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日前出版的《科学》杂志报道,苏州大学教授康振辉与国内外学者合作,开发出一种新型光催化剂——碳纳米点一氮化碳纳米复合物,成为该领域中一个重要进展。该催化剂具有价格低廉、资源丰富、无污染的优点,并且稳定性较高,催化活性200天保持不变。它可以利用太阳能实现高效的完全分解水,与以往的光催化剂不同,整个光解水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步,氮化碳分解水  相似文献   

2.
H_2O_2由于其强氧化性,被广泛应用于医药、军工等领域,传统的工业生产方法能耗较高,生产程序复杂。而常用水的光催化氧化因其比较安全且能源利用率高,被认为是实现大规模H_2O_2生产的一种有前途的方法。本研究通过在石墨相氮化碳载铂光触媒体系中引入过氧化氢酶,构建了一种简单、环保的光催化2e水分解体系,实现了分步光催化分解水产生氢气和氧气。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染料废水中阳离子型染料罗丹明B(RhB)和阴离子型染料甲基橙(MO)为研究对象,对自制的新型光催化剂(石墨烯基-石墨相氮化碳复合光催化剂)的可见光响应光催化降解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具有可见光催化性能的石墨相氮化碳比较,石墨烯基-石墨相氮化碳复合光催化剂的可见光催化活性得到显著改善。石墨烯基复合光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可以重复使用。  相似文献   

4.
一家名为Genepax的日本公司开发出一款完全用水和空气做燃料的汽车。这款汽车使用了一种名为膜电极组(Membrane Electrode Assembly,MEA)的技术将水分解为氢气和氧气,进而以此推动汽车前进,而且整个过程不产生任何的污染气体。虽然该公司并没有透露详细的技术细节,不过他们表示这种技术效率是目前为止最先进的,比现有的技术效率更高,成本也更低。  相似文献   

5.
在能源、环境问题日趋严重的今天,污水处理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由于太阳能具有再生能源及绿色能源的优势,污水处理结合太阳能技术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详细讨论了光催化剂在太阳光下的反应机理,并以亚甲基蓝为目标降解物,探讨亚甲基蓝在暗处的自然衰减、在日光下的直接降解与以二氧化钛作为催化剂进行太阳能光催化污水处理的降解效果,指出了日光下二氧化钛光催化降解的优点以及需要解决的问题,最后对新型光催化剂ZnWO_4/TiO_2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6.
随着各国二氧化碳排放,温室气体猛增,中国提出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新能源的利用是解决环境和能源问题、降低碳排放的最有效的方法。氢能是未来能源发展的重要方向。为此,提出一种基于电解水制氢和生物质电厂的电与甲醇联产系统,通过电解水技术制取氢气和氧气,氧气用于生物质富氧燃烧电厂发电,而电厂产生的富含二氧化碳的尾气用于与氢气合成甲醇。使用Aspen对该系统进行仿真计算的结果显示,该系统年产甲醇26674 t,综合能量效率可达51.98%,氢到甲醇的转化效率为59.84%,动态回收周期为3.47年。此系统在生产电力及甲醇的同时,实现了碳的近零排放,可为中国的氢能利用技术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新能源技术     
随着太阳能电池技术的深化,越来越多的太阳能材料涌现出来,其中 a-SiC∶H 薄膜是一个令人注目的领域。印度科学家以 C_2H_2作为碳蒸汽源,利用光化学蒸汽淀积法制备出 a-SiC∶H 薄膜,在制备过程中加入氢气稀释碳蒸气源,发现具有更好的光电性能,但当稀释度大于30时,反过来又降低其光电性能,此外低压对于 a-SiC∶H 薄膜的生长也  相似文献   

8.
氮化碳作为新型的刀具涂层材料,其特点是硬度高、导热性好、附着力强、摩擦系数小、高温切削性能好,可用于高速切削与干切削。本文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对氮化碳涂层刀具的涂层工艺、切削性能以及发展应用进行了综合论述。  相似文献   

9.
刘其文 《魅力中国》2011,(5):383-383
催化剂的还原是催化剂得到活性组分、控制其粒度分布的关键性因素。目前大量研究均致力于纳米催化剂的制备,然而对于催化剂还原方法的系统报道相对较少。在实验室范围内催化剂制备过程所采用的还原荆有高温H2、硼氢化钠、植物提取液和碳、高聚物和低价金属氧化物。此外,作者也提出了采用金属整体型为还原剂进行催化剂还原的新概念。本文对实验室现行各类催化剂还原方法的特点分析探索,为催化剂还原方法的确立提供了选择依据。  相似文献   

10.
“爆炸法生产纳米金刚石粉”科技成果日前通过技术鉴定,以中科院院士党鸿辛为鉴定委员会主任的专家们评价该项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该成果创新性地开发了水套连续爆炸法,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按使用炸药量计算金刚石的收率达到 8%以上;生产的纳米金刚石的平均晶粒尺寸小于 10nm,团聚尺寸小于 100nm,纯度可达到 95%以上;每次爆炸量已发展到 700克,达到工业化生产规模。  相似文献   

11.
1 概述  扬子石化公司化工厂PTA装置使用的钯 /碳催化剂 ,是由美国ENGELHARD公司生产的以椰壳碳为载体的催化剂。在高温高压条件下 ,粗对苯二甲酸 (TA)中的主要杂质对羧基苯甲酸 4 -CBA在该催化剂作用下进行加氢还原反应转化为溶于水的对甲基苯甲酸(TA酸 )。经过长周期运行后该催化剂活性会逐渐降低 ,最后失去使用价值成为废催化剂。但是 ,在这废催化剂中还含有资源稀少价格昂贵的金属钯。因此 ,废钯 /碳催化剂是一种再生资源 ,世界各国都在大力研究和回收这部分贵金属资源。扬子石化公司在 1 993年以前所产生的废钯 …  相似文献   

12.
本文阐述了太阳能技术及其在公共建筑领域的应用,且作了实证分析。指出公共建筑的节能降耗为当前我国比较重视的领域,太阳能技术是公共建筑上很具有利用潜力的新技术之一。德州太阳谷微排国际酒店对太阳能技术进行了综合利用,该酒店通过太阳能热利用和建筑节能技术的综合利用,使大厦总体节能效率达到88%,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3.
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于近日推出一种新技术,采用廉价的镍催化剂,通过电化学氧化,可直接使尿素转化成纯氢。 在转化过程中,尿素分子被吸附在镍电极表面,通过所需的电子就可被分解,纯氢则在阴极生成。此外,氮气和微量氧气与氢氧化钾在溶液中反应生成碳酸钾。该技术可放大应用于生产氢气,并可用于废水净化。(北方技术网)  相似文献   

14.
作为可再生能源,太阳能和风能最大的缺点就是不可持续性——晴天和多风的日子并不是总能遇到。就这一点而言,波浪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据物理学家组织网10月15日报道,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的科学家开发出一种利用海浪发电的纳米摩擦发电机。研究人员称,这种发电机结构简单、廉价易用,可昼夜无休地持续工作。  相似文献   

15.
“国家863铜铟硒太阳能薄膜电池中试基地”中试工艺设备与大面积材料和器件开发日前取得了重大进展,成功研制出有效面积为804cm^2的玻璃衬底铜铟镓硒太阳电池组件,其光电转换效率为7.00%,该指标是由国家权威机构电子18所质量检验中心标准测试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日本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最近开发出一种新型高效化合物型太阳能电池材料,可进行批量生产。这种材料是在300摄氏度至500摄氏度的坩埚内,将铜硒铟合成材料喷涂在玻璃基板上制成的,可以在发电层内形成纯度较高的结晶,以提高太阳能的转换效率。经测试,用新型材料制造的太阳能电池将14.9%的太阳能转变成了电能,而目前一些产品的转化率为10%至12%。这项技术由该研究所太阳光发电研究中心副主任仁木荣领导的研究小组开发。该研究所准备将这项技术转让给企业,在两年内实现商品化。(人民网)  相似文献   

17.
《中亚信息》2007,(8):9-9
近日,一种不要锅炉、管道、不烧煤和气,不加水和油,首次采用纳米碳高科技发热材料研制的节能暖气,由湖北省广水市泰兴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开发研制成功,并有两项发明专利已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公告。这种纳米碳节能暖气,是该公司的工程技术人员历尽艰难挫折,耗时九年多,试验近干次,终于取得的成果。他们率先在国内采用了先进的高新技术材料和特种工艺制作,彻底打  相似文献   

18.
全球观察     
新技术将尿素电解转化成氢气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于近日推出一种新技术,采用廉价的镍催化剂,通过电化学氧化,可直接使尿素转化成纯氢。在转化过程中,尿素分子被吸附在镍电极表面,通过所需的电子就可被分解,纯氢则在阴极生成。此外,氮气和微量氧气与  相似文献   

19.
柴达木盆地素有“聚宝盆”的美誉,是西北地区最具投资空间和发展潜力的区域,是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及“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节点之一。在“碳达峰、碳中和”的背景下,文中从绿色生产、绿色消费、绿色环境和绿色政策三个方面构建了柴达木盆地绿色发展评价体系并对绿色政策效率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柴达木盆地绿色发展指数呈逐步上升趋势;绿色发展效率与绿色政策效率均处于较优水平,绿色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对于柴达木盆地近几年发展具有较大影响;控制政府碳排放量,减少大气污染程度应为柴达木盆地未来绿色发展的重要关注点。  相似文献   

20.
石墨型氮化碳(g-C_3N_4)聚合物是一种新型的半导体非金属光催化剂,以三聚氰胺、尿素、双氰胺等富氮低成本材料为前驱体就可以制备。在拥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的同时,其既能吸收太阳光转化为化学能,又能彻底氧化还原环境中的污染物质,而被广泛应用于光催化领域,如光降解有机污染物、光解水产氨产氧和有机选择性光合成等,在能源短缺和环境保护方面具有很广阔的研究空间。本文主要论述了g-C_3N_4在光催化领域的发展、光催化性能的改良方法以及其在光电领域的应用,并提出g-C_3N_4在未来研究中所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