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济政策协调研究课题组 《金融与市场》2007,(9):18-22,51
在我国经济转轨时期,政府通过判定经济政策对经济运行加以调控是十分必要的。开放经济条件下,宏观经济调控面临着更加复杂的环境,只依靠一项或两项经济政策不可能实现调控目标,也不可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本文从有关经济政策协调的理论研究出发,系统论述了经济政策协调的理论及其前沿,对当今国际上经济发达国家和经济转轨国家政策协调问题进行了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我国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产业政策、贸易政策、汇率政策协调配合中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加强政策协调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经济政策协调研究课题组 《金融与市场》2007,(10):10-15
在我国经济转轨时期,政府通过判定经济政策对经济运行加以调控是十分必要的。开放经济条件下,宏观经济调控面临着更加复杂的环境,只依靠一项或两项经济政策不可能实现调控目标,也不可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本文从有关经济政策协调的理论研究出发,系统论述了经济政策协调的理论及其前沿,对当今国际上经济发达国家和经济转轨国家政策协调问题进行了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我国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产业政策、贸易政策、汇率政策协调配合中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加强政策协调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人民银行天津分行课题组 《金融与市场》2006,(12):24-26,41
财政政策侧重于结构调整和资源配置,货币政策侧重于总量调节,而汇率政策用以实现内外部均衡,产业政策则用来弥补“市场失灵”,实现经济协调发展。它们各自的特点决定了彼此的互补关系。经济政策的协调配合是我国现阶段搞好宏观调控的重中之重。本文试图研究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和汇率政策的相互配合确,保各项政策的合力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4.
建立科学合理的财政-货币政策协调配合机制,是完善中国宏观经济调控所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首先分阶段简要回顺中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协调的历史过程,然后分析两种政策的协调配合存在的问题,认为集中表现为国债市场存在的缺陷以及财政投融资体系小完善这两个方面,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改善两种政策协调配合机制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配合实践的基础上,针对后危机时期的特征,分析了摘要:本文在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配合实践的基础上,针对后危机时期的特征,分析了如何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及政策之间的相互协调配合等问题。如何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及政策之间的相互协调配合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发挥国家发展规划的战略导向作用,加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加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是今后中国完善宏观调控机制和健全宏观经济治理的重要任务,是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和国家治理体系的关键,也是着力扩大内需、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的重要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宏观调控体系和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建设取得了新突破,宏观调控的目标体系、工具体系更加健全,宏观调控理论不断创新,逐渐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政策体系和调控模式。然而,目前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仍存在“调控失衡”现象,政策目标失衡,目标体系不健全、目标间关联机制不清,协调度不高;沟通协调机制不畅;目标与政策、政策之间的协调度较低,仍存在政策步调不一致和政策合成谬误,对政策效应叠加或抵消认识不足,导致政策“超调”和效果弱化。针对此问题,本文坚持问题导向和系统观念,从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的现实需要出发,围绕目标协调、沟通和协调机制、总量协调、结构协调、工具协调、目标与政策协调、不同期限协调、国际政策协调等方面全方位提出完善政策协调机制和框架... 相似文献
7.
韦艳红 《广西农村金融研究》2001,(3):50-55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两大主要经济手段,两在一定条件下的协调配合可对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平衡产生巨大的作用,从而实现国民经济的健康,协调发展。本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正确认识和协调这两大经济手段谈些管见。 相似文献
8.
中国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研究当前中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政策目标、政策工具、传导机制等方面协调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现阶段完善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协调机制的政策建议,即建立和完善财政、货币政策的配合机制,优化国家宏观调控体系;适度调整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领域;慎用财政化的货币政策,控制基础货币投入,通过市场约束防范金融机构风险处置中的道德风险;进一步加大投融资改革的力度,明确财政融资与商业银行融资的界限。 相似文献
9.
10.
人民银行承德市中心支行课题组 《金融与市场》2006,(9):22-25
当前我国已步入经济发展新阶段。为保持宏观经济平稳运行,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必须注意协调配合,形成政策合力。本文从分析我国三大政策配合的效果与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了搞好三大政策协调配合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汇率政策与货币政策冲突的协调管理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由外汇干预引起的汇率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冲突可以从三个层次进行协调管理,即在外部经济内部实现汇率政策目标,货币政策的冲销干预和中和的财政政策。其中,第一个层次又包括在国际收支平衡表内部间接实现汇率政策目标,货币当局的外汇市场操作和弹性汇率制度三个子层次,中国宏观经济运行自1994年来经历了1994-1996年间和1998-2000年间汇率政策与货币政策的两次冲突,中央银行先后运用再贷款和公开市场操作两种货币政策进行冲销干预。中国金融与世界金融的进一步融合要求我们更好地协调好汇率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冲突。 相似文献
12.
13.
中国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冲突的起因及协调管理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首先从开放经济下中国资本管制的无效、中国货币汇率传导的失灵、中国固定汇率制与货币供应量的内在冲突这三个角度阐述了开放经济下中国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冲突产生的起因,然后分析了我国对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冲突所进行的协调管理及其效果。据此,本文最后给出了管理开放经济下中国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冲突的途径和方向。 相似文献
14.
本文首先从开放经济下中国资本管制的无效、中国货币汇率传导的失灵、中国固定汇率制与货币供应量的内在冲突这三个角度阐述了开放经济下中国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冲突产生的起因,然后分析了我国对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冲突所进行的协调管理及其效果.据此,本文最后给出了管理开放经济下中国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冲突的途径和方向. 相似文献
15.
无论社会的政治制度与经济制度如何,以生产、流通、分配、消费为基本内容的社会经济循环总是处于连续不断的变化之中,这种以生产为起点,以消费为终占周而复始地运转、深化、发展的过程就是国民经济运行的过程。国民经济运行是在社会化大生产的背景下进行的,它的有序运行,要求在社会经济各部门之间按比较地分配社会资源,只有保持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客观经济过程所需要的各种比例关系,国民经济才能协调发展,这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基本规律。社会经济各部门这间资源的按比例分配在实践中是通过产业结构的优化生产能力的配置构成方式,生产能力是由资源、技术、劳动等生产要素配置形成的,因而,从价值形态上看,产业结构实质上就是资金结构,资金的存量结构反映当前的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16.
17.
18.
市场经济下的宏观调控手段主要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搭配,加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是调控宏观经济面临的重大任务。本文从分析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联系、区别及模式选择入手,结合改革开放以来财政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的历史回顾,指出了两大政策在协调配合中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1994年以前,国内外汇资源长期短缺,社会各界对人民币汇率贬值总是存在较强的心理预期,当时中国人民银行稳定汇率的政策操作主要是防止汇率贬值。而自1994年汇率并轨以来,在国家适度从紧的财政货币政策调控下,在各项改革措施的激励下,我国国际收支持续顺差,改善了国内外汇供求状况,外汇由供不应求转为长期供大于求,由此人民币汇率面临持续升值的压力。目前。 相似文献
20.
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是一个国家调控宏观经济的两大最重要的工具,是现代宏观经济政策的核心.二者之间能否协调配合直接影响着宏观经济调控的综合效果,并对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产生极其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财政金融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如何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构筑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机制,是当前我国宏观调控体系建设的重中之重.本文对我国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协调配合的实践与发展进行了分析与评论,并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