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实现高等教育科学发展、促进高校学生全面进步的内在要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念弘扬校园风尚,引领高校校园精神文化;二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规范加强机制保障,构建高校校园制度文化;三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促进知行合一,培育高校校园行为文化;四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深化环境育人,打造高校校园物质文化;五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优化信息平台,提升高校校园网络文化.  相似文献   

2.
高校网络文化与校园文化的关系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季建华 《新西部(上)》2009,(11):108-108,107
本文在阐释校园文化与校园网络文化的涵义和特点的基础上,从校园网络文化是校园文化在网络环境下的新发展、校园网络文化对校园文化的社会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校园文化对校园网络文化的消极影响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等方面分析了校园网络文化与校园文化的关系。在网络环境下应把校园网络文化纳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之中,进一步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为校园文化的建设与发展提供良好的校园网络环境。  相似文献   

3.
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中融入民族文化,是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具有鲜明特色的"大学精神"的形成、凸显高校校园文化具有个性魅力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民族文化得以传承、丰富和发展的有效途径。通过对7所在校大学生的调查,统计数据显示:高校校园民族建筑较多,民族文化课程建设不乐观,民族社团文化相对匮乏,民族文化活动内容初浅。为了促进民族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可以利用校园基本建筑营造校园民族文化的氛围,通过课程教学设计充实校园民族文化的内涵,依托民族文化社团传承和创新民族文化,借助校园民族文化活动提升民族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4.
我国新一轮高校体育发展纲要明确提出了提高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活动的具体要求.为进一步丰富北方地区高校校园冬季体育文化活动,以冰蹴球运动为例,研究冰蹴球运动所蕴含的价值,如何让冰蹴球运动融入高校校园文化活动以及冰蹴球运动融入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活动具体的实施路径,探索民间民俗传统体育融入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活动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5.
校园网络文化是网络文化与校园文化融合的新型校园文化,对大学生的意识形态与价值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对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对占领宣传思想文化的阵地,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重要意义.因此高校要加强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与管理,营造积极向上的的校园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6.
李凌鹏 《魅力中国》2014,(21):138-138
高校校园文化维基类网络百科是以网络技术发展为基础,教育信息化为趋势的背景下建立的,建立的目的是希望通过平台的辅助作用推动高校校园文化的发展。本文通过综述高校校园文化维基类网络百科的内涵、建设意义、特征以及实现途径探讨了这一新型校园网络文化载体。  相似文献   

7.
张梅 《魅力中国》2011,(4):186-187
高校校园网络文化作为一种新型的校园文化,为大学生们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了空前优越的文化环境,对大学生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精神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研究校园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作用和影响,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构建以网络文化为基础的校园文化新平台.已经成为新时期网络文化建设的重要课题。本文就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带来的正负面影响进行全面分析,并就如何建设和谐的高校校园网络文化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伴随国家信息化不断深化发展,网络文化作为一种新型的文化形态逐渐成为校园文化发展中最具活力及生命力的元素,高职院校应趋利去弊,充分发挥网络文化对校园文化建设的正效能,使网络文化与高职校园传统文化实现无缝衔接、理性互融,有力地促进校园网络文化的创新发展,助力提升高职院校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9.
高校校园文化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内在的必然联系.高校要培育特色校园精神,营造特色的育人环境;加强制度文化建设,制定科学的、规范的规章制度;夯实校园物质文化建设,营造健康向上的良好氛围;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并增强校园活动的艺术性和思想性;构建和谐校园文化,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徐杰 《魅力中国》2014,(8):175-175
众所周知,特色精品活动的建设是当前高校校园社团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校园学生的培养,校园文化的建设以及校园综合实力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打造社团特色精品活动,丰富学生第二课堂的知识,对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对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只有不断加强校园特色精品特色活动的建设,努力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加自由多元的平台,才能不断增强学生综合素质,为学校发展提供强大精神支撑进而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注入更多活力。同时,高校也是一个塑造和打造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平台,学生文化素养的提升,是高校平稳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动力,只有通过校园社团精品特色活动的建设,不断丰富校园多彩文化,坚持为学生提供包容开放的历练的空间,才能在新世纪培养出新型人才、综合型人才。结合中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实际,笔者认为,加强和改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必须将个性特色活动与多元文化活动发展相结合,不断发挥个性特色精品活动优势优势,为校园文化建设不断注入新的活力,不断增添新的元素,只有这样才能将校园文化打造得更加多姿多彩。  相似文献   

11.
对于合并后的高校而言,校园文化建设的功能主要有对学校资源的凝聚和整合,对师生员工的规范和协调,对学校整体发展的导向。合并后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内容主要包括校园物质环境、校园精神文化、校园制度文化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正>所谓校园文化是以人为主体,以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所谓人文素养,是指以人为本,以人的心灵的纯洁与美好、人格的健全与高尚为中心的修炼和涵养。而初中生文化素养的提高需要通过校园文化的熏陶与感染来潜移默化的实现,同时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出  相似文献   

13.
论高校校园安全文化及其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校园文化是校园文化和安全文化的统一,具有其特定的内涵。当今时代,构建高校校园安全文化是建设和谐校园、应对西方文化侵略和培养全面发展的大学生的需要。高校应针对实际情况,采取措施,构建校园安全文化。  相似文献   

14.
吴军 《理论观察》2013,(4):133-134
网络文化已成为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分析校园网络文化的特点,阐述网络文化对当代青年学生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并提出应对策略,对加强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构建和谐校园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刘杰 《改革与开放》2023,(19):18-25
地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独特的民俗传统和鲜活的民族精神,具有独特性、地域性、历史性、传承性和多元性的特征。地域文化在高校育人工作中具有极高的价值。将其融入地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有利于塑造个性鲜明的校园文化,提供丰富的实践载体,提高大学生的道德情操。文章以岭南文化与广东高校校园文化为例,探讨如何通过学校环境、课堂教学、校园活动、社会实践、新媒体平台等路径,将地域文化融入地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从而有效提升现阶段高校的育人水平。  相似文献   

16.
通过网络问卷调查的实证研究方法,发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校园认同存在浅层化、践行不足、无法满足差异化需求的问题,成因包括:课程设置和教育内容不完善、教育方式陈旧单一、教育传媒使用不足、在校园文化中缺位。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校园认同,应构建立体课程体系、完善实践路径、开辟网络教育阵地、提升在校园文化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7.
一、高校校园文化的基本内涵 如何界定校园文化的内涵和外延,是我们研究和谐校园文化理论的出发点.对于校园文化的界定,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给出了不同点界定.不过大多数学者认为,校园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校园文化包括校园物质文化、校园制度文化、校园行为文化和校园精神文化;狭义的校园文化则着重指校园精神文化.我们这里强调的是广义的校园文化.  相似文献   

18.
文化校园是高校围绕教育目标,将校园文化不断内化为师生的文化人格和行为素质,继而逐渐形成的具有活力、创造力和人文精神的教育环境。它既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理性追求过程,又是一种校园文化的成熟形态和理想状态。构建文化校园,必须回归高校的文化传承、文化启蒙、文化自觉、文化创新的文化本质,必须走出狭隘的、表面化的校园文化建设误区,致力于全方位、深层次的高校文化建设,必须进一步弘扬大学和谐文化,提升大学精神,营造大学风气,构建起整体性校园文化观念与系统化校园文化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9.
文化自信是我国民族文化繁荣昌盛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基。高校校园文化体系建设要以文化自信为底蕴,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高校校园的传承,创新教育教学途径,培育青年学生高尚品德。  相似文献   

20.
校园文化作为高校育人体系过程中的重要内容承担着很多文化和德育功能,对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和实践内涵,高等院校是校园文化实施和推进的重要阵地场所,对于构建特色的社会主义校园文化环境和校园文化具有深刻价值。对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及高校软硬件环境的优化提升的内在要求也进一步助推校园文化的不断发展完善,高校的建设应该由外在的建设转向内涵式的发展,以此来促进校园各方面事业的建设,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