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智博  李南  李博彧 《中国外资》2013,(16):278-278
我国2005年新修改的《公司法》已经确认了公司人格否认制度(亦称"法人人格否认原则"或"揭开公司面纱")。作为一种对滥用公司人格行为进行规制的制度,公司人格否认制度通过制止滥用公司独立人格的行为,来保护债权人及社会公共利益,平衡各方利益关系,体现了民法的公平和诚实信用原则。但我国公司人格否认制度尚存在不足之处,需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2.
赵燕 《金卡工程》2010,14(1):157-157
公司人格否认制度起源于美国,其目的是为了防止公司人格滥用、保护公司债权人和社会公共利益。这一制度在各国的发展变化各不相同,各有特点。在我国,公司人格滥用的情况还普遍存在,因此,在我国立法及实务上建立和完善公司人格否认制度是很有必要的,而借鉴其他国家的做法和经验是一条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张荣德 《金卡工程》2009,13(12):181-181
公司法人人格指的公司的法律地位或主体资格,具有独有性和平等性,只有健全人格的公司才是具有法律意义上的公司,我国新《公司法》解决了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但在现实生活中,如何正确理解和运用这一法律规定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公司的法人人格否认制度对于保护债权人的合法权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它可以有效地抑制公司股东利用公司人格的这种否认制度而滥用股东权利。《公司法》规定公司股东应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和公司章程,对公司股东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逃避债务、严重损害债权人的合法利益,应当承担连带和赔偿责任。本文主要介绍了公司法人人格否认的概念、相关的立法、以及该制度的益处和缺陷。  相似文献   

5.
我国2005年《公司法》确立了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但是真正法律意义上的法人人格否认制度在我国司法实践活动还尚不成熟。本文从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在我国的适用条件和现状入手,旨在探讨我国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立法上的完善。  相似文献   

6.
李淑颖  方燕 《金卡工程》2008,12(11):30-31
公司法人人格否认的适用实质是对公司股东有限责任的排除.我国新<公司法>虽然确定了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但未在法律条文中明确其适用的相关问题.笔者通过对一人公司和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分析,尝试在立法和司法实践中完善一人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  相似文献   

7.
现代公司企业普遍采取的责任形式均为有限责任。公司有限责任制度有利于筹集资本,减少投资风险,促进公司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但不利于债权人利益保护等。我们在坚持公司有限责任制度的基础上,应该借鉴国外成熟的理论——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来弥补有限责任的不足,使其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  相似文献   

8.
郭欢欢 《金卡工程》2010,14(3):206-206
法人人格否认制度作为在特定条件下对社会公共利益特别是公司债权人利益的合理与必要的保护手段,有效地维护了法人制度的健康发展,防止法人制度的价值目标不致发生偏向和被异化。它在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发展,成为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公认的维护公司人格的一项重要制度。文章从该制度的基本理论出发,细致分析了我国公司人格否认制度的现状,从而进一步提出完善我国的公司法人制度的措施,实现其公平、正义的基本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9.
浅谈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公司的股东滥用公司独立人格行为时有发生,而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则有效地防范了股东利用公司的有限责任特点逃避承担法定或约定义务的行为,从而积极地维护了公司制度的健康运行。研究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含义、产生原因及适用条件,是为了更好地认识该制度,以发挥该制度对公司法人制度的补充作用。  相似文献   

10.
王磊 《金卡工程》2009,13(3):98-99
本文对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进行了简要介绍,并从我国建立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迫切性出发,对我国《公司法》第20条规定的公司法法人格否认制度进行了论述,论述的角度为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适用要件和适用范围,适用要件包括主体要件、行为要件和结果要件,适用范围主要为资本显著不足、利用公司规避合同及法律义务以及股东与公司间的人格混同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为防止股东滥用公司法人人格以损害公司和债权人利益,各国纷纷引入公司法人人格否认法理,对公司人格独立制度和股东有限责任制度加以修正和补充,对公司的独立人格不予以考虑,直接追究股东的个人责任,以平衡公司与股东的权利和股东与债权人的风险,这便是公司法人人格否认理论。作者认为,我国引入法人人格否认制度有利于金融债权的保护,必须从立法和司法实践两方面尝试和完善法人人格否认制度,从而抑制社会信用缺失现象进一步蔓延。  相似文献   

12.
易春晖 《金卡工程》2009,13(11):173-173
公司的有限责任是公司制度的精华所在,而有限责任制度的设立是建立在公司法人人格独立性基础上的,因此公司的本质应当是独立性而非社团性。一人公司虽不具有社团性,但是具备独立人格,因此从公司本质上讲一人公司具备有公司资格。而且一人公司从人性上讲,具有独立人性,我们更不能剥夺其作为法律主体的资格。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许多投资者投资设立多个公司,以实现自己利益的最大化,关联公司应然而生。在实践中,大量出现投资者利用其设立或者控股的各个公司来进行有利于自身利益的行为,比如转移关联公司的财产,以最大化实现自己的利益。与之同时,许多关联公司发生人格混同的司法案件在实践中出现,并且成上升趋势,典型案例为最高法2013年公布的指导案例15号。虽然,我国公司法规定了法人人格否认的规则,即公司股东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逃避债务,严重损害公司债权人利益的,应当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但是我国法律并没有规定关联公司发生人格混同的情形下要否认法人独立地位,也没有人格混同的法律概念。实践中关联公司发生人格混同的情形下,是否能够适用公司法第二十条第三款规定的法人人格否认规则,从指导案例15号的判决中可以看出,我国人民法院将关联公司发生人格混同的情形扩大至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理由是为了保护债权人的利益。这样的处理方法是否妥当?为此,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司法实践中有关关联公司人格混同的案例,比较相关案例判决的异同,在结合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理论基础,从而给出作者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4.
徐婉琤  房芳芳 《中国外资》2013,(24):167-167
公司印章是公司对内进行管理,对外为表示行为的重要象征物和代表物。本文提出公司印章的人格物法律属性,以此为基础重构公司印章纠纷解决方式,更好实现我国法律对公司人格利益的保护。  相似文献   

15.
我国在新修订的《公司法》中对一人公司以专章形式进行规定,对我国理论和实践的意义非常重大。然而我国一人公司的法律规制还存在缺陷,需要进一步完善。文章从一人公司的基本问题出发,在借鉴外国立法的基础上,对我国一人公司的法律规制问题进行剖析,以期待对我国进一步完善一人公司法律制度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6.
叶锋 《时代金融》2012,(18):310+319
我国公司法20条和64条规定公司人格否定制度。但对对构成要件、程序规则、法律效果规定极为粗陋,司法实践中判决对公司人格否定认定和理由之阐释也极为简单。本文运用判例比较方法,从德国司法实务对直索理论和美国司法实务对刺破公司面纱的见解,对我国公司人格否认制度立法和判决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17.
叶锋 《云南金融》2012,(6X):310-310
我国公司法20条和64条规定公司人格否定制度。但对对构成要件、程序规则、法律效果规定极为粗陋,司法实践中判决对公司人格否定认定和理由之阐释也极为简单。本文运用判例比较方法,从德国司法实务对直索理论和美国司法实务对刺破公司面纱的见解,对我国公司人格否认制度立法和判决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18.
景艳玲 《金卡工程》2009,13(12):153-154
新公司法以立法形式确立了"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为法律工作者帮助当事人有效追偿债务开辟了合法的新途径,也为帮助当事人建立企业、企业改制、重组以及避免当事人遭受无谓的损失提供了新的法律服务内容。本文对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这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界定以及如何正确运用这一制度开拓法律工作者法律服务的新内容、新方法等做了一些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新<公司法>于2006年1月1日实施,此次修订的重点主要包括完善公司资本制度,降低公司设立门槛,转变出资范围和方式以及转变资本出资缴纳方式等;确立一人有限责任公司制度;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制度,包括明确董事会、股东会、监事会等内部结构的权利义务及相互关系,保护中小股东利益,保护公司雇员利益以及确立独立董事制度等;确立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等.  相似文献   

20.
公司法人格否认会计问题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现代企业制度下,如果公司的股东没有真正地将财产经营权转让给公司,而是借助股东有限责任的保护滥用公司独立人格,破坏公司法人格制度所代表的风险与收益合理匹配机制,公司的债权人和其他各方利害关系人的经济利益可能会因此受到严重侵害。一些经济发达国家司法界因此而产生了公司法人格否认的司法实践和法理研究。由此产生的会计理论问题是,用于限定会计核算空间范围的会计主体假设不能成立或者部分地不能成立;导致的会计实践问题是,如何确认和计量由于公司法人格否认而产生的所有者权益减损和补偿金额。在我国,个别股东滥用公司独立人格的行为通常伴随着严重的国有资产流失现象。这个问题的研究和解决对于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和维护国家权益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