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浅析我国新时期农村金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农村金融机构基本形成了以正规金融机构为基础,民间信用融资与正规金融机构并存,共同协调农村资金流动。而银监会“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的新政,降低准入门槛,预期不久的将来,村镇银行必会蓬勃发展。文章深入分析了其对中国农村经济的建设与发展的作用与影响。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正规金融在我国农村金融服务的战略收缩,非正规金融在解决农户融资问题、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非正规金融自身存在的缺陷,也限制了其进一步发展.本文认为非正规金融的未来发展应克服内在缺陷和与现行金融体制之间的摩擦等影响因素,通过将农村非正规金融机构纳入正规金融体系、建立农村社区合作金融机构、吸引农村非正规金融资金流向农村正规金融机构等多种途径,促进其健康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3.
农村金融多样性对农民创业影响的作用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一轮农村金融改革背景下,金融多样性发展对改善农村金融服务、推动农村经济发展转型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利用CLDS2012提供的村庄层面金融多样性信息,实证研究了村庄金融多样性对农民创业决策的影响.结果表明:(1)金融多样性对农民创业决策有显著促进作用.具体而言,金融多样性每增加一个标准差,农民创业概率将提高0.8个百分点;(2)金融多样性能有效促进"雇主"型创业,而对"自雇"型创业无显著影响;(3)非正规金融机构对农民创业的促进作用明显强于正规金融机构;(4)正规金融机构有助于"雇主"型创业,而非正规金融机构有助于"自雇"型创业;(5)金融多样性有助于提升农民未来"雇主"型创业的意愿.文章不仅为理解金融发展影响经济增长的微观机制提供了经验证据,而且为提升农村地区创业活力提供了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4.
创新农村新型金融机构,破解农村金融“边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农村金融边缘化日趋严重,新一轮的农村信用社改革,并没有解决农村贷款难的问题,反而呈现服务"脱农化"的趋势。只有在制度创新的基础上从解决金融组织资源缺乏着手,创新农村新型金融机构,构建普惠金融体系,才能真正满足农业和农村发展所必须的金融需求。文章从如何拓宽农村新型金融机构准入的深度与广度等方面就进一步推进农村新型金融机构改革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5.
崔婷婷  王倩 《时代经贸》2010,(18):182-183
近年来,随着正规金融在我国农村金融服务的战略收缩,非正规金融在解决农户融资问题、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非正规金融自身存在的缺陷,也限制了其进一步发展。本文认为非正规金融的未来发展应克服内在缺陷和与现行金融体制之间的摩擦等影响因素,通过将农村非正规金融机构纳入正规金融体系、建立农村社区合作金融机构、吸引农村非正规金融资金流向农村正规金融机构等多种途径,促进其健康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数据畏示了农村正规信贷不足的实际,在分析正规信贷不足的原因时,批驳了交易费用论和财产缺乏论,认为农村正规信贷不足的根本还在于农村自然信用与城市金融机构商业信用的错位,引起错位的原因是经济发展形态、法律对农民财产的过度保护和农村深层的乡土情缘束缚.通过理论分析和对中国实践的观察,主张从正规制度包括农村专业合作组织信用扩展和信用意识教育两方面着手对接上述两种信用.  相似文献   

7.
对农村正规金融机构和农户之间的借贷博弈分析表明: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仅依赖正规金融机构是远远不能满足广大农户的金融需求的。而农村非正规金融具有交易成本优势和供给灵活等特点,能很好地适应农村金融市场的需求。为促进农村非正规金融的发展,短期应确立农村非正规金融的合法地位,以合会为突破口,大力发展农村非正规金融;中期应促进农村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的融合;长期则应建立农协,实现农村农业产业和金融机构一体化。  相似文献   

8.
我国农村正规信用供给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我国农村正规信用供给总量和结构的分析 ,指出正规信用供给作用弱化的原因并提出促进我国农村正规金融机构良性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随着农村地区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放宽,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村镇金融服务质量及水平大幅度提高.但是,村镇金融体系的发展仍不能满足村镇经济快速发展的需求,网点覆盖率低,体制不完善,服务供给不充分,"贷款难"和"难贷款"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转变,严重制约了村镇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农村信用合作社小额信贷的风险与防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中国,农村信用合作社是农村正规金融机构中唯一与农民有直接业务往来的金融机构,是农村金融的绝对主力军,而它对农户的小额信贷业务却发展缓慢.本文就农村信用合作社对农户提供的小额信贷的特殊性出发,对其风险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并提出了一些风险防范对策.  相似文献   

11.
中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前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12月,银监会放宽农村地区金融机构准入政策,在六个省区试点开设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以把农村资金留在农村,促进农村、农业经济的发展,应进一步放宽准入制度,建立强制性资金投入机制基础上强化政策扶持,降低农村金融服务成本,加强农村金融产品创新,加强监管,鼓励农村金融机构将存款放贷。  相似文献   

12.
针对如何解决由农村金融市场特殊性所导致的农户融资难问题,文章以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不完全合约理论为基础,从二元转型过程中农村正规金融借贷合约的激励设计这一新视角,对产生这一问题的微观经济机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二元转型是促进农村正规金融供给与需求增加的重要因素,但仅会引起农村非正规金融需求的显著变化,而对非正规金融供给不具有显著影响;(2)借贷合约激励结构的优化有助于促进农村正规金融机构贷款供给的增加,但并没有形成对非正规金融强有力的替代;(3)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引入有助于促进农村借贷合约激励结构的优化,但并没有显著改变农户面临的融资约束问题.  相似文献   

13.
完善中国农村金融供给体系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琳 《当代经济》2008,(3):118-119
本文从分析中国农村金融供需现状及特点入手,结合国内外农村金融改革的经验,寻求解决中国农村金融市场上供需矛盾的最佳方式,提出要通过增强正规金融机构的竞争力、规范非正规金融机构、创立新型金融机构等举措,在中国农村建立与需求相适应的完善的金融供给体系.  相似文献   

14.
国际微型金融机构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亮 《经济导刊》2007,(12):78-79
微型金融机构(MFIs,Microfinance Institutions)是一种特殊的金融机构,它以不同于正规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技术,为那些"正规"金融体系之外的小企业、贫困人口提供金融服务,包括小额贷款、储蓄、保险、汇款等业务.微型金融的雏形是小额信贷.微型金融起源于1976年孟加拉国,尤努斯教授创办的格莱敏乡村银行(Grameen Bank)项目.  相似文献   

15.
随着国家持续深化农村金融改革,银监会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准入,新一轮农村金融竞争帷幕已经拉开,且有愈演愈烈之势。立足县域、精耕细作,打造便民快捷的"社区银行"已成为作为农村金融主力军的农村合作银行(含农村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下同)经营转型的主要方向与内容。《浙江省农信系统"十二五"发展规划》把打造便民快捷的"社区银行"作为我省农村合作银行未来发展方向之一。本文对农村合作银行如何立足县域、精耕细作,打造便民快捷的"社区银行"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正规与非正规金融机构的比较优势、农村信贷市场微观结构分析了金融联结的机理,并建立产量(贷款)领导的斯塔克伯格模型,推导理论假说和进行实证检验。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表明,非正规金融机构在信息甄别、监督、合约执行和交易成本等方面的比较优势是金融联结的正向激励,农村市场内生的低固定成本和市场势力促进了金融联结;正规金融机构因处理系统性风险而产生的低成本是其参与金融联结的主要优势。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深入开展,农村金融在农村经济增长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农村金融深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村经济增长,但农村金融深化对农村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还不够明显,没有给当前农村经济增长带来明显的效果,并且二者之间不存在显著的格兰杰因果关系,其原因在于中国农村正规金融的运作相对于农村经济增长的要求来说是缺乏效率的。因此,国家应该大力发展现有的农村正规金融机构,改善其经营管理,拓展其覆盖面,真正把农村正规金融机构的职责履行到位,使它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农村的经济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我国农村民间金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村正规金融机构的主体缺位及金融供给缺位使农村正规金融机构事实上成为农村资金外流的通道,而农村民间金融本身的比较优势使其具有不可替代性。然而,我国农村民间金融存在着许多问题:利率失控、风险巨大且难以得到法律的保护,给国家宏观调控带来诸多困难。因此,国家必须对我国的农村民间金融加以规范,如明确民间金融的合法地位,建立农村产权市场和农村民间金融机构的存款保险制度,加强监管,推进农村金融机构的多元化和发展我国的农村民间金融。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政府部门颁布了一系列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金融机构的准入门槛的政策性文件后,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资金互助社等新型金融机构快速发展。笔者通过抽样调查发现,新型农村金融机构通过减少贷款手续、创新贷款产品等方式积极服务农村金融市场,对农信社等金融机构的经营构成一定的压力,总体上能够增加农村金融市场的金融供给,但是也存在服务对象"高端化"、资金规模约束、风险监管困难等问题,因此需要继续加强政府政策引导,促进金融"链接"程度和强化风险监管力度。  相似文献   

20.
李爱英 《商周刊》2011,(10):68-69
村镇银行的政策演变及基本情况为解决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覆盖率低、金融供给不足,竞争不充分的问题,中国银监会于2006年12月22日发布了《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