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际环境形势的发展及国内环境问题的凸显,党和政府对环境问题的认识日益深刻。我国环境政策发生经历了基本国策、可持续发展和科学发展观与生态文明建设三个阶段。以倡议联盟框架为视角,对三阶段环境政策的特点、环境政策的变迁与学习进行梳理和研究,为提升我国环境执政能力,合理高效执行环境政策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凸显,环境政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我国环境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也逐步趋向系统和完善。本文从生态伦理的角度入手,审视我国环境政策的发展阶段,总结环境政策基本取向的特点。并从生态伦理的角度提出我国环境政策存在的问题及矫正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但环境生态问题非常突出。生态和环境是人类生存的空间。因此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确保经济社会与环境生态实现良性循环、协调发展。 一、当前我国的环境生态问题 当前我国面临的环境生态问题主要有三个: 1、资源相对短缺,水土流失严重。由于人口基数大,我国人均资源占有率比较低。与人类基本生存条件相关的淡水、耕地、森林和草地四类资源,我国的人均占有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28%、32%、  相似文献   

4.
国内外现有的农业转型理论及研究多是基于社会、经济视角,很少会涉及资源环境,而农业转型发展与资源环境息息相关,研究农业转型期的资源环境特征对协调农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关系,制定农业发展战略和环境保护方针具有重要意义。因此,结合我国农业发展实际状况和舒尔茨的农业发展理论分析得出我国在1952~1958年间开始进入农业转型期。然后将我国农业转型期分为三个阶段,并详细分析了各农业发展阶段的资源环境特征。  相似文献   

5.
根据国际环境变化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结合旅游业自身发展现状和趋势,初步判断十二五阶段将是我国旅游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期:①发展环境优化,进入机遇凸显期。消费环境、社会环境、危机后环境和产业地位提升的政策环境,将推进旅游业进入战略机遇期。②面临重大变革,进入模式转型期。将面临我国社会经济全面转型、国际化与区域化格局深化演变、交通大发展引致时空格局变化、产业融合形成混合业态、低碳经济和新技术革命浪潮等变革和冲击,进入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期。③内外矛盾凸显,进入改革攻坚期。国际市场竞争加剧,供需脱节、发展方式粗放、基础设施滞后、管理体制不健全以及市场秩序较混乱等矛盾凸显,进入改革深水区和创新攻坚期。  相似文献   

6.
我国已经进入新发展阶段,各地高度重视优化营商环境的工作,努力以一流的营商环境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近年来,无锡市开展了广泛而深入的实践,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但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要进一步深入总结当前无锡营商环境面临的问题与不足,深刻分析其存在的原因,深入探寻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的路径与策略.  相似文献   

7.
针对我国环境科技发展现状与重大需求,结合理论梳理,构建了技术评价理论解释模型。在此基础上,采取专家调查方式,重点与美国、日本、德国等主要发达国家进行对比,对环境领域9个子领域技术发展趋势、技术水平和发展阶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我国环境领域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正在逐渐缩小,虽有部分技术领先,但大部分还处于跟踪前沿状态,而且原创性技术较少、产业化程度较低,环境科技支撑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持续和谐发展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8.
突飞猛进的科学技术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使人类不得不面对一系列的全球性问题,人们称它为“环境与发展”问题。为此,人类必须再次严肃地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一永恒的主题,为人类在自然界中重新定位。一、环境与发展似鱼与熊掌,能否表得?在一定意义上说,人类社会发展史,也就是人类生产发展与环境变迁的历史,它大致经历了人类利用环境的蒙昧阶段、改造环境的初级阶段、统治环境的征服和掠夺阶段,并正在走向保护环境的醒悟阶段。其中,前两个阶段的发展引起环境的变化仍处于自然界平衡范围之内:第三阶段的发展是以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9.
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在我国,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矛盾日益尖锐,于是近年来我国加强了对环境管理会计问题的关注。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了成都市人居环境方面存在的问题,阐述了生态住宅建设对改善成都市人居环境的重要意义,阐明了成都市生态住宅建设的特点,从申报建设、规划设计、能源、水环境、气环境、声环境、光环境、热环境、绿化、固体废弃物管理与处置、生态建筑材料、物业管理等方面系统论述了成都市生态住宅建设的内涵,并在分析了未来的生态住宅特色的基础上,提出生态住宅是我国住宅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全面进入工业化的经济高速发展阶段,资源"瓶颈"和环境压力不断加大,可持续发展问题日益突出.税收作为宏观调控的基本手段,应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文章从我国国情出发,客观地分析了我国现行环境税费存在的问题,适时提出了环境税制及其配套措施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2.
针对我国环境科技发展现状与重大需求,结合理论梳理,构建了技术评价理论解释模型。在此基础上,采取专家调查方式,重点与美国、日本、德国等主要发达国家进行对比,对环境领域9个子领域技术发展趋势、技术水平和发展阶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我国环境领域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正在逐渐缩小,虽有部分技术领先,但大部分还处于跟踪前沿状态,而且原创性技术较少、产业化程度较低,环境科技支撑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持续和谐发展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3.
为应对人类世背景下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生态智慧概念得到了人居环境研究者的广泛关注。但生态智慧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其科学支撑、研究范畴和发展方向仍不清晰。回顾“生态智慧”概念的发展,发现其与环境运动和可持续性科学联系紧密。通过文献计量与分析,验证了以人居环境学科为主体的生态智慧研究领域已初步形成,但存在与现代实践联系不紧密的问题。提出生态智慧迭代演进的概念框架和挖掘传统生态智慧、完善地域性生态技术合集、开展设计实践、建立生态智慧导向的评估指标体系,以及参与生态美学教育5个风景园林师可以促进生态智慧研究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4.
环境规制对产业结构变迁的影响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产业经济学理论,笔者规范研究了环境规制通过进入壁垒、技术创新、国际贸易而促进产业结构变迁的影响机制,提出了环境规制促进产业结构变迁的外延式和内涵式发展路径;采用我国省际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得出:环境规制能够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环境规制强度对数值在(7.05,7.36)内时,产业结构变迁处于内涵式发展阶段,小于7.05时,处于外延式发展阶段,大于7.36时,产业结构向高级化方向优化升级.目前我国的产业结构变迁还处于外延式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5.
冯新荣 《经济师》2010,(8):255-256
在我国环境审计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刚刚起步,目前仍然处于探索阶段,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有较大的差距。文章就我国目前环境审计的现状以及存在的一些显而易见的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分析原因,研究对策,以促进环境审计能够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环境审计作为国家环境管理的重要手段,在关注环境治理与生态环境效益时也必定会对企业环境绩效产生一定影响。论文基于我国沪市A股工业企业2014—2017年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环境审计、环境信息披露与企业环境绩效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环境审计与企业环境绩效显著正相关,且在不同的产权性质和法制环境下表现出一定的差异。(2)环境信息披露在环境审计对企业环境绩效的影响中呈正向调节作用。研究成果验证了环境审计对企业环境绩效的促进作用,一方面拓展了工业企业环境绩效的影响因素研究,另一方面为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企业绿色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我国资源型城市生态安全的防范与调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进入快速工业化发展阶段,对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资源型城市以矿产、森林等自然资源开采和加工为主导产业。资源型城市为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但资源型城市由于对自然生态环境的过度透支,导致环境、经济和社会生态安全隐患的产生。对此,应从评价与监控、防范与预警、政策调控三个环节加强资源型城市生态管理,以维护生态安全,实现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中国自1978年开始改革开放以后,经济取得了奇迹似的增长,同时也面临了环境恶化的问题,原因主要在于经济结构从低能耗低排放的农业进入到高能耗高排放的制造业为主的发展阶段。随着我国收入水平继续提高,进入到以低能耗低排放的服务业为主的阶段,环境问题将会得到缓解。但是,当前国内和国际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决定了我国政府不能单靠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变化来自动解决环境问题:一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二是和环境恶化同根同源的气候变暖成为全球的挑战;三是我国是一个大陆型国家,气候变暖的代价主要由我国自己承担。这些新情况决定我国政府应该发挥积极有为的作用,推动节能减排技术的创新和运用,以改善环境,并对缓解全球气候变暖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9.
宋宏 《经济师》2005,(10):6-8
用不了多久,我国经济社会即将进入“十一五”发展时期,当下各地方各企业都正在紧锣密鼓地编制“十一五规划”。如同经济学研究中经济环境分析总是研究的起点一样,对我国“十一五”时期的国际环境和发展阶段的认知与预见,必然地成为谋划“十一五”战略的逻辑前提。最近,笔者在安徽安庆邂逅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著名经济学家王一鸣研究员,在聆听他的学术报告后,有幸就我国“十一五”时期所处的国际环境和发展阶段问题专门请教了他。  相似文献   

20.
在梳理国外经济地理学重大理论思潮下对环境问题关注程度变化的基础上,借助CiteSpace软件分析国外环境经济地理研究的主要研究团队、学术机构及热点关键词演变特征,并对热点研究主题进行述评。研究发现:(1)新古典经济地理、新区域主义和新经济地理学的演化和关系转向对环境问题的关注为环境经济地理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分析思路。(2)从2004年开始,国外环境经济地理研究的发文量和被引频次均进入快速增长阶段;以Bridge G、Gibbs D、Bailey I等为代表的研究团队为环境经济地理的发展起到重大引领作用。(3)伴随自然资源的稀缺性和环境监管的刚性化,资源环境问题由经济地理学的外围逐渐上升为影响经济活动空间逻辑的内在因素。追求环境可持续性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使得经济地理学的理论开始被大量应用于研究环境问题。(4)当前经济地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对资源环境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环境规制、生态创新、网络资源环境效应和区域绿色发展路径等研究主题。相比之下,未来需着力于建设我国环境经济地理优秀研究团队,及时把握相关研究的国际前沿和国家发展的战略需求,准确定位困扰绿色发展的“卡脖子”环境问题,拓展研究主题,推动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