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合理划分《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的层次,有助于分层次研究各项应用指引与内部控制要素的关系,厘清各项应用指引在风险控制中所发挥的不同作用。本文从应用指引与内部控制要素的关系以及应用指引与各类风险的关系两个维度,将应用指引划分为三个层次,直观地揭示了各层次应用指引与《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所界定的内部控制要素的关联,刻画了各层次应用指引应重点关注的风险类型。  相似文献   

2.
常敏红 《价值工程》2012,31(17):110-111
为加强对企业内控和企业风险的管理,国家相继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内部控制应用指引》18项、《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内部控制审计指引》等三项配套指引。文章从集团公司的角度,探讨了全面预算管理与内部控制的管理与控制关系,围绕财务管理的不同管控模式,就集团战略控制型下管控模式的预算编制与管理进行了论述,列举了预算管理下通常的几个误区,提出了集团公司全面预算管理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2008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并于2010年4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文章依据相关规定,结合企业在实际经营中普遍存在的风险控制点,从内部控制关键要素出发,提出内部控制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2008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并于2010年4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文章依据相关规定,结合企业在实际经营中普遍存在的风险控制点,从内部控制关键要素出发,提出内部控制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5.
基于内部控制的内部审计理念转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10年4月,财政部、证监会等五部门出台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18个应用指引,1个评价指引和1个审计指引),连同2008年6月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我国的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已经建成。内部审计既是企业内部控制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监督与评价内部控制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6.
企业内部控制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美国COSO委员会的《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提出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应以ERM框架为依据,以控制要素为内容,以全面风险为对象,以企业层次控制为重点,以业务层次控制为落点。内部控制体系文件应该独立编制为内部控制手册,具体包括企业层次内部控制和业务层次内部控制。内部控制手册同企业管理制度的关系为,前者为统领性文件,后者为支持性文件。  相似文献   

7.
根据财政部等五部委《关于印发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的通知》(财会[2010]11号)以及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印发的《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实施意见》(会协[2011]66号)的相关规定,上市公司自2012年1月1日起应当向投资者提交审计报告与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第五条规定,注册会计师可将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整合进行。采用这一方式意味着同一时间内需要执行两项审计业务,对注册会计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一、审计路径的选择《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11号——通过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第二十八条规定,应当首先识别与评估财务报表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进而下  相似文献   

8.
正2010年4月财政部会同证监会、审计署等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以下简称配套指引),包括《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其中,《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包括组织机构、发展战略等18项细则。配  相似文献   

9.
文勇 《财会月刊》2012,(26):77-79
本文基于《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8号——信息系统》,对ERP系统生命周期中的主要风险进行识别与分析,进而提出风险应对与风险控制策略,为企业提高ERP系统建设成功率、加快信息化进程、有效控制和规避风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2008年6月,财政部等五部委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经过近两年的充分论证与征求意见,在2010年4月,五部委又联合发布了《关于印发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的通知》,同时推出了三项配套指引,即《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及《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  相似文献   

11.
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建设中的十大误区及防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0年4月,财政部等五部委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以下简称配套指引)。此次发布的配套指引由18项《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以下分别简称应用指引、评价指引和审计指引)组成,连同2008  相似文献   

12.
2008年5月,我国发布《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2010年4月,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随后财政部对配套指引逐一作了深入而权威的解读。至此,中国新版企业内部控制框架基本形成。新框架相对2001—2004年发布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试行)和美国COSO报告,既有继承,又有突破和创新,文章基于比较视角,从内部控制的定义、要素、风险理念、核心思想等方面分析新框架的突破与创新,以期为我国企业实施内部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政策     
企业内控评价指引及五指引征求意见《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自去年发布以后,《基本规范》的相关配套指引正在紧锣密鼓制定中。继组织架构、发展战略等5个应用指引项目及资金、采购等5个应用指引公开征求意见之后,财政部16日又调整修改了《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和工程项目等5个应用指引,现征求意见。  相似文献   

14.
《财会月刊》2010,(6):50-50
为了促进企业建立、实施和评价内部控制,规范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控制审计行为,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财会[2008]7号),财政部会同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制定了《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号——组织架构》等18项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以下简称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  相似文献   

15.
内部控制作为公司治理的关键环节和经营管理的重要举措, 在企业发展壮大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但从现实情况看, 许多企业管理松弛、 内控弱化、 风险频发, 资产流失、 营私舞弊、 损失浪费等问题还比较突出. 为了引导企业进一步加强内部控制, 1999 年修订的 《会计法》, 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对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提出原则要求, 2008年6月28日财政部会同证监会、 审计署、 银监会、 保监会等五部委联合发布了我国首部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2010年4月26日, 财政部等五部委又联合发布了 《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 该配套指引包括18项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 《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 和 《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 连同此前发布的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标志着适应我国企业实际情况、 融合国际先进经验的中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基本建成.  相似文献   

16.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完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于2008年出台后,目前又相继出台了《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征求意见稿)和15个《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征求意见稿),笔者拟对征求意见稿进行相关探讨。  相似文献   

17.
自2012年1月1日起,《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号——组织架构》等18项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以下简称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公司施行。要求上市公司应当对内部控制的有效  相似文献   

18.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完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于2008年出台后,目前又相继出台了《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征求意见稿)和15个《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征求意见稿),笔者拟对征求意见稿进行相关探讨。一、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一是指引的总则中应明确提出"评价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是董事会的基本职责"。需要说明的是《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以下简称《规范》)是指引的制定依据,其适用对象是大中型企业,《规范》在第11条明确将企业的管理层表述为"股东(大)会"、"董事  相似文献   

19.
<正>为了加强和规范企业内部控制,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财政部会同其他四部门先后颁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上交所、深交所也相继发布了各自的内控指引。随着对规范和指引的反复学习,  相似文献   

20.
2010年4月26日,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国资委、银监会、保监会共同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以下简称《配套指引》),《配套指引》与2008年5月五部委共同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以下简称《基本规范》)共同构成了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标志着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建设又步入了一个新的时期。现结合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现状,简单谈一下企业建立内部控制体系的五个步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