈,是一篇直接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调查访问记。 清代中叶,四川民间的土地买卖十分盛行,大量的中小业主失去土地,沦为佃农。面对“俗多卖己之田,而以其资佃人之田”的社会现象,作者感到大惑不解:“盖买田则田为己有,已为政,永久付之子孙;佃田则田为人有,人为政,予夺听之业主。然则人何乐乎卖己田,而佃人之田哉?”作者以此询之于佃户王泽润,王氏则现身说法,介绍了自己沦为佃农的经过。其略云:  相似文献   

19.
1987年12月14—17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经济研究所、近代史研究所、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厦门大学、广东省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清史所、中山大学历史系、东北师大明清史研究所、广东经济史学会、深圳市社联、深圳大学联合举办的“国际清代区域社会经济史暨全国第四届清史学术讨论会”,在深圳市隆重举行。出席会议的中外学者共192人,提交论文129篇,其中外国及港澳地区学者的论文47篇。大会由组织委员会主任傅衣凌(厦门大学)致开幕词,韦庆远(中国人民大学)、李侃(中华书局)、章开源(华中师大)、滨岛敦俊(日本大阪大学)及广东省、深圳市、深圳大学的领导人,在开幕式上讲了话。开幕式之后,采取分组报告和评议论文的方式,使全体代表都能各抒己见,畅所欲  相似文献   

20.
1983年9月,日本名古屋大学教授森正夫在厦门大学与傅衣凌、杨国桢先生进行一个月的合作研究,以《明清时代地主土地所有及农民有关土地诸权利的特点》为题,在各自阅读对方所写的有关论著及历史资料的基础上,围绕“地主土地所有的特点”、“农民有关土地的诸权利”、“土地所有和地方社会”三个主题,举行了6次研究会,报告研究心得并展开讨论。会后,由研究生郑振满、郑志章根据录音,将讨论发言部分整理成这份纪录。从纪录可以看到改革开放初期中日史学界交流活跃的一个场景,感受学术对话与互动的潮流和气氛。时间虽过去了二十六年,有关研究已有新的开拓和发展,但当年论学的视野和问题意识,思想激荡产生的智慧之光,仍具有学术史的价值。为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年,并庆贺杨国桢先生治史五十年,特全文刊出,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