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欧洲中世纪有没有“文化复兴”,这是近代学者争论不休的问题。其实,始于8世纪的“加洛林文化复兴”已迎来了欧洲中世纪文化复兴的曙光,而12世纪的文化复兴则证实了这一重要发展。当时穿行于英岛与欧陆的素尔兹伯里的约翰就不仅见证了这一复兴,而且其本人就是推动并发展这种文化运动的重要思想代表。  相似文献   

2.
喻文益 《商界》2008,(7):87-87
成都、都江堰、汶川、茂县、松潘和九寨沟(以下简称“成九线”)有四处世界级文化资源,鲜明地域特色的民族文化资源和其他历史文化资源,旅游本是这一带的经济命脉。灾后重建工作必须抓住旅游不放,重建规划应该包括以旅游为骨干的文化产业整体规划。  相似文献   

3.
《中国经贸导刊》2008,(16):19-19,25
一、日本阪神地震灾后重建的经验教训 (一)设立国家和地方两级灾后复兴领导机构 阪神大地震发生1个月后,根据《关于阪神淡路大震灾复兴的基本方针和法律》,在1995年2月24日中央设立“阪神淡路复兴对策总部”和“阪神淡路复兴委员会”。阪神淡路复兴对策总部的部长为内阁总理大臣,副本部长为负责灾后复兴的内阁官房长官和国土厅的长官,其他省厅的多个大臣任委员,旨在实行综合行政对策。“阪神淡路复兴委员会”主要由学者专家和地方政府官员组成,其设立宗旨是为总理大臣提供咨询,进行复兴相关政策的综合调查审议。  相似文献   

4.
西方宗教文化中的“拯救”精神源自犹太教、基督宗教的信仰传统,是其灵性追求的核心主题之一。在这两大宗教体系中,其“救主”观念的典型表述为希伯来文的“约书亚”(Joshua)、“弥赛亚”(Messiah)和由此演变而来的希腊文“耶稣”(Jesus)、“基督”(Christ)。“弥赛亚”的希伯来文原意指“受膏者”,因古代犹太人封立君王和祭司时敷膏油在受封者额上而得名,意为受上帝派遣者。古代犹太国灭亡后,犹太人相信上帝将派一位“受膏者”来复兴犹太国,故此“弥赛亚”成为犹太教中“复国救主”的专称。基督教诞生后宣称其信奉的耶稣即“弥赛亚”(希腊文译为“基督”),但他不是犹太人的“复国救主”,而是全人类的“救主”。因为基督教相信上帝乃圣父、圣子、圣灵三位一体,所以“基督”即楷“上:帝拯救”.乃“救世丰”。  相似文献   

5.
黄酒仿佛一段尘封的记忆,被遗忘在历史的角落,直到今天,它被再次唤醒。时下,黄酒产业迎来了属于自己的第二个“春天”,产业复兴成为行业热门话题.也成为全社会瞩目的文化热点。黄酒产业如何复兴?产业复兴的关键是什么?回答这一系列问题还需回归到对黄酒本质的认知和把握。  相似文献   

6.
何梅 《商》2014,(9):89-89
一个汉字就是一个故事,一个汉字就是一幅图画。汉字由于自身象形的特点使得汉字既有深厚文化底蕴又有一定的审美特征,从古代的训诂学到现代的汉语汉字传播,人们均能运用汉字本身的特点来解读其独特内涵。同时,汉字是记录汉语的载体,汉字一撇一捺之间都蕴含着中国文化。近年来,伴随着西方文化的渗入,中国人也越来越重视复兴传统文化,传统文化要素被越来越多地运用到现代文化传媒之中。众所周知,这是一个“读图”时代,但这完全没有削弱汉字的表达性,反而在具体的设计中很多都充分运用到了汉字这一特殊的要素(主要有印刷字体和汉字图形)。因此,本文中笔者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logo”举隅,从而去探索其中的文化涵义,去品味那点点划划之中的悠长意味。  相似文献   

7.
2010湘商共赢     
《华商》2010,(1):10-10
2007年首届湘商大会横空出世,开创了湘商元年。在题为“2008湘商奋发”的元旦献词中我自豪地宣告:“天下湘商的崛起,正在引擎湖湘文化的第三次复兴;而站在巨人肩膀上的天下湘商,必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记者问(以下简称“问”):文化一词虽说无处不在,但对它的涵义又难以准确把握。请问您是如何理解文化及工商文化的?王新怀书记答(以下简称“答”):确实,说起文化,我们并不陌生,但对文化的理解很难一步到位。我认为:首先,文化是共有的,它是一系列共有的概念、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其次,文化是学习得来的,而不是天生就有的。再次,文化是可以感知的,甚至有些是可以看得见的,它体现在一个人如何对待自己,如何对待他人,如何对待所处的外部环境,体现在他的举手投足之间以及他的整体气质。  相似文献   

9.
《成功营销》2012,(4):76-80
“让多数人知道,让少数人拥有”——这是红云红河集团为历史经典品牌云烟(大重九)复兴设定的营销境界,而支撑其品牌复兴梦想的,则是高端烟叶、高端品质和高端品牌。因为云烟(大重九)的复兴不能仅靠营销的精心谋划,更要靠品质的出类拔萃。  相似文献   

10.
《广告导报》2007,(7):95-95
在全球,汇丰银行(HSBC)一直是以“环球金融地方智慧”作为其广告诉求,在其多年的广告创作中,都是表现各种事物在不同地方的不同文化含义(比如一个红蛋在台湾代表早生贵子,而在瑞典可能代表爱情等等的广告画),用以暗喻HSBC是“本地化的国际银行”,有着世界级背景和资源的金融机构,但在各国本土又会根据不同的需求和文化作出调整。深入研究当地文化,以提供最贴心的服务。  相似文献   

11.
熊晋 《品牌》2006,(9):66-68
2006年6月25日-7月15日,我应法国文化协会和奥地利维也纳大学的邀请,在世界艺术重镇法国巴黎和音乐之都奥地利维也纳举办了一次文化艺术作品欧洲巡回联展,并分别参加了由法方和奥方安排的文化交流活动,同时顺访了欧洲文艺复兴之母佛罗伦萨、永恒之城罗马、海上水城威尼斯等欧洲名城。近距离接触了倾慕已久的名胜古迹,观赏了众多精美绝伦的雕塑和美伦美奂的绘画。  相似文献   

12.
现代企业越来越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然而企业文化建设不能靠想当然,它需要一定的理论和方法来指导。不懂得这些理论和方法的企业很容易建成“老板文化”、“表面文化”。本文以中关合资企业华阳恩赛有限公司(简称HN公司)为例,对如何建设企业文化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3.
语言在行使其表达人类生活和思想功能的过程中蕴藏着深刻的文化内涵。传译时,文化因素处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口译的质量和效果,也是交际双方信息顺畅、交流有效的关键。因此,“联络员”的译员必须掌握“文化处理”技巧,尤其是文化空缺(词)的把握,并增强自身的跨文化意识。  相似文献   

14.
苏怀印 《消费导刊》2011,(10):120-120
文化馆(站)作为政府举办的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是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场所,是广泛提高社会各族、各界群众文化素质与文化修养的主要阵地。特别是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22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和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中均对当前新形势下开展群众文化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温家宝总理在《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推进文化馆(站)免费开放,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指示。  相似文献   

15.
创意如何成为产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意产业(Creatlve Industries)的产生和兴起,跨越了以往文化与工业之间鲜明的壁垒。在法兰克福学派那里,“文化工业”是适合大众消费的单文化生产,基于古典理念中“艺术批判而独立”的立场,该学派对文化产业的过度商业化与技术化持否定态度。他们认为,“文化工业”是凭借现代科技手段大规模地复制、传播商品化了的,  相似文献   

16.
王珠 《商》2014,(39):104-104
“家文化”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本文首先对“家文化”的核心内涵进行定义,并将这种重要的文化理念融入到现代企业管理之中,来分析“家文化”对于企业的影响,本文基于组织行为学的视角,分析“家文化”对企业员工行为(个体)、群体行为以及组织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章淑君 《广告大观》2006,(4S):136-137
在现代社会,广告不仅是一种商业行为,也是一种文化现象。现代广告在传达商品信息、引导消费的同时,还作为社会文化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传播特定的价值和观念。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而儒家的“仁、义、礼、智、信”(俗称“五常”)作为我国传统伦理文化的核心,至今对人们的实践活动有着很大影响,既为现代广告创意提供深厚的土壤,也影响制约着广告的创意和表现。  相似文献   

18.
吴书仙 《中国工商》2004,(12):180-180
葡萄酒乃是繁荣年代一种文明的象征,古今中外不知有多少文人墨客留下了流芳百世的佳句和诗作,当然也不乏“酒鬼”们的豪言壮语。今天我们只要提到葡萄酒,首先想到的却是欧洲。确实是近代欧洲将古老的葡萄酒文化发展到了今天的鼎盛状态。大家应该记得“罗马兵团以剑和酒壶征服了整个欧洲”这句名言。在西元四世纪,罗马兵团所到之处,不久就会有葡萄园出现。  相似文献   

19.
景诚 《华商》2010,(9):20-23
从历史上的以暴力改变暴政,到近代的通过革命主政中国,从“湘军”到“湘政”,湖湘文化的经世致用理想占了两座山头,在中国历史上有了淋漓尽致的发挥。那么,当历史走到今天,湖湘文化是否还有完美的第三次发挥或者第三次复兴呢?  相似文献   

20.
美国哈佛大学著名教授约翰.科特和詹姆斯.赫斯克特所著的《企业文化与经营业绩》一书认为,企业文化“是指一个企业中各个部门,至少是企业高层管理者们所共同拥有的价值观念和经营实践。是指企业中各个职能部门或地处不同地理环境的部门所拥有拥有共同的文化现象”。这种概括比较全面,突出了企业文化的内核是:(1)企业共同的价值观念;(2)企业共同的经营实践;(3)企业不分地域和部门都共同拥有的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