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内外学者对中国民族发展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与著述,认真分析梳理这些研究成果,对加快中国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以及推动民族学学科建设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云南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研究——以德宏州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经济欠发达的云南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应受到更大关注.文章对联舍国开发计划署(UNDP)提出的由预期寿命、受教育程度和人均GDP三个指数构成的人文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修正,并选择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作为研究云南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典型案例,从全省地州级和州内县市级中小尺度出发,深入探讨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经济社会人文发展状况,在综合评价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经济社会人文发展特征及形成原因的基础上,提出本州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思路,为共建云南民族地区和谐社会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解决民族地区居民就业问题,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了许多针对性很强的民族就业政策.这些就业政策对民族地区的就业率产生了重要影响,但同时也存在许多问题.本文就近年来出台的民族就业政策作了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4.
一、民族地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1、是解决民族地区发展不协调、不平衡问题的迫切要求。由于自然、历史、社会等多方面原因,民族地区的发展仍然存在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有的还比较突出。就广西来说,尽管近些年经济社会取得了长足发展,经济连续五年实现两位数增长,全区各族群众生活水平逐年提高,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总体还较低,特别是贫困地区大多为少数民族聚居区,基础设施十分薄弱,生产生活条件相当艰苦,扶贫开发任务相当艰巨。民族地区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事业发展滞后;民族地区大多位于边远山区,生态环境脆弱,石漠化严重,自然灾害频繁,人与自然发展不和谐。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用改革的办法,坚持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民族地区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5.
民族地区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就近年来有关民族区域自治、经济社会发展、民族宗教问题、民族文化整合发展及社会稳定与民族地区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梳理,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较为系统的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6.
少数民族地区一般是经济发展水平滞后的落后地区,产业结构层次低,二元结构特征明显。但是这些地区往往蕴含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本文以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为例。探讨了如何在民族地区利用优势资源,依据区域现有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发展特色经济。以特色经济的发展推动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优化升级,缩小地区贫富差距,增加不发达地区人民的收入水平,带动整个地区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黄洁 《现代经济信息》2012,(18):219-220
县域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本单位,是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县域经济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对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提速至关重要。在这样的背景下,以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龙山县为例,对民族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进行调研并有针对性的提出对策措施对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健康、科学和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湖北省站在促进民族团结、实现共同富裕的高度,采取了一些有利措施支持民族地区发展,湖北省民族地区经济生活水平得到迅猛提高。本文对湖北省支持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张晓  石明奎  黎亮 《当代经济》2009,(17):164-165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社会生产力持续发展和人们生存质量不断提高的重要基础.贵州民族地区生态环境形势不容乐观,不仅制约了本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同时也对长江、珠江下游地区的生态安全带来威胁.本文以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为研究点,通过分析1949年以来当地农业发展与生态安全的协同发展状况,评估民族地区农业经济活动的累积环境效应,揭示历史时期不同发展模式对贵州少数民族地区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生产力中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三要素需要流通这一媒介组织协调才能有效发挥作用并推动其发展.民族地区由于流通观念落后、流通人才缺乏及生产资料流通不畅等原因造成流通体系不完善进而影响生产力的发展.促进民族地区生产力发展需要高度重视流通,加强人力资源流通体系和生产资料流通体系建设,构建适宜于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现代流通体系.  相似文献   

11.
生态型城镇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谋求新型城镇经济社会的唯一可持续发展之路.民族地区是湖南省扶贫攻坚的主战场,也是生态型城镇化建设的重点扶持范围.本文以湖南民族地区为研究对象,在相关理论概述的基础上,基于生态胁迫效应的实证分析,对该地区城镇化过程中遇到的资源环境问题进行研究.并从生态保护视角提出实现城镇化科学、高效发展的合理建议,以期为湖南民族地区生态型城镇化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西部民族地区地域辽阔,少数民族众多,自然资源和民族文化资源丰富,但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低而且发展不平衡。加快西部民族地区经济的开发与发展,应该有新的思路。从西部民族地区的实际出发,并结合中外相关的实践经验,实施城市化发展战略,是实现西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大理白族自治州产业结构发展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理白族自治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滞后,既有自然的、历史的原因,也有政策、制度效应的因素,但更重要的还在于自身产业结构的落后与低效。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的产业结构具有民族地区的典型特征,其三大产业及其变迁反映了西部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轨迹和特色,因此,如何按市场经济的要求加快民族自治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化是民族经济发展的主要课题。  相似文献   

14.
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指出,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等各种非公有制经济,放宽市场准入,鼓励、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参与西部大开发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①民族地区非公经济的现状和问题是关系到民族地区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对其研究符合国家利益和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15.
渝东南少数民族地区是重庆市“一圈两翼”战略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直辖以来,虽然渝东南地区在经济社会等各个方面取得了较快较好的发展,但是全区经济社会仍然处于“爬坡上坎,负重前进”的阶段,一些困难和问题相互交织。通过分析这些困难和问题,利于理清渝东南民族地区发展的基本思路,制定在建设区域发展平台、培育输血和造血机制、发辉相对经济优势等方面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6.
解放以来,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发展总体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但是,制约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依然存在.只有树立科学发展观,选择全新的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发展战略,才能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缩小民族地区与其他地区的距离.  相似文献   

17.
编辑手记     
正稳步推进城镇化和实现区域经济的平衡发展,是我国长期面临的经济社会问题。在本期的"区域经济与城镇化"栏目,平新乔、赵维根据我国第二次经济普查数据和国家统计局的公开数据,比较分析了少数民族地区和非少数民族地区引进外资的状况,进而指出了少数民族地区吸引外资落后的经济、体制和政策因素。陈强等人以城市发展观的历史发展脉络为线索,梳理了国内外的主要相关研究,进而对未来城市发展质量研究的趋势作出了研判。孙勇、  相似文献   

18.
攀西民族地区资源型产业扶贫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西部大开放实施以来,少数民族地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总体来讲,还是处于欠开发和欠发达阶段。"十一"规划以来,中国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民族地区的工业化、城镇化水平低,自身发展能力较弱,贫困问题比较严重,与其他地区的差距逐渐扩大。"十二五"规划把解决民族地区的贫困问题和加强民族地区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提上了议程,即产业扶贫是西部民族地区贫困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本文主要是以攀西地区发展资源环境产业的优势,来探讨西部民族地区环境资源产业的发展,对于研究西部民族地区资源型产业扶贫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正确认识民族地区的团结、稳定和发展的实质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始终坚持通过开展各项活动维护民族团结,保持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促进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使民族地区和全国的发展状态保持一致,是当前民族地区工作的重中之重。面对民族工作的新形势、新任务,必须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这个主题,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统筹协调,采取特殊的政策措施,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团结稳定和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0.
民族地区社会保障是民族政策与公共政策的交叉领域。民族地区社会保障的发展因受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制约,总体发展滞后。但民族地区具有特殊的自然环境特征、人口结构特征和民族文化特征,形成了民族地区社会保障的差异化需求,政府主导的差异化制度供给是促进民族地区社会保障制度可持续发展的现实路径。因长期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使民族地区社会保障差异化制度设计在我国具有一定的制度文化基础,因而具备现实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