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一、“六五”是我国农业生产最好时期之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业改革使长期停滞的农村经济已经活跃起来。我国的粮食生产经过“六五”时期的高速发展,取得了很大成绩。5年平均粮食年产量为37060万吨,比“五五”期间平均年产量增长21.4%,是建国以来粮食增产幅度最大的时期。1984年粮食总产量40731万吨,说明我国粮食已具有4万亿吨的生产能力。人均占有量由“五五”时期的317公斤提高到362公斤,1934年曾达395.5公斤,突破了建国后30年来长期只有300多公斤的水平,为我国畜牧业、水产业和食品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与此同时,棉花、糖料、油料等经济作物也大幅度增产。  相似文献   

2.
粮食是一种特殊的商品,是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必不可少的重要物质基础,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问题。一、粮食生产波动的状况从辽宁省12个长期固定观察点的调查资料表明,1984年12个村粮食总产量为9259吨,创历史最高记录。1985年总产量为6125吨,比上年减少3134吨,下降了33.8%;1986年总产量为7745吨,比上年增加1620吨,增长了26.4%;1987年总产量为8353吨,又比上年增加608吨,增长了7.85%。综观这四年,可以看出粮食生产波动幅度是很大的,尽管近二年有所恢复和发展,但仍没有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尚差906吨。全省的情况也是如此,1984年至1987年的粮食总产量分别为1425万吨、976万吨、1221万吨、1278万吨,1987年比1984年相差147万吨。这个差数,如果在正常年景下,按粮食生产的增长潜力和发展速度,大体需要二年时间才能赶上。这样一来,从1984年到1989年的五年时间里,粮食生产基本上是在徘徊,而无突破。而同样的时间内,人口的增长及国民经济发展对粮食的需求有增无减,其结果,势必加  相似文献   

3.
抓粮不松劲     
我们鼎城区素有农业大县、粮食大县之称,全区97.41万人口,其中农业人口87.86万,是国家商品粮、商品鱼、商品猪生产基地县之一。1993年全区农业总产值11.1亿元,粮食产量60.74万吨,自1982年以来每年上交国家定购粮在13万吨以上,居全省第一位。近几年我区经济全面发展,但决不放松粮食生产,主要措施如下:——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以农业为基础的战略方针,加强对粮食生产的领导。不论在什么情况下,我们始终把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放到首位,思想上不放  相似文献   

4.
甘肃省为确保粮食生产稳步发展,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贡献,近日出台了旱作农业新增250万吨粮食生产能力建设规划(2009—2015年)。该规划提出,甘肃省将通过结构调整、科技增产、新增梯田、政策扶持等措施,实施旱作农业新增250万吨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到2015年,全省粮食总产提高到1060万吨。  相似文献   

5.
四川省种植业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纲要要求:2000年全省粮食总产量达到5000万吨,人均占有粮食水平超过400公斤,继续实现省内自给;棉花产量达到18万吨,使省内原棉自给率由目前的50%提高到60~80%;油菜籽产量达到170万吨,为全国做出更多贡献;甘蔗产量达到350万吨,使省内食糖自给率由目前的30%提高到50~70%。为确保我省种植业生产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全面完成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各项任务和目标,有必要对地区布局、粮经作物协调发展、大小春安排和水稻与旱粮关系进行探讨。一、关于地区布局问题。按照自然条件、生产现状和农业发展方向,全省划分为成都平原区、盆地丘陵区、盆周山区、川西南山地区和川西高原区等5个农业区。其中盆地丘陵地区是我省粮食和主要经济作物集中产区,对全省种植业生产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鉴于盆地丘陵地区所处战略地位,省委、省政府把盆地丘陵地区作为种植业的战略重点,对促进全省种植业生产稳定增长起了重要作用。但对山区和高原区的种植业开发  相似文献   

6.
一、海南省粮食供求平衡的显著特点海南省历年粮食产需都有缺口,依靠省外购进实现粮食供求平衡。1998至2002年全省粮食年均消费量280万吨(原粮,下同),粮食生产总量217万吨,粮食缺口63万吨。2003年全省粮食消费总量295万吨,粮食生产总量198万吨,粮食缺口97万吨。近年来,海南省粮食供求变化主要有三个特点:粮食需求量增加。1998至2002年年均增加5.5万吨,年均增长2.0%。2003年比2002年增加4.9万吨,增长1.7%。粮食生产减少。1998至2002年粮食种植面积年均减少79.4万亩,年均减少幅度为2.5%,粮食总产量年均减少6.5万吨,下降3%,其中水稻产量年均下…  相似文献   

7.
刘玉清 《农业经济》1989,(3):20-21,17
近几年来,我国粮食生产正陷入一种徘徊状态。1978~1984年,粮食产量从30,477万吨增加到40,731万吨,平均每年增长4.23%。1987年粮食总产量为40,473万吨,比1984年下降了253万吨。很明显,1984年后粮食生产徘徊不前。引起粮食生产徘徊的原因众说纷纭。笔者认为,目前粮食生产出现的迟滞绝非偶然,追根溯源,倾斜式工业化战略是导致粮食生产徘徊的重要原因。倾斜式工业化战略,其实质就是加速农业部门的资源向工业部门转移,以牺牲农民的利益,保证工业及城市社会的优先发展。世界发达国家工业化一般是在人均国民生产总值200多美元(1965年价格)开始的,此时农业劳动力份额占60%左右。而我国1952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约50多美元,农业劳动力份额高达83.5%,就是说,我国开始实行工业超前发展战略时,人均产值水平很低,农业劳动力份额却很高。要在如此低水平基础上进行工业化,唯一有效的办法便是提高国民的积累程度,进而保持较高的投资率。而做出这方面牺牲和贡献  相似文献   

8.
四川是我国地处内陆的农业大省,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农业和农村经济取得了很大成就,对维护改革、稳定、发展的大局作出了重大贡献。1997年全省粮食总产量达到35544万吨,比1978年增长492%,经济作物和林牧渔产品产量也有较大幅度增长,农...  相似文献   

9.
一、辽宁省粮食生产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粮食生产现状 2007年辽宁粮食播种面积4842万亩,产量18347万吨。其中,水稻898万亩,产量503万吨,分别占全省19%、237%;玉米3206万亩,产量]465万吨,分别占全省66%、69%;大豆196万亩,产量38万吨,分别占全省4%、1.8%;高粱128万亩,产量39万吨,分别占全省3%、18%;谷子123万亩,产量23万吨,分别占全省3%、1.1%;薯类144万亩,产量S1万吨(折粮),分别占全省3%、2.4%。从区域生产来看,目前辽宁粮食主要集中于辽河平原及西部部分的铁岭、沈阳、锦州、大连、鞍山、朝阳、阜新、盘锦八个市,  相似文献   

10.
一、农业基本情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沈阳市农村普遍推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建立了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农民获得了生产经营自主权,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粮食产量大幅度增长,实现了城乡人口粮食自给有余。1978年,全市粮豆总产量只有129万吨。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之后,农业连年获得丰收,1983年,全市粮豆总产量达到207.5万吨,向国家交售商品粮56.3万吨,首次实现粮食自给有余。1984年全市粮食生产又上一个新的台阶,达到232.5万吨,创历史最高水平,比1978年增长80%,年均递增率达5%以上。“七五”时期农业生产虽然连年遭受自然灾害,但粮食产量仍获得较好收成。1990年,在遇到水田供水严重不足、秋季出现伏旱等不利条件下,粮食总产量仍达到210.9万吨以上(实际产量超过225万吨),为历史上第二个高产年,城乡人均占有粮食达362公斤,比改革前的1978年多85公斤,向国家交售粮食和城乡人均占有粮食都居全国大城市前列。  相似文献   

11.
一、过去的一年 ,我省农业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 ,为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1 .农业生产取得了新的成绩。除粮食大幅度调减面积、水果因严重冻害减产外 ,其它主要农产品均获得了丰收。去年我省早稻单产超历史 ,达到 335.7公斤 ,有效弥补了因面积调减和多种自然灾害造成的影响 ,预计全年粮食总产 1 61 4 .6万吨 ,比上年减少 6.81 %。油料总产 98.5万吨 ,增长 4 .3%。经济作物面积扩大、产量增加、效益提高 ,其中棉花总产 7万吨 ,增产 1 6% ;水果总产 55万吨 ,比上年减少 2 1 .4 % ,但销售价格有所上涨 ,减产没有减收 ;生猪生产和市…  相似文献   

12.
棉花是棉纺工业的主要原料,是我国仅次于油菜籽的主要经济作物.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省棉花生产持续稳定地发展,1984年播种面积达到246.7万亩,总产15.8万吨.但从1985年起我省棉花生产则连续四年徘徊下降:1985年棉花总产为11.3万吨,陡降近三成;1986年为9.8万吨,再降13.3%;1987年回升10.5万吨;1988年又减2.0万吨,跌入近10年来的低谷.不少信息表明今年棉花生产将再次大幅度下降.据本月中旬我们对棉花主产县——简阳、仁寿等县的调查,1989年棉花面积将比上年减少20~25%.按比例推算,全省棉花  相似文献   

13.
《中国粮食经济》2011,(12):40-41
作为全国十大粮食生产先进县、优质小麦生产县,滑县高度重视粮食生产,着力打造全省粮食核心主产区,全县粮食总产量已经连续19年保持全省粮食总产第一位,近8年来粮食产量连创新高,从2003年的97.7万吨增加到2010年的129.93万吨,增产32.23万吨。2003—2010年连续8年蝉联“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标兵”,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4.
(一)“七五”期间农业形势的基本估价四川省“七五”期间农业是向前发展的,但主要农业生产指标预计不够理想。预计1990年粮食总产量可达4183.5万吨,为“七五”期末计划4300万吨的97.3%,人均占有粮食387公斤,比1984年人均403公斤低16公斤;烤烟、蚕茧、水果可完成“七五”计划,预计今年棉花为10万吨、甘蔗240万吨、黄红麻16万吨、茶叶5.9万吨,仅分别完成“七五”计划的66.7%、80%、66.7%、64%和  相似文献   

15.
达州是一个农业大市,也是全省粮食主产区之一,全市7个县(市、区)中有4个是人口超100万人的全国商品粮基地县。1990~2004的15年中,年均产粮264.3万吨以上,农民人均年产粮431公斤,年均销售粮食42.6万吨,计划性年均外调粮食6.7万吨,国家库存粮食和农村留粮多年位居全省前茅。然而,近年随着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粮食购销政策的调整,作为粮食主产区的粮食供求形势也相应发生了较大变化。为尽可能地认识和把握粮食供求形势的演变规律,更好地服务于达州粮食生产、实现粮食供求平衡、确保地方粮食安全,本文拟对达州市粮食供求运行轨迹作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6.
一、当前江西省粮食供需情况1.生产1996年,由于各级政府、部门对农业生产的重视及适宜的气候条件等原因,全省粮食生产全面丰收,成为历史上产量最高的年份、粮食总产达1766.5万吨(原粮,以下同),比去年增产159.5万吨,增长10%。其中:早稻产量668万吨,增产125万吨,增长22.3%;中晚稻产量1016.5万吨,增产31.5万吨,增长3.19%;春杂粮产量82万吨,增长2.5%。2.消费(1)城乡居民口粮:1996年底全省人口总数为41O0万人,按人均年需口粮250公斤推算,城乡居民共需口粮1025万吨。(2)工业用粮:儿食品制造工业;省食品制…  相似文献   

17.
一、现实矛盾由于多种因素影响,四川农村经济在改革和发展的进程中产生了一些矛盾,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十个方面。 (一)粮食供给与社会需求的矛盾我省粮食生产自1984年创历史最高纪录,达到4079.5万吨后,一直徘徊不前,到1988年仍停留在3878.3万吨的水平上。  相似文献   

18.
江西省宜丰县是首批全国商品粮基地县和国家重点绿色水稻基地县,先后被评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水稻)标准化基地、全国绿色农业示范区、全省绿色(有机)食品十强县和全省唯一进入“全国十大安全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县。粮食生产为域内农业支柱产业,以种植水稻为主。全县耕地面积35.26万亩,常年水稻总播种面积约为58万亩,粮食总产量25万吨,年稻谷收购量在1.5亿公斤以上。  相似文献   

19.
十八大报告提出,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湖南省永州市作为传统农业大市,是全国重要的粮棉油等农产品生产基地,近年来多措并举发展现代农业,粮食生产规模和产量稳步增长。2011年,全市粮食生产面积达824.1万亩,总产量311万吨,出售商品粮71万吨,商品率达22.8%。一、加强领导,巩固粮食基础地位粮食是国之根本,  相似文献   

20.
《南方农村》2005,(1):56-56
目前,产粮大省河南的粮食年加工转化能力已达2700万吨,居全国首位。全省粮食总产量的近63%实现转化,粮食生产综合效益得到大幅度提升,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