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证了股权分置格局下非流通股流通权的看涨期权性质,从而揭示了股权分置改革对价问题的理论基础,在定性方面澄清了过去对"流通股含权"的模糊认识,为股权分置改革对价问题的估算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2.
对我国资本市场产生重大而持续影响的股权分置改革已基本完成,国内外学者对股权分置改革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本文从股权分置改革的法理基础研究、股权分置改革过程中对价支付问题、股权分置改革与投资者关系、股权分置改革与盈余管理、股权分置改革的市场影响等几个方面对现有关于股权分置改革的具有代表性的研究进行了文献述评。  相似文献   

3.
高明华 《经济与管理》2006,20(11):65-68
股权分置改革的实质是一种强制性的制度变迁。在这一制度变迁过程中,通过对价弥补制度安排对参与方造成的损失并获取良好的整合效果是改革成败的关键所在。对价问题是股权分置改革的核心问题,研究并掌握对价相关理论与实务是保护投资者利益、促进证券市场稳定发展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股权分置改革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彭代武  高燕 《技术经济》2009,28(1):85-91
我国股权分置改革中上市公司非流通股股东对流通股股东的对价支付是为了解决股权分置问题、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一种制度安排。本文以截至2007年12月31日完成股权分置改革并复牌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对股权分置改革方案的市场效应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股权分置改革显著提升了上市公司的市场绩效,客观上将上市公司与非流通股和流通股的利益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上市公司股改对价支付的各种方案中,送股方式的市场效应最显著,派现与其他对价支付方式的市场效应较小。  相似文献   

5.
一、解决股权分置问题的基础 股权分置改革问题的研究很大程度上是关于对价问题的研究.对于该问题需要有以下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6.
股权分置改革中对价支付的公平性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黄方亮 《经济管理》2005,(17):85-87
股权分置改革中的对价原则涉及到非流通股股东和流通股股东各方的利益,是改革方案中的关键问题。本文从公平交易原则的角度,指出了实践中某些改革方案的不足之处,通过对非流通股股权收益与流通股股权收益的分析,提出了基于公平交易原则的股权分置改革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7.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中的锚定效应研究   总被引:33,自引:5,他引:28  
许年行  吴世农 《经济研究》2007,42(1):114-125
股权分置改革是我国资本市场发展中一个独特的经济问题。本文收集526家实施股改公司的相关资料,运用行为心理学著名的“锚定效应”理论,对股权分置改革中对价的制定和对价的影响因素两大问题进行分析、检验和解释。  相似文献   

8.
如何评价权证在解决股权分置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隋云鹏 《经济论坛》2005,(19):116-117
自中国证监会4月29日宣布启动股权分置改革以来,试点工作已接近尾声,股权分置改革即将全面铺开。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那些非流通股股东现金流不充裕、市净率很低以及非流通股比率很小的上市公司,无论用股票或者用现金支付对价都很困难。由此,权证作为遵循市场原则的补偿对价方式应运而生。尽管90年代我国证券市场出现过权证产品,但由于其沦为炒作工具很快被叫停。9年后的今天又重新开启权证之门,相当多的投资者对于权证仍然是既陌生又心存恐惧。投资者如何全面理解权证的概念?权证在解决股权分置中将发挥怎样的作用?权证在解决股权分置中又会产生哪些问题?本文将围绕上述问题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9.
本文首先探讨了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的重要意义,通过股权分置改革对价方案设计的理论基础的分析,认为对价方案的设计和测算都需要对市盈率(或市净率)水平及流通股和非流通股的价格进行合理取值。  相似文献   

10.
康鹏 《经济论坛》2006,(10):113-114
一、前言自中国证监会于2005年4月29日发布《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宣布启动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工作以来,截至2006年2月,已经有21批共586家上市公司进行了股权分置改革。这些公司均采用非流通股东向流通股东送股、认股权证或支付现金的“对价”方式。“对价”(consideration)原本是英美合同法上的效力原则,其本意是“为换取另一个人做某事的允诺,某人付出的不一定是金钱的代价”,也许是“购买某种允诺的代价”。可见,股权分置中“对价”是非流通股股东为了非流通股的流通,向流通股股东所支付的代价。本文将从历史根源…  相似文献   

11.
李秉祥  陈延 《经济管理》2005,(22):28-33
股权分置改革是当前我国资本市场的热点问题,实施股权分置改革试点上市公司的股权分置改革方案的出台,更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本文运用量化分析模型对股权分置改革中有关流通股股东的补偿问题进行了研究,得出了补偿的合理性是影响流通股股东对方案认可的重要因素这一结论,并结合实施股权分置改革试点上市公司所推出的具体方案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2.
中国上市公司的股权分置问题是建设市场经济过程中遗留的重大制度缺陷。股权分置已成为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的瓶颈,其改革势在必行。通过建立博弈模型我们认为,解决股权分置的基本思路应是通过各方博弈,由非流通股股东向流通股股东支付对价来获取流通权。股权分置改革必然会伴随着股市的震荡和博弈各方的冲突与妥协。因此,参与博弈的各方都应充分认识这次改革的艰巨性和复杂性。  相似文献   

13.
张琳 《时代经贸》2007,5(1X):106-107
由于历史原因,中国证券市场存在流通股与非流通股对立的“股权分置”问题,严重影响了证券市场的发展。2005年4月29日,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工作正式启动,截止2006年10月股权分置改革工作已进入了“收官”阶段,本文分析了股权分置问题出现的原因,揭示了股权分置问题给中国证券市场带来的负面影响,运用理论与数据客观评价股权分置改革的成果,揭示了“全流通”时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制度结构的变化,股权分置的制度运行效率每况愈下,需要进行彻底的改革。从产权角度看,股权分置改革的实质是股东之间在产权结构与利益格局上的重新调整。公平的股权分置改革应建立在尊重并保护产权的基础上,通过市场途径实现利益均衡。但由于股权分置改革的基本制度安排存在重大缺陷,导致对价支付水平不公平与股市诚信基础受损害,也暴露了行政主导的股权分置改革难以摆脱"路径依赖"陷阱。  相似文献   

15.
股权分置改革被称为中国证券市场的第二次制度革命,它通过流通股股东与非流通股东之间的对价制度设计使得非流通股东获取了流通权,从而形成了两者共同的利益目标,改变了上市公司利益冲突的现实状况,是上市公司有效治理的重要前提.然而,中国上市公司治理问题的复杂性决定了股权分置改革并不能够解决我国所有的公司治理问题,只有通过积极完善公司治理结构,配套相关法律法规,才能使上市公司获得长远健康发展.本文在肯定了股权分置改革对上市公司治理的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分析了股权分置改革后公司治理所面临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股权分置改革被称为中国证券市场的第二次制度革命,它通过流通股股东与非流通股东之间的对价制度设计使得非流通股东获取了流通权,从而形成了两者共同的利益目标,改变了上市公司利益冲突的现实状况,是上市公司有效治理的重要前提。然而,中国上市公司治理问题的复杂性决定了股权分置改革并不能够解决我国所有的公司治理问题,只有通过积极完善公司治理结构,配套相关法律法规,才能使上市公司获得长远健康发展。本文在肯定了股权分置改革对上市公司治理的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分析了股权分置改革后公司治理所面临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股权分置改革是当前我国资本市场中的重大事件,它是通过非流通股股东向流通股股东支付一定的对价的方式换取非流通股股份的流通权,由此促使和完善上市公司治理和购并重组。其所引发的会计问题既无国内先例,也无国际经验,对我国现行会计制度提出了挑战,同时也为会计改革创新与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其中以权证作为支付对价的方式,更多地显现出我国对于作为金融工具会计处理的新领域的探索和需求。本文就股权分置改革涉及的主要会计问题、会计处理原则及不同会计主体下的不同对价方式的会计处理方法作了具体介绍。  相似文献   

18.
由于一个公司业已形成的公司治理原则和实践会影响股权分置改革中对价的确定,因而股权分置改革中的对价确定为我们从新的角度检验我国上市公司治理机制的有效性提供了机会。本文基于股权分置改革对价确定这一特殊的公司治理事件,从新的角度检验了我国上市公司现存公司治理机制的有效性,从而为判断目前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现状提供了新的证据。本文的研究表明,在我国上市公司现存的公司治理机制中,控股股东之外的积极股东的存在成为目前阶段较为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而发行B股或H股、债务融资对经理人挥霍自由现金流的约束以及董事会的治理作用还有待于进一步改进。由于一个公司业已形成的公司治理原则和实践会影响股权分置改革中对价的确定,因而股权分置改革中的对价确定为我们从新的角度检验我国上市公司治理机制的有效性提供了机会。本文基于股权分置改革对价确定这一特殊的公司治理事件,从新的角度检验了我国上市公司现存公司治理机制的有效性,从而为判断目前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现状提供了新的证据。本文的研究表明,在我国上市公司现存的公司治理机制中,控股股东之外的积极股东的存在成为目前阶段较为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而发行B股或H股、债务融资对经理人挥霍自由现金流的约束以及董事会的治理作用还有待于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19.
综观两批股权分置改革试点的对价,可以得出这样的一种结论,那就是对价并没有如投资者所愿提高应有的补偿水平,反而成了大股东任意揉捏的橡皮泥。  相似文献   

20.
文章对我国股票市场股权分置改革从2005年4月启动以来理论界和政策层面关于股权分置改革的定价依据、改革中的利益分配与财富创造效应、股权分置改革中的对价集中度以及其对我国资本市场带来的变化和影响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和评价,指出当前研究的缺陷和不足,为后续的理论研究和政策评价提供先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