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计算西北五省2000年和2010年6岁以上人口受教育程度的综合教育指数,分析西北五省在西部大开发基础阶段教育建设发展的成果,进而计算西北五省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以期为处理好西北五省高等教育发展与经济增长间的关系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人类发展指数正是基于这一理念而提出来的,人类发展指数已逐步成为人们公认的衡量人类发展水平的指标。本文基于2010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最新公布的关于人类发展指数的算法,测算了我国1996-2013年的人类发展指数及其各分项指数,并实证研究了公共财政政策、收入差距对我国人类发展水平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财政的教育支出对人类发展指数的贡献要大于财政的医疗支出,并且现阶段我国的收入差距扩大对我国人类发展水平起着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社区商业是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发展社区商业对于改善居民生活、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些年,北京市西城区的社区商业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与西城区居民日益增长的物质、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以及北京建设国际一流宜居之都的要求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本文针对西城区目前社区商业在区域发展不平衡、集约化水平不高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人口受教育水平是衡量某一地区人口质量的重要指标,也是一个地区教育事业发展状况最直观的体现。河南作为人口大省,始终坚持实施“科教兴豫”和“人才强省”战略,大力推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将大力提高全省人口综合素质、提升人口受教育水平作为河南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工程,教育事业发展取得了里程碑式的巨大成绩,人口素质得到了跨越式提升。河南正在稳步从人口大省向人力资源强省迈进。但由于河南“人口多、底子薄”的基本省情,河南的人口受教育状况仍面临与全国水平差距较大、区域内不均衡状况严重等问题。河南需要直面人口受教育程度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通过加大投入、完善制度、提高效率,推进公共教育事业的均衡化、高质量发展,来实现河南人口受教育水平的持续提升。  相似文献   

5.
今年6月17日,江泽民总书记在西北五省区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座谈会上,就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发表了重要讲话,向全党和全国人民明确指出:“加快中西部地区开发的时机已经到来。”这是分别以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三代领导集体的共同选择和英明决断。1999年第10期价格与市场☆PRICEANDMARKET翻开新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画卷,我们不难看出,对于中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和差距的一页,始终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关注的热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不久的1950年1月,召开的中央人民政府第五次全体委员会议…  相似文献   

6.
李会成 《市场论坛》2022,(10):26-33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自建设以来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区内整体协同性、协调性、系统性不强的问题突出,相对于粤港澳大湾区中的珠三角核心地区而言还有较大差距。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要整合既有资源,凝聚合力推进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与国家政策的衔接和落实,做到布局分明,分类施策,通过加强区内城市间合作和推进物流业发展来推进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7.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先富带动后富”创造了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但收入差距较大与共同富裕要求不符、基本公共服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抑制居民收入水平提升、代际收入流动弱化不利于缩小收入差距等问题凸显。因此,应从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完善收入分配制度、促进基本公共服务提质增量、强化机会公平等方面扎实推动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8.
孙早  刘李华 《财贸经济》2019,40(2):131-146
创新型经济的本质要求在于有效激发全体社会成员的企业家精神。降低不平等程度及其对企业家精神的负面影响,对于转向创新驱动的增长方式,进而实现更"充分"和更"平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构建了一个基于内生经济增长的动态模型,从企业家精神(创新供给)的角度出发,刻画了不平等影响企业家创新的机理,并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及相关省际面板数据检验了不平等对企业家精神的影响。本文发现:(1)机会不平等显著降低了企业家精神,努力不平等对企业家精神有积极影响,收入不平等与企业家精神呈现倒U型关系;(2)社会保障水平提高能部分抵消机会不平等带来的不利影响,激发企业家精神,人力资本投资成本的下降能部分抵消机会不平等对人力资本积累的负向作用,提高人力资本水平;(3)机会不平等仍然是制约人力资本积累的重要因素,而努力不平等尚未起到促进人力资本积累的作用。本文具有深刻的政策含义: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条件是要降低社会成员的机会不平等同时增加努力不平等,保持适当的社会保障水平、降低人力资本投资成本,从而有效激发全体社会成员的企业家精神,催生经济增长新动能。  相似文献   

9.
朱田丽 《中国商论》2024,(5):156-159
本文通过研究经济发展与基本公共服务的耦合协调互动关系,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进而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文章以“西安都市圈”为研究区,运用熵值法、综合指数模型及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12—2021年两系统的综合水平和耦合协调关系进行测量和时空特征分析。研究表明:(1)经济发展与基本公共服务综合水平均呈上升趋势,但两者不完全同步;(2)经济发展与基本公共服务相互配合程度虽不断加深,但耦合协调等级没有发生质的改变,始终处于磨合阶段,呈现“中心(西安)-外围(咸阳、渭南和铜川)”断崖式不协调空间格局;(3)低值区(铜川)和中间值(咸阳、渭南)的耦合协调呈逐年上升趋势,且城市间差距逐年缩小,但与高值区(西安)形成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因此,西安需发挥中心城市的优势,优化双系统协调关系,缩小城市间发展差距,进而实现“西安都市圈”综合协调等级发生质变,促进区域高质量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国民经济迅速发展,居民收入水平普遍得到提高,总体上已经达到了小康水平。但是,目前的小康还是低水平、不全面、不平衡的,其中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并且已经成为人们十分关注的热点问题。正是在这一意义上,分析和研究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现象的成因及其对策,对于我国实现社会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1.
如何扩大规模,提升国际化水平已经成为我国不同类型展览会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对欧洲不同类型样本展览会进行非参数检验,结果发现:(1)专业展和综合展的规模和国际化水平差异不显著;(2)除了观众数较大外,社会观众型展览会的其他规模指标和国际化水平偏低;(3)间隔期为1年的展览会观众数较多,国际化水平偏低;(4)展期主要影响展览会的规模,对国际化水平影响不明显;(5)展览会的举办季节对国外观众比和国外展商租用面积比有显著影响。由此,提出管理建议:(1)不宜通过举办综合展来扩大展览会的规模和提高国际化水平;(2)延长展期可以扩大展览会规模;(3)延长间隔期,提高专业观众的比例,选择适当的举办时间提高展览会的国际化水平。  相似文献   

12.
宁夏地处中国西北内陆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居民的文化教育水平与东部差距较大.加快建立可持续消费体系,对于宁夏遏制生态环境恶化,促进消费市场稳定繁荣,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消费水平,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文章对此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面临生育率持续走低以及生育支持政策效果不明显的问题,亟需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基于2020年的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研究教育预期对于生育行为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教育期望水平的提高将显著减少家庭的实际生育子女数以及二孩生育行为;(2)存在户籍、受教育水平和收入水平层面的异质性,在教育预期更高的城市户籍者、能力相对较低的中低学历家长以及更偏好“精致化培养”的高收入样本中教育期望的生育抑制作用更加突出;(3)机制分析表明,教育预期主要通过财富挤出效应和精力占用效应影响生育行为。提出,应进一步降低教育成本,加强教育公平建设,促进生育抚育和就业平衡发展,重塑社会职业价值观以及淡化学历影响,引导家庭依据现实条件设置教育期望等来释放我国生育潜能。  相似文献   

14.
于飞 《商业时代》2012,(28):9-10
民生是民众最关心、最现实的问题,科学判断和评价中国各省(区、市)的民生状况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反映民生质量的生活水平、教育、健康、社会环境四大主要领域选择具体指标,采用改进的功效指数函数方法和基于主成分的因子分析方法,编制了中国民生质量指数,并对中国2010年31个省(区、市)(不包括港澳台地区)的民生质量指数进行测算和排序,发现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具有区域结构性特点。  相似文献   

15.
新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绿色发展是其内在要求。为此,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着眼现在未来作出“碳中和”这一重大战略决策,着力解决资源环境约束的突出问题。增碳发展和减碳发展是碳中和发展的两个方面,综合评价全国增碳发展和减碳发展的情况,并进行耦合协调性分析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采用综合评价系统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评估我国31个省(区、市)2001—2020年增碳、减碳发展状况以及协调程度,发现:第一,全国呈现增碳发展缓慢、减碳发展迅速的趋势。相比2001年的指数结果,2020年20个省(区、市)的增碳发展综合评价系统指数有所增长,11个省(区、市)的指数有所降低,31个省(区、市)增速的平均值为4.00%;2020年29个省(区、市)的减碳发展综合评价系统指数有所增长,2个省(区、市)的指数有所降低,31个省(区、市)增速的平均值为38.38%。第二,从省际耦合协调度结果来看,2020年绝大多数省(区、市)的耦合协调度等级得到了提高,超过2/3的省(区、市)达到勉强协调及以上水平,总体发展态势良好。第三,从耦合协调度的关系特征来看,目前各省(区、市)发展不...  相似文献   

16.
我国东西部地区教育水平差距较大,西部省(区)各地市州之间、各县之间、县域内城乡之间、学校之间的差距更大.本文立足于实地调研,基于经济学的角度进行分析,认为造成西部教育非均衡发展现状的主要原因,一是西部地区财政投入不足,二是西部地区财政投入结构不合理,三是教育发展观念的阻碍.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江西经济快速发展,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由于受经济发展不平衡、市场机制本身一些缺陷、再分配调节力度不够等因素影响,居民收入在持续增长的基础上,收入差距也呈扩大态势,影响到社会政治的稳定及和谐社会的构建,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积极寻找问题的根源,探求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8.
本文运用变异系数与泰尔指数两种方法,全面测度2008—2017年长江三角洲(以下简称"长三角")一市三省各市(区)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水平,结果显示:安徽、浙江、江苏、上海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水平由低到高,区域内部均等化水平亟待提升.分解泰尔指数计算结果后发现,组间差距远超组内差距,即浙东浙西、皖南皖北之间基本公...  相似文献   

19.
我国经济呈现出典型的二元结构特征,城乡发展不平衡,城乡差别的根源在于收入差距,而收入差距的过分悬殊必然导致城乡居民消费差异较大进而导致整体消费需求的减少。城市化具有明显的消费需求扩张效应,城市化通过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提高居民消费水平,扩大消费需求。因此,解决消费需求不足问题,最重要、最根本的途径是要通过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创新农村土地制度、加快小城镇建设等措施打破二元经济结构,加快城市化进程。  相似文献   

20.
孔苗苗  马婷 《商》2014,(44):254-254
本文基于我国西北五省1999-2013年的省际面板数据,采用Hansen(1999)提出的门限模型,对集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集聚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非线性关系,即集聚水平较低时,两者关系不显著;接下来随着集聚水平越来越高,集聚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也越来越小,甚至可能会出现阻碍经济增长的情况。这一结论对于当前集聚趋势下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