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随着社会发展,乡村振兴已然成为国家最为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 农村地区在其发展过程中具有一定特殊性,因此在乡村振兴这一战略实施环节需要对乡村经济发展趋势进行综合性考量,并以此为基础,从各村实际状况出发,构建更为完善的农村发展机制,从而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创造有利条件。 基于此,文章首先对乡村区域经济发展现状以及乡村振兴发展与经济多元化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并以此提出具体的战略实施对策。  相似文献   

2.
随着“互联网+农业”的发展,农村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以创业产业带动乡村振兴得到了有效的推进。用政策促进农村电商发展,带动农民创业,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拉动农村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为乡村振兴助力。  相似文献   

3.
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与乡村振兴战略密不可分,两者处在相互影响的动态发展之中,它们是一种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的关系。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不仅能够使自身经济功能得到提升,同时也能对乡村其他功能起到推动作用。而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其他各个功能对于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既是一种加强,也是一种基础和条件。本文通过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相关论述,指出两者同步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并为乡村振兴和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可行性策略。  相似文献   

4.
在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指导下,对我国农村发展水平进行了研究和综合评价。根据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内容,分析我国农村发展水平指标评价体系的构建,以及利用层次分析法和主要成分分析法对我国农村发展水平实证评价进行了分析,最后总结我国农村发展面临的问题并提出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5.
乡村振兴是对“三农”问题进行解决的重要战略布局,而电子商务,因其具有广泛的覆盖面、较低成本、高效便捷等优势,则成为了全面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有助于农民收入的提高,助力农村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故而,对乡村振兴视域下农村电子商务发展问题进行探究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本文首先对乡村振兴视域下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重要意义进行了介绍,之后分析了乡村振兴视域下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主要特点,并在概括当前乡村振兴视域下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中现存问题的基础上,分别从解决农村电商政策协同性不足的问题;强化农产品的标准化、品牌化和规模化发展;重视农村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加大对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金融支持;不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几个方面提出了乡村振兴视域下农村电子商务优化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6.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当前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是发展农村电商,推动"电子商务进农村",促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城乡融合发展,本文对当前农村电商现状进行了分析,针对农村电商在未来发展中面临的挑战提出了相应的策略,为农村电商发展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7.
农村电商的发展能够极大地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因此,本次研究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村电商发展问题,并选取象山县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其农村电商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探究其存在的问题,并从人才、电商网店、产品知名度等方面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延续华夏农耕文明,做好丘陵地区乡村振兴发展,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本文就此提出五条建议,探讨丘陵地区乡村振兴的引擎,因势利导,引领丘陵地区农业农村农民发展。  相似文献   

9.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发展农村电商对促进农民增收、带动农村创业就业、推动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推动农业现代化等方面发挥重要的推动作用。黑龙江省作为农业大省和粮食主产区,近年来农村电商发展态势良好,但也存在许多问题。本文通过阐述黑龙江省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现状,总结其农村电商发展模式,分析了黑龙江省农村电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加强农村电商人才培养、健全农村电商信息化发展平台和物流体系、加快农产品品牌和电商平台建设等路径。  相似文献   

10.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作为近郊农村,如何在这一战略的框架下调整自己的产业发展模式,完善自己的发展内涵,很是值得深入研究。一般来说,近郊农村因为具有很多得天独厚的条件,所以在确立产业模式时也是以这些条件为基础展开,如休闲农业、旅游农业、颇具特色的服务业等,这些都构成了近郊农村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  相似文献   

11.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电子商务在解决"三农"问题中具有重大意义,提供了政策、市场等诸多发展机遇,与此同时电子商务对乡村产业发展、生态发展、乡风文明、农民增收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曹雨 《中国商论》2022,(3):166-168
乡村振兴战略为基层党建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创新是基层党组织永葆战斗力的重要手段。现阶段部分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振兴战略中遇到产业发展困难,缺乏人才支持等问题,不利于基层工作的展开和乡村振兴战略部署的有效落实。以R村党建工作和产业发展现状为例,提出创新基层党建工作,通过增强创新意识、提升党建工作理念、建设专业型、服务型、学习型基层人才队伍等路径,为乡村振兴中产业发展有关党建研究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我国新农村建设指明了方向,浙江省舟山市南洞艺谷推行美丽乡村建设的发展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当前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市场在逐步变化,消费者需求也随之变化,当地原有的产业融合度不高,发展后劲不足,基础设施建设不全,信息获取渠道少,这些问题已经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本文基于南洞休闲农业发展的综合条件,探讨如何让南洞艺谷的休闲农业实现更高水平和质量的发展,通过从合理规划资源、完善基础设施、提升品牌优势、联动整合资源等方面着手考虑打造能够满足人们对美丽乡村建设日益增长的全面需求的休闲农业。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等各项支持农村商业发展政策的实施,我国农村商业得到较大发展,但其发展情况还不尽如人意,农民消费需求仍得不到有效满足。文章采用访谈和问卷调查结合的方式,对湖南省醴陵市农村商业网点进行实地调研,发现镇区商业网点数量大量增加而村级商业网点数量却存在相对减少的趋势。认为人口数量和居住地的变化、镇区和村级商店商品质量和价格的差别、农村家庭收入和支出水平的增加、交通条件的改善是其主要原因,而改善农村流通现状的根本在于大力发展镇区商业,同时注重发展偏远地区村级商业。  相似文献   

15.
选取人口、GDP与人均GDP三个指标,运用标准差(S)、变异系数(V)、泰尔指数(T)对振兴东北前后哈尔滨市下辖县市的经济发展差异进行定量分析,认为振兴东北前(2000年—2002年)哈尔滨市下辖县间经济差异呈扩大趋势,振兴东北后(2003年—2005年)差异呈缩小趋势。以GDP平均增长率与人均GDP平均值为指标,分析振兴东北前后经济发展差异类型的变化,认为振兴东北后发达高增长型与欠发达低增长型的县减少,而欠发达高增长型与发达低增长型的县增多。  相似文献   

16.
基于“乡村特色”为核心的乡村旅游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利华 《江苏商论》2011,(12):123-126
乡村旅游在我国近20年的发展,已成为支撑旅游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乡村旅游吸引游客的是一个新奇的"农"字,也就是"乡村性"这个最基本的特征。但是乡村旅游低水平同质化的发展现状,却影响了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要突破这个困境,乡村旅游开发中,就必须基于"乡村特色"这个核心,发挥它在乡村旅游开发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乡村旅游在我国蓬勃发展,在新农村建设中许多村寨都把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来培育。四川省汶川县照壁村、萝卜寨村选择的两种不同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给各自村寨带来的收益不同,两村应克服制约乡村旅游发展模式选择的因素,不同条件的乡村应采取不同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相对滞后,城乡金融二元结构比较突出。发挥金融对统筹城乡发展的支撑作用,需要从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培育市场主体、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完善担保机构和保险体系等多个方面共同推进,同时应注重金融立法、财税扶持、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等配套措施的完善。  相似文献   

19.
官玉婷  康小兰  刘滨 《商业研究》2011,(10):171-175
通过描述中国农村民间借贷现状,简析了我国农村民间借贷高利率形成的原因,通过建立数理经济模型,分析了我国民间借贷高利率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本文认为尽管高利率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存在各种消极的影响,但是如果能够合理规范农村民间借贷利率,则对经济的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虽然消极影响要大于积极影响。为此,建议制定相应的法律来完善和规范民间金融借贷,正规化将成为我国历史进程中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20.
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的互动式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认为,农村经济与农村金融的科学互动式发展,就是以解决“三农”问题为目标,通过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村金融改革,以农村金融改革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使整个农村经济发展与农村金融处于共振、互动、共同发展之中。文章提出,实现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的良性互动式发展,一要坚持农村经济与农村金融可持续性发展原则,确立以促进农村经济与社会的稳步发展和全面进步为共同目标,树立服务“三农”的经营理念,加快农村金融改革步伐;二要坚持微观经济效益与宏观经济效益结合的原则,完善农村金融各项服务功能;三要坚持创新发展与规范经营相结合的原则,加强农村金融风险规范管理,优化农村经济与金融发展的外部环境,健全完善适应县域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县域金融风险管理机制和农村金融风险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