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电广传媒的"以股抵债"方案从推出到实施,备受市场关注,引发了诸多争议.笔者认为,"以股抵债"为缺乏现金清偿能力的控股股东解决侵占上市公司资金问题,提供了现实选择的途径,但它有可能诱发的弊端,诸如控股股东侵占中小投资者的利益、控股股东恶意逃避债务等更不能忽视.要运用"以股抵债"这一创新金融产品化解控股股东侵占上市公司资金的顽疾,实现多方共赢,还要尽快完善其规则,改进抵债股份的定价机制,进一步完善股东大会的表决机制,使其去弊存利.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华北制药和电广传媒为例,对比分析了政府股东主导下的“以股抵债”方案及其实施对上市公司各相关利益人的影响。我们发现,虽然两个方案存在一定差异,但是由于作为控股股东的政府在制定方案时的角色定位矛盾,因以不能损及政府股东的利益为基本前提,导致两公司“以股抵债”方案均只能暂时缓解而不能根本上解决大股东欠款问题,同时却为控股股东获取控制权收益提供了机会,强化了大股东和小股东之间的代理冲突。因此,为了市场的健康发展,政府股东必须科学定位自己的角色,在监管者与被监管者之间做出一个选择,或者通过建立一个良好的法律机制对政府股东的行为加以约束和规范。  相似文献   

3.
2004年7月27日,中国证监会和国资委公开宣告,为积极解决我国证券市场中的历史遗留问题,证监会和国资委在认真研究了有关方面提出的采用“以股抵债”方式解决侵占问题的方案后,原则同意进行“以股抵债”试点。这里所提到的“历史遗留问题”,是指在我国证券市场中普遍存在的,控股股东通过各种手段长期、不合理占用上市公司大量资金,  相似文献   

4.
上市公司“以股抵债”有关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长英 《市场周刊》2004,(12):68-69
目前,在我国资本市场中,大股东或控股股东侵占上市公司资金的行为,直接侵害了上市公司和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严重影响了上市公司的正常经营,导致一些上市公司陷入经营困境。研究通过对”以股抵债”这种以纠正控股股东的侵占过错行为为前提的债务重组方式必然性、优缺点、定价等方面进行分析,得出”以股抵债”是目前解决在我国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产生的控股股东长期占用上市公司资金问题的一个较为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贺姣 《商》2013,(24):196-196
为解决控股股东占用资金问题,2006年正虹科技大股东以股票抵偿占用上市公司资金,文章研究了此公司以股抵债方案设计中的定价问题。研究的结果表明,在以股抵债方案中,过高的定价损害了流通股股东和债权人利益,以股抵债或许成为大股东套现的合法途径。  相似文献   

6.
<正> 2004年7月27日,中国证监会和国资委公开宣告,为积极解决我国证券市场中的历史遗留问题,证监会和国资委在认真研究了有关方面提出的采用"以股抵债"方式解决侵占问题的方案后,原则同意进行"以股抵债"试点。这里所提到的"历史遗留问题",是指在我国证券市场中普遍存在的,控股股东通过各种手段长期、不合理占用上市公司大量资金,从而对上市公司的发展造成不良影响的问题,所谓  相似文献   

7.
本文运用内部资本市场理论和控制权理论,对控股股东通过集团内部市场,对所控上市公司实施“隧道行为”和“支撑行为”的动机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做出了新的解释,并对控制权收益获取路径进行剖析,在进一步认清控股股东行为特征的基础上,探讨如何加强对上市公司控股股东集团内部市场交易行为的规范和监管,以保护上市公司及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8.
融资需求是上市公司运行面临的重要问题,在银行信贷和大股东减持受到限制、资本市场并不活跃的情况下,股权质押以其独有的灵活性、轻资产性成为上市公司控股股东缓解融资约束的首选方式。本文实证分析2011-2015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公司绩效产生的影响,发现民营上市公司控股股东比国有上市公司控股股东更倾向于股权质押;控股股东的持股比例与股权质押呈负相关关系,并受到股权性质的影响,民营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对赌"意愿更加强烈,负相关关系更为显著;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公司绩效呈正向相关,这种相关性会因为股权性质不同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9.
一、异议股东股份回购请求权的概述 公司对重大结构性变化决策的基本机制是“资本多数决”原则。根据“资本多数决”原则,股东具有的表决力与其所持的股份成正比,股东持股越多,表决力越大。法律正是将股东会或股东大会中持股最多的股东的意思推定为公司的意思。因此,控股股东意志一旦上升为股东会或股东大会意志,即对小股东产生约束力。这就使得控股股东享有比少数股东更为优越的权利。  相似文献   

10.
“以股抵债”本身存在着严重的制度缺陷,从表面上看“以股抵债”可以清欠大股东占款,但却使大股东非法占款合法化,有纵容大股东多吃多占之嫌,不能从根本上治理大股东占款机制,无罚则的“以股抵债”加剧了道德风险,对流通股股东而言显失公平;上市公司的经营环境和经营能力没有任何改变,并没有改善股权分置问题。  相似文献   

11.
争鸣     
<正> 吴晓求:资本市场股权分裂八大危害 经济学家吴晓求在“中国资本市场论坛”上指出.由于内地资本市场股权流动性分裂,形成了八大危害,必须进行全流通变革。这八大危害分别为:第一,从根本上损害了上市公司的利益机制.使非流通股股东与流通股股东之间的利益关系处在完全不协调甚至对立的状态。第二,股权流动性分裂是市场内幕交易盛行的微观基础。第三,股权流动性分裂必然引发市场信息失真。第四,股权流动性分裂导致上市公司控股股东或  相似文献   

12.
胡萌萌 《商》2013,(18):132-132,131
在我国,控股股东滥用对上市公司控制权对中小股东权益进行侵害的情况长期存在,这里既有由于特殊的股权结构、制度环境、缺乏完善的保护中小股东权益的法律制度等客观因素,又有中小股东在信息能力和经济能力有限的情况下,选择“搭便车”的主观因素。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利益输送行为的方式并提出了对控股股东利益输送行为治理的对策,目的是为了降低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风险、使上市公司业务独立性进一步增强,保护我国中小股东的权益,促进我国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3.
股权双轨制导致一个上市公司有两个主要股东,一是控制非流通股的“控股股东”;另一是拥有较大比例流通股份的“控市股东”。由于手中股份不能流通,控股股东不太关心股价;而控市情。在股权双轨制下,控股股东与控市股东只在配股或增发这个时点上,形成利益结合点,两类股东都希望股价高涨,以圈钱多多。控股股东与控市股东还有可能在一个时点上合谋,进行违规的幕后交易行为。控股股东以上市公司抵押从银行套钱,将资金注入二级市场。然后,控股股东编故事,控市股东制造各种包装题材或概念,两者共同炒股价,再用市场炒作的“赢利”补贴公司或个人。不仅如此。控股股东与控市股东的组合千变万化。其行为动机与结果因前提不同而各有不同,因此在股权双轨制下,建立中国上市公司行为的分析框架颇有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一直以来,经济学中有“经济人假设”一说,大多数经济学家都支持利益原则和效率原则,即决策者在行动中总是以自己的利益为目的以及决策者追求以最小的代价去获取最大的利益。虽然不能完全认为“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但是“人都是利己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资本市场上还是存在的。我国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内部人)利用其控股地位占用上市公司资产、通过关联交易转移利润、侵犯和掠夺中小股东利益的事情时有发生、屡见不鲜。为什么“受伤”的总是中小股东?一、客观原因—我国特有的股权模式所造成的信息不对称、力量不均衡我国上…  相似文献   

15.
刘黎 《商》2013,(6Z):81-81
在我国资本市场中,由于股权高度集中的特点,控股股东行为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上市公司的决策行为。随着2006年股权分置改革后,大股东与小股东的利益趋向一致,股权融资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定向增发已经成为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的最主要方式。那么,在定向增发股权再融资方式下,控股股东行为有哪些特点?本文试图研究定向增发下控股股东的行为特点。  相似文献   

16.
赵矗 《中国市场》2013,(8):35-36
由于我国资本市场企业分拆上市的设立模式,导致控股股东与上市公司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虽然在监管部门开展"清欠解保"运动之后,控股股东侵占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减少,但随着全流通时代的到来,侵占问题也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本文对比了我国资本市场控股股东侵占的新老模式并分析其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解决措施和监管建议。  相似文献   

17.
马建威  李薇益  黄文 《商业会计》2023,(3):47-51+63
文章以我国2015—2021年在A股上市的公司作为样本,通过实证方法就公司绩效对控股股东资金占用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上市公司的绩效发展水平不同,控股股东对公司资金的侵占程度也存在着较大差异。如果上市公司经营业绩较为良好,控股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数量也就越多,上市公司会出现“掏空”现象;如果上市公司经营业绩较为一般,控股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数量也就越少,上市公司控股股东会更支持公司发展;如果上市公司经营业绩非常差时,控股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数量也就越多,使得上市公司出现掏空问题;上市公司为满足配股再融资所要求的条件,控股股东会降低侵占上市公司资金的水平,以便于对公司发展给予支持。  相似文献   

18.
2004年底,中国流通业全面对外开放,这是不是中国零售企业的生死大限?外资巨头表现生猛,沃尔玛一家的全球销售额即相当于整个中国零售业。相较之下,中国零售企业太过弱小。中国零售业版图注定就此改写,生存还是死亡,这的确是一个问题。被各界关注的上海百联集团在2004年终于启动了实质性的整合步伐,它究竟能否成为“中国沃尔玛”?而在资本市场上,零售业上市公司历来表现活跃,重组并购的传闻不断。无论是确有实质性动作,或是朦胧题材,都成为炒作的借口。  相似文献   

19.
我国上市公司控股股东高比例、高频次股权质押融资现象愈发普遍。股权质押行为引发诸多经济后果,成为资本市场的研究热点。文章以我国A股2007—2021年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相关性分析、多元回归分析等方法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上市公司控股股东股权质押比例越高,越倾向于在股权质押后进行重大资产并购重组,且并购溢价率会更高。民营企业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后更有动机进行并购交易以推升股价,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企业并购之间的正向关系在股价下行期间显著。其研究结论为股权质押资产融出方、中小投资者、监管者等决策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20.
由国务院牵头、组织国资委和证监会两个部门合作进行的上市公司“以股抵债”试点在实施之初,便被中小投资者投了不信任票。 8月17日,市场资深人士张卫星向《商务周刊》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