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对1978年以来中国农业发展、农村工业化和农村城镇化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Granger因果检验和VAR分析。结果显示:农村工业化对农业发展和农村城镇化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而农业发展对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起到了负面影响;农村城镇化对农业发展和农村工业化均不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
3.
“三农”问题由来已久,既有长期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土地户籍不便流动、农村农民负担过重等体制方面的原因,也有农业、农村、农民自身的原因,同时也有地方经济发展战略不科学等决策方面的原因。专家学就“三农”问题的研究、立说,可谓见仁见智。现在让我们听听一位来自我国中西部的县级领导的声音,也许能为我们观察“三农”问题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4.
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村土地问题--对上海近郊农村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是在对上海近郊农村进行了一项调查之后进行的分析研究,文章指出了大都市近郊农村土地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以方正县为研究区域,以农村城镇化发展问题为研究的主要内容,探究了方正县农村城镇化发展的主要模式、人口情况、水平情况、产业结构、取得的成绩以及扶持政策现状,从资金、土地、环境等方面分析方正县农村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从观念层面、体制层面、政策层面对原因进行研究,提出方正县农村城镇化发展的思路与原则,以及宣传、体制、政策等具体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6.
7.
8.
江西农村城镇化是70年代初现端倪的,三中全会后,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乡镇企业的崛起,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摆脱了土地和传统经济的,向城市和非农产业转移,从而极大冲击了我国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结构,有力推动了我省农村城镇化进程。据统计,1999年底,我省共有21个城市,其中省辖市7个,县级市14个;小城镇1816个,其中建制700个,全省人口中,农业人口占78.6%,非农业人口点21.43%。城镇化水平为23%,比1978年155增加了近8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9.
我国人口多,特别是农村人口多;耕地少,特别是基本农田少;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特别是城乡发展不平衡。能不能紧紧把握我国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特色,事关能否从国情出发,选择适合我国国情的发展道路问题,事关能否从实际出发,科学推进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的问题。必须深刻认识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内涵,创新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我国农业开放度不断提高,城乡经济的关联度显著增强,农业农村发展的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的积累增多。面对新的形势、新的要求,我们必须着力构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协调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努力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相似文献
11.
12.
城镇化建设是解决当前“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我国能否在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关键在农村,难点在农民。经过20多年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我国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以占世界近10%的土地,养活了全球20%的人口。但由于我国农村经济基础薄弱,发展水平低,农民增收缓慢,城市与农村发展差距仍在逐渐拉大,农村还有近3000万左右的贫困人口,6000万人刚刚跨过温饱线,收入还很不稳定。这些都是农村中带有根本性的难题。 相似文献
13.
一、八步区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的现状和机遇广西第九次党代会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坚定不移地走工业化城镇化发展之路。把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作为加快发展的主导方向,增强工业对发展的主导作用、城市对发展的带动作用,提高经济发 相似文献
14.
15.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明确指出,"提高城镇化水平,转移农村人口,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和持久的动力,是优化城乡经济结构,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和社会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推进农村城镇化,实现城市化和农业的协调发展,这是我国农村城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一、实施农村城镇化战略是农民增收的必然选择 农民增收困难是“三农”问题的关键所在。据统计,1979-1995年农民的人均纯收入年平均增长8.2%,而1997~200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平均每年增长3.46%,2001年增长幅度稍有回升,但也仅略高于4%。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城乡居民收入进一步拉大,严重阻碍了消费品市场的扩大,加剧了城乡发展的不协调,城市居民和农民居民在经济上已成为完全不平等的两个阶层,占中国80%的农民长期处于社会末等公民的地位。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