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要努力开拓国际市场,努力让中国休闲文化走出去,让中国休闲产品和休闲企业走出去,从而实现传播中国文化和文化强国的目的,抵御西方“文化帝国主义”对中国发展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2.
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是在综合国力竞争中赢得主动的迫切需要。分析印度文化何以保持其特色,借鉴印度文化在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支撑印度现代化发展的有益经验,中国应发展文化产品走出去的途径———企业走出去,既要坚持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又要大力弘扬现代文化创新成果。中国文化走出去必须发展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实现中国文化自觉,增加文化自信,达到文化自强。  相似文献   

3.
秦勇 《中国经贸》2011,(1):56-57
如何使中国文化产业做强做大,使中国文化产业“走出去”,让更多的人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单纯地“走出去”还不够,中国文化产品要在国际文化市场上站稳脚跟,还要“融进去”。这是中国文化产业未来对外发展的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4.
实施“走出去”战略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中国“入世”缓冲期接近尾声,很多行业逐渐放开,中国企业“走出去”成为必然的趋势。但是,中国企业国际化的进程才刚刚开始,海外经营仍处于初期发展阶段,对于许多国内企业来说,“走出去”还只是新事物。我国企业走出国门后,由过去仅承担生产经营风险转变为承担复杂的国际竞争风险,甚至是国际政治和社会风险。多数“走出去”的企业对国外投资市场、国际竞争环境及投资所在国法律法规不甚了解,其开拓国际市场所面临的潜在风险就非常突出。因此,从目前的现状来看,中国企业海外投资自主发展壮大的基础还很不牢靠。目前的关键是要明确“走出去”战略在今后20年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位置,并在政府层面形成具体化的“走出去”的促进战略、政策和办法。在企业层面,应该在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同时,全方位、多渠道、多途径地寻求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规避在海外投资所面临的风险,努力实现投资效益最大化。实际上,利用外交资源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在利用和依仗外交的整体协调优势和政府信用优势,在中国对外开放进入资本输出新阶段的今天,这两大优势无疑将会为资本的顺利流动提供难得的机遇。企业以何种方式、何种途径“走出去”,“走出去”会有什么样的困难,怎样预见并处理“走出去”风险和困难,让我们看看政府和企业界人士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加快完善现代市场经济体系,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新时代的要求.企业“走出去”能有效促进国际分工,抢占市场增强自身发展能力,利用国际优势资源来为我国经济发展服务.面对目前天津市“走出去”企业起步晚、数量少和规模小的现状,应该加快“走出去”的进程,转变政府职能、引导企业创新、进行示范试点、重点培育,在发展现代制造业增强自身实力同时,鼓励金融创新和发展现代服务业,为支撑企业到海外发展做好咨询服务,走在时代的前列.  相似文献   

6.
创新中国对外投资和合作方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宁 《中国经贸》2008,(6):82-84
中共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创新对外投资和合作方式,支持企业在研发、生产、销售等方面开展国际化经营,加快培育中国的跨国公司和国际知名品牌。积极开展国际能源资源互利合作。”自中共十三大时起,中央就提出了要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精神,1998年提出实施“走出去”战略。10年来,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额不断攀升,走出去的步伐逐渐加快。但同时也应看到,一直以来中国对外投资的方式多以国际工程承包、劳务合作为主,目前,这些传统方式已经无法满足中国对外投资进一步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浙江文化产品与服务出口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千方百计巩固与拓展国际市场,积极加快"走出去"步伐,是浙江对外文化贸易发展的战略重点。文化产品与服务出口扶持政策,重点应放在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上。  相似文献   

8.
吕雅琴  刘妍 《改革与开放》2012,(22):186-187
全球金融危机及正在蔓延的欧债危机虽然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但却为中国文化产业走出去提供了极好的机遇。为抓住这一大好机遇提升中国文化的软实力、影响力我们提出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为此我们应建立"市场运作、企业营销、政府扶持"的文化产业走出去的新机制,推动中国文化产品、文化企业走向国际市场。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政府对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各项促进和保障措施的逐步完善,我国企业将在更大范围和更深程度上参与国际竞争和合作。政府在实施“走出去”战略中处于服务和支持的角色,国内企业能否真正“走出去”并在国际市场站稳脚跟,关键要靠自身经营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企业间竞争的成败,人才是最重要因素之一。品牌的国际竞争力,是体现企业价值的无形资产之一。良好的企业文化更是企业发展的推动力,是一种新型的生产力和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毕磊 《中国经贸》2012,(6):75-77
近年来,随着国际上"中国文化热"的持续升温,我国很多文化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积极探索创新,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也暴露出不少问题。如何破解掣肘因素,使文化产品"走出去",更要"走进去"关系到我国"走出去"的文化产品是否真正能够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并产生应有的影响力。机遇与挑战,时不我待当前,我国文化"走出去"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一方面,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国际地位以及国际影响力日益提升,国际社会渴望了解中国的愿望也日趋强烈,文化领域的国际合作正日益增多,这迫切需要我们生  相似文献   

11.
实施“走出去”战略,既是加快福建经济发展的需要,更是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需要。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竞争的加剧与升级,迫切需要加快企业“走出去”步伐,使之与“引进来”逐步协调,推动“引进来”和“走出去”两个轮子并转。  相似文献   

12.
实施"走出去"战略,是中国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大势、更加主动地参与全球分工体系、在更加广泛的市场空间整合资源的战略措施,是推动中国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的必然结果。进入21世纪,特别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发生了重大调整,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外部环境也在发生显著变化,一方面,国际产业结构调整、发展中国家工业化进程加快,给中国企业拓展国际市场带来新的机遇;另一方面,快速进入国际市场的中国企业与各相关利益  相似文献   

13.
资讯点击     
王晶 《发展》2002,(10)
中国已具对外投资能力外经贸部部长石广生近日说,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健康发展,中国已开始具备对外投资的能力。石广生在第六届中国投资贸易洽谈会“2002国际投资论坛”上的演讲中说,在继续积极“引进来”的同时,中国正在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有条件的中国企业到境外开展工程承包、投资办厂和共同开发资源。当前,我国企业“走出去”的时机和条件已基本成熟。石广生说,加入世贸组织后,随着中国市场的逐步开放,世贸组织其他成员也会对中国进一步开放市场,提供贸易投资便利,这将为促进中国企业“走出去”开展跨国经营提供有…  相似文献   

14.
马坚航 《珠江经济》2003,(12):20-23
灿烂绚丽的国际市场强烈吸引着中国企业的眼球,竞争激烈的国内市场驱动着中国企业走出去。海尔的“先难后易”攻势,TCL的“先易后难”谋略,华为的“配交钥匙”战术,无一不在向世人展示着中国企业拓展海外市场的骁勇与胆识。天降大任而劳其筋骨,历史赋予了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厚重时代使命,同时也让中国企业品尝到了踏进国际市场的彻心之痛。  相似文献   

15.
《宁波通讯》2009,(10):42-43
近年来,宁波市通过多种渠道,大力推动文化产品、文艺院团、文化企业“走出去”,既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开辟了广阔市场,又向海外展示了中华文化的无穷魅力,取得了良好成效。《浙江政研(专报)》第60期介绍了宁波的做法,赵洪祝书记对此批示:“宁波实施的文化产业‘走出去’的做法和成效很好,要不断总结并加以完善提高。”  相似文献   

16.
动态     
《宁波通讯》2005,(1):2-3
领先城市开始支付“和谐成本”,上海农村自治“三字经”很有意义,近3000浙企退出上海市场,浙江农业“走出去”四种模式值得借鉴,杭州将社会文化资源转化为旅游产品  相似文献   

17.
面对全球化的冲击,我国政府提出了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实施文化走出去工程的战略.本文从跨文化传播的角度探讨了中国电影在中国文化走出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并论述了中国电影在走出去的过程中面临的国家政策法规、 产业垄断、 活力不足、 文化折扣等问题,提出了要发现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共通之处,使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注重双向传播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把握文化产业全球化发展趋势,加快发展对外文化贸易,扩大文化产品与服务进入国际市场,是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的具体实践,是实施文化走出去、提升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重要手段。顺应"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战略部署,浙江如能有效把握机遇,着力解决主要制约因素,切实加快对外文化贸易发展,对于促进文化强省建设,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9.
需要清醒地认识,当代中国文化走出去面临严峻挑战,国际社会对于当代中国文化的认知仍然存在偏见与盲点。折射出当前要大力推动当代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相似文献   

20.
“引进来”与“走出去”都是融入经济全球化的途径。“引进来”虽然给我国带来经济发展的很多条件,但主动权不在我们手里,“走出去”不仅在国外获得资金、技术、市场、原材料等资源,而且主动权掌握在我们手里。中国企业的跨国经营无论从增加我国经济发展动力和后劲,拓展市场空间,获取国际资源;还是从突破贸易保护壁垒,培育中国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跨国公司等方面来看,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