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对全市法院系统进行强化管理,确保案件质量,今年以来,湘潭市中级人民法院特别注重办案质最。为了做到心中有数,院领导一班人经常下到基层法院、法庭检查巡视。当院长罗凯元一行来到岳塘区法院检查指导工作时,对所办案件进行详细检查,特别是对一些大案、要案更是检查详细。从抽查的20件重点案卷中发现,有的案件送达回证空白;有的休庭后法庭调查取证证据没有经法庭质证;有的案件以合议庭署名下发调解书或裁定书,而没有合议庭的合议记录等。对此,罗院长立即指示该院领导和办案人员要立即整改,并严肃指出司法人员办案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法院在广大人民群众中的形象,要抱着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  相似文献   

2.
佘祥林案中的“良心证明”折射出了我国刑事证据运用中的尴尬。“良心证明”不管从实质上还是从形式上分析,都不属于刑事诉讼证据而是证据线索。证据线索是获取证据的前奏,为调查取证提示方向,提供证据线索的行为在性质上是一种为国家分忧的行为,应予以肯定并奖励。通过对“良心证明”问题的分析,笔者认为,应当重新考量刑事证据定义,即证据是蕴含案件相关信息的物质载体;有必要在刑事诉讼法中对专门机关附加相关义务,以保障无罪证据或无罪证据线索得到调查。  相似文献   

3.
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在我国确立了辩护律师的调查取证权,这是我们司法改革取得的一个重大的进步.但这并不等于说修正后的刑事诉讼法对当事人的权利保护就是完全彻底的.就律师履行辩护职能的重要手段之一一调查取证权来说,立法上的修改以及实践中的操作依然存在诸多遗憾.调查取证权是指律师在承办刑事案件过程中,调取、收集、核实能够证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无罪、罪轻或者减轻、免除其刑事责任等证据材料的权利.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刑事诉讼中辩护律师调查取证是我国司法实践中的“老大难”问题之一,《刑事诉讼法》修订后,虽在举证、质证、认证方面都吸收了当事人主义与对抗思想有了重大的转变,但在律师调查取证权问题上反而限制了律师应有之权利,不利于律师很好的履行辩护人的职责,为了保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益,本文着重对律师调查取证权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5.
从"两个证据"规定以来,相关的法律和司法解释并未对"非法证据"的概念做出明确、直接的规定,也没有对非法物证、书证的排除条件作细化规定,这给司法实践制造了较大的争议与难题。《刑事诉讼法》《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修改和实施后,非法证据的排除程序及相关的配套制度有了其独特且重要的地位,因此明确"非法证据"的概念与范围,细化非法物证、书证的排除规则显得十分迫切。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刑事诉讼法对侦查辨认缺乏明确规定,辨认笔录属于何种证据亦无规定,对侦查辨认缺乏有效的监督;侦查辨认应确立以下原则,告知辨认人的权利义务,严禁诱导或暗示,保障辨认条件,分别辨认原则,见证人全程监督;参照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做法,可以考虑修订刑事诉讼法相关条款,明确辨认这种侦查行为,严格规定其操作程序,将辨认笔录纳入证据。  相似文献   

7.
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17条规定,民事诉讼的当事人享有申请法院调查取证的法定权利。然而,法院作为民事裁判的第三方,一方面可依其公权优势,提高调查取证的效率、可信度,而另一方面由于法院的中立地位,使得其在受理当事人申请、调查取证过程中,背负着另一方当事人乃至社会公众的质疑,一定程度上动摇了法院的中立地位,影响其司法权威性。在司法实践中,法院对于当事人的取证申请缺乏统一规范的法律适用标准,为了摆脱这样的困境,拟在调查法院调查取证现状及原因的基础上进行实证分析,确立实质性受理条件,具体化17条规定,制定严格的程序性规定,增强法院调查取证的透明度。  相似文献   

8.
2012年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所明确确立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在规范侦查机关的取证行为、保障基本人权、实现司法公正、维护司法形象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其在新《刑事诉讼法》中的确立在我国刑事诉讼发展历程中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然而,新《刑事诉讼法》关于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法条本身及长久以来的司法传统和现实的司法环境使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要发挥出其应有的功效还任重道远。因此,进一步完善法律的相关规定,改变一些落后的司法传统,营造依法取证、主动排除非法证据的司法环境是使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应有功效得到最好发挥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9.
2012年新修正《刑事诉讼法》强调打击犯罪和保障人权的结合,更加注重保障人权,对非法证据排除作了较为详细的规定,加上法、检两家的司法解释,我国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初步形成。排除非法证据可以防止以刑讯逼供等侵犯人权的方法获取证据以切实保障人权。从我国非法证据排除的相关规定出发,分析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定以及存在的问题,探讨了非法证据的认定、效力,进而对非法证据排除的几个问题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10.
我国1996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在引进对抗式的庭审机制的同时,也规范了一些体现证据展示精神的条款,但是缺乏可操作性,本文通过我国法律规定和司法实践的现状及缺陷分析,阐述我国建立证据展示制度的必要性及其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通过保障当事人的调查取证权,可以使当事人获得所需要的证据,维护其合法权益,从而实现司法公正。但我国无论是现行立法,还是在司法实践中对当事人的调查取证权的保障都很薄弱。本文在比较两大法系主要国家关于保障调查取证权的立法例的基础上,对我国在保障当事人调查取证权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自己的设想。  相似文献   

12.
我国刑事诉讼法有关不起诉的规定,赋予了检察机关一定的不起诉裁量权,但该裁量权的权限过小,影响了检察机关对不起诉制度的有效适用。本文通过探讨我国现行不起诉制度的某些规定,试图补正该制度的某些缺陷,以期推动我国不起诉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3.
在新的审判方式中对证据的确认包括举证、质证、认证三个环节,其中认证对案件的公正审理和判决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认证是举证、质证的归宿和结果,是处理案件的前提和基础,是关键环节.《民事诉讼法》第63条规定的7种证据都应经过认证,才能作为定案依据.认证是审判权的表现之一,只有合议庭和独任审判员才能行使这一权力.审判人员应严格按照证据的“真实性、合法性、关联性“原则进行认证,人民法院法官司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直接决定着认证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4.
举证责任分配制度在民事诉讼过程中的地位十分重要.<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确立了"谁主张;谁举证"的一般原则,同时规定了特殊规则即举证责任的倒置,并且赋予法官一定的自由裁量权作为补充规则,使举证责任的规则体系更加完整.  相似文献   

15.
诱惑侦查是指针对隐蔽性强、无被害人、取证困难且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的犯罪,在有一定证据证明犯罪嫌疑人有实施犯罪的意图或犯罪倾向的条件下,侦查人员根据法律的规定,为犯罪嫌疑人提供犯罪机会或条件,待其实施犯罪行为时将其人赃俱获的一种特殊侦查手段。诱惑侦查具有明显的主动性,有利于侦查人员在犯罪过程中收集相关证据,有效避免了以往调查取证难这种局面的出现。不但节约了司法资源,提高了司法效率,而且能有效收集证据,惩罚犯罪,使犯罪行为人能及时受到法律追诉。在惩罚犯罪和保障人权的价值权衡中,通过牺牲一小部分人的正当权益来维护整个社会的公共利益是被法律允许的,即为诱惑侦查的法理正当性。  相似文献   

16.
随着诉讼民主化、科学化的深入发展 ,在我国的刑事诉讼法中是否确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问题已得到法学界的普遍重视。本文就非法证据的含义、范围、证明力以及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例外作了阐述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刑事诉讼法应当确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构想。  相似文献   

17.
当前税务机关在税务稽查过程中能严格依法检查收集相关证据,形成了一定的工作流程及工作规范,取得一定的成效,但在实际工作中也存在不少问题。针对当前税务机关在调查取证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需从加强税收立法、完善税务稽查调查取证的工作方式和手段等方面做好税务稽查调查取证工作。  相似文献   

18.
根据刑事诉讼法规定,律师取得了在侦查阶段的介入权,确立了在侦查阶段的诉讼地位,为维护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刑事诉讼法对律师在侦查阶段的介入权规定的权限非常小,致使与国外律师在侦查阶段的介入权限相比有很大差异,进行中西比较可以给我们以启示。  相似文献   

19.
董超 《现代经济》2013,(4):83-85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作为一项基本的证据规则,由美国率先建立并得到逐步的发展和完善。随后,该规则在西方国家传播和应用,得到了进一步的继承和发展。2010年我国出台了《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在我国得到逐步建立和发展。新《刑事诉讼法》的修订,更是将其作为一项刑事诉讼中的基本制度来制订和执行。  相似文献   

20.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侵权的案件越来越多,电子证据保全是这类案件得到合理解决的关键。电子证据的保全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当事人申请法院对涉讼的电子证据进行保全;二是通过公证机关对涉讼的电子证据进行保全;三是当事人通过网络服务提供者提供信息自行保全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