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经济哲学与邓小平经济理论新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揭示了经济学与哲学的内在联系 ,分析了经济哲学的研究对象及学科定位 ,论证了经济哲学与经济学的区别 ,指出邓小平经济思想的本质是经济哲学而不是政治经济学 ,以政治经济学的范式去解读邓小平经济思想 ,根本上是把经济哲学与经济学混为一谈  相似文献   

2.
提出了构建旅游哲学的学术构想。从旅游哲学的研究背景、旅游哲学的含义与研究对象、旅游哲学的价值与研究意义、旅游哲学的研究内容与理论体系、旅游哲学的学科性质与学科地位、旅游哲学的研究方法等方面进行了系统而简要的论述,认为旅游哲学是一门很有发展前途的新兴学科。从学科地位上看,它可以作为旅游学的一门具有哲理性质的基础理论学科,但它又对旅游学科起着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不断得到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哲学研究是从哲学角度、用哲学思维和知识去分析和审视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理论、元理论及实践问题,这是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深入持续的追寻,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朝着专业、科学和创新的方向发展.董雅华的《思想政治教育哲学问题研究》一书从哲学视角对学科体系的重要性入手,立足于思想政治...  相似文献   

4.
阐释学在其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不同的历史阶段,并在各阶段呈现出明显不同的学科特点。现代阐释学在经过认识论和本体论的发展阶段后,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哲学。当代阐释学转向实践哲学,注重实践智慧,目的是指导人们现实的实践。  相似文献   

5.
经济伦理学的方法论问题也就是如何进行经济伦理学研究的问题。学科定位的不同对方法的要求也不同。研究和叙述材料的手段有多种,既要确立哲学上的指导方法,又要注重作为具体方法的各学科成果。同时,保持创新是一门新学科对方法论的根本要求。  相似文献   

6.
对于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问题,长期以来哲学家们从理论哲学的角度出发,最终把理论引向一种神秘主义,造成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割裂,因此从实践哲学的角度探讨这一问题是十分必要的。理论本身属于实践的依据在于其"同根性""目的性"和"广延性",理论活动的抽象性造成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距离。哲学这种理论只有回归实践,才能找到自己的"阿基米德点",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哲学。  相似文献   

7.
对于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问题,长期以来哲学家们从理论哲学的角度出发,最终把理论引向一种神秘主义,造成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割裂,因此从实践哲学的角度探讨这一问题是十分必要的。理论本身属于实践的依据在于其"同根性""目的性"和"广延性",理论活动的抽象性造成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距离。哲学这种理论只有回归实践,才能找到自己的"阿基米德点",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哲学。  相似文献   

8.
胡德海先生是我国当代教育学原理学科的重要探索者和建构者。他在长期研究实践中形成的教育学原理学科观及研究方法既是他那一代人学科自我意识的典型体现,又可以给予后来者以重要启示。在学科观方面,他在通观教育学全局的基础上给予教育学原理以明确定位,进而指出了教育学原理的对象、任务及其与其他教育学科之间的区别,探索建构了逻辑严密的教育学原理理论体系,并从多个角度阐明了教育学原理的独特功能与作用;在研究方法方面,他注重对各种教育实践、教育现象的系统考察,同时又以哲学等众多学科的思想理论为自身研究的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进而将独立、深入的思考作为形成理论观点的具体路径、手段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研究10+1概况及其国际关系,新学科的科定位及10+1共同体战略定位,催生新学科的条件,回归中国人文哲学传统,新学科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未来展望与研究不足七个问题。主要学术观点是中国-东盟是一个名词,一个国家间的区域联盟组织,而中国-东盟学则是一门新学科。10+1从对抗、怀疑走向"共同体"是产生新学科的历史条件,邓小平发展理论、学者理论勇气和学科间聚合、分化则是催生新学科的理论基础。从和平发展绿色学、国家战略学、国际政治学、外交学、国际关系学和国际经济学的角度上分析,新学科均是以上成熟学科的四级分支学科,其学理借鉴理论表现为新学科积极向已成熟学科靠近,形成纵向性和横向性学理借鉴两种关系,同时,成熟学科也积极向新学科渗透和扩张。一切科学归根到底都是哲学,哲学是一切科学共享的理论财富。新中国成立六十多年来,中国内地的专家、学者至今未出一个诺贝尔奖得主,主要原因是教育战略思想不对头、缺乏良好科研环境、科研人员素质不高和思维定势作怪"四共振"发挥了作用。建议中社院和中科院合并统称中科院,改中社院学部委员制为院士制;"为发现真理而读书"是中国-东盟学院院训,实行宽进严出,大学生研究生知识、能力、创造和人文四合一齐驱发展。读本四年,读硕两年,淘汰率各50%,读博五年,淘汰率40%,为出一流大学、出顶尖人才办好中国-东盟学院。海洋大开发是国家战略思想的新举措,中国要冲出三大岛链的环圈海域就必须建造航母和建设蓝水海军。  相似文献   

10.
地方高校是当地知识密集、学科齐全、人才荟萃的组织,它具有培养人才、科技创新和服务社会三大基本功能。从哲学的角度思考和研究这些功能,对于地方高校的准确定位和发挥其特色优势,促进其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1.
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易学蕴含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易学哲学的发展模式就是其中的一个方面。本文通过对易学哲学发展模式与唯物辩证法发展模式的比较、分析,揭示了易学哲学发展模式的超时空价值  相似文献   

12.
从哲学的视角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蕴涵的深刻哲理集中体现在"中国特色"上,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性、创新性、科学性的基本特征。而科学发展观是十七大报告论述的重点,蕴涵的深刻哲理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根本要求、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和尊重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统一、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13.
科学现代的教学方法应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唯物辩证法为指导。要深化教学方法改革,必须转变思想路线和思维方式,自觉地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唯物辩证法,正确处理好肯定与否定、内因与外因、个性和共性、认识与实践的关系,彻底摒弃陈腐僵化的教学方法,大力采用具有先进、科学、适用、实践性等特点的各类启发式教学方法。通过努力加强自身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修养,保证教学方法改革的不断深化。  相似文献   

14.
实用主义是西方哲学中的一个重要流派,而真理观是其重要而具有代表性的一个观点。长期以来,我们对实用主义有过多的偏见与误解,甚至有时完全否定其科学价值。通过考察詹姆士真理观的基本内涵和基本特征,可以看出实用主义真理观中,既有需批判的谬误又有可吸收的真理。我们应以科学的态度来评价它。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历史轨迹与当代的规范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全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其中国化是整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前提和重中之重,而唯物论和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主要就体现在唯物论和辩证法的中国化上。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以其实事求是和对矛盾的全面解说开唯物论与辩证法中国化的先河。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邓小平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和对对立面和谐合作关系的阐发开创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新阶段。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以人为本和构建和谐社会把唯物论和辩证法的中国化推进到一个新的制高点。伴随着时代和任务的转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新时期被表述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中国化是主题或称一体,其内涵仍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而在其结合过程中,要特别关注时代化和大众化,这是两翼。一体两翼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当代的规范表达。  相似文献   

16.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个古老的哲学问题。如何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正确解决经济与社会、自然与社会之间的矛盾,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实质。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谋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这正是科学发展观的哲学意蕴所在。  相似文献   

17.
蒲鲁东经济哲学思想的中心视阈是对所有权和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批判。他以所有权为批判对象,切中了批判资本主义的关键性维度,在社会主义思想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将哲学与经济学相结合研究社会问题的思路,包含着政治经济学发展与变革的因素与可能。但是,蒲鲁东经济哲学思想的哲学基础仍然是唯心主义历史观,他的"系列辩证法"是对黑格尔辩证法的庸俗化。研究蒲鲁东的经济哲学思想,对于把握马克思的思想发展和变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康德的先验主义认识论给西方哲学以巨大震撼和影响。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对它进行辩证地评述,一方面可以认识到他的哲学思想有其思维方式的形而上学性;另一方面也应肯定其强调主体性原则和实践高于理论的积极意义。可以说,康德的哲学思想有其不可避免的局限性,这使他在某些方面必然走向片面和僵化,但他天才的领悟和洞察力也使他为人类贡献了永恒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个有机统一体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在一定的科学方法论基础上确立的。其中,唯物辩证法是最根本的思想方法:就其确立的客观辩证基础看,当今中国多元差异而又相互关联的价值体系现状,是其形成的客观现实前提;而就其体系内容的构成看,多样性基础上的对立又统一构成了核心价值体系“和而不同”的有机联系状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包含的丰富辩证意蕴,为它在中国社会和谐发展中所能发挥的价值导向作用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加强师德建设是巩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与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宏观需要,是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规律的客观要求。从师德体系内诸要素的联系中,运用唯物辨证法对立统一,内因外因以及实践的观点与方法,全面系统地抓好师德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