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农民合作社具有“天然的”益贫特征,在精准扶贫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研究合作社减贫的农户收入效应及其异质性对于完善和优化合作社产业减贫政策,健全贫困治理长效机制,助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方法]文章基于2018年云南、贵州、陕西和甘肃4省欠发达地区1 551份农户的调研数据,利用内生转换回归模型(ESRM),通过构建“反事实”分析框架,实证分析了合作社对农户所产生的收入效应及其异质性特征。[结果](1)与未入社的农户相比,入社为其家庭总收入带来了约32.26%的收入增幅。合作社对非贫困农户、高收入分位数农户、中青年农户的减贫增收作用最明显。(2)除了对贫困农户财政性收入影响不显著外,合作社对不同贫困属性农户其他不同来源的收入均有提高,对贫困农户的农业经营性收入影响最明显,对非贫困农户的财产性收入影响最明显。(3)土地面积、生产性资产值、人情往来支出、户主受教育年限、是否参加专业培训、建档立卡户、是否有合作社、主要地理环境均显著正向影响农户入社决策;学生数量显著负向影响农户入社决策。[结论]在积极培育和发展合作社,鼓励合作社由“重数量轻质量、重服务轻规范”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同...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产业扶贫政策的实施效果引起了广泛争议,然而,现有研究在方法与视角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本文借鉴阿玛蒂亚·森的可行能力研究框架构建了产业扶贫政策福利效应的指标体系,基于微观调查数据测度贫困户的福利水平,并利用倾向得分匹配法考察产业扶贫政策的福利效应.在此基础上,将产业扶贫政策划分为"授渔"模式和"授鱼"模式,检验两...  相似文献   

3.
农民合作社不仅具有经济功能,还具有社会功能。本文通过对河北、山东、河南三省615个样本农户数据比较分析发现,合作社参与会显著影响农户幸福感。合作社成员幸福感均值为4.13,比非成员幸福感均值高出0.30。ESR模型的估计结果表明,与全部不加入合作社相比,样本农户全部加入合作社,预期的整体幸福感可以提高43.81%。中国农民合作社的社会功能逐步显现,因此,应转变"经济主义"挂帅的发展思路,重视农民合作社的社会功能并对其进行引导。  相似文献   

4.
技术采纳是促进粮食增产、农户增收的重要手段,但对不同初始禀赋粮农的影响有所差异.为研究技术采纳在农户增收中的重要作用,基于2172份粮农生产经营数据,综合考虑样本选择偏误和异质性,采用内生转换模型及分位数回归模型,探究不同初始禀赋粮农技术采纳的收入效应差异.结果表明:(1)与未采纳科学施肥技术的粮农相比,采纳的粮农收入...  相似文献   

5.
通过使用固定效应模型,采用中德合作扶贫监测评价体系2006年、2007年和2008年面板数据,对扶贫工作从经济、社会、政治和环境四个维度进行评价,同时分析各项政策对不同收入组的影响.研究发现以整村推进为平台的扶贫工作对重点村农户的收入水平、使用卫生厕比例、饮水安全比例、村务公开满意度和生活环境满意度的提高有显著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厘清农业社会化服务对农户家庭收入的影响机制,对提升农户福利水平和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方法 文章运用内生转换模型、中介效应模型等方法,重点关注于农药减量增效、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农业社会化服务,实证检验其对农户福利的影响。结果 (1)样本农户中农业社会化服务平均采纳项数仅为2.24项,其中统防统治服务和质量检测服务的采用率均不足20%;(2)农业社会化服务能够通过改变农户传统施药观念与提升种植管理水平,改善农户福利,表现为在反事实假设下,实际采用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农户若不采用,其家庭人均年收入将下降3.78%;(3)农业社会化服务福利效应存在群组差异性,对于高文化程度、低农业劳动比、种植规模较小的农户而言,采用农业社会化服务后福利水平改善程度相对较大。结论 应持续加强对农业社会化服务的组织形式与服务方式的创新,分类引导不同类型农户理性采用农业社会化服务,充分发挥出农业社会化服务的福利效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 在脱贫攻坚视域中,农民合作社作为产业扶贫的重要载体,为乡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动力,是农村地区反贫困合意、有效的组织化形态,对农民合作社减贫问题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方法 文章利用2018年云南、贵州、陕西和甘肃4省7县1 393户农户的微观调研数据,采用分位数回归和倾向得分匹配法对农户参加农民合作社的增收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 农民合作社可以有效改善农户家庭收入水平,参加农民合作社可以使农户家庭总收入平均提高38.04%;农民合作社对中高收入水平农户、非贫困农户、低学历农户的增收促进作用更为明显;另外,户主受教育年限、是否建档立卡、土地面积、村里面是否有农民合作社、人情往来支出对数、政府补贴津贴对数、是否参加专业培训等7个因素均提高了农户参加农民合作社的意愿,而户主年龄、学生数量、是否有外出务工人员等3个因素会降低农户参加农民合作社的意愿。结论 据此,应继续培育和发展农民合作社,提升农户参与农民合作社的意愿,强化农民合作社与贫困农户的利益联结,注重扶贫资源对于贫困农户获得的便利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在农业生产资源趋紧和环境承载压力的双重考验下,合作社能否以及如何带动农户采纳绿色生产技术成为亟待回答的重大现实问题。[方法]文章基于福建省501户柚农的调查数据,以施用有机肥、生物农药和测土配方施肥3种绿色生产技术采纳为例,运用内生转换模型分析加入合作社对农户绿色生产技术采纳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结果](1)加入合作社能促进农户采用绿色生产技术,在反事实假设条件下,加入合作社农户若未加入时,其绿色生产技术采纳积极性和采纳强度会降低,未加入合作社农户若加入时,其绿色生产技术采纳积极性和采用强度会提高,用工具变量法进行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仍然成立。(2)加入合作社促进农户采纳绿色生产技术主要通过提升农户绿色生产认知这条路径实现,其中介效应占比为20.7%。(3)加入合作社对农户绿色生产技术采纳的影响存在群组间差异,加入合作社对规模较小农户、参与完全横向合作模式农户的带动效果更显著,合作社产前的统一农资和规定农药化肥清单、产中管理的生产检查和田间技术指导、产后的统一包装和销售等管理和服务,以及合作社分红,对农户绿色生产技术采纳的带动效果更显著。[结论]要大力支持合作社发展,鼓励农户加入...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农户绿色生产技术采用及其效应对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与农户增收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基于武陵山区657户农户微观调研数据,文章采用双变量Probit模型分析农户绿色防控技术采用的影响因素,并通过内生转换回归模型进一步探讨绿色防控技术采用的收入效应。[结果](1)山区农户关于绿色防控技术的采用水平还有待提高,11.58%的农户未采用绿色防控技术,同时采用科学用药技术与理化诱控技术的农户占样本农户的一半不到。(2)农户关于科学用药技术与理化诱控技术的采用行为存在互补关系,影响农户采用两种不同技术的因素存在差异性。(3)基于反事实分析框架,绿色防控技术可使未采用技术的农户农业收入提高6.04%;技术采用农户若未采用技术,农业收入水平将下降8.08%,且不同家庭收入水平与不同种植规模农户的技术采用收入效应存在显著异质性。[结论]绿色防控技术采用可显著提升山区农户农业收入水平。建议从鼓励农户多技术采用,拓宽农户信息获取途径,引导农户实现规模经营,以及强化技术培训与资金支持力度方面促进农户技术采用,实现绿色防控技术采用的增收目标。  相似文献   

10.
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根本要求。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6581个农村样本数据,本文采用内生转换Probit模型,在考虑和修正样本选择性偏误的基础上,实证检验了土地转出和转入的影响因素以及土地转出和转入对农民创业影响的异质性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第一,房产市价、金融产品、商业保费和藏书量等因素对农民土地转出有显著正向影响,家庭人口数、距离和藏书量等变量对农民土地转入有显著正向影响。第二,土地转出和转入对农民创业都有显著正向影响,但土地转入的创业效应更大。第三,土地转出对新生代农民的创业效应比对老一代农民大,土地转入对老一代农民的创业效应比对新生代农民大;土地转出对东北地区农民的创业效应最大,土地转入对东部地区农民的创业效应最大。因此,要以土地转入驱动转出,鼓励农民积极参与土地流转,促进农民创业。  相似文献   

11.
决胜攻坚阶段农民合作社精准扶贫的困境和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合作社具有"天然的益贫性",是脱贫攻坚的中坚力量,但在精准扶贫中陷入绩效减弱的困境,表现为两类现象:扶贫资源供给不匹配导致的浪费、低效;扶贫资源使用不当、盈余分配不公造成的效果减弱。这一困境的原因多样,其中关键是精英俘获,它使合作社内形成"非对称性合作关系",阻碍了扶贫功能的发挥。在农民分化的大背景下,"精英领办"成为合作社的主流组建方式,社员异质性在短期内亦不会改变,故要想摆脱困境,就必须发挥精英积极性的同时抑制精英俘获。结合国情,建议完善贫困户利益诉求机制;使贫困户与精英社员利益同构;建立政府、社会、合作社在内的多方监督体系;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作用;以及整治、预防"空壳社"。  相似文献   

12.
水资源及其有效利用,关系到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本文基于粮食主产区农户调查数据,构建反事实分析框架考察灌溉技术采用的节水效应,在此基础上,从水资源稀缺性视角检验节水效应的异质性,并进一步对灌溉水回弹效应展开讨论.结果 表明:水资源短缺、技术认知充分、家庭资本充裕以及参与合作社将提高农户灌溉技术采用的概率;从节水效应...  相似文献   

13.
研究目的:以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为例,探究农户采纳绿色生产技术行为的邻里效应,分析农技推广与农户认知在农户邻里效应中的调节作用,为加快绿色生产技术推广政策落地提供参考。研究方法:内生转换Probit模型。研究结果:(1)农户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采纳行为中存在明显的邻里效应,邻里效应中群体学习、交流机会显著正向促进农户采纳测土配方施肥技术;(2)农技推广对农户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采纳行为中邻里效应有显著正向和负向调节作用,农户认知对农户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采纳行为中邻里效应有显著负向调节作用;(3)农户具有技术接纳者和技术传播者的“双重身份”,且技术采纳可将邻里效应中群体学习、社会规范、交流机会的概率分别提升3.65%、3.82%、4.12%。研究结论:为了促进农户对绿色生产技术的采纳,建议培养农业生产示范户,充分发挥邻里效应;深化多元政企合作,形成技术扩散乘数效应。  相似文献   

14.
胡海  庄天慧 《农村经济》2020,(6):106-113
本文基于四川省茶叶主产区的427位茶农的调查数据,采用内生转换模型,评估了采纳绿色防控技术对农户福利的平均处理效应。结果表明,相较于未采纳绿色防控技术的农户而言,采纳绿色防控技术的农户在每亩茶叶利润、家庭可支配收入和生活消费支出上要分别显著高出8.7327%、4.4260%和2.8715%。进一步地,我们采用控制方程法对上述结果进行了稳健性检验,表明本文的研究结果具有较强的稳健性。上述结果意味着,积极推动茶农采纳绿色防控技术是提升其福利水平的重要路径之一。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开放条件下大国经济剩余模型,从福利分配角度对中国大米消费者和生产者的技术进步福利效应进行定量研究。研究表明,技术进步对大米经济总剩余的增加具有重要促进作用,但由于大米需求和供给的价格弹性不足,需求价格弹性小于供给价格弹性,在贸易自由化背景下导致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的变动具有不一致性,经济总剩余分配偏好于生产者。  相似文献   

16.
尽管农民合作社制度设计的初衷是让其发挥经济功能,但其中蕴含的非经济作用也会在组织运行中"意外性"地显现出来。本文借鉴SCP分析范式,构建了"合作社的组织结构—成员民主、社会交往行为—合作社的民主与社会信任效应"的分析框架,利用2018年黄淮海农区1020户农户的调查数据,对农民合作社能否增进民主、提升社会信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加入合作社能够增加成员的民主认知,进而促进成员民主参与的积极性,而且加入合作社会提升成员的特殊信任,并通过递移和跃迁强化普遍信任。具体而言,加入合作社可以使预期的农户民主参与概率提升2.90%,普遍信任评分提升4.34%。农民合作社具有增进民主、提升社会信任的作用。因此,要支持引导农民合作社发展从专业化、经济型向综合化、社会型转变,促其在乡村治理、农村社会和谐方面发挥更多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基于陕南三市1712个农户调查数据,采用内生转换Probit模型,构建农户搬迁决策和非农就业的联立方程,从非农就业劳动参与和非农就业收入两个角度实证分析搬迁对农户非农就业的影响,进一步提出并检验其影响机理。结果表明,第一,生存的压力、搬迁的机会成本和资本禀赋是影响农户搬迁决策的重要因素,搬迁具有明显的农户“自选择”特征。第二,基于反事实假设,搬迁农户若不搬迁,非农就业劳动参与和非农就业收入将分别下降5%和1.53%,而非搬迁农户若搬迁,非农就业劳动参与和非农就业收入将分别提高23.49%和19.47%,搬迁对农户非农就业劳动参与的影响大于对非农就业收入的影响;异质性分析表明,分散安置对农户非农就业的影响大于集中安置,搬迁对新生代农户非农就业的影响大于老一代农户。第三,搬迁通过空间位置的重置效应、培训机会的获得效应、发展环境的改善效应以及农户内生发展动力的提升效应四个渠道促进了搬迁农户的非农就业。综上,今后要在确保搬迁农户就业数量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就业质量,提高就业市场的包容性以重点解决老一代搬迁农户的非农就业问题,集中安置区既要重视当地就业机会的培育也应组织推动搬迁农户的劳务输出。应...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广东农民合作社119位成员调查所得的资料进行分析,建立有序多分类概率Probit模型对合作社成员选择合作意愿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年龄、文化程度、产品销售是否困难、销售价格波动情况、合作社对你增加收入是否满意、合作社是否履行责任与义务、合作社是否定期公开财务状况等是影响合作社成员选择合作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农户作物营养强化技术采纳能否提高生产绩效,是促进作物营养强化技术扩散,进而改善人口营养健康、推动高附加值农业发展面临的重要现实问题。本文以营养强化小麦为例,采用豫冀陇晋四省606份农户调研数据,同时考量生产、消费和微量营养素缺乏水平,利用内生转换模型实证探究农户作物营养强化技术采纳能否以及多大程度提高农户生产绩效。结果表明:第一,农户作物营养强化技术采纳能够显著提高农户生产绩效。具体而言,控制农户自选择偏误后,农户作物营养强化技术采纳分别提高了6.81%的小麦亩产以及14.84%的小麦亩收入。第二,农户作物营养强化技术采纳对生产绩效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区域异质性。第三,农户作物营养强化技术采纳对不同受教育年限和不同种植面积农户生产绩效的提升作用存在差异。本研究为进一步推动中国作物营养强化项目实施提供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20.
非农就业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本文将其区分为配置效应、兼业效应、投资效应并分别对其进行了计量检验。研究表明,非农就业显著促进了土地流转,改变了农户的投资结构,特别是增加了雇佣劳动和机械对自家劳动投入的替代,但没有明显提高总土地投入水平,影响土地投入水平的主要因素是土地的经济收益而不是投资能力;促进劳动力转移的政策对农业生产不会产生明显的消极影响,但要释放劳动力转移的土地经营规模化、专业化效应并将非农就业带来的投资能力转变为现实投资,必须在加快劳动力转移的同时配合农产品市场化、农业新技术供给等发展农业的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