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结合国内典型案例探讨了我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主要实践模式:农业龙头企业带动模式、工商资本带动模式、垂直一体化经营模式和互联网+农业电商平台模式,并对各实践模式的优势、劣势进行分析比较,进而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为有关部门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2.
农村产业交叉融合的实现对农村经济来说尤为重要,有利于三农问题的处理,能够为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的实现贡献巨大力量,运用这种方式能够有效缓解目前农业经济问题,并且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现阶段,中国农业交叉融合尚未成熟,主要是因为农村劳动力专业能力不高、土地流转制度存在问题、农产品加工公司产能较少等。鉴于此,本文从各个方面综合分析农业产业融合体系,提出切实可行的优化措施,以期为中国产业融合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3.
四川省为我国西南腹地,人口众多,物产富饶,是农业大省。近年来,面对经济持续下行的大趋势,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成为大势所趋。当前四川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面临较为特殊的环境以及诸多新的挑战,基于共享模式的农村产业融合创新发展成为了新时期农村产业发展的有效路径。为深入探究四川省农村产业融合创新发展问题,本文以共享模式为基础,从共享模式角度出发,从耦合度、必要性、发展建议等方面探讨了四川省农村产业融合创新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4.
向从武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21,42(8):226-233
[目的]农业作为乡村产业的基本依托,通过分析四川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指数及空间分异特征,对于新时期制定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减轻农业生态压力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方法]文章通过构建四川省农村产业融合评价指标体系,基于产业融合发展指数模型对四川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进行评价,从农业多功能性发挥、农业产业链延伸、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城乡融合5个维度系统评价四川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结果]四川省农村产业融合路径指数与融合效益指数在逐年上升,且融合效益指数提升较快,与产业融合路径指数差异逐步缩小;四川省农村产业融合效益指数增长较为明显,体现出四川省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中有效实现产业发展与农民增收、全面脱贫、新型城镇化建设等的有机结合。[结论]四川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趋势良好,且表现出极大的发展潜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阶段从2010年的起步阶段逐渐过渡到2017年的初级融合阶段,但从贡献率来看,加强农业产业链延伸是现阶段促进四川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路径;四川省农村产业融合水平在空间上呈现出集聚态势,且地区差异有减小的趋势;从空间分布来看,高值区主要集中在成都平原,并随产业融合程度逐渐向川南拓展;自然条件基础决定了四川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总体格局,加强政策扶持,加快农业转型升级,提高农村产业融合效率具有必要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实现产业振兴,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前提。方法 文章以4省4村为样本,综合采用案例分析法和田野调查法,解析农村产业融合的模式、促进共同富裕的实效及其发展路径。结果 农村产业融合模式可分为基础型、链条延伸型、功能拓展型和多元复合型4种;多元复合型强村富民效果最好,其次为链条延伸型和功能拓展型,最后为基础型;不同模式的产业融合及发展路径也有所差异,但要致力于共同富裕的目标,核心要在产业融合中促进联农带农和发展集体经济。结论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路径各有不同:“基础型”应通过土地流转集中和农业社会化服务,带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为产业融合奠定基础;“链条延伸型”应通过技术投入、装备升级等举措实现农产品加工提档升级;“功能拓展型”应以“乡村旅游+”形式融合农业、文创、康养等产业,开发农业文化、生态、休憩功能;“多元复合型”重点在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开发农业的多种功能,发挥产业融合发展的乘数效应,促进农村电商、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新产业新业态。 相似文献
6.
当前,农业供给侧改革处于经济新常态之际,要实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农村产业新业态,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相互渗透、共同发展。基于此,对当下部分农村地区产业融合发展状况进行分析,通过多个角度反映现阶段部分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7.
[目的]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是打造新农业农村经济增长极的重要载体,是构建蓝绿交织、清新明亮、产业共融的田园综合体的有效途径,对于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增绿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文章根据统计数据,通过定性分析的方法,对我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意义、现状、机遇及制约因素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当前我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初见成效,发展模式日益多样化、经营主体逐步多元化、利益联结机制不断健全。新形势下,我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制度环境更加优越、物质基础更加雄厚、市场空间更加广阔、内生动力更加强劲。但是,我国农村产业融合还处于起步阶段,农村产业融合层次浅、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能力弱、利益联结机制松散、要素瓶颈制约尚未打破、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等问题比较突出。[结论]提出应从加强顶层设计、完善产业融合模式、强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带动能力、健全利益联结机制、激发多种要素、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搭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平台,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驶入\"时代高铁\"。 相似文献
8.
9.
城乡融合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过程,城乡融合可以有效推动我国农村产业与经济的融合。农业作为第一产业,始终是农村产业的核心,农村一二三产业应紧密合作,推动生产要素合理配置高效利用。我国农村产业发展融入经济发展进程,符合城乡融合发展趋势,有利于城乡平衡发展,有利于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0.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是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实现产业兴旺的关键。台山市作为广东省乡村振兴综合改革的试点单位,积极探索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路径,形成了"链条联通"模式。研究结果显示,台山市通过园区承载、主体引领和资源整合实现了产业链条联通。台山模式的形成具有特定条件和基础,呈现典型特征,在激发农村发展活力、推动乡村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农民就业和增收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台山模式指出了我国农村产业发展的基本方向和主要举措,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对各地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1.
把握产业融合发展新趋势构筑上海产业新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21世纪国际经济发展的新特征 当前,世界经济发展正逐步进入崭新的知识经济时代。这种以全球经济一体化为背景,通过信息化、网络化机制,以知识驱动为基本特征的经济形态,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征; 一是科学和技术的研究开发日益成为知识经济的重要基础; 二是信息和通讯技术在知识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处于中心地位; 三是服务业在知识经济中扮演主要角色; 四是人力资源的素质和技能成为知识经济实现的先决条件。 世界经济发展所表现出的新特征,正是世界第三次新技术革命深入发展的产物。这次技术革命不同于以往的显著特征是:(1)技… 相似文献
12.
农村产业融合对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解农村产业融合的发展演进与研究前沿,梳理了农村产业融合的已有文献,分析了历年发表文献的关键词,研究了其发展历程,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研究的样本来源于2005—2022年的中国知网期刊文献,借助文献计量分析方法,利用CiteSpace软件对搜集到的1 166篇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研究仍然处于高热阶段,农村产业融合的研究前沿是城乡融合。 相似文献
13.
1月28日,自然资源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农村部联合印发《关于保障和规范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用地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旨在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决策部署,发展县域经济,顺应农村产业发展规律,保障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合理用地需求,为农村产业发展壮大留出用地空间. 相似文献
14.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导致城市绿地面积减少,农村凭借其优美的自然环境优势,乡村旅游业逐步发展。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不仅促进了农村地区的自然资源利用率,而且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城市居民的生活压力。本文基于新经济背景下以产业融合视角分析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状况及存在的问题,并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策略借鉴。 相似文献
16.
17.
18.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再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党中央对新时代"三农"工作作出的重要决策部署,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也提出了明确要求.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信息是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重要的生产要素,它们在不同融合模式中发挥作用不同,对农民在融合主体中参与的收入分配... 相似文献
19.
大力推进农村产业融合是新时代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共同富裕的实践创新。通过对贵州省D镇的分析发现,在当前产业融合过程中,顺应市场规律,打造优势主导产业,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及技术、人力资本的持续输入,使农村产业融合的发展成效显著,但仍存在融合度不高、产业链条较短等问题。基于此,文章针对当前农村产业融合的现状及问题,从农产品的产业链延伸、利益联结机制的完善和拓展农业功能等方面入手,构建产业融合的实现机制,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