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近年来,中国企业对老挝农业投资迅速增加。在中国企业投资过的老北地区,农户技术水平得到提升,粮食产量极大提高,就业机会和增收途径扩宽,农户商品化、市场化意识增强,对罂粟经济的依赖削弱,社区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得到改善。但与此同时,中国企业农业投资也给老北社区和农户带来一些潜在、消极的影响。因而,中国企业对老挝农业投资应进入理性和反思的阶段,注重规划和规范的阶段。各利益相关方应考虑如何在投资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之间找到平衡,从而建立起一种"伙伴式"而非"赌博式"的长期性投资合作关系。  相似文献   

2.
中国"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走出去"的企业和境外合作项目,要履行社会责任,造福当地人民。通过中国对老挝农业投资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状况的调查,发现中国对外企业在带农增收、带动就业、民生改善、社区发展、慈善公益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然而,部分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表现不佳,有待改进。未来,应进一步加强投资国、东道国、新闻媒体、社会团体以及境外投资企业自身等利益相关者的合作努力,从而共同推动中国对外农业投资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实证分析角度出发,以老挝经济现状为基础,运用贸易结合度指数和贸易特化系数分析了中国与老挝之间的贸易特点。结果显示,中国与老挝的双边贸易在产业间和产业内均有较强的互补性。在投资方面,老挝是中国对东盟投资的重要国家,但目前中国对老挝投资结构单一且主要集中于资源开发方面,从长期来看缺乏可持续性。在上述分析基础上,本文对中国与老挝经贸关系的可持续性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在区域经济合作浪潮中,东盟区域经济合作持续升温.这一区域因经济快速增长,投资政策改善,以及跨国公司的战略转移而成为吸引外国直接投资最多的地区.笔者在肯定中国企业跨国投资重要性的同时,把研究目标市场定在正处于经济建设快车道上的老挝.针对直接投资方式和服务业的特点,一方面以大量现行政策和数据定量定性分析老挝服务业利用外资的需求;另一方面以剩余出路理论、国际市场细分理论和Wells小规模技术理论,特别结合SWOT分析中国企业投资老挝服务业的前景.最终认为老挝服务业市场非常适于中国企业进行投资,二者契合度很高,经济技术合作的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5.
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GMS)开发已成为一个热点,各国企业特别是欧美日等跨国企业都纷纷投资于该区域。本文为中国企业进入老挝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进入性SWOT分析方法的框架,并重点介绍了以BOT项目方式进入研究及利用项目延伸策略达到企业在老挝长期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投资苏丹农业的几点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是苏丹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近几年来,苏丹政府对农业发展的重视程度提高,农业投资政策环境大幅改善。当前世界性的粮食危机和粮价的高位运行、中国与苏丹日益密切的政治经济关系、中国农业企业与苏丹农业发展需求的良好结合点以及我国政府对农业走出去的优惠政策都为投资苏丹农业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相似文献   

7.
中国农业对外直接投资规模不断增加,农业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可能性不断增大。本文通过对微观数据分析得出,国有农业企业投资更倾向于发展中国家,而民营农业企业投资更倾向于发达国家,进而提出如今农业对外直接投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中国对非洲农业投资及其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开展对非洲农业投资是实施农业"走出去"战略的重要举措。由于中非共同面临的粮食安全问题,中国现有的经济基础和技术水平以及非洲改善的农业投资环境,中国对非农业投资具有较强的可行性。中国大型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及个人均可作为投资主体,以独资、合资、合作等方式对非洲的重点农业领域如粮食种植业、畜牧业及渔业进行投资,而投资主体的运作模式大致分为传统农场企业化经营、农工商一体化经营以及农业科技合作经营三种。在对非农业投资取得成效的同时,中国应注意解决投资企业面临的诸如缺乏明确的投资定位、发展目标与整体协调性,缺乏风险预警与风险应对机制,缺乏长远规划及抵御外界干扰的机制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2004年3月16日下午,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团公司在老挝首都万象与老挝政府代表正式签订老挝南俄5水电站项目开发备忘录。水电建设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刘起涛、水电建设集团公司总经理助理兼海外事业部总经理黄保东、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总理府、投资委员会、工业与手工业部、电力局和国家电力公司等部门领导出席了签约仪式。刘起涛、黄保东和老挝投资委员会副主席、电力局总经理分别代表双方在备忘录上签字。老挝位于中南半岛北部的内陆国家,北邻中国,南接柬埔寨,东界越南,西北达缅甸,西南毗连泰国。湄公河流经西部 1900 公里。属热带、亚热带季风…  相似文献   

10.
次区域合作中云南贸易与投资战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包括中国、老挝、缅甸、泰国和越南在内的次区域国家有着长期的友好交往和悠久的历史渊源。近年来,中国与次区域其他国家的双边经贸联系日益加强,贸易额增长、贸易结构改善、投资增长,发展局面良好。云南在次区域经济合作中的地位也在日益显现,为此,云南应当制定自己在次区域经济合作中的贸易与投资战略。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利用相关统计数据,从实证角度分析老挝革新开放以来经济发展特点,对老挝与中国和越南的经济增长方式和绩效进行比较分析,针对中国与老挝经贸关系发展提出相关政策建议本文认为:受中国和越南影响,老挝选择了渐进式经济转型模式,经济增长速度高于革新开放以前,也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老挝经济转型绩效没有中国和越南经济转型绩效显著;不断提高经济转型绩效,逐渐扩大与周边国家特别是中国与越南之间双边与多边区域经济合作将可能继续成为老挝革新开放的未来方向;必须不断扩大中国与老挝之间双边经贸交流与合作,使老挝成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桥头堡和前沿枢纽.  相似文献   

12.
维维安 《经济师》2009,(1):99-99
近些年来,老挝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外国企业家越来越关注这一充满商机的无限国土。1994年老挝政府修订了外商投资法。目的是为了吸引外商来投资。外商直接投资可以弥补老挝资金的不足,增加老挝的就业岗位,促进老挝的技术进步,成为老挝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老挝通过引进外商直接投资,可以使跨国公司把先进的技术转移到老挝,进而使先进的技术在老挝产生溢出效应,达到提高本国技术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中国农业不可避免地会融入到世界经济大潮和国际分工体系之中。中国农业如何"走出去"也就成了当前中国农业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在分析和借鉴对外直接投资主流理论合理内核的基础上,提出了对中国农业对外直接投资等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企业对非洲直接投资的数量不断增加,投资规模不断扩大,投资领域不断丰富,投资方式和投资主体也日趋多元化。但也出现了企业整体水平不高、对非投资调研不充分、高级经营管理人才缺乏、金融支持不足、部分企业诚信缺失等问题。加强市场调研,科学规划发展战略,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充分发挥自身独特优势,创新对非投资模式,承担企业社会责任,同时有效利用发达国家对非洲国家实行的优惠待遇,是化解中国企业对非直接投资风险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5.
国际四大粮商是跨国农业企业的代表,通过百年以上的发展,已经在世界范围内搭建起一个集农业生产、储运、贸易、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链。目前,以四大粮商为代表的国际农业企业已经进入中国市场,中国也融入了农业国际化进程,许多企业正在尝试"走出去",中国也在着力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粮棉油等大型企业。因此,深入研究四大粮商,借鉴其运作模式和发展经验,对推动中国农业企业国际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上市公司成长性描述上市公司一定时期内业绩的发展、变化,成长性是企业未来经营运作和投资人投资的重要依据。文章构建设计了中国农业上市公司成长性分析指标体系,从成长状况、成长质量、成长能力三个方面对中国农业34家上市公司的成长性进行分析,为农业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7.
最近,越南橡胶总公司获准在老挝投资2500万美元从事橡胶种植和加工厂生产经营。该项目计划种植10000公顷橡胶林,并建设一个年加工生产18000吨生胶的橡胶加工厂。报道称,这是越南在老挝投资的最大项目,同时也是越南在国外投资的大型项目之一。此前,越南在老挝直接投资项目有34个,协议投资额为2200万美元。  相似文献   

18.
农业在非洲国家的国民经济中具有基础地位,非洲国家出于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也越来越重视借鉴我国发展农业的经验并欢迎中国企业的投资与合作.我国在农业科技和种养殖方面经验丰富,非洲国家要求我国提供农业援助将是一个长期诉求.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对非洲的援助与合作不断加深的背景下,万宝非洲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称"万宝")作为中国农业企业在莫桑比克进行大规模投资建设的实例,为中国农业企业"走出去"提供了一定经验借鉴。中国农业企业"走出去"必须实施本地化战略,重视技术改进和研发,逐步发展品牌及供应链各环节优化管理等软优势,为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做好准备,同时承担跨国企业在当地的社会责任,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赢得社会认同和政府支持。  相似文献   

20.
<正>现在很多企业进行农业农村投资,面临最大的问题是,最初带着情怀进入乡村,发展几年后,因为大量的政策不匹配导致企业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因此,企业投资农业农村一定要清楚地认识农业、农村和农民,正确分析投资的机遇到底在哪儿。城乡融合是未来中国城乡空间发展的归宿。破解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就是要打破原来的城乡二元结构,包括以工业化的导向忽视农业产业的发展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