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粮食主产区与主销区博弈关系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分析主产区与主销区之间的博弈关系,得出的结论是应该持续有效地加快粮食主产区的发展,增加主产区农民收入,以缩小与主销区之间的差距。  相似文献   

2.
国务院批准一些粮食主销区逐步推进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粮食主销区的这一改革,会给粮食主产区的粮食生产与流通带来什么影响 ?主产区的粮食企业和农发行应如何适应这一形势 ?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现就调查情况谈一点看法。 粮食主销区改革给粮食 主产区带来的影响   通过调查,我们认为粮食主销区的这一改革,将对粮食主产区的粮食生产与流通及收购资金管理产生重大的影响,虽然利弊同在,但总体上利大于弊。有利的方面:   1.有利于主产区粮价回升。主销区粮食购销市场化以后,农民将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种植结构,粮食产量…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我国粮食主产区3000户农户收入的研究和加入WTO后粮食价格走势模拟,指出来自粮食生产收入是粮食主产区农民生产生活的最重要部分、加入WTO对我国粮食主产区农民增收不利等问题,并由此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意见》指出:要放开销区,保护产区,为保证粮源的需要,主销区应采取多种措施与主产区建立稳定协调的粮食购销合作关系。主产区如何积极创新购销机制,扩大粮食销售,奠定粮食市场化经营的基础,是我省粮食购销企业予以重点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在浙江推行的“以放开粮食生产,取消粮食定购,放开粮食市场,实行经营主体多元化,粮食购销价格随行就市,同时要求加强市场调控,确保粮食供需平衡”为内容的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是继“三项政策,一项改革”之后,粮食流通体制又一深层次的重大改革,粮食主销区购销市场的全面放开,尤如一把双刃剑:既给粮食主产区的深化改革以新的启迪和推动,也带来了一些新的困惑和影响:一是广大农农民心理失落,种粮积极性难以稳定,相当一部分农民在得悉主销区粮食购销市场全面放开的信息后说:过去种粮国家收,贷款国家给,歉收国家补,困难国家帮。现在国家粮食多了,不管我们农民了,市场价格好,农民得不到益,市场价格低,手中有粮还得卖。算来算去,到头来吃亏的始终是种田卖粮的人。不少农民表示只种够自己一家人吃的人口粮田,多余土地要私改种其他经济作物,要私任其抛荒。二是取消粮食定购,粮食供销平衡难以确保。国家和地区目前粮食供销之间的平衡,主要靠定购来进行宏观调整,定购取消后,这个宏观调控的职责应由谁来承担,又该怎样进行承担。三是金融部门紧缩贷款,粮食企业经营难以开展,过去粮食部门政策好,靠山硬,银行敢于大量贷款。随着粮食购销市场的全面放开,一方面国家不再给予专项资金优惠,另一方面由于粮食企业的不景气,银行不肯给予贷款。因此,粮食企业经营难以开展。四是放开粮食市场,国有粮食部门的主渠道作用难以保持,放开购销市场和加强市场调控是极其矛盾的事,过去在粮食收购相对集中的情况下,放开部分粮食销售市场时,粮食市场就极难管理,现在收购市场开了,多头收购,多元经营,粮食部门失去了粮食购销方面的任何优势,自然也就无主渠道作用可谈,通过主渠道来调控也就成为一句空话,上述这些问题,有的可以在粮食购体制深化改革中,逐步得以克服和解决,有的则需要采取更多相应的配套措施,不断完善改革内容,明确职责,权限,才能妥善解决。  相似文献   

6.
农资价格波动与粮食主产区农民收入稳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生产资料作为农业生产的最主要投入。其价格变动所引起的成本变动必然会对粮食生产和农民收入稳定造成影响。本文通过考察粮食主产区的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变动和农民收入波动状况后发现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变动会加剧农民收入的波动,从而不利于保持粮食主产区的农民收入稳定。  相似文献   

7.
应建立粮食主销区对主产区的转移支付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为调动地方政府发展粮食生产的积极性,中央政府对粮食主产区通过转移支付给予奖励和补助。但粮食风险基金是中央拿一部分,主产区地方政府掏一部分,而主销区却没有承担调入商品粮的风险基金筹集任务。一些主产区  相似文献   

8.
受各种因素影响,现阶段我国粮食生产的区域变化特征明显,主要呈现出区域结构分化明显,粮食生产逐渐向粮食主产区聚集;粮食生产的区域格局形成,生产重心与中心向北转移;粮食生产的区域优势形成,粮食生产集聚在优势的粮食产区等特征。文章采取案例分析方法,以粮食主产区黑龙江省作为研究对象,以点带面,剖析粮食生产区域变化对粮食主产区的影响。基于积极效应和消极效应的逻辑框架,选择的评价指标主要包括粮食产量、播种面积、粮食单产、农民增收结构变迁、人均收入比较、生产总值与人均生产总值、人均经营耕地程度、财政投入及生产条件改进等。研究结果表明,粮食生产区域变化对粮食主产区的影响效应具有两面性:一方面,形成了粮食主产区的粮食产量大幅度增加,社会效益显著提升,经济效益不断提高,生产条件明显改善,规模化经营程度提高等积极影响;另一方面,也出现了产销区农民收入差距大,农民增收不明显,粮食主产区的经济发展方式单一、经济发展滞后等消极影响。该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着力打造粮食区域化生产;完善粮食主产区的利益补偿机制;改善粮食主产区生产条件;形成农业发展为主、其他产业并行的发展模式等。该文提出,粮食生产区域变迁对粮食主产区效应影响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拓展与提升:一是扩大准则层指标设定,精准、细化指标层指标选择,对粮食主产区效应影响进行整体分析和综合评判;二是拓展研究视角,从个案分析推广到整个区域分析,总结普适性与特殊性规律,有的放矢的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粮食主产区农民增收问题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1997年以后 ,农民收入增长速度持续走低 ,粮食主产区农民增收形势更为严峻。受粮食价格大幅度下降的影响 ,1 998~ 2 0 0 0年 ,农民从农业中得到的收入连续 3年减少。农民增收难 ,主产区农民增收更难。为探讨粮食主产区农民增收问题 ,国家统计局农调总队和吉林省农调队对榆树、农安、德惠、公主岭和梨树等 5个产粮大县进行了实地调查。这 5个县 (市 )是吉林省前 5名的产粮大县 ,在全国产粮大县中也排在前 1 0名。在此基础上 ,笔者结合全国农村住户调查的有关资料 ,对影响主产区农民增收的因素进行计量分析 ,得出的结论是 :粮食主产区的优势…  相似文献   

10.
首先对比粮食主产区(湖南)和粮食主销区(广东)在粮食产量、地方财政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及农民收入结构等方面的差距,接着用实证的方法证明了粮食生产对粮食主产区社会经济发展起负相关的作用,并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目的]粮食主产区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直接影响种粮积极性,与粮食稳定供给有着密切关系,深入分析粮食政策对主产区农户特别是贫困户的影响对于评价和完善粮食政策及促进贫困户增收有着现实意义。[方法]利用粮食主产区冀鲁豫3省的农户实地调研数据,采用分位数回归方法基于国家贫困标准和国际贫困标准实证分析粮食政策对贫困户和非贫困户人均收入的影响。[结果]粮食主产区贫困户具有多维贫困的特征,提高政策价格水平和增加补贴收入均有助于贫困户收入增长,但销售渠道对贫困户和非贫困户人均收入的影响均不显著; 从缩小农户收入差距来看,增加补贴收入比提高政策价格水平对于主产区贫困户脱贫的作用更为显著。[结论]因此,粮食主产区农户的扶贫政策需进一步地由收入贫困转向多维贫困,结合其他多种政策措施制定更有针对性的扶贫政策,充分发挥非农就业对农民增收的促进作用,注重贫困农民人力资本的积累和素质的提升,进一步增强农业信贷的可得性和便利性,支持发展主要粮食作物政策性保险。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以河南省为粮食主产区的典型代表,根据1978—2021年的统计数据,运用GIS技术和LMDI模型定量,分析了河南省粮食生产时空变化的特征及其省域内部粮食生产的贡献因素,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旨在为河南省粮食生产布局优化以及区域粮食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粮食主产区城镇化健康持续发展分析——以河南省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粮食主产区面临城镇化进程淤塞,城镇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冲突的现实困境。研究粮食主产区城镇化健康、持续发展很有现实意义。以河南省为案例进行实证研究,针对现实困境找出粮食主产区共同的发展对策。构建河南省的城乡收入差距与和城镇化水平之间的"倒U型"模型,采用统计口径一致的1990~2012年数据进行验证,相关关系十分显著。格兰杰因果关系验证结果显示城乡收入差距和城镇化水平互为格兰杰原因。城镇化水平达到36.97%时达到"倒U型"的拐点,和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城乡发展的新阶段契合。通过验证城镇化水平和城乡收入差距间的"倒U型"关系,证实当经过"倒U型"拐点后,一系列试图增加粮食主产区农民收入的制度创新会加速促进城镇化健康持续发展。基于上述结果,提出粮食主产区城镇化健康持续发展的策略主要有两点:探索土地制度政策创新;探索粮食主销区对粮食主产区的补偿机制创新。  相似文献   

14.
本文运用固定效应面板数据模型,首先实证分析了粮食直接补贴政策对粮食播种面积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粮食作物的价格、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以及经济作物的价格对粮食播种面积的影响大于粮食直接补贴,然后,并对其原因进行了分析.最后,基于此,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我国是农业大国,长期以来受不同区域气候与地质条件的影响,各个地区形成了不同的粮食生产区域。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近年来我国农业耕地数量逐渐缩减,各粮食主产区的粮食生产面临较大压力。粮食生产作为国计民生的根本,对国家的发展与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需要加强对当前国内粮食主产区的粮食生产影响因素的研究,并制定相应的策略,在保证经济发展与城镇化持续推进的基础上,提升国家粮食生产总体产量,为国家的长期稳定发展夯实基础。  相似文献   

16.
粮食生产与农民收入有着密切的联系,研究两者之间的关系对于国家政策制定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针对中国1978—2022年农民收入与粮食生产数据,通过相关分析初步解释粮食产量与农民收入的关系,运用协整分析及其误差修正模型探究农民收入与粮食生产的长期和短期关系,利用Granger因果检验判识农民收入与粮食生产的因果关系,最后采用脉冲响应函数、方差分解研究粮食产量与农民收入随时间的动态演化关系。结果表明:(1)粮食产量虽与农民收入呈正相关,但粮食产量的提升并不会导致农民增收,而农民收入提升会导致粮食产量提升;(2)农民收入与粮食生产既存在长期关系,也存在短期波动;(3)粮食生产对农民收入无显著影响,但农民收入对粮食生产有长期的正向影响;(4)农民收入主要来自自身因素影响,而粮食生产在前期由自身主导,在第4期后由农民收入主导。为此,从农户、政策、技术、国外经验等方面为中国粮食和农民收入实现“双增长”提出建议,以期为中国粮食安全及“三农”问题的改善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按照国务院、山东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和要求,胶南市认真贯彻省、市政府的统一部署,结合实际,扎实推进国有粮食企业改革进程,特别是在国有粮食企业布局和结构调整上迈出了新步伐,取得了新成效。为探索深化粮食企业改革的新路子,笔者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近两年的切身工作体会,重点就优化主销区国有粮食企业布局和结构谈点粗浅的体会。  相似文献   

18.
本文依据河南、安徽、吉林和四川4个粮食主产省的农户抽样调查数据,分别从绝对量和相对量两个角度对来自粮食主产区的农民工的收入分配中带回家中收入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民工的工资收入是影响其带回家中收入的最重要的因素,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家庭中非劳动力所占比重以及转移距离对农民工带回家中收入都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9.
<正>粮食是维持人们生存的基本生活必需品,粮食安全关系到国计民生,它既是一个重要的经济问题,又是一个重要的政治问题。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推进粮食生产专业化、规模化、组织化,解决好谁来种地的重大问题,农业部科教司、中央农广校邀请河北、黑龙江等粮食主产区的有关负责人于2013年12月18日在安徽省合肥市召开了一次别开生面的粮食主产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  相似文献   

20.
多年以来 ,由于我国居民的膳食消费习惯和相对不变的畜种结构 ,粮食主产区的畜牧业以食粮型为主 ,加上饲料的报酬率不高 ,因而导致粮食在低水平下看似过剩的基础上呈结构性短缺。我国每年都要进口数百万吨玉米和大豆 ,以弥补饲料粮之不足。未来随着人口的增加和人均收入的不断提高 ,人们对以饲料粮为基础的畜产品的需求量会越来越大 ,用于饲料的玉米消费将大幅度提高。本世纪的前10年 ,我国新增玉米消费基本上都要用作饲料。在粮食需求中 ,饲料用粮比重将由目前的 30 %上升到2 0 0 5年的 32 %和 2 0 10年的 35 %。据预测 ,2 0 0 5年和 2 0 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