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现代农业的经营形式问题实质上是指围绕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制度安排;就狭义而言,是指一些得到国际经验证明的,适应中国国情的农业生产经营手段、形式、模式和途径,主要包括农地适度规模化、农业产业化、农民组织化、农商融合化和农民知识化.为此,应积极尝试推行土地股份合作制改革,在龙头企业与农户间建立更紧密的利益联接机制,确立"合作社 企业 农户"的农民组织化的未来发展模式,鼓励工商业资本和企业进入农业产业链,构建农民知识化的职业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2.
目前制约我国农业发展的瓶颈是农民组织化程度问题。只有用工业化生产方式覆盖农业、用工业生产方式进行农业生产,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才能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另外,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比较快的地方,农民组织化程度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2007年7月1日开始执行《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基础上,财政部将每年拿出一亿元,加大支持力度,扩大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规模,促进农业向着专业化、组织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3.
解决"三农"问题必须面对的核心问题之一是农业组织化问题.只有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才能实现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目标.从各地的实践来看,农业组织化发展模式较多,农业组织化程度越来越高,并呈现发展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4.
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举措,农民在农业绿色发展中的作用日益显著,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将有助于农业绿色发展理念的形成、农业绿色生产技术的采纳推广、农业绿色发展模式的创新,进而有力助推农业绿色发展。但是当前在推进农民组织化助力农业绿色发展中,仍然存在基础认识有待强化、服务体系有待拓展、政策激励有待完善等急需解决的问题,需要从教育培训、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激励保障机制等方面进一步提高农民组织化助推农业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5.
市场经济要求社会化的大生产。尽管农业生产具有同其他产业不同的属性 ,如基本的生产单位以家庭为主 ,但农业生产也不能违背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农业的市场化实质上是农业生产的有序化和农民的组织化 ,而农业生产的有序化有赖于农民的组织化。农民组织化是指农民之间或农民与法人之间自愿组成经济联合体以维系各个成员之间相互关系和沟通相互信息的市场运作机制。建立组织的目的在于开拓发展空间 ,组织有效营运、协调成员间的决策、行为和运作方式 ,谋求更大的利益。当前 ,我国农民组织化在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下 ,正处于发展、变革和不断提…  相似文献   

6.
许多学者指出,解决农业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三化”,就是“农业产业化”、“农民组织化”、“农村工业化”。其中,“农业产业化”的目的在于提高农业生产力;“农民组织化”的目的则是实现农业生产关系的根本变革;“农村工业化”的目的在于 为农业提供技术、就业及服务支撑。三者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从发展过程来看,“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工业化”是一个相对漫长的经济投入和积累过程,而”农民组织化“则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实效。为此可以认为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是促农增收的首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农民组织化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善治的重要契机,是农民政治参与制度化的有力支柱。精英人才的缺失、文化氛围的欠缺以及法律保障的缺失,使农民组织化陷入困境。要想破解这一困境,需要把农民组织化与进一步深化农业改革结合起来;需要丰富农民的文化生活,营造农民组织化发展的文化氛围;需要充分发挥政党在农民组织化过程中的作用;需要完善法律体系,为农民组织化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8.
农民生产经营组织化的动力来自于内生动力即农户对组织化的需求与外生动力即农民组织化的外部供给.农民组织化的需求来自劳动力短缺、新技术应用和规避市场风险的需要.农民组织化的外部供给来自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带动和政府的推动.推动农民生产经营组织化,要通过宣传、示范与培训引导农民的组织化需求,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并加强政府对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扶持.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由于农民组织化程度低,严重影响农业的发展,削弱了农产品在国内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实践证明,只要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就能建设中国特色的现代农业和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只要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就能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改善农民经营方式,增强农民竞争力和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10.
当前,世界经济一体化步伐加快,我国加入WTO后,中国分散、无组织的农民,在市场经济中始终处于被动的不利地位,是没有竞争力的弱势群体,更经受不起国际强有力商业集团竞争带来的冲击。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农民组织化程度的高低,决定着农民在市场中的地位,决定着农民的切身利益,影响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在推进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要大力支持农民的联合与合作,努力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积极发展各种形式的合作经济组织,加快与国际农业接轨的步伐。竞争和合作是市场经济运行的两个轮子,没有农民组织化程度的…  相似文献   

11.
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是农村改革的产物,是我国广大农民在农村改革开放过程中自己摸索、创建的一种新型的群众性合作经济组织。当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不断推进,农村合作组织正面临着分化、重组和创新的重大抉择,把握时机、因势利导、促进专业合作组织完成这一历史性的跨越,对于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具有重要意义。农业产业化经营呼唤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本质内涵,就是要将农业中被人为分割的产业链重新连接起来,使农业真正成为一个拥有完整产业链的物质生产部…  相似文献   

12.
正当前,我国农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营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服务体系不健全、生产端与日益升级的消费端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凸显。针对这些问题,合作社应充分发挥在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社会化服务等方面的优势,更好地促进乡村产业发展。一要壮大合作社组织,引导农户合作经营。没有农民的组织化,就没有农业的现代化。今后,要继续积极引导更多的农民加入合作社,进一步提高农民的参与程度,通过合作实现  相似文献   

13.
创新机制 改善环境 依法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伴随工业化、城市化和国际化步伐,市场竞争不断加剧,农业面临着经营产业化和农民组织化不高的严峻挑战。为适应新形势和新变化,我省把培育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推进经营体制和机制创新,增强组织生产和开拓市场能力的重要抓手,在法律地位、制度体系、政策支持、规范建设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和实践,推动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快速健康发展,有效提高了农民和农业的组织化程度,促进了高效生态农业建设和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一、因势利导,积极探索不断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步伐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分散的小农户生产为…  相似文献   

14.
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创新是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核心和基础。近年来,各地农村出现了多种形式的农业经营微观组织,有力推动了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文章基于交易成本理论,通过调查分析广西防城港市防城区农民参与新型农业组织化经营活动,发现不同农产品的属性特征对组织化经营活动的运行效果有重要影响。为此,建议在创建新型农业组织化经营模式时结合交易对象的特征属性,创建适合的农业组织化经营模式以促进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15.
<正>面对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新格局,传统农村金融如何突破原有的思维模式,着眼于农业产业链各环节经营主体的融资需求、产业链整体及内在的交易关系或利益联结机制,进而提供适当的金融服务,成为农村金融机构精耕细作农村金融市场亟待研究的课题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中国农业产业组织方式开始发生深刻的变化,由小规模的单户生产走向规模化、组织化、产业化生产。面对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新格局,传统农村金融如何突破原有的思维模式,着眼于农业产业链各环节经营主体的融资需求、产业链整体及内在  相似文献   

16.
农民组织化:提高农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清芝  王勇 《农村经济》2005,(11):14-16
高度的农民组织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目前我国农业竞争力较弱与农民组织化程度低很大关系。本文在介绍农民组织化特征与农业竞争力内涵及其关系的基础上指出,应该采取多元化战略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并且着重发挥农村专业合作社的组织功能,从而提高农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7.
农民是推动农业现代化的主体力量,他们的文化素质影响农业现代化进程.农业生产条件的现代化、生产技术优化升级、农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需要具备较高文化素质的农民,虽然农民受教育水平有了提高,但在发展现代农业中,他们的文化素质依然有提升的空间,表现在主体性不高、农业生产中科技含量没有太大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能力不高等,需要从提高农民的主体性、增强科技和创新意识、提升经济产业链、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来实现.  相似文献   

18.
张曦 《南方农村》2014,(5):28-31
现代农业发展中农民应居于主体地位,表现在农民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目标的主体,是农业生产方式转变的主体,是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方法的主体。而我国现代农业发展中农民主体地位严重缺失,制约了农业现代化进程。主要表现在农民文化水平偏低,生产经营主体地位缺失;农地产权关系不清,农民产权主体地位缺失;组织化程度低,农民的市场主体地位缺失。因此必须进行一系列制度改革,重构农村土地制度,增强农民获取财产性收入的能力,着力提升农民的农地产权主体地位;创新职业教育培训机制,增强农民的生产经营能力,着力提升农民的经营主体地位;加快农民组织化建设,增强农民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着力提升农民的市场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9.
一、为什么说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是加快贵州农业发展的重要基础第一,是贵州农业基本情况所决定的。贵州农业的基本特征是:人均土地少(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41.5%),农民生产经营规模小,商品率低。加之自然条件和历史等原因,导致交通不便,农户居住分散,信息闭塞,市场意识不强,科技素质不高,生产经营规模小,小农户与大市场的矛盾十分突出。因此,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引导农民发展专业化、区域化、规模化商品农业,是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更是贵州农业在市场经济条件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的重要举措。第二,是农业实行产业化经营的…  相似文献   

20.
农业产业链是"以工促农"的重要载体,构建农业产业链是构建"以工促农"机制的重要途径.当前我国"以工促农"机制中还存在农业龙头企业整体竞争力相对弱势、农户与企业间利益机制不健全、农产品物流不畅、区域农业产业链中断、农村投资环境不佳、生态补偿机制还不完善等方面的问题.政府有:必要促成以农业产业链为纽带的"以工促农"机制的建立.而推进农业产业链的合理构建,则要以农民增收为核心,并着力增强农业产业链各主体的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