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补偿安置是征地政策的重中之重,完善征地补偿安置政策是解决当前征地矛盾高发态势的关键。通过对1949年以来我国征地补偿安置政策4个阶段和当前政策重点的阐释,有助于科学把握补偿安置政策的发展路径,以及揭示当前补偿安置政策的各种不足,如缺乏支持农民生计转型的长远思维、独立的养老保险资金安排、支持就业的可操作性措施、生计转型成本和城市融入成本的核算、平等协商机制等。当前征地补偿安置矛盾的本质是被征地农民生计转型需求与地方政府目标的冲突,试点"整村推进"的征地模式、逐步取消强制征地制度、尝试征地收益按比例分成、坚持就业支持与社会保障两手抓、适时出台《征收土地补偿安置条例》是下一步的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2.
苏州高新区征地补偿安置政策绩效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目的:评价苏州高新区征地补偿安置政策的绩效.研究方法: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和实证分析法.研究结果:(1)征地补偿安置政策绩效从征地补偿安置和保障状况、被征地农民生活状况、政策社会影响效果三方面来反映,可分9个目标和13个评价指标;(2)苏州高新区征地补偿安置政策基本达到目标,征地补偿水平和社会保障状况良好,被征地农民生活状况较好,政策的社会影响效果一般.研究结论:建议改革征地补偿包干办法,逐步推行"征地区片综合价";扩大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覆盖面,全面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体系接轨;加强安置工作的监管,构建绩效评价制度.  相似文献   

3.
被征地农民贫困风险及安置措施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研究目的:为妥善安置被征地农民和防范风险的产生提供政策建议和决策参考。研究方法:阐述了被征地农民面临的贫困风险及风险程度,分析现行安置措施防范贫困风险的效用。研究结果:被征地农民面临的最主要的风险:收入下降、就业困难和长远生计缺乏保障。不同失地状况的被征地农民面临的风险程度是有差别的;不同的安置方式对防范风险的效用是不同的。研究结论:完善被征地农民安置政策措施,应明确以促进就业和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为重点的基本政策取向,积极开拓多种安置途径。  相似文献   

4.
受耕地制约和"低补偿、重安置"水利工程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政策局限的影响,江苏省水利工程移民现行"社会保障安置",既不能保障"生产生活恢复"水利工程移民安置政策目标的实现,也面临诸多现实问题。究其原因:理论上存在征地补偿、移民安置、社会保障内涵不清;政策上出于土地、水利、民政等部门在移民安置政策中目的不协调、不互补等问题,导致现实中存在政策实施交织模糊和实践误区。针对江苏省人地矛盾突出,工业、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较高的省情,解决水利工程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难题,必须构建"资本能力+就业能力+社会保障"的三元保障机制:即提高征地补偿标准,明确补偿资金分配,给移民以资金保障;建立系统性培训制度,提高移民非农就业能力,通过市场信息,引导移民就业或自谋职业来解决就业问题,给移民以生计发展保障;将移民纳入城乡社会保障体系,给移民以基本生存保障。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加快发展,江苏省淮安市被征地农民数量逐年增多,就业培训与社会保障问题日益突出.为此,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大力促进失地农民就业,全面推进适合被征地农民特点与需求的社会保障制度,特别是淮安经济开发区、洪泽县等单位从根本上解决失地农民无地无业以及无社会保障等问题,确保被征地农民生活水平不因征地而降低,长远生计有保障,走出了一条坚实、平稳的民生之路.  相似文献   

6.
肖阳  付小艳  赖松清  殷鸣 《山西农经》2022,(24):12-15+20
借鉴阿玛蒂亚·森的可行能力分析方法,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测算库区农民失地前后的福利水平。研究发现,水库建设中的移民安置工作使得农民福利水平有所改善,福利水平由征地前的0.497提高到0.540,移民安置能够提高农民的福利水平;失地后农民的居住环境和社会融入福利水平明显下降,尤其是农民的社会融入福利亟须提高,其他福利水平也有较大的提高空间。要提高库区失地农民的福利水平,重点是依靠增加农民经济收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丰富农民文化生活、适时提供心理辅导等措施,提升农民的社会融入水平;基于福利水平仍有较大的提高空间,还可以采用改善农民的居住环境、完善基础设施、畅通农民申诉渠道、创新就业机制等措施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7.
博览     
《中国土地》2012,(1):6-7
中華工商时报12月7日警惕被征地农民"伪城市化"征收农村土地,是国家工业化、城镇化以及社会转型必然要经历的过程。据《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要》预测,2000年~2030年的30年间,我国非农发展占用的耕地将超过545万亩,被征地或部分被征地的农民将超过7800万。由于征地补偿机制、就业安置措施和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许多农民在被征土地之后"种田无地、就业无岗、保障无  相似文献   

8.
土地换保障:妥善安置失地农民的基本设想   总被引:123,自引:2,他引:123  
征地制度改革应充分考虑市场经济和征地对失地农民生产、生活方式的深刻影响,按照“土地换保障”的思路和“以民为本”的政策思想,确立“就业优先”的政策目标,以被征地所承栽农民安置的实际社会成本为依据,制定征地补偿标准,制定适合失地农民特点的就业政策和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失地农民分享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成果的内在机制,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妥善解决失地农民的长远生计和发展致富问题。  相似文献   

9.
伴随农村集体土地被大量征用,部分失地农民返贫趋势明显。关键原因在于现有的土地补偿安置政策框架重在保障失地农民当前的基本生存权,而对失地农民长远生计和发展权益重视不够,体现在征地补偿政策不合理,对收益共享缺乏考虑;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项目单一,保障水平低;失地农民就业创业扶持力度弱,缺乏对失地农民发展权的关注。政府应进一步完善征地补偿政策,合理分配土地出让后的增值收益;创新社会保障模式,提高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水平;加大就业创业扶持力度,保障失地农民的长远发展权。  相似文献   

10.
被征地农民的经济获得感是检验征地制度改革成效的"试金石"。本文基于实地调研数据,利用Probit模型、倾向得分匹配法和有序Probit模型分别从横向比较和纵向变化两个维度检验了征地对农民经济获得感的影响。以"本户在村中经济条件的自评"来测度农民的横向经济获得感,发现征地整体上能够显著提升农民的横向经济获得感,进一步的研究表明货币补偿和社保安置等多元补偿方式能够显著提升被征地农民的横向经济获得感;以"征地后生活水平变化的自评"来测度被征地农民的纵向经济获得感,发现多元配套的补偿方式同样能够显著提升被征地农民的纵向经济获得感。  相似文献   

11.
3月15日,国土资源部表示,在征地制度改革中,首先将明确征地范围,与《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相衔接,对公共利益进行界定。同时,拓宽补偿安置方式,改变单一一次性货币安置为主的模式,落实好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采取就业、培训、留地、入股等多种安置模式,为被征地农民留足发展机会和发展资源,土地增值收益向被征地农民倾斜。  相似文献   

12.
博览     
《中国土地》2013,(2):6-7
新华网1月11日从城乡土地民生焦点问题突破改革土地民生领域一大突出问题,首推征地问题。必须按党中央、国务院要求,严格征地程序,约束征地行为,强化征地实施监管,补偿资金不落实的不得批准和实施征地,坚决维护被征地农民合法权益。要坚持"缩小征地范围、规范征地程序、提高补偿标准、多元安置保障"原则,全力维护被征地农民权益。  相似文献   

13.
<正>自江苏省政府93号令颁布实施以后,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要求从"即征即保"进一步提升到"先保后征",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也随之进一步增强。在工作实践中,征地进保工作一直难中求进、不断突破,而普遍的感受是进保人员评定是难中之难。如皋市自2007年开始开展失地农民保障工作,至2013年累计保障失地农民95864人,去年以来新征收的256宗3738亩土地应安置3061人全部及时保障到位,在  相似文献   

14.
本文运用政策运行向心力概念,阐释征地政策对失地农民的影响.征地政策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政策的中心利益现象和边缘性利益现象.征地政策自身运行的力量与政府和征地单位推动征地政策运行的力量共同组成征地政策运行的向心力.征地政策的向心力强使失地农民市民化,引起他们对市民化的反感,他们难以实现身份认同和角色转化;征地补偿标准过低,失地农民市民化的经济基础较差,难以承受城市生活的经济压力,难以实观与城市市民社会生活的融合;就业安置和培训缺乏,失地农民城市就业能力较弱,难以进入城市正规就业体制之内,难以实现与城市主流社会的融合;社会保障不足,失地农民市民化缺少制度保障和长效机制,难以解除后顾之忧,难以实现与城市居民同等的国民待遇;国家对农民的优惠政策运行的向心力使一些失地农民不愿意被市民化.因此,必须进一步优化征地政策,解决好失地农民的实际困难,加快失地农民的市民化进程.  相似文献   

15.
陈平  郭辉 《农业经济》2007,(5):44-45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将会有大量的土地被征用,失地农民不断增多。由于征地补偿不统一,失地农民的安置难,给社会增加了诸多不稳定因素。城市化战略是要使农民摆脱小农经济的束缚,推动农民向城镇居民转变,农村经济向城镇经济转变,带动整个经济向现代化发展,使广大农民实现共同富裕。但如果失地农民连基本的生存问题都存在问题,则有违城市化战略的初衷。因此,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完善政策保障机制、社会保障机制和就业保障机制,切实保障失地农民的基本权益。  相似文献   

16.
陈云霞 《农村经济》2007,(10):74-78
在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进程中,集体土地的国有化使部分农民失去了赖以为生的全部或者大部分土地的承包经营权.如何依法解决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是影响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的关键.被征地农民问题的产生有其深刻的制度背景,针对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目前存在的问题,我国应制订《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条例》,对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保障对象、保障资金、主管部门等问题进行统一规定、以切实保护被征地农民的利益.  相似文献   

17.
研究目的:检验征地过程中程序性权利的保障对被征地农民满意度的影响,为改革征地制度提供相关的政策建议。研究方法:随机抽样调查法和有序多分类Logit模型。研究结果:征地过程中农民的知情权与满意度成负相关关系,参与权能显著提高满意度;表达权和监督权由于实际中不能有效落实,其影响不显著,但二者的改善有助于提升农民的满意度。征地补偿标准和被征地者是否为村干部显著影响征地的满意度且影响方向为正。研究结论:征地制度改革中既要加强对农民的补偿安置等实体性权利保障,同时也应该充分重视农民程序性权利的保障。应加强和完善"两公告一登记"制度,给予农民平等的谈判权利,畅通利益诉求渠道,加强行政和司法监督。  相似文献   

18.
被征地农民可持续性生计评价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目的:从被征地农民可持续生计保障角度提出"两保"的评价体系和量化标准,为征地活动及其征地后扶持和补救工作提供参考.研究方法:统计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研究结果:(1)被征地农民可持续性生计可以通过经济基础、生活水平、发展条件以及生存环境体现;(2)被征地农民可持续性生计经济基础、生态环境较好,生活水平较高,但发展条件离目标值尚有一些差距.研究结论:(1)失地农民物质性资产和收入水平提高,可以显著改善被征地农民的生计水平,而被征地农民就业、社会保障、教育等方面严重滞后于农村发展;(2)研究构建的被征地农民可持续性生计评价指标体系和量化标准具有一定的可信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的内容和对象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就是国家将农民集体所有土地征为国有后,依法给予被征土地农民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合理补偿,并建立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保障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的行为。其中,被征地农民,是指农民集体所有土地被征为国有后从该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中产生的需要安置的人员。城市规划区内,人均耕地不足0.2亩的村组,经依法批准撤销后,原农村居民转为城镇居民,按规定纳入城镇社会保障体系,不属于被征地农民保障的范围。确保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资金的来源(1)不低于70%的土地补偿费和全部的安置…  相似文献   

20.
我国南方地区出现了三种新的土地征用模式 :嘉兴模式、南海模式和芜湖模式 ,这三种模式在保障农民的切身利益方面并没有做到很大的突破。现实征地拆迁安置急需解决的问题有 :(1)征地拆迁政策需要统一 ;(2 )征地补偿款分配矛盾突出 ;(3 )以往的遗留问题影响了被征地农民的情绪。对征地制度和拆迁安置工作的建议 :应建立严格细致的土地征用公示制度 ;完善现有的土地承包经营制度 ,建立永久性或者加强农民土地经营权的拥有程度 ,同时允许集体土地使用权转让 ;政府要在征地安置中让利于民 ;失地失业人员安置要实现良性循环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