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西方发达国家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已经有了一百多年的实践.本文在对西方发达国家农村养老制度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发展历程进行阐述的基础上,对其优缺点进行了详细分析.本文指出,建立健全中国农村养老制度一方面要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有益经验,另一方面必须结合中国国情和农村发展实际,积极推进中国农村养老制度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2.
利用问卷调查资料,定量描述了现阶段农村家庭养老的基本情况,并从代际关系的价值基础角度探讨了农村家庭养老面临困境的原因。当前农村家庭养老遭遇问题并不仅仅是养老资源匮乏的结果,更是农村代际关系内含的价值失调的结果。家庭延续的价值取向已很难为家庭养老提供终极动力支持,家庭养老作为一种超经济的伦理性行为的特征正在消失,这是当前农村社会出现严重的家庭养老问题的根本症结所在。  相似文献   

3.
家庭养老的可持续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面对人口老龄化、高龄化和家庭小型化的现实,关乎家庭养老的前景,有一种比较流行的观点就是家庭养老应该积极地向社会养老转变。该文通过对中华民族"孝"道伦理、法律、老年人的心理需求、"未富先老"国情的制约和国外家庭养老的分析,得出结论是:否认家庭养老是形而上学的绝对化的倾向;家庭养老是人类社会的本能所系,那种寄人类养老完全于社会化的倾向是人类社会认识过程中的一个误区。  相似文献   

4.
在对已有的相关研究结论和数据进行分类和总结的基础上,主要以文献研究法总结分析了第一代城市独生子女的规模、家庭结构、伤亡风险等基本内容。对第一代独生子女家庭未来可能面临的养老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并从经济支持、日常生活照顾和精神赡养等三方面对目前的独生子女家庭养老观点和结论进行了梳理归纳。期望通过总括性和前瞻性的探讨来应对和缓解即将到来的独生子女家庭"少子高龄化"养老危机。  相似文献   

5.
我国持续加深的人口老龄化,导致对社会化养老需求的日益提升。通过构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金与社会化养老需求的效用函数,并基于2018年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数据(CLASS)的实证研究发现,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金的提高增加了城镇社会化养老需求,其影响的净效应介于22.3%~23.6%;不同群组间的社会化养老需求存在异质性:女性、低龄、健康状况较好的相比男性、高龄、健康状况较差的老年人,其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金使其对社会化养老的需求更高;子女的经济支持产生正向调节效应,而时间支持产生负向调节效应。有鉴于此,政策层面一方面应鼓励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建设,另一方面则应在积极支持居家社区养老的同时,加快建设适应多元化需求的包容性养老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6.
7.
以赣中南农村为例,考察了农村家庭养老与代际权力关系之间的关联。当前农村家庭养老功能弱化,赡养问题严重。其直接原因在于赡养原则的变化——从传统时代的无条件"孝道"转变为当代的有条件回报,深层原因则在于代际权力关系的变迁——家庭权力从父辈手上转移到子辈,尤其是媳妇家庭地位的急剧上升。  相似文献   

8.
家庭贫困具有代际传递特征,影响贫困代际传递的家庭因素包括父母素质与父母受教育程度、性别与营养投资、基因遗传与疾病等,家庭外部因素包括文化背景、机会平等与政策制度等.为阻隔贫困代际传递,必须消除妇女儿童贫困.促进性别平等,实施积极的教育反贫战略,提升贫困群体的社会资本.  相似文献   

9.
农村家庭养老保障发展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倩 《经济与管理》2008,22(11):67-70
家庭养老是中国农村养老保障的主要形式。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国农村传统的家庭养老出现了老人权威危机、保障主体缺位、交换互惠不对等、代际倾斜严重等问题。传统文化的约束和经济社会的发展使得家庭养老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农村家庭养老的传承和发展应从法律规范化、政府支持、文化支撑等方面加以引导。  相似文献   

10.
关于我国农村家庭养老模式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我国的养老问题日益突出。作为一个农业大国。我国近60%的人口为农民,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成为我国政府和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关系国计民生的问题。本文基于我国农村严峻的养老形势,分析了我国家庭养老模式的具体内容及其在农村养老体系中的重要地位,总结出我国农村家庭养老模式面临的四大挑战,提出了加强法律保障、扶持提供家庭照顾的子女及家人、加强宣传教育和舆论导向、推广“新农保”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在管理学、经济学、生态学等多学科交叉研究范式的指导下,结合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社会—生态系统理论和生命历程理论,构建了一个用于解释中国农村老年家庭养老风险与老年福祉动态演进的跨学科分析框架.框架以农村老年家庭为分析对象,从个体、家庭、社区多尺度视角出发,将养老风险拓展为涵盖风险、脆弱性和恢复应对策略三位一体的广义风险概念.继而将广义养老风险与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结合,形成以养老风险为核心的影响机制链条,分析"养老资本→养老风险→老年福祉"的动态演进机制,探索创新降低养老风险、提升老年福祉的家庭支持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12.
养老是中国古代礼制中的重要内容.本文在详细介绍中国古代养老制度建立的渊源与背景的基础上,系统归纳并深刻分析了中国古代养老制度的主要内容,最后指出了中国古代养老制度对当前建立农村养老制度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我国预计到2025年左右进入深度老龄化阶段,由于受"少子高龄化"的国情制约,家庭养老的基础地位遭到一定程度削弱,许多学者就此认为社会化养老是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一剂良药.作为人口大国,我国走社会化养老之路不仅会增加政府的财政负担,还与传统居家情结相悖.稳定与强化家庭养老基础地位是我国作为人口大国发展养老服务的当务之急,践行积极福利思想,加大对家庭养老的法律支持,探索家庭养老支持体系是我国即将迈入深度老龄化国情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4.
我国目前面临着严重的通货膨胀压力,而通货膨胀又给我国农村家庭养老带来了养老主体缺失、传统养老文化日趋淡薄、农村家庭养老成本提升等负面影响。解决通货膨胀背景下农村家庭养老问题,须从老年人自身、子女、政府三个层面综合发力,从而使农村家庭养老长期持续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邓聿文 《商周刊》2012,(18):12-12
国老龄委办公室副主任吴玉韶日前在某论坛上表示。在养老问题上,既要强调政府所要承担的责任,又要警惕政府责任泛化。他认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强化家庭养老功能可能比增加养老投资、建养老机构更有积极的意义。对此。邓聿文表示十分赞同。  相似文献   

16.
17.
我国农村家庭养老存在的意义及现实发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蒋翠珍 《经济师》2002,(4):56-57
文章从理论上阐明了我国农村家庭养老与当前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文化传统是相适应的。在现代化的进程中 ,家庭养老能为老年人提供精神、情感上的慰籍 ,填补社会养老的缺位 ,减轻政府在老年保障方面的负担 ,因此其功能具有不可替代性。家庭养老应走向法制化、规范化 ,得到政府的支持 ,依托于新的文化以适应新形势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经济发展与转型对农村家庭养老保障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家庭养老通过家庭内资源的代际转移促使成员在不同生命周期内的平稳消费,是中国农村养老保障的主要形式。工业化与城市化正在削弱家庭养老保障功能,同时带来了老年人社会保障水平的提高,政府应采取措施加强家庭养老功能。  相似文献   

19.
利用北京地区子女移居国外的老年人家庭生活状况调查数据,采用改进的合作群体理论模型,分别从老人和子女角度综合考察了子女移居国外、其老年父母在国内居住的家庭代际支持的影响因素。子女移居国外减少了老人的日常照料;移民子女的代际关系存在向西方"接力模式"演变的趋势。留守国内的老年人对经济支持的需求得到满足,而获取日常照料的关键因素则是子女数量、居住关系以及子女的孝道意识;子女之间的分工按照资源配置最优原则和互惠原则进行,其中"养儿防老"模式被取代,女儿发挥着更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作为计划生育的产物,"失独家庭"的规模正在不断扩大,而失独家庭的养老问题也成为社会关注的新问题。了解中国失独家庭养老的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确定政府与社会对失独家庭养老所应负的责任,对于构建失独家庭养老服务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与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