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剖析法治乡村建设的理论逻辑、解决法治乡村建设的实践困境、提升农民权利的法治保障水平,是新时代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然要求。实证研究发现:法治乡村建设过程中面临组织领导能力有待提高、法律规则供给不足、行政执法能力偏弱、公共法律服务实效偏离预期、法治宣传教育创新性不足等困境。为此,要健全法治乡村多元协同建设机制、推进涉农领域高质量立法、加强涉农行政执法能力建设、优化乡村公共法律服务多元供给机制以及改进乡村普法宣传方式方法等,发挥法治对乡村振兴的指引、确认和保障功能。  相似文献   

2.
农村法治建设直接关系到我国法治化建设的进程和乡村振兴的步伐。为了弥补农村法治建设的短板,解决农村公共法律服务短缺问题,各地区尝试"一村一法律顾问"制度的探索,为乡村法治振兴提供重要保障。但是,该项制度的运行机制和管理等仍然存在一定问题,不利于"一村一法律顾问"制度的顺利执行,很难形成农村公共法律服务的可持续供给。本文以农村法治化建设薄弱因素为切入点,阐述了"一村一法律顾问"制度实施的社会必要性及存在的问题,为探索乡村法治建设新路径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3.
乡村振兴战略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乡村文化建设在其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以蚌埠市M县为例,从公共文化服务保障供给方面入手,分析了农民对公共文化服务的需求及公共文化服务财政政策,提出了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体制改革的政策建议,以促进农村高质量发展和实现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4.
乡村振兴背景下推进法治乡村建设具有深远的理论、历史和实践意义,是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乡村治理体制建设的深入探索,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的有力保障。但当前法治乡村建设推进中存在一些共性问题,即村民的主体意识缺位、乡村法律的运行机制不畅、法律服务的供需失衡和法治宣传教育的效果欠佳等。需要从提升村民主体的法治意识、完善法律运行的有效机制、增加法律服务的多元供给和创新法治宣传的方式方法等方面寻找破解对策。  相似文献   

5.
正广东惠州强化乡村治理的法治保障,为每个村安排一个专业律师作为法律顾问,协助村委会制定、修改和完善村规民约,把基层民主自治导入法治轨道,引导农民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一村一法律顾问",为农村法律服务短缺问题提供了解决思路,是农村法治建设的地方创新实践,补齐了乡村治理中的法治短板。  相似文献   

6.
<正>惠州市强化乡村治理的法治保障,为每个村安排一个专业律师作为法律顾问,协助村委会制定、修改和完善村规民约等,把基层民主自治导入法治轨道,引导农民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一村一法律顾问",为农村法律服务短缺问题提供了解决思路,是农村法治建设的地方创新实践,补齐了乡村治理中的法治短板。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后,农村经济有了一定发展,农民物质文化生活大幅度提高,而思想文化建设却相对滞后,尤为农村公共文化更显贫乏,农村公共文化供给资金不足、人才缺乏、政府片面政绩观和评价机制的不健全,导致了我国农村公共文化的衰微.所以必须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法律保障、增加产品供给、加大资金投入和人才培养、实行绩效考核,培育农村文化的内生机制,推进农村的公共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8.
农村公共服务对全民健身具有重要意义,农村公共体育供给水平的高低不仅影响着国民的身体素质,还影响着新农村建设的进程。长期以来受国情、资源、国民意识等因素的影响,农村公共体育服务存在一系列的缺陷。农村是农民生活、劳作、学习的主要场所,也是满足农民各种各样生活需求的重要平台,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下,以乡村治理为背景,探索农村公共体育服务存在的困境及策略,对不断提升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的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提高农民的精神文化素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离不开以政府为主导、以公共财政为支撑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近年,安徽省五河县在完成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工作方面成绩突出,但也存在资金不足、结构不优、方式不佳等问题。结合五河县在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和出现的问题,在县域层面,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和健全财政保障机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农村公共物品是农民国民待遇的重要内容,长期以来,在城乡二元体制下,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严重不足,政府的理性偏好诱发了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结构失衡,农村公共物品制度外供给加重了农民负担,农民国民待遇缺失。科学有效供给农村公共物品,改善和落实农民国民待遇,关键在于构建城乡一体化公共物品供给体制,加大公共财政支持保障力度,切实做好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决策、筹资和监管方面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1.
司法部发布通知,在全国开展为期两年的"乡村振兴法治同行"活动,以保障农村群众基本公共法律服务需求为重点,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助力乡村振兴.未来乡村地区的群众将获得哪些实惠?在司法部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有关部门负责人进行了详解.  相似文献   

12.
随着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农村社会矛盾悄然发生改变,法律援助范围与内容也需要与时俱进。而作为农村法治建设的重要内容,虽然农村法律援助体系不断发展完善,却仍然存在各类问题,制约了农村法律援助效率与效果,不利于发挥公共法律服务对乡村法治振兴的助推作用。因此,本文通过分析农村法律援助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困境,提出发挥农村法律援助有效性的政策建议,助力乡村法治振兴,推动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3.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存在各级政府供给乏力、乡村自治组织供给水平偏低、供给与农民需求脱节等问题。其主要原因在于供给主体能力不强,尤其是非政府组织获取资源的能力较弱,制约了供给行为。要明确各级政府的权力和责任,强化农村自治组织,积极培育合作组织,完善公共产品供给体系,提高农村公共产品供给能力。  相似文献   

14.
作为"送法下乡"活动在新时代的改进升级,乡村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政策构造与社会治理的多元合作、互惠共享等理念高度契合,其治理价值体现在保障村民权利、推进乡村法治、助力乡村振兴等方面。但当前乡村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建设还面临"环境—制度—主体"的三维困境,"半熟人社会"的现实环境将其限制在乡村治理外围;制度系统中互动机制缺失使多元主体协同无法实现;法律服务组织与政府行为失范制约了体系运行效率。文章认为:在社会治理创新背景下,乡村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优化,需要激活乡村内生力量,促进"三治"真正结合;构建良性互动机制,形成法律服务共同体;加强政策引导与激励,提升服务主体的服务意愿与能力。  相似文献   

15.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是乡村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实际调研,结合相关理论,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模式进行创新探索,“内生”与“外供”机制相结合,以推动农村文化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16.
依靠群体力量和集体行动保障乡村基本公共需求伴随着人类社会发展的各个历史阶段。宗族共有、村社公有、亲族伙有共耕、邻里互助等原始氏族公社、农村公社的集体生产、生活及公共品供给方式,在当代中国乡村治理和基层公共服务体系之中仍可觅其踪迹。人民公社时期"民办公助"模式、自农村改革至废止农业税期间的"三提五统"和"两工"模式,本质上都是将农民集体作为乡村公共产品供给主体。后农业税时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供给模式强调政府财政投入。新时代村落公共产品供给,应着力构建公共财政兜底、村组集体保障、基层经济社会组织参与的多元公共设施建设投入机制和基本公共服务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7.
乡村治理结构和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具有内在的联系,不同的乡村治理结构,治理主体、治理客体和治理模式各不相同,而与其相应的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制度也会存在着显著差异,尤其是乡村治理的组织体制或治理结构的不同会直接影响其职能的发挥,进而影响到对农村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给.可以说,有效的乡村治理是实现乡村公共物品合理筹资和有效供给的前提,而有效的乡村公共物品供给制度又成为实现乡村治理的有效途径.本文从现行的乡村治理结构入手,分析其存在的不足及对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的影响,进而提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的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18.
农村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有效供给不足已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严重障碍。当前,在强调政府为农民提供最基本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同时,还要考虑如何通过农民组织这个渠道形成农民的互助、互救机制,以缓解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的矛盾。现在看来,这个问题越来越具有迫切性。农村基层政府除了将自身主要精力用来提供农村公共服务外,也要支持农民组织参与提供农村公共服务,例如参与农村公共卫生、养老、农村治安及道德教育等。发展农民组织有利于形成农民的互助、互济机制,缓解农村公共产品严重匮乏的矛盾。服务是乡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应有之…  相似文献   

19.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目前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存在供给总量不足和结构失衡等方面的矛盾。分析我国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乡村秩序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上表现出的不同作用,本文得出合理的乡村秩序对改善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有重要的作用,完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需要重构乡村秩序。  相似文献   

20.
要实现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中城乡一体化的平衡和协调发展,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是重中之重.但我国长期以来对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方面存在着制度性的缺陷,迫切需要新的发展思路和理念,提高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绩效水平.为农民提供基本而又有保障的公共产品,缩小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由于我国农村公共产品自上而下的供给机制忽略了农民自发对公共产品的实际需求,导致现行农村公共产品供应中出现公共产品过剩和不足并存的现象.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从注重农民自身需求出发,其路径是建立公共产品的需求表达机制,给予农民充分的民主权利.农民具有通过协商来要求更多公共产品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