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分析了森林碳汇的基础理论,阐述了森林碳汇价值的估算方法,对陕西省龙草坪林业局的森林碳汇进行了测算并展望了其意义及应用前景。研究可为评价森林生态效益、探讨森林碳汇融资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农业保险通过改变农户生产行为,进而影响农业固碳效果的作用路径。[方法]文章基于2008—2019年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不含港澳台和西藏)的种植业数据,构建有调节的并行多重中介效应模型,分析农业保险发展水平对农业净碳汇的作用机制。[结果](1)从总体来看,当前农业保险的发展抑制了农业固碳效果,具体表现为农业保险增加了农业碳排放,而对农业碳吸收没有显著影响;(2)农业保险对农业净碳汇的影响有两条路径,一是农业保险通过提升种植专业化水平促进农业净碳汇,二是农业保险通过促进农业技术进步抑制农业净碳汇,但环境规制会削弱农业技术进步对农业净碳汇的抑制作用;(3)在异质性分析中,西部农业保险发展的农业固碳效果要好于东部,中部农业保险发展对农业固碳效果没有显著影响。[结论](1)提高对专业化规模生产主体的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比例,以放大农业保险对农业净碳汇的促进作用;(2)设计绿色农业产品保险,引导农业生产者从事绿色农业生产经营,减少一般机械投入对农业净碳汇产生的负向影响;(3)提高农业保险政策与环境保护政策的配合程度,在发展农业保险的同时,加强农业环境保护政策的执行力度。  相似文献   

3.
农业生态效率是衡量一个地区农业的资源消耗、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等三项要素统筹的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指标。本文将农业净碳汇作为期望产出纳入农业生态效率评价标准体系,基于黑龙江12个地级市面板数据,采用超效率DEA模型计算各地级市的农业生态效率,并运用TOBIT面板分析模型探究农业生态效率相关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通过搭建农业系统碳源、碳汇评估的框架,该文定量分析了2000 ~ 2009年来浙江农业系统碳汇、碳源的主要构成及其变动趋势,研究表明:浙江农业系统总体呈碳增汇趋势,林地、农地是碳吸收的主要构成,而化肥及农用柴油用量的大幅上升是碳排量增加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基于三角模糊数和结构方程构建林业碳汇项目风险测度模型,采用传统净现值方法和肯定当量法对CCER林业碳汇项目A进行实证检验风险因素对项目投资价值及其投资决策的影响。结果表明:CCER林业碳汇项目开发存在较大的风险,主要是政策风险和市场风险;不考虑风险时,项目A的净现值为0.329亿元,项目投资具有经济可行性;考虑项目风险损失,项目A的净现值为-1.895亿元,项目投资不具有经济可行性。所以,评估林业碳汇项目应合理选择评估方法,以提高项目投资决策科学性;同时还应不断完善碳市场建设,明确准入、产权等政策制度以稳定投资预期,并积极发展碳金融工具降低碳汇市场系统性风险。  相似文献   

6.
舒兰市森林碳汇与其他生态效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碳源、碳汇、森林碳汇及林业碳汇的基本概念入手,以吉林省舒兰市森林资源数据为基数,重点对森林固碳中的土壤固碳和植被固碳进行了分析,同时对舒兰市的生态公益林的水源涵养、固土保肥、释放氧气、森林减灾等生态效益进行了测算。通过分析和测算,解决了舒兰市森林生态效益货币价值的量化问题。以舒兰市各项森林生态效益为例,得出实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为社会提供森林生态产品收入远远大于投入,是一项长远的社会公益性投入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气候变化与中国林业碳汇政策研究综述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旨在研究气候变化与中国林业碳汇管理政策,国内外就碳汇问题的探讨和研究主要集中在碳汇背景、碳汇概念、碳汇意义、碳汇技术、碳汇市场、碳汇政策及碳汇项目等7个方面。在对已有研究的主要内容和观点进行概述的基础上,认为林业碳汇是指通过实施造林、森林管理和保护、吸收大气中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在植被和土壤中,从而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过程和活动。  相似文献   

8.
碳汇目标下竹林经营经济效益评价与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竹林经营碳汇项目方法学》和实地调研数据,构建新的项目经济效益评价模型,对遂昌县竹林经营碳汇项目进行经济效益定量评估,并分析不同经营目标和不同经营措施下竹林经营碳汇项目净现值的差异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遂昌县在30年竹林经营碳汇项目运行周期内的净现值为8.63亿元,相比于传统经营提高了98.29%;在基线水平下,以碳汇经营为目标提高林分胸径的经营措施更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影响竹林经营碳汇项目净现值的重要因素敏感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竹材价格、劳动力价格、竹笋价格、碳汇价格。最后,为实现森林增汇目标从加强碳汇项目宣传和提高林农经营技术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基于2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对中国农业减碳增汇的时空空分异特征以及影响因素展开研究。研究发现:整体而言,2001—2020年中国农业碳排放强度下降了81.10%且区域差异呈缩小趋势,而农业碳补偿率上升了114.19%且区域差异呈拉大趋势,农业废弃物的不合理处置始终是减碳工作的主要阻力;分阶段来看,农业碳排放强度始终呈下降趋势,降低幅度先升后降,农业碳补偿率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表明中国农业减排固破工作逐渐步入正轨且行稳致远;从差异贡献度来看,组内差距是当前中国碳排与破汇存在区域差异的主要来源,西部地区对碳排差异的贡献度最大,东部地区对碳汇差异的贡献度最大;在影响因素方面,农业经济发展水平、金融支持、固定资产投资的经济因素以及环境规制的生态治理因素是影响农业碳排和碳汇的共同因子,且农业碳补偿率指标表现更为敏感。由此,为推进农业领域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有必要加快农业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再利用的研究进程,重视农业低碳化发展的区域差异,不断加强区域空间交流和互动,充分发挥经济、社会及生态治理因素的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提升植被碳汇被视为应对气候变化、如期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抓手。尽可能全面地识别农地细碎化对植被碳汇的影响,能够从侧面展示农地细碎化治理蕴藏的生态价值。方法 文章基于卫星遥感数据,测算2001—2019年中国省级农地细碎化和植被碳汇水平,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和空间计量模型实证考察农地细碎化对植被碳汇的影响。结果 (1)农地细碎化会显著降低植被碳汇,农地细碎化指数每增加1%,植被碳汇降低0.127 4%。(2)从农地细碎化维度来看,面积和分布细碎化均会显著降低植被碳汇。(3)从土地覆被类型来看,农地细碎化的影响并非局限于农地,同样会降低林地和草地碳汇,农地细碎化指数每增加1%,林草碳汇降低0.138 5%。(4)从空间关联来看,农地细碎化的影响并非局限于当地,同样会降低周边地区植被碳汇,存在空间溢出效应。(5)农业综合开发的土地治理项目能够降低农地细碎化对植被碳汇的负面影响,且相较于自筹资金,财政资金的治理效应更优,相较于农地治理,生态综合治理的治理效应更优。结论 应加强“生命共同体”系统思维,全面认知农地细碎化影响植被碳汇的广度和深度,重视农地细碎化治理的生态价值。在农地细碎化治理中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将生态保护和修复列为农地细碎化治理的前提。  相似文献   

11.
掌握江西赣州市近年来耕地碳效应基本演变趋势,了解耕地碳源碳汇主要来源,指导江西赣州市耕地低碳化发展。基于江西赣州市2006—2020年作物产量、农业投入等统计数据,估算赣州市耕地净碳汇量和净碳汇强度,并结合空间分析工具探究耕地碳效应时空分布格局。结果表明,(1)2006—2020年,赣州市耕地净碳汇量总体呈上升趋势,耕地碳效应以碳汇为主。(2)蔬菜和瓜果是赣州市碳汇贡献的主要农作物;碳源结构以翻耕、化肥为主,农药、农膜、农田有效灌溉面积为辅。(3)耕地碳效应区域差异明显,空间格局分布不均。(4)耕地净碳汇强度区域差异较明显,但区域差异有减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在全球气候变化异常灾害性天气频发的大环境下,实行碳汇交易是通过市场驱动来推进当前高污染、高能耗、碳生产力低下的生产方式转型升级的必要手段。阐述了实行碳汇交易的必要性,对碳汇交易的相关概念和主体进行了界定,林业碳汇交易市场的运行机制进行全面的研究,主要包括供求机制、价格机制、竞争机制、融资机制和风险保障机制,并据此构建了林业碳汇交易运行机制的模式图。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以浙江省中等立地水平的杉木林经营为例,从森林碳汇供给的视角,采用成本利润法来测算碳汇的供给成本,避免了造林成本法不区分林地的条件和类型缺陷。研究表明:碳汇供给的价格与林地的规模呈负相关,与预期的成本利润率呈正相关。在碳汇价格为18元/吨CO2e的价格水平下,经济理性的参与森林碳汇交易的最小经营规模为1 000.4 hm2。降低交易成本已经成为影响森林碳汇交易实现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文章结合林业碳汇投资规模大、回收周期长、碳汇产品定价难等特征,基于实物期权定价理论,利用Black-Scholes模型,对福建省碳汇造林项目价值和碳汇交易价格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常规的净现值法计算出的项目价值与引入实物期权评价模型计算出的项目价值运用灰色预测模型与2022年福建省林业碳汇成交均价相比较,林业碳汇造林项目价值及碳汇产品交易价格均被严重低估,基于实物期权理论的评估方法对林业碳汇产品进行定价更加科学合理。为进一步丰富林业碳汇金属产品交易体系,提高碳汇市场活跃度,文章提出对策建议:(1)深化林权制度改革,激励林农营林造林;(2)科学核算投资回报,提高经营者积极性;(3)创新碳金融产品,规避价格波动风险;(4)引入多元交易主体,促进碳汇流通交易。  相似文献   

15.
市场与政府结合视角下的中国农业碳减排补偿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各地农业碳排放权初始余额作为依据构建了农业碳排放权奖惩制度,而后将其与农业碳汇补贴制度相结合,在此基础上发挥市场与政府的合力形成了新型农业碳减排补偿机制并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全国有10个省份可以享受因为农业碳排放权盈余所给予的奖励合计为99.52亿元,其中山东居于榜首,而天津最低;其他21个省份则会由于...  相似文献   

16.
巩固和提升重点区域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对我国实现碳中和战略目标意义重大。文章基于土地利用结构和生态系统碳汇评价模型,以宁夏回族自治区为例,系统测算了省域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并从种类结构、时间变化、空间分布三方面进行特征评价。研究显示,得益于生态修复推进和种植结构调查,2021年宁夏生态系统碳汇量为1661.91万吨,相比2011年增长5.2%。宁夏等西北地区具有后备土地资源丰富等优势,在碳汇巩固提升方面有较大的潜力,未来应从三个方面巩固提升区域生态系统碳汇能力:(1)发挥国土空间治理作用,巩固生态系统碳汇存量;(2)拓展生态空间范围,科学提升生态系统碳汇增量;(3)完善自然资源管理体系,强化碳汇综合支撑能力。  相似文献   

17.
首先,在梳理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了森林碳汇的相关概念、森林碳汇的计量方法、森林碳汇的效益。其次,阐述了中国森林碳汇市场需求不足的现状。再次,对森林碳汇需求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分析。其中,企业森林碳汇需求主要受内部特征因素、外部动力因素和市场机制三大因素影响;社会公众需求主要受个人特征因素、主观意识因素和外部条件因素三大因素影响。最后,提出要加强森林碳汇需求方面的研究等建议。  相似文献   

18.
依据林业碳汇的微观经济学,研究了中国将来林业碳汇的发展情况,提出了建立健全相关法律体系,加大政府财政支持力度,加强林业碳汇项目产权制度建设,降低林业碳汇交易中的交易成本,加强林业碳汇计量、监测工作等林业碳汇市场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农业既是碳源又是碳汇,农业减源增汇是助力“双碳”目标如期实现和农业强国建设的必要关键一环。文章采用排放系数法和参数估算法测算2000—2021年中国农业碳源碳汇体量、结构和强度,而后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和Tapio耦合指数探究中国农业净碳效应与农业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性。结果表明:(1)中国农业碳排放量或已于2015年达到峰值,总体经历了“波动上升期—平缓上升期—平缓下降期”三阶段变化历程。各类碳源的贡献程度、发展趋向和达峰节点各有异同,牲畜养殖(42.67%)是最主要碳源。(2)中国农业碳吸收量远高于农业碳排放量,二者的平均比值为2.64,总体经历了“波动上升期—平缓上升期”两阶段变化历程。粮经园作物的碳吸收量、贡献程度和发展趋向差异显著,呈现粮食作物(75.18%)一边倒态势。(3)中国农业净碳效应与农业经济发展呈现出协调和失调共同存在并且协调程度量多占优的局面,其中尤以粮食主产区省份协调程度突出。(4)绝大多数年份的耦合指数散点均落于第一象限内,且愈发呈现出趋向性的经济主导型耦合状态。总的来看,中国农业净碳效应体量呈平稳上升态势,且“十三五”以来经济效应总体领先环境效应。  相似文献   

20.
论证了森林碳汇的经济学特性,针对国际碳汇贸易蓬勃发展这一现状,从公共物品和外部性的角度,对涉及国际碳汇贸易林业项目碳汇价值量的确定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涉及国际碳汇贸易林业项目的森林碳汇给项目所在国带来了2方面效益,即由碳汇贸易带来的经济效益和森林提供碳汇服务带来的生态效益,进而导出了碳汇价值量的估算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