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克思关注民生的思想是一个走向当代的热点话题。改善民生是中国共产党人对民生的现实关切,是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高度体现,是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民生问题的切实解决,是一项系统的、长期的工程,需要借助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努力,才能完成。  相似文献   

2.
古巴作为整个西半球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自革命成功之日起,就面临着资本主义国家的重重包围和层层紧逼。社会主义的古巴,是一个贫穷的国家,由于美国的长期封锁和苏东剧变,经济一直十分困难,人民生活水平很低。尽管困难重重,古巴仍然是一个社会安定,文明和谐的国家,这与古巴在民生方面的作为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古共在改善民生方面进行的大量探索,以及各种民生政策的制定,都有我国值得借鉴的方面,这些方面为中国当前加快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特别关注民生问题,强调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近几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建设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民生建设备受重视,民生政策不断出台,且投入持续加大.让人民生活幸福、有尊严,已经成为党和政府工作的主题.立足于当前民生建设的大局,通过论述民生建设推进的背景以及企业家政府的内涵和特征,探索服务型政府是政府在推进民生建设中的角色定位,以及创新型理念如何指导政府民生建设.  相似文献   

4.
环境保护是保障和改善民生题中应有之义,环境保护是发展问题,也是民生问题,是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具体体现。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环境保护,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必须解决好城市污染问题;必须把保护农村环境安全放在重要位置;必须实现共建共享。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它体现了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由此,今后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要更加关注民生问题,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使社会更加和谐。  相似文献   

6.
柴海瑞 《全国商情》2009,(18):134-135,138
民生问题是任何时代、任何国家的人民大众都普遍关心的切身利益问题.民生是国家社会的大事,解决民生问题,能够为政权的稳固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最佳创业机遇党的十七大报告描绘的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蓝图,报告强调进一步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充分体现了我们党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闪烁着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光芒。极大地鼓舞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亿万人民。  相似文献   

8.
《大众商务》2007,(11):24-25
最佳创业机遇 党的十七大报告描绘的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蓝图,报告强调进一步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充分体现了我们党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闪烁着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光芒.极大地鼓舞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亿万人民.  相似文献   

9.
着力保障改善民生是烟台市解决社会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科技进步则是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支撑力量。烟台市科技进步与民生改善的实证研究表明,科技进步与民生改善之间具有较强的正相关关系;烟台市科技进步无论是从投入还是产出来看,既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也存在一定问题,以科技进步促进民生改善,要把对科技进步进行评价的指挥棒逐步转向满足民生需求、实现科技惠民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认识到改善民生是取得革命胜利的关键,改善民生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改善民生是一个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事业的全方位系统工程。毛泽东的民生思想启示我们要从政治高度关注民生问题,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积极发展民主政治。  相似文献   

11.
保障和改善民生关系到人民对执政党及其政策、领导体制的认同,带有鲜明的时代性。目前,中国现代化的推进正处于社会的转型期,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随着实现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社会深层次矛盾会不断显现,民生问题已逐渐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文章明确提出民生经济是现代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呈现的命题,也是时代深刻变化给中国实现现代化提出的新要求;作者多维度探讨和剖析中国实现现代化进程中的民生取向,围绕民生建设中的市场化影响,以及现代化进程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约突破这两个问题,进行了分析与评价;并基于那些在实现现代化过程中有可能被放大的民生问题预警的状况下,寻求保障和改善民生制约的突破口,探寻民生保障和改善的路径与抓手。  相似文献   

12.
构建民生财政,着力改善民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由建设性财政到建设性公共财政,再到构建民生财政,要求比以前任何时候都要更加关注民生,改善民生。构建民生财政,解决民生问题,下大气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是让人民共享改革和发展的成果,让人民群众共同沐浴民生财政的阳光,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环节和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强调,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我们党早在陕甘宁边区的局部执政期间,就建立了新民主主义的政权和一个和谐的社会,是当时中国最能体现公平正义、贫富差距最小的社会。陕甘宁边区的执政实践是我们解读科学发展观的钥匙,其政权模式和执政观念对今天建设公平、和谐、民生和民主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都不乏借鉴和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国进入经济社会发展转型期,民生问题不仅影响公众的生存和生活质量,也关系社会的和谐稳定,保障和改善民生已成为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重要议题。在衡量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相对而言幸福指数存在内容过于宽泛,人为操纵因素,缺乏针对性等问题,民生指数则具有评估内容客观、更具有针对性、不易产生歧义、可操作性强和衡量标准明确等特点,积极开展民生指数评估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问题中,最突出的仍然是民生问题,它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解决新时期的民生问题必须要有行之有效的政策支持。民生财政的终极目标就是关注和改善民生,通过对民生财政的内涵和政策趋势进行研究,可以从制度上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使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因而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民生问题一直与国家的存在与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从历史的视角来讲,民生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时代内涵和意义,不同时期民生构成要素的地位是不同的。在中国的现代社会,教育问题被列为重要的民生问题之一,备受政府、学者、爱国人士、老百姓等社会各界的关注。教育公平问题,也是各种教育问题的一大瓶颈。在民生视域下研究义务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等教育系统的公平性问题,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改善民生视角出发阐述了从民生高度来认识完善社会管理的必要性以及民生问题凸显下社会管理面临的挑战,并依托江苏省民政厅的调研基础上详述了其完善社会管理的探索及存在问题,最后着重针对政府社会管理改革中贫困问题和体制问题总结并提出了改善民生视角下我国政府社会管理改革的对策及思考。  相似文献   

18.
邹礼玉 《现代经济》2007,6(11):63-64
党的十七大提出“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把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融为一体。是我们党领导中国社会发展进步思路的伟大创新和历史性的突破。党的十七大报告在社会建设上的至少有六个新的亮点:一是提出一个新重点即全面改善人民生活是社会建设中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二是提出带有两个温暖民心字眼的新理念;三是在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提出了三大新的举措;四是提出了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四个新途径;五是五是对全面改善人民生活提出了五个方面的具体的新要求;六是在指导思想上提出了六个“基本”。六个新的亮点处处体现出民生优先,人民共享改革开放发展成果的为民思路,具体地回答和解决发展为什么和如何发展这个科学发展观的最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改善民生视角出发阐述了从民生高度来认识完善社会管理的必要性以及民生问题凸显下社会管理面临的挑战.并依江苏省民政厅的调研基础上详述了其完善社会管理的棵索及存在问题,最后着重针对政府社会管理改革中贫困问题和体制问题总结并提出了改善民生视角下我国政府社会管理改革的对策及思考.  相似文献   

20.
该文提出在当今社会利益日益多元化和利益诉求日益多样性的情况下,必须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整合各种社会利益,维护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