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经济师》2019,(11)
乡风文明作为乡村振兴五项总要求之一,贯穿于乡村振兴的全局,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与灵魂,如何推进乡风文明建设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当前,我国在乡风文明建设中还存在不足之处,通过调研了解乡风文明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从做好思想引导、示范引领、加强文化建设、激发村民主体性等方面提出积极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乡风文明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涵,乡风文明建设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任务。乡风文明建设体现了人们在文明演进中的主体性,而主体能动性的充分发挥要遵循生产方式为基础的文明生成的深层逻辑。从生产力的角度看,生产工具系统对乡风文明的生成形态起决定作用,生产对象的拓域有利于乡风文明发展的扩容增效,而劳动者素质的提升是乡风文明建设塑型铸魂的关键因素。从生产关系的角度看,农村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了乡风文明的宽度,农民在生产中的地位以及农业生产的分配方式和利益结构直接影响到乡风文明建设的高度和厚度。立足于生产方式的整体性推进乡风文明建设,一要注重化解社会主要矛盾,二要有机融入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进程。同时,在乡风文明建设中,积极发挥党和人民的历史主动精神也是极其重要的。  相似文献   

3.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文明建设想要取得更加理想的效果,就必须从物质和精神双层面入手。但目前乡村文明实际建设中仍旧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影响了建设品质。因此,将红色革命传统文化有效融入乡风文明建设路径中,概述红色革命传统文化的内涵与价值,探讨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文明风气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乡风文明建设路径,以期吸引更多的乡村人才主动回流到乡,展开创业,提升当地的经济市场活跃度。  相似文献   

4.
乡风文明建设的推进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点,全国各地都深刻地认识到了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并将其作为一项重要工作任务而积极推进落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组织,同样坚持全面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工作,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也面临着一定的困境,需要采取一系列科学、完备的对策,将兵团连队乡风文明建设工作持续推进。  相似文献   

5.
张志甫 《经济师》2008,(7):210-211
文章指出要正确计待乡风民风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就新农村建设如何彰显乡风文明,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传统文化复兴背景下乡风文明建设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风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改革的重点,也是传统文化复兴的重要基石.鉴于此,笔者期望能够以传统文化复兴为契机,重新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将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血脉和最广大的农村地区和最广大的农民群众的发展、改革结合起来,以优秀传统文化来指导文明乡风建设进程,探寻新时期乡风文明建设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7.
能否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灵魂.中部欠发达地区乡风文明建设如何?这是需要回答的重要问题.本文以中部典型欠发达地区的黄冈市为例,深入阐述其乡风文明的发展现状,剖析存在问题的原因,并就乡风文明建设提出若干对策措施,为中部其他欠发达地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是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战略部署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政治要求,是满足人民建设美丽宜居乡村需求和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举措。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题中应有之义,与乡村振兴战略相互促进、良性互动。立足于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生态产业发展缓慢、生态环境污染严重、农民生态意识薄弱的现状,应从生态产业、生态治理、生态教育三个层面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9.
研究基于对苏南Y村乡村大舞台建设中村干部行动策略的调查,将村干部与其所处的乡村场域进行联系,从而解释其行动策略的选择。村干部为使村民配合建设乡村大舞台,完成乡风文明建设工作,使用了一定的行动策略,这些行动策略都是建立在当前农村半熟人社会的现实之上的。而行动策略本身所具有的权宜性和变通性可能带来一些问题,因此,在乡风文明建设中不仅需要对文化的物质载体进行保护,也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正确文明观。  相似文献   

10.
农民工是乡风文明建设的中坚力量,为乡风文明建设提供庞大载体和深层动力。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农民工流动有利于农民思想观念的转变和能力素质的提升,同时又促进了农村家庭发展策略和老人赡养及子女教育观念的转变,推动当前农村社区子女教育观念、农民生活方式和人际关系的现代化变迁;农民工流动也导致农村留守人口问题和乡凤文明建设“主体缺位”、“人才瓶颈”的问题;农民工群体的学历结构和职业结构是影响其“群体贡献力”的主观因素,流动距离、流动时间和社会认同是外部致因。  相似文献   

11.
基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个方面构建乡村振兴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Topsis法对中国31个省市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从乡村振兴综合得分排名来看,现阶段中国各地区间乡村发展水平依次为:东部>东北>西北>中部>西南。(2)在生活富裕方面:东部>东北>中部>西北>西南。在生态宜居方面:东部>西南>中部>西北>东北。在产业兴旺方面:东北>西北>中部>东部>西南。在治理有效方面:西北>东北>西南>中部>东部。在乡风文明方面:东部>东北>西北>中部>西南。(3)各地区在不同维度方面体现出较大差异性。东部地区在生活富裕、乡风文明、生态宜居方面位居全国前列;东北地区在产业兴旺方面取得较大成绩;西北地区则在社会治理和自然灾害治理方面取得长远进步。  相似文献   

12.
刘书言 《大陆桥视野》2022,(10):49-50+54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将乡村振兴提升到了治国理政的战略高度,乡村振兴战略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具体的理论指导,指明了发展方向。农村的生态文明建设是乡村战略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从乡村振兴战略的视角下,结合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旨在推动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推进农村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乡贤文化,作为根植于中国传统乡村社会的一种文化现象,为中国社会的稳定、中华文明的传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培育新型农民、助推美丽乡村、涵育文明乡风、创新文化发展、加强基层治理这五个方面着重阐述了乡贤文化在乡村文明建设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15.
2021年1月,国家乡村振兴局正式成立,这表明我国将"三农"工作提升到了一个新的战略高度。实现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积极行动,投身美丽乡村建设中,目前我国农村地区的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已经发生了积极转变,但由于受我国农村环保设施落后、农民环保意识淡薄等多种因素影响,我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仍然面临着多重压力和挑战。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国民生产总值水平不断提高,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们在不断提高自己精神层面和健康层面需求的同时,对乡村旅游方面的需求也在大幅度攀升,文章通过研究襄阳市金寨村乡村旅游发展的过程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7.
《经济师》2015,(12)
文章首先对江西省南昌市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进行了总结,南昌生态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环境质量不断提高,部分生态环境指标逐渐好转;其次,分析南昌建设生态文明面临的主要问题,如部分环境质量指标欠佳、资源环境保护意识欠缺、产业结构欠优、节能减排降耗形势严峻、环境监督管理机制不完善以及城镇化过快等;最后,结合南昌现实情况,提出了加快南昌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8.
数字乡村是国家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通过调研,总结了海南省农村数字化建设成效:农村基础设施改善为数字化建设奠定基础;农村信息通信建设资金投入力度加大;数字化推进海南省农垦改革;农村信息服务和数字化治理取得一定成效。海南省数字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是: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较为缓慢;县域电商产业发展缓慢,产业链有待加强;城乡“数字鸿沟”仍然很大。因此,提出加强海南省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数字经济深入发展、完善乡村数字信息服务能力、提升乡村数字政务治理能力、引进和培养数字化专业人才等五个方面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经济体系的逐步完善,乡村振兴战略也逐渐被更多人所重视,在发展过程中,电商扶贫已经成为乡村振兴战略主要的手段。利用电商扶贫能够解决农村与城市经济脱节的问题,进一步推动脱贫攻坚工作的有效开展,但是在发展过程中却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只有让乡村振兴战略充分融入农村建设中,让电商扶贫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路径,才能真正实现全民富裕的目标。本文将对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电商扶贫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在轰轰烈烈的城镇化进程中,绵延五千年之久的中国乡村文明,处在何去何从的历史十字路口。处在消亡中的中国乡村文明面临着文明、文化、经济、社会与环境等五个方面的危机。从中华民族历史视角看,当今中国乡村的危机,绝不是一个村庄能否存在的危机,其背后表现出的是民族自信不足和主体性迷失危机。从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道路看,乡村是中国五千年文明之根、传承之载体,乡村文明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自信之根、复兴之本。从生态文明的时代高度看,中国乡村文明的命运与生态文明紧密相连。中国乡村文明遇工业文明衰,逢生态文明兴,我们面临着生态文明建设再度从农村起航的历史选择。我们需要重新认识中国的乡村文明,重新设计我们的未来。让乡村文明内生到中国特色文明模式中,成为中国城乡两元文明城镇化模式的一元而存在。我们呼吁社会各界拯救保护我们的乡村文明,共同建设我们的走向伟大复兴的家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