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6世纪以后,随着东西方贸易的频繁与增长,东南亚和中国东南沿海陆续兴起了一批海港城市,它们在东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每一个东亚港市的兴衰都与其人口的聚散密切相关,二者是互为因果的。研究这一动态发展过程,可以从中透视东亚经济起伏的玄机与线索。澳门在东亚诸港市中是比较独特的,它处于这样一种边缘地带:中国政府既对它采取特殊政策而又无法完全控制它,葡萄牙人也不能像在其它殖民地那样为所欲为,而要顾及中国政府的反应。所谓特殊政策,指的是明、清政府在坚持其主权之同时,h吮许商民在澳门相对自由的环境…  相似文献   

2.
《经济》2012,(6):143
大国崛起和民族复兴是我们这个时代最热门的话题。中国怎样才能和平崛起?中华民族怎样才能伟大复兴?这是每一个中国人(包括海外华人)都在认真思考的问题。近日偶读黄树东先生的大作《大国兴衰——全球化背景下的路线之争》,感触颇深,使我对中国崛起、民族复兴之路有了新的  相似文献   

3.
今年九月以来,全国各地纷纷举办《公开信》发表30周年的纪念活动,可见《公开信》影响之大,感人之深.  相似文献   

4.
这些年来我国社会收入分配差距日益拉大,基尼系数达到0.4以上,或有人说比此更高,业已超越了警戒线。对于这种状况,有些人用库兹理茨涅倒U形曲线论证收入差距拉大是经济发展过程中间不可逆转的一个过程,认为在市场化的过程中,产生马太效应——富有者更富有、贫困者更贫困——是发展中国家实行市场化改革必须经历的痛苦过程。我认为,对收入差距拉大无动于衷的这些主张、这些观点未免太冷酷无情了。  相似文献   

5.
关于大国兴衰的命题,长期存在争论,涉及的问题非常复杂。中国崛起后,产生了中美贸易摩擦等一系列连锁效应。中国当前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是新的立国战略(“新战略”),即在看清未来几十年世界政治经济形势趋势的基础上,争取一种对我国长远有利的策略,以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相似文献   

6.
王谏  王守杰 《经济论坛》2005,(8):9-10,37
1997年5月,英国工党开始执政。在布莱尔首相及布朗财长的任期内,英国经济克服了世界经济衰退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实现了稳定增长,国内生产总值(GDP)年均增长2.7%,物价低于2%,同时失业率降至30年来的最低点,实现了过去200年英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一个最长的经济持续增长期,成为惟一未陷入衰退的西方大国。自上世纪90年代至今,  相似文献   

7.
人口大国的就业压力与开拓性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口大国的就业率及人均收入水平一般较低,边际消费倾向递减明显,同时投资能力也较弱,导致国内总需求相对不足。靠扩大对国外的商品出口和投资的方式增加外部需求,在国际竞争剧烈的条件下也有较大难度。随着科技的应用,生产效率不断提高,产业对一般劳动力的需求更加减少。因而,人口大国的生产过剩和失业是一个长期趋势。而科技创新分为效率型和开拓型两种。前者促进产业生产效率的提高,会使产业所需劳动力进一步减少,从而增大就业压力;后者在提高效率的同时,更能开辟出新的生产领域,从而激发起对新领域的需求,拉动经济增长和就业。减轻就业压力,提高人均收入水平。  相似文献   

8.
伴随经济的高速发展,给人类带来了不只是生活上的便利和生存的安全感,同时也带来了物质资源的枯竭和生态的破坏甚至还有战争与贫穷等严重的问题。这些问题是否应该为经济学发展的后果,还是由于伦理学的缺失造成,显然不能简单加以断定,但是没有经济学的应用和发展,就不能有众多的温饱和富裕,没有伦理的社会就不能有生活的平静和幸福,因而经济学与伦理学的紧密结合显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9.
独辟蹊径自成一家——《经济师经济学概论》读后感●李蜀昌秦海苏俊哲我最近读了廉钢生、单永珍两位作者的《经济师经济学概论》这部著作,被著名经济学家刘国光教授誉为“是经济学百花园中新绽开的花朵”。作为高级经济师和企业总经理,我认为《经济师经济学概论》是一部...  相似文献   

10.
11.
横亘陕西省南部的秦岭山脉和大巴山山脉及其两山之间的汉江谷地,统称为秦巴山区(见图)。这里,巍峨的秦岭壁立于北,阻挡着寒潮的南袭,使汉江谷地冬季的气温高于同纬度的东部各地,许多典型的亚热带植物在同纬度的淮河中、下游生长不良,而在秦巴山区谷地中则枝叶茂盛,欣欣向荣。秦岭南北自然景观的迥异使其成为我国气候、植被的重要区界。  相似文献   

12.
刘顺 《经济学家》2024,(4):25-34
自由贸易不仅是调节生产要素配置、改善供求关系的市场行为,而且在世界历史视野下也是关涉资源竞合的治理行为,蕴含着系统性的全球治理效应。马克思恩格斯把自由贸易与国家崛起、大国竞争、世界历史联动起来考量:通过对欧洲国家的分析,洞悉了自由贸易话语权与国家兴衰之间的共振关系;通过对英美两国关系的省察,揭示了自由贸易博弈与大国竞争之间的深层联系;通过对自由贸易历史作用的二重性阐释,分析了自由贸易与世界历史之间的辩证共生关系。作为践行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场域,中国坚持在时代前进的逻辑中前进,推动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便利化,在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中提升经济全球化的包容性及普惠性,致力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13.
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的编制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这一任务,即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谋划未来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确定主体功能定位,明确开发方向,控制开发强度,规范开发秩序,完善开发政策,逐步形成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空间开发格局。  相似文献   

14.
中国金融制度的改革,在过去20年中取得什么成就,在今后应如何继续推进,这在世纪之交尤其在金融的重要性日益受人关注的时刻,是一个十分切合需要而又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的研究课题。张杰博士的新著《中国金融制度的结构与变迁》(山西经济出版社1998年版)正好为学术界提供了一份极高水平的答卷,值得祝贺。在这部著作中,作者极为详尽而有力地提出了以下8个观点:(1)中国经济发展史上长期以来受“二重结构”的困扰,当代金融制度改革过程亟待解决的也是这个问题;(2)国家也是“理性的经济人”,其“效用函数”基本上也…  相似文献   

15.
人力资源是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增长的最重要源泉,一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力资源状况如何,以及人力资源是如何得到开发和利用的,直接决定了该国在国际上的竞争力。该文从人力资源的概念出发,对人力资源的整体水平进行了界定,并依据相应的现状资料和数据,论证了中国目前人力资源虽然总量巨大、但质量不高,因此人力资源的总体水平不高,得到中国目前依然是一个人口大国而非人力资源强国的结论;进而通过对中国未来人力资源走势的分析,认为中国未来在相当长时间内不会出现劳动力数量的绝对短缺,人力资源数量不会影响人力资源的整体水平,整体水平的提高主要取决于人力资源的开发力度和结构等。最后,文章提出了如何更好地开发利用我国人力资源的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   

16.
钻石创新体系自组织演化与民族国家经济繁荣的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迈克尔.波特在名著<国家竞争优势>中强调,决定国家竞争优势的"钻石创新体系"绝非是静止不变的,而是动态的,要经过生产要素导向、投资导向、创新导向和富裕导向四个演化阶段.然而,波特教授并没有说明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钻石创新体系是如何动态演化的,更没有阐明钻石创新体系动态演化的动力学机制.为此,本文将在波特教授现有的钻石创新体系研究的基础上,致力于:(1)构建波特钻石创新体系自组织演化模型;(2)探讨波特钻石创新体系自组织演化路径与规律;(3)对波特钻石创新体系演化的动力学机制进行初探.最后,在此基础上,本文将试图从民族国家间钻石创新体系演变路径存在差异的角度,来诠释自工业革命以来世界经济繁荣中心出现更迭的内在驱动力.  相似文献   

17.
制度环境的改变引起制度变迁,制度变迁是特定制度环境下的制度安排。本文从制度环境和制度变迁理论的角度分析了我国《会计法》在1985年、1993年以及1999年的依次修订变迁过程,指出:制度环境的变化导致了《会计法》的演进,影响《会计法》变迁的制度环境主要是经济制度。并预计随着入世和修宪等会计法的制度环境的大变化,我国《会计法》也将重新修订。  相似文献   

18.
针对国家(地区)间贫富差距的问题,许多学者提出了真知灼见。阿西莫格鲁和罗宾逊在《国家为什么会失败:权力、贫困和繁荣的根源》一书中通过包容性制度和攫取性制度分析了国家失败的根源在于攫取性制度,而国家成功的必要条件为包容性制度。在攫取性制度下,经济增长可能会实现,但是不能够持续,只有包容性制度才能够实现经济的长期增长。文章认为,阿西莫格鲁和罗宾逊的理论是对寻租理论和分利集团理论的发展,但是他们都只能够解释国家贫困的根源,而不能够给出国家繁荣的充分条件。  相似文献   

19.
市场经济给意识形态领域究竟会带来什么?是垃圾,还是文明?多年来有过不少争议,至今恐怕还是有人称颂,有人狐疑。 中国经济出版社去年9月出版的《市场经济与思维变迁》一书,用江苏省苏南地区十几年来发展市场经济的明效大验,对上述问题作了一个令人鼓舞的回答。可以说,这本书是我国方兴未艾的市场经济的一曲颂歌。 江苏的苏州、无锡、常州一带,所谓“苏锡常金三角”,是我国乡镇工业的摇篮,  相似文献   

20.
王新红教授的《经济法的时代精神——经济法学若干热点问题冷思考》是一部经济法案例分析教材,从热点问题出发,由面及点,各个击破,不由使读者思考很多.教授由经济法的当代特征论述到界定、实施,并从法律层面具体化为市场监管、国企的有效改革、政府的宏观调控、政府采购的角色担当等热点问题剖析,脉络清晰,繁简结合,论证问题一针见血.其中对经济法当代特征,国有企业股份公司改组中的职工持股问题研究,新国资管理体制下国资委的扮演角色问题研究感触颇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