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柠檬市场与农产品质量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产品的质量特性使农产品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导致生产者与消费者的逆向选择,使市场上农产品质量不断下降,形成柠檬市场效应.文章以柠檬市场理论分析了我国的农产品市场,信息不对称是产生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根本原因.因此,要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必须采取各种措施,来增加农产品质量信息透明度,避免生产者与消费者的逆向选择,使农产品优质优价,形成良性循环,不断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2.
我国农产品市场“柠檬”问题的存在,并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影响,本文分别从优质农产品需求和供给两个角度,分析农产品市场“柠檬问题”的形成机制,并从组织和政府两个层面探讨了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的思路及其为解决农产品市场“柠檬问题”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3.
绿色农产品生产中的机会主义制约了绿色农产品的生产。减少绿色农产品生产中的信息不对称,保障绿色农产品生产的持续性,需要合理的制度安排。本文运用信息经济学理论,系统分析了绿色农产品生产中的信用监督机制和动力保障机制。研究表明,通过构建农户网络组织机制,在区域内实现生产者联合,能有效地控制农户在绿色农产品生产中的机会主义,提升农户网络组织的信用,破解绿色农业可持续发展难题。  相似文献   

4.
媒体曝光、集体声誉与农产品质量认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信息严重不对称的农产品市场,媒体曝光是质量信息披露的重要渠道。但个别低质量农产品的媒体曝光会给同产地生产者带来"传染效应",导致地区性集体声誉危机。参与农产品质量认证是高质量农产品生产者传递质量信号、克服"传染效应"、建立个体声誉的重要途径。在集体声誉模型基础上,本文实证检验媒体曝光对农产品生产者参与质量认证、传递质量信号的激励效应。研究发现,媒体曝光对农产品生产者的认证行为有显著的正向激励作用,且异地曝光(非原产地)的激励作用更为显著。同时,本文发现食品产业链的弱追溯性降低了生产者参与认证的动机,低质量加工型食品的媒体曝光对其原材料的质量认证行为没有显著影响。媒体曝光不仅威慑违规者,也能促进高质量生产者通过质量认证披露质量信息,发送质量信号。因此,进一步将媒体曝光、可追溯系统建设与食品农产品质量认证结合起来,是提高我国食品农产品质量的必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质量信息不对称与农产品市场整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质量信息不对称是农产品市场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造成农产品市场失灵的主要原因.本文剖析了农产品质量信息不对称产坐的原因,探讨了的质量信息不对称对农产品市场失灵的影响,并从信息经济学的角度提出了消除质量信息禾对称的信号传递模型,最后从制度和技术角度提出了整肃农产品市场质量信息不对称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现行土地产权制度背景下,土地细碎化使农业产业化发展受到很大制约,农产品市场上信息不对称问题一直未能得到很好地解决。利用"互联网+"的形式,电商平台的信用提供以及政府的政策支持加速了土地流转;另一方面通过外部信息内部化,利用互联网实现产(生产者)消(消费者)对接,也改善了信息不对称问题,保障了农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7.
独立审计对经营者披露的会计信息进行鉴证,高质量的审计意见可以改变和改进投资者的投资决策。因而,独立审计也具有显著的经济后果性。由于独立审计的经济性和外部性,信息不对称引发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审计主体的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行为使得市场需要一个机制来甄别审计主体的资质和审计报告的质量。  相似文献   

8.
在信息不对称程度严重的食用农产品市场中,政府对相关产品的质量安全信息公示是公众获取食品安全信息的重要渠道,也是食品生产者采取认证传递质量信号与进行安全生产的主要外部激励。本文利用2015—2018年各季度省级层面政府抽检公示不合格食用农产品批次数据以及新增认证HACCP体系生产者数据,探究政府不合格信息公示对食品生产者认证决策的影响。研究发现,政府不合格信息公示对食品生产者的认证行为有显著的激励作用,且相比于蔬菜类产品的生产者,政府不合格质量信息公示对肉类产品生产者认证行为的激励效果更为明显。区分地区比较后发现,该影响在东部与中部地区的生产者中较为显著,而在西部地区则不存在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
安全农产品市场:信息不对称及政府干预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本文通过对我国安全农产品市场中信息不对称类型及产生根源的分析,并结合信息经济学相关理论,指出信息不对称对安全农产品市场(生产、消费)可能造成的危害,提出了通过政府干预逐步使安全农产品市场信息对称化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0.
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不对称与农产品认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产品质量安全已逐渐演化成为一个全球性重大的社会经济热点问题.文章运用现代信息经济学的原理来分析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不对称产生的原因,研究信息不对称对农产品市场的影响以及解决的途径,并探讨了农产品认证作为解决市场中农产品质量信息不对称措施的优势.  相似文献   

11.
<正>"柠檬"一词在美国俚语中表示"次品"或"不中用的东西"。2001年,著名经济学家乔治阿克尔罗夫因其1970年发表的《柠檬市场:产品质量的不确定性与市场机制》的论文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并与其他两位经济学家一起奠定了"非对称信息学"的基础。"柠檬市场"效应的逻辑在于:当坏柠檬出现在市场上时,因为买卖双方信息的不对称(即买柠檬的人并没有意识或能力去区分好、坏柠檬),坏柠檬以好柠檬的价格同样售出,而当买到坏柠檬的人意识到市场中存在坏柠檬时,他很难接受再以好柠檬的价格买入柠檬,而卖好柠檬的商贩不可能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去销售柠檬,最终,卖好柠檬的商贩只能退出,而想吃柠檬的人只能在这个市场上买到坏柠檬。概括说,"柠檬市场"效应就是低质量产品不断驱逐高质量产品的现象。  相似文献   

12.
农产品市场信息不对称问题及解决思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农产品本身的特征及我国农业生产的分散化、小规模化、低组织化和农产品流通体现的不健全促成我国农产品市场的信息不对称 ,而农产品市场信息不对称造成市场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要解决这个问题既有赖于各项法律、制度的完善又有赖于民族思想道德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我国市场上劣质农产品驱逐优质农产品现象持续存在,生产者缺乏相应的约束和激励,质量安全信息严重不对称,按质论价的良性市场机制难以形成。充分发挥农产品补贴政策的调节作用,对生产者因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而增加的成本进行补偿,对从源头上解决质量安全问题有重要意义。农产品生产企业作为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主体,在标准化生产、质量安全意识培训等方面都比分散农户有优势,然而当前面临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仍不容乐观。基于湖南省4个市农产品生产企业质量安全成本补偿现状进行统计分析,试图从农产品补贴政策的视角提出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4.
柠檬市场     
《农场经济管理》2007,(3):34-34
<正>柠檬在美国俚语中是“残次品”或“不中用的东西”。柠檬市场是在分析信息不对称时提到的,旨在说明逆向选择导致了市场的低效率,市场失灵。  相似文献   

15.
独立审计对经营者披露的会计信息进行鉴证,高质量的审计意见可以改变和改进投资者的投资决策.因而,独立审计也具有显著的经济后果性.由于独立审计的经济性和外部性,信息不对称引发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审计主体的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行为使得市场需要一个机制来甄别审计主体的资质和审计报告的质量.独立审计准入管制作为一种制度安排,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市场失灵等问题.而这种制度的具体安排往往会影响到审计主体、审计客体,甚至审计报告相关使用者的行为,因而也具有经济性.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农业生产领域中,信息不对称现象十分严重。首先是市场信息不对称。由于没有建立起市场信息传导机制,农民很难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种植结构与产品产量,生产带有较大的盲目性,容易造成低水平重复或压价竞争,使农产品供给短缺和过剩现象交替出现。一些农民还消极地  相似文献   

17.
受农产品自身价值、政府宏观调控以及国内外市场环境变化等因素影响,当前国内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存在诸多问题,集中体现在农民的市场议价能力不足、市场信息不对称、政府粮食收购价难以反映真实水平等方面,基于此,将在遵循目标价格制定原则基础上,提出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8.
本文首先依据柠檬市场理论,借鉴双寡头竞争模型说明了在农产品难以被有效追溯时,小农趋向于生产非安全农产品(下称非安全品)。然后根据生产者、消费者、监管者三者的行为逻辑建立博弈树模型,在不同规模生产者农产品可追溯性不同这一分析基础上,证实了生产者规模会对农产品食品安全造成影响,得到了规模越大的生产者生产安全品的概率越大的结论。值得注意的是,模型均衡解表明当消费者维权行为的收益、"忍气吞声"的损失足够大而维权成本比较小时,监管者流通环节减弱监管力度,不仅不会提高生产者生产非安全品的概率,反而会降低生产者生产非安全品的概率。而当生产者难以被追溯时,即使消费者维权概率很高,消费者及监管者也无法对生产者行为进行有效约束。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微观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视角切入,通过深入调研成都温江富农蔬菜专业合作社,对当前农业实现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根本矛盾进行剖析,对公证制度嵌入农业后新型产销关系的形成、进而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进行探讨。研究表明,绿色农产品市场端"优质不优价",消费端信任关系缺失以及政策端绿色生产行为激励制度不足是农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的主要困境。公证制度嵌入后构建农业"产-中-消"三方制衡结构,并基于信息不断对称而增密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信任关系,从而形成较低中间成本、较高产品输出、产销直接对接和良性循环的产业链闭环,进而实现农业的高质量发展。本文是对农业高质量发展本质问题的重新认识与微观审视,也是对公证法律元素嵌入农业生产经营机制问题研究的丰富和拓展。  相似文献   

20.
农产品流通,最核心的问题到底在哪里?我们认为,还在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实力上 农民不可能直接面对市场,因为小生产与大市场本身就不匹配。首先是信息不对称, 农民搞不来那么多的信息,农民更多地也是习惯等别人送信息。其次,农民的小资本无 法与大市场的规模化、供应链、物流所需要的大资本相对接,正所谓门不当户不对。农民 面对市场必须要通过一定的"桥梁",这是实践总结出来的。 农民经纪人在促进农产品流通方面肯定是一支作用力巨大的队伍。但是,当前,这 支队伍总的采说比较弱,而且更重要的是,经纪人仅是流通中介,不具备深加工能力,要 想让中国的农产品真正打入国内国际市场,要让农民真正富裕起来,必须有自己的深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