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下发的《关于调整销售电价分类结构有关问题的通知》,是《电价改革方案》和《电价改革实施办法》的再一次深化,将进一步调整电价的分类结构和规范各类销售电价的适用范围。此次改革,将给电力用户和电网企业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并可为今后电价定价方式的改革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成浩 《中国科技财富》2008,(10):165-165
近年来,国家连续局部调整电力价格,执行以多种电价政策为主要内容的电价改革,增加电力投资,避免电力行业亏损。这些问题削弱了电价的作用,损害电力行业的发展和宏观经济效益。因此,现行电价制度必须进行改革,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科学的、合理的电价机制和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3.
地方电力价格在1995年前属省管价格,1995年后省物价局对地方电力价格管理进行调整改革,规定地方电力价格由地方物价部门在“符合成本补偿、合理盈利、公平负担、考虑社会承受能力、有利于地方电网发展”的五条原则下,按照“负债部分10年还清贷款本金,资金部分按15%回报率核定”的作价办法制定测算地方电力综合平均电价报上一级物价部门审批后,再按实际分类比例确定分类目标电价执行;1998年后农村综合电价管理权限调整改革为省管价格,市(地)、县测算逐级上报审批执行的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4.
杨娟 《中国物价》2009,(3):37-40
在美国,联邦政府、地方政府、消费者拥有的电力公司约占全国电力工业的四分之一,这些企业不以营利为目的,其组织形式、电价管理与投资者所有的民营电力公司有较大的差别。目前这些“非民营电力公司”中的大多数仍然是一体化公司,对授权区域内用户垄断供电,它们的成立、机构组织及电价管理方面的职能来自法律授权,由各公司董事会负责公司的管理以及电价的制定和调整。  相似文献   

5.
为了进一步发挥价格杠杆的调节作用,促进合理供用电,国家实行电煤价格联动机制,逐步推行避峰电价等制度,完善峰谷电价、丰枯电价和季节性电价,给以小水(火)电和趸购为主的地方电力价格带来了新的矛盾。地方电力必须适应国家推进电价改革的形势,积极疏导电价矛盾,加强地方电价管理。  相似文献   

6.
杨娟 《中国物价》2012,(2):23-27
峰谷电价和尖峰电价是调节电力需求的有效措施之一,适用于电力改革任何阶段,二者设计的基本原则均为平均电价水平不变。尖峰电价在峰谷电价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其基本理念是,一年内尖峰负荷仅在少数几日的部分时段出现,通过对这些时段针对性地实施极高的尖峰电价,能有效地减少或转移高峰负荷,取得比常规峰谷电价更好的效果。我国峰谷电价比已不低,调整的重点在于时段,如分季节设置。我国已实施的尖峰电价本质上仍是峰谷电价,未来必须大幅缩短执行时段并拉大尖峰与其他时段的价差。此外,还需建立峰谷电价、尖峰电价动态调整机制,并采取必要的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7.
一、营销电价稽核的必要性营销电价稽核是电力营销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营销电价稽核就是对供电企业营销电价执行的合法性和营销电费收入的真实性发表意见。加强营销电价稽核,对于电网企业、电力用户和国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总结国内外电价理论与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三种电价水平模式。对三种模式产生的经济学原理,主要特征及不同情况下的实际应用进行了比较分析。主要结论是:电价政策按电价补偿成本或使企业获得收益的程度可分为低、平均和高电价三种模式。电价水平模式的选择取决于电力生产成本、电力供求状态和经济承受能力等多种因素。总体上看,发达国家或地区一般选择平均或高电价模式,而发展中国家或地区一般选择低电价模式。我国电价水平实际上属于低电价模式,应该向基于平均成本的平均电价模式转变。  相似文献   

9.
电价是调整用电负荷,削峰填谷,提高负荷率的重要手段之一。电价改革是电力体制改革的关键环节。本文对我国电价改革的发展进行了简述。  相似文献   

10.
从2004年底的煤电联动机制实施以来,我国的电力价格在频繁的调整。影响电价调整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煤电供应情况、电力市场中存在的市场操纵力以及当前电价的不合理是三个主要原因。分析电价调整的影响,最后,在综合分析了我国国情的情况下,提出几点可行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1.
电力企业实际运行的过程中,电价政策的影响是最大的,是引领电力市场化改革工作有效开展的灵魂。如果不能结合实际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价格政策,则无法有效地促进整个电力企业的发展。在实际制定相应的电价政策时,要熟练掌握企业营销管理各环节的政策、规定、办法和措施以及制订的依据。要熟悉产品市场,能对相关指标进行分析及制定营销策略。进行电力营销时,要熟悉电力市场,能对电量、电价、电费、经济指标进行综合的经济活动分析,准确把握电价形成机制,能提出有价值的电价政策或调整方案。还要能够准确预测产品销售前、销售中和销售后的成效和形式,提出改进销售服务的方式。  相似文献   

12.
正2009年以来,在煤炭市场价格连续呈两位数大幅上涨的情况下,上网电价并未按照煤电联动机制要求做出相应调整。这不仅导致发电企业的大面积亏损,也影响到电力的供需平衡。2011年3月以来,全国多个省份出现了"淡季"电力供给紧张的局面,作为产煤大省的山西也出现了  相似文献   

13.
供电企业要适应市场竞争,除了应争取国家优惠政策外(如税收),更主要的是电力价格要从行政定价体制转换为市场定价体制,全面推行到户电价是降低电价的途径之一,也是鼓励客户电力消费之有效手段。本文探讨了电力企业经营应注意的问题,以及应如何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降低生产成本、控制工程造价、开拓市场、合理电价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4.
电价要让投资者有投资的还本付息能力和合理回报,让经营者能支付生产和经营成本,按章纳税并有一定的利润。因为电力工业是公用事业,又是投资密集型企业,电力建设项目投资大,建设周期长风险大,如果没有一定的投资回报,就不可能吸引投资者来广东投资电力建设。电力生产成本受外部条件影响较大,如煤价、油价及其运输价格都直接影响电力生产成本。由于这些原因造成企业亏损部分,定价时应给以补偿,保证电力企业正常营运,应贯彻微利作价的原则。随着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电价水平也应及时调整,但调整的幅度应低于物价指数,使社会各方面都能够承受。  相似文献   

15.
优化完善电力市场营销模式与新型电价体系,不但可以有效地实现电力企业的营销发展目标,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同时这也是促进电力行业健康发展的必要举措。 基于此,文章以新形势下电力市场的变化以及市场营销模式存在的问题为文章的切入点,结合当前时代背景下电力市场营销模式以及新型电价相关体系,浅析了电力市场营销模式与新型电价体系的有效构建策略,希望会对相关从业者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前,电力行业由政府垄断经营,电价由政府统一制定。1985年实施“集资办电”以来,在发电领域实现了多家办电的格局,开始引入竞争,同时实行了多种电价制度,采用以个别成本为基础的成本加成法。1997年开始,电力政企分开并在部分地区试点“厂网分开,竞价上网”。2002年.国家有关部门发布了临时上网电价方法。原来与电网实行统一核算.没有单独上网电价的电厂可以核定临时结算电价。2002年底,国电公司拆分重组为2家电网公司、5家发电公司和4家辅业集团公司.同时成立了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对电力企业进行监管。这表明,中国电力产业已经打破了原有的垂直一体化的垄断经营模式。但是.电力产业的改革还不够深入,电价改革的政策设计仅是顺应了办电体制的变化.电价调整单纯以促进电力供应能力的提高为目标,没有充分发挥电价在调节供求关系,特别是在引导合理和优化消费电能方面的功能;电价管理过多地模仿或运用一般商品价格的思路和方法.没有充分体现电力生产和电价本身的一些规律和特点:现行电价形成机制仍是成本补偿型的定价机制,由政府管制和确定,较少考虑市场供求因素和资源稀缺程度,不能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这种电价机制已经严重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行。  相似文献   

17.
浅谈电力经济运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我国电力经济运行存在着电价形成机制不合理、电力市场竞争主体单一等问题,据此,政府应运用财政和价格政策重塑电价形成机制,电价信号在资源配置中的导向作用,企业要按照新的经营规则,重组生产经营活动,实现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8.
单一按电量核定输电电价的办法,给电网企业的经营带来一定的风险。由于测算时按照固定的输电线路利用小时数计算输电电量,当测算电量大于实际输电电量时,不能保证电网公司的收支平衡,不利于电网经营企业的持续发展;而测算电量较小时,又会导致输电电价偏高,影响网间电力电量交易的增长。  相似文献   

19.
我国销售侧分时电价政策已推行十年,在电力资源配置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本文通过整理28个省市的分时电价数据并进行定量分析,从用户执行范围、时段划分、电价水平、电价比率四个关键问题来总结我国分时电价政策的实施经验并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以期为完善我国分时电价政策以及实现精细化需求侧管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杨钟 《四川物价》2007,(1):24-25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电力价格作为企业关注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郫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构想以及招商引资工作。为此,郫县县委、县政府非常关注我县电力销售价格与周边地区的差异。结合这次全省性电价调整,我对郫县及周边地区的电价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进一步探索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思路。[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