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企村结对”建设新农村,是在政府引导的基础上,组织企业与行政村结成对子,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以企带村,以村促企,村企联动,共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楚雄州自4月份以来,在乡镇企业中开展“企村结对”建设新农村的尝试,已取得初步成效。现就楚雄州“企村结对”建设新农村做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周村,历史悠久,商业繁盛,被清朝乾隆皇帝御赐“天下第一村”,素有“金周村”之美称。然而,“周村”不是村,而是山东省淄博市最小的一个区。说是一个区,其实是一个“大村”:全区3O万人口中,农村人口17万,几乎占总人口的2/3;不到263平方公里的区域内集中了215个不大不小的行政村。从一个区的角度看周村,应该说周村堪与一些“大区”比富:1993年,该区综合经济实力名列全省135个县市区的第17位。但如果从一个“大村”的角度看周村,就会发现村与村之间的不平衡。直到1990年底,全区215个行政村中仍有97个村处于相对落后状态,其…  相似文献   

3.
《农民科技培训》2007,(8):46-46
日本大分县是“一村一品”的发源地。“一村一品”概而言之.就是一个村的居民.充分利用本地资源优势,因地制宜,自力更生,建设家乡,发展农村经济的活动。“一村一品”工程的深刻内涵是:除了开发特色产品以外.还创造与发展代表每个地区的观光项目以及文化活动,并且把这些活动培育成在国内外受欢迎的“作品”,加深人与人、乡村与城市、  相似文献   

4.
《农家之友》2007,(11S):75-76
“我已连续5年来下渌村收购龙眼了!”8月10日,广东的水果商李宗民对记者说。李老板为什么对广西武鸣县下渌村情有独钟?下渌村党支部书记韦世宁说:“我们村的龙眼果质好,人也热情、老实、厚道,从不搞假,不欺负外地人。”有着“全国文明村”,”全国民主法冶示范村”、“全国村民自治模范村”等殊荣的下渌村.满眼是绿.遍地是果,迎面吹来的是清爽宜人的和谐之风……‘  相似文献   

5.
据悉,新疆维吾尔自治区8500多个行政村基本完成新一届“两委”班子选举工作。令人瞩目的是,这次选举中有5106名大学生村官进入村“两委”班子。新疆有在岗大学生村官(含新疆自行聘用)8221名,经过这次村级组织换届选举,进入村“两委”班子的大学生村官目前已占新疆大学生村官总数的62%,其中任村党支部书记的117人,任村委会主任的111人,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的109人。近60%的村“两委”中有大学生村官。  相似文献   

6.
审计村级账务是农经部门所担负的一项重要职责,“村账”往往不同于企事业单位的账,比较杂乱。我们通过对审计“村账”的实践,总结出审计“村账”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提出来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评价北京市“一村一品”的发展竞争力,明确北京市“一村一品”的发展存在的问题。为促进北京市“一村一品”更好发展提供依据,也为其他地区“一村一品”的发展提供经验和借鉴。[方法]文章选取质量因子、规模因子、效益因子3个具有较强代表性的指标构建北京市“一村一品”发展竞争力评价体系,利用2017年北京市9个区县的“一村一品”发展情况的调研数据,采用因子分析法对北京各区县“一村一品”发展竞争力进行评价,对发展状况进行比较。[结果]密云区、大兴区和延庆县在“一村一品”发展质量方面明显优于其他区县; 在“一村一品”发展规模及潜力方面,平谷区、顺义区和密云区优于其他区县; 而在“一村一品”发展效益及潜力方面,房山区、延庆县、顺义区较其他区县有更好的优势。[结论]北京市各个区县“一村一品”在发展规模、质量、效益等方面存在较大的不均衡性,研究指出北京9个区县“一村一品”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提高北京市郊区“一村一品”发展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三年前,安徽省蒙城县楚村镇的30个村在上届的村“两委”换届选举中,仅有7个村完成。三年后的村“两委”换届选举中,该镇实行“限定总职数,实行一肩挑,先选村委会,后选村支部,取消小组长,联户推代表”的办法,大胆探索,规范操作,顺利地完成了村“两委”换届选举。所选上的村主任全部是党员,镇里通过宣传引导,使依法选上的村主任全部顺利地当选上村支部书记。这样的换届选举,减少了“村官”,减轻了农民负担,得到了村民们的赞同。  相似文献   

9.
村帐“双管”就是以村帐村管变为村、镇两级管理。山东省文登市米山镇成立村帐“双管”办公室,建立一整套规范化、民主化、法制化、公开化的“双管”运行程序,解决了农村集体经济多年来失控的六大难点。解决难点一:陈欠“三角债”村清户结。“三角债”是长期“推磨式”拖欠款。这一问题直接损害集体经济利益,影响集体经济发展。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由于放松了对集体资金的管理,该镇有些单位和个人,向集体资财伸手平调、乱支,以及借公款私用、私存,总额达1307万元。镇政府采取了硬性措施:按村逐户核实往来帐,张榜公布…  相似文献   

10.
我国农村开展“一村一品”活动已经有20多年的历史了,农业部历来重视推动“一村一品”活动逐步向纵深发展,2005年,推进“一村一品”写进了中央的1号文件,今年,农业部围绕一村一品,在1万个村实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经过多年的发展,星星之火般的“一村一品”活动,现在已呈燎原之势。农业部部长杜青林6月25日在全国发展“一村一品”经验交流会议上表示,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一村一品”正成为我国村级经济的主体,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从我县全面推行农村税费改革到目前的全部免征农业税试点工作,一个主要特点是都波及到了村会计一职。不到三年时间,村会计先后被更名三次。起初叫村级“报账员”.半年后定名为“村助理会计”,最近改革又将村会计改为了村“文书”。更有甚的,方案中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明文规定的三位干部职数,从中将村会计划出,列到勤杂人员误工补贴范围。对此村屯和社会反应不一。  相似文献   

12.
近日,由中宣部、国家林业局等部门联合评选的“创绿色家园,建富裕新村”活动中,青田县章村乡黄肚村获“全国绿色小康村”称号,这是青田县唯一获此称号的村,丽水市也只有3个村获该荣誉。该村村长汤宝星一家获“全国绿色小康户”称号。  相似文献   

13.
贵州省地坪乡地处黔桂交界,辖20个行政村,人口1.9万,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乡。由于生存条件恶劣,经济落后,加之人们思想观念保守,该乡的村级组织管理工作“涛声依旧”,没有多大起色,导致村干部工作积极性不高,服务意识淡薄;村党支部缺乏凝聚力和战斗力。突出表现在:一是村干位子缺乏吸引力,干部队伍不稳定。 1999年全乡村级班子换届时,有 8名当选村干辞职,9名村干工作不到半年就辞职外出打工,造成工作瘫痪的村达40%;二是村干责任心不强,“坐官”、“混官”者不少;三是村干队伍庞大,责任不清、奖惩不明,村干…  相似文献   

14.
立农 《南方农村》2001,(2):46-47
今年1月中旬,笔者就我省部分农村地区推行的“村帐镇管”、“会计委派制”等农村经管工作,在东莞等地作了一次调查,现对其做法、效果作简要介绍,并谈谈个人的粗浅看法,与大家共同探讨。一、“村帐镇管”、“会计委派制”的做法与效果近年来,为了加强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和财务管理,搞好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我省有些地方采取了“村帐镇管”、“会计委派制”等措施。其具体做法是:“村帐镇管”就是镇政府成立农村财务办公室,配备有专业知识和上岗资格的专职会计员若干名,每个会计员负责若干村的会计核算工作和财务收支的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15.
小议乡统筹费的核算乡统筹费一般是由村代乡镇收取的。村向农户收取乡统筹费属于代收性质,不能归村所有,也就不能计作村的收益或收入,当然也就不能进入村的分配。采用这种方式,村合作经济组织应作如下帐务处理:向农户收取时,借记“现金”科目,贷记“应付及暂收款”...  相似文献   

16.
昔日有忧今无忧──写在太湖县城西乡无忧村提前达“小康”的日子里方强“昔日有忧今无忧”,是太湖城西乡无忧村今昔变迁的生动写照。1978年前,一提起无忧村,城西乡人都晓得是个穷得要命的地方。那时的无忧村吃粮靠回销,用钱靠贷款。而今,无忧村人均收入达270...  相似文献   

17.
高山顶上的“香菇村”在湘西南八十里大南山1700多米的山巅上,有一个以种植香菇而闻名的“香菇村”,它就是湖南省绥宁县黄桑坪苗族乡的潭泥村。在绥宁县,只要提起“香菇村”,人们就会情不自禁地伸出大拇指,夸奖“香菇村”里的民兵营教导员杨光先和那些带领村民种...  相似文献   

18.
<正>座无虚席的万人球场、场面壮观地蹦“苗迪”、富有苗族侗族特色的歌舞表演以及紧张激烈的揭幕赛,这里是全国首届和美乡村篮球大赛(村BA)揭幕式的现场,这里是中国“村BA”圣地——贵州省台江县台盘村。6月20日晚,全网关注、热血激情的首届全国和美乡村篮球大赛(村BA)在台盘村拉开大幕。在台江,篮球已然成为了一张亮丽的名片,而“村BA”也早已成了这里的一个文化符号。  相似文献   

19.
在“红色故都”、“共和国摇篮”江西瑞金市沙洲坝镇,有一口闻名世界的水井——“红井”,它是共产党人坚持群众路线,关心群众生产生活的见证。在“红井”旁边有一个两千多人的小村落——洁源村,村里有一位“履历复杂”的干部,他从村农技员、广播员、民兵连长、团支书,一直干到村党支部副书记、村主任,2008年11月,他全票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  相似文献   

20.
<正>折桥村位于甘肃省临夏市东端,距市区5公里,地理位置优越。现有12个合作社,农户721户,耕地面积1147.69亩,是东乡、回、汉等多民族杂居的民族村。近年来,折桥村始终坚持党建引领,积极探索“党支部+合作社+协会+农家乐”模式,为农村“三变”改革注入新动能,通过发展农家乐、盖碗茶等产业,持续壮大村集体经济。折桥村享有“河州美食第一村”的美誉,曾被评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