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胡琦  刘辉 《经济研究导刊》2014,(16):41-43,52
通过对国家级贫困县桑植县的农村低保制度进行调查研究,发现了贫困地区农村低保对象低保标准偏低、低保覆盖面窄、低保对象确认难、融低保管理制度不完善等问题。进而提出政府可进一步扩大低保的救助规模、增加低保户收入、鼓励他们就业脱贫、重视低保户及其子女的教育、完善各项相关配套保障措施和加大对低保户精神层面的支持力度等调整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以对湖南X县低保户和低保管理人员的访谈资料为例,探讨了农村低保制度的实践过程,包括低保对象的选取、保障标准的确定、低保资金的筹集和发放、低保制度的管理等方面.农村低保制度的实践产生了良好效果:保障了农村低保对象的基本生活;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农村社会稳定;奠定了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赵胜君 《时代经贸》2009,(10):33-34
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经济体制转型过程中,边缘群体是不可避免的,在短期内也不会消失,这与和谐社会的本质相矛盾。这就要求政府应加大对财政资金的投入,建立针对边缘群体的社会保障制度,使其真正享受与社会主流群体相同的待遇,从而更好地促进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本文在对边缘群体界定和民生财政考察的基础上,选取低保边缘户作为研究对象,对低保边缘户与低保户享受的社会保障政策进行比对,从民生财政的角度提出针对低保边缘户的社会保障体系构建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对云南省普洱市7个社区50个低保家庭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描述了低保对象的生活状况和社会救助需求,分析其生活困难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对策.调研发现:低保对象生活条件艰苦,就业困难,社会网络资源薄弱,个体经营存在多重障碍,经营失败者居多.贫困地区的低保户并未出现"福利依赖"现象,更准确地瞄准低保救助对象,及时为低保户提供最低生活保障仍是目前低保救助政策的重点.  相似文献   

5.
建立健全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关键是农村低保资金的安全问题。文章在分析云南农村低保资金运行现状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云南农村低保资金运行存在的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城市低保制度的实施情况,从中发现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相关研究机构组织了由大学生组成的调查员对邵阳市城区内多个社区两百余户低保受助者进行了走访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低保制度能发挥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作用,是一项完成了基本任务的顶层设计;自谋生计是大部分低保受助者的主要经济来源,而低保制度不具备"养懒汉"的经济可能性。  相似文献   

7.
张瑶 《时代经贸》2020,(12):95-97
自2007年国务院颁布《国务院关于在全国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国发 [2007] 19 号)以来,我国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农村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政策实施十几年来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低保覆盖的人数与范围逐年增加,低保保障标准不断提高,为农村地区贫困居民提供了 最低生活保障。但是随着农村低保政策的深入开展,出现了低保对象认定不合理、标准制定偏低、执行效率低等问题。本文以河南X县为例,调查X 县农村低保政策执行的情况并对其进行研究分析,总结出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并结合当地情况提出解决对策,以期促进完善X县 农村低保政策,推进农村低保惠民政策顺利和有效执行。  相似文献   

8.
农户信息水平、精英俘获与农村低保瞄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何欣  朱可涵 《经济研究》2019,54(12):150-164
低保瞄准是实现扶贫资源精准投放的前提。本文使用2013年和2015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估算了中国农村的低保瞄准效率,发现农村地区低保救助资源不足、瞄准偏误较大、存在明显的精英俘获现象。其次,本文基于分权制社区瞄准方式下基层政府的效用函数,构建了分析农村低保瞄准的理论框架,引入农户信息水平因素研究低保瞄准。实证结果显示,农户的信息水平对低保瞄准具有显著影响。在村内设置宣传公示栏,提高农户的信息水平,会减轻乡村内部的信息不对称,从而改善低保瞄准效率。最后,本文对农户信息水平如何影响低保瞄准进行了异质性分析。研究发现,在地理环境恶劣、信息传播难度大的地区,农户信息水平更能减少低保瞄准偏误,这验证了信息传播的通知作用;在具有宗族势力、精英俘获更严重的村庄,农户信息水平更能改善低保瞄准效率,这验证了信息反馈的监督作用。  相似文献   

9.
城市中享受国家低保制度及政策的人员数量一直与日俱增,越来越受到我国社会的共同关注。本文针对国家开展实施对低保人员救助时面临的问题,大力提倡促进低保人员的再就业观念,鼓励他们再次踏上社会的就业岗位而制定相应的策略,从而更加稳定我国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0.
伴随着城市化的步伐,承包给农民的部分农村集体土地被征用,不少失地农民因此成为"种田无地,上班无岗,低保无份"的"三无"人员。目前全国各地针对失地农民中的贫困者的制度设计和救助水平不同,由此也对低保制度构成挑战,这其中有制度性原因,也有地方规划等政策导向因素。总体来说,将贫困失地农民纳入城市低保制度体系是社会发展的趋势,需要从调整土地安置政策、加强全面的社会救助制度、加强社会管理等方面来解决贫困失地农民的生存和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11.
要重视"支出型贫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海市政府新近一个改变甄别穷人方式的举措受人尊敬。在2010年前的上海,一个月收入只有425元的家庭会被列为低收入家庭,低于这条线即可持证享受低保相关待遇。而一个月收入500元的家庭,尽管看起来每月收入要比低保户高75元,但较之低保户享受的低保待遇,这75元则远远低于种类较多的扶贫补  相似文献   

12.
2003年,在我国对城市低保制度的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后,民政部门开始重新部署农村低保制度的建设工作.经过10年的发展,我国的农村低保制度逐步完善,实现了全民覆盖,基本上解决了农村中生活常年困难的农村居民的基本生活问题.但是,由于政策扭曲、缺乏监督等多种原因,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本文以陕西省石泉县一个村庄为例,对此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并提出了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3.
农村低保问题的调查与建议——以山西代县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低保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缓解农村特困群众生活压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近年来,代县在农村低保工作上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同时也面临着低保对象确定难、低保标准比较低等实际问题。文章对此提出了如下建议:(1)加强村民评议,逐步推行低保对象的听证制度;(2)提高低保标准,合理调整低保资金的分摊比例;(3)配齐机构人员,重点强化低保对象的动态监管;(4)加强制度衔接,在有条件的县(市)开展综合扶持困难群众的试点,全面提升社会保障水平。  相似文献   

14.
杨开芳 《当代经济》2009,(16):38-39
城镇低保信息化建设是改善低保工作管理模式、提高救济工作针对性和准确度的有效途径.本文分析了当前城镇低保信息化技术发展的现状:从软件工程方法学的角度对城镇低保信息化软件设计的前期阶段需求分析技术做了较详细讨论.期望对城镇低保信息化工作有所促进.  相似文献   

15.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政府为保障城市贫困人群的基本生活设立的一项重要社会救助制度,历经二十年的发展,已经硕果累累,在保障城市贫困群体基本生活,维护社会稳定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但目前我国城市低保制度还是存在许多问题,包括:对象识别不够准确,保障标准偏低且缺乏弹性,财政投入不合理,低保管理中退出机制不完善、管理队伍不专业、管理部门权力受限,等等。为此,必须规范低保申请人资格审核制度、科学设计城市低保标准、完善低保资金筹集机制、积极推进有劳动能力的低保人群就业、完善低保管理工作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16.
本文紧密围绕城市低保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度剖析.通过从低保家庭财产的核查、隐形就业的有效监管及惩罚措施、低保的动态管理及就业扶持政策的宣传等方面揭示了目前低保工作中出现、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针对这一系列问题切合实际的提出了进一步完善的建议和相应的、可行的措施.为低保管理工作的完善及低保人员就业与再就业促进相关等领域的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城市低保人口的基本生活得到了初步的保障,但城市低保家庭的医疗问题则面临着很大的困境.最大限度地满足城市低保人口的基本医疗保障需求,对实现社会公平和促进社会和谐意义重大.本文对郑州城市低保家庭的医疗状况进行分析与探讨,并针对目前郑州城市低保家庭健康水平差、医疗费用支付能力低、医疗需求得不到满足的现状提出了几点原则构想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王欣 《时代经贸》2010,(20):131-132
本文紧密围绕城市低保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度剖析。通过从低保家庭财产的核查、隐形就业的有效监管及惩罚措施、低保的动态管理及就业扶持政策的宣传等方面揭示了目前低保工作中出现、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针对这一系列问题切合实际的提出了进一步完善的建议和相应的、可行的措施。为低保管理工作的完善及低保人员就业与再就业促进相关等领域的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城市低保对象救助与就业问题博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如何平衡救助与就业之间的关系,是各国社会救助政策需要攻克的难题之一.我国城市低保制度经过10余年的发展,"应保尽保"目标早已实现.但是,随着城市低保制度的发展完善,有劳动能力低保对象却逐渐成为低保对象的主体.低保群体的制度依赖倾向越来越明显.本文通过分析政府与低保对象在不同模式下救助、就业问的博弈问题,旨在寻找城市低保制度中救助与就业的最佳平衡点,建立促进有劳动能力低保对象积极就业的利益导向机制,以期为我国低保制度的制定与完善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20.
王磊  王媛媛 《生产力研究》2011,(7):99-100,130
20世纪90年代以前,我国贫困主要表现为农村人口和农村地区的贫困。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全面转型,1992年以后我国城市贫困开始显现,且规模发展速度之快令人始料未及。作为一项重要的反贫困措施城市低保制度一出现就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文章综合了近年来国内学术界对城市低保问题的最新研究成果,主要从城市低保保障标准的测定、低保制度面临的问题与解决对策等方面对其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梳理与评析,以期利于城市低保制度乃至统筹城乡的全民低保制度研究的展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