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提出城市独生子女父母养老方式选择的研究假设,依据调查数据,描述首批独生子女父母养老方式的选择,探索应对我国大规模急速老龄化的养老战略选择,分析不同养老方式对养老资源的不同发掘整合结构及功能、不同养老方式需要的条件,以及经济住房困难和富裕家庭对不同养老方式的选择。依据老年人不同自理能力,提出对城市独生子女父母养老模型的建构思考,探索规避老龄社会养老风险的制度架构。  相似文献   

2.
独生子女政策提出三十多年后,独生子女父母开始步入老龄化,在他们未来的养老进程中,除了家庭和子女在养老方面的帮助,来自政府的财政资金帮助也是必不可少的。面对未来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困难,需要政府和家庭共同面对,解决独生子女父母养老保障问题是家庭的责任,也是政府应尽的职责。  相似文献   

3.
透过独生子女外移父母光鲜亮丽的背后,揭示他们面临的养老困境,为独生子女即将外移或已经外移父母,从精神、经济到情感、文化等方面提供切实可行建议,促使他们早思考、早决策、早准备即将面对的养老问题.  相似文献   

4.
自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产生了为数众多的独生子女家庭。随着独生子女家庭的增多,父母的养老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成为家庭和社会的一个突出矛盾。如何应对独生子女家庭的父母养老问题无疑需要养老产业的快速发展。因此,采用SWOT方法对当前我国养老产业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有利于推动养老产业的快速发展,来应对"未富先老"状况下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挑战,从而提升我国老人的生命质量和晚年生活幸福指数。  相似文献   

5.
丁晨 《当代经济》2016,(22):98-100
自1970年我国推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我国城市中形成了大量独生子女家庭.面对社会的急剧变迁,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问题已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本文基于贝克风险社会理论视角,阐述独生子女家庭的父母在养老方式选择上的差异,分析养老问题上存在的风险因素,并从制度完善、家庭支持和社会网络建构三方面提出规避养老风险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失独父母"是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大多数生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是80年代施行独生子女政策后的首批执行者,他们恰逢中年甚至老年时期遭遇独子死亡。因失去子女而将要面临非常庞大的养老问题、医疗问题、心理困难等问题。老无所依,老无所养,失去精神寄托,受到巨大的精神和情感打击,在这个层面上来看他们成为了中国计划生育政策的间接牺牲品。由失去成年独生子女的父母群体面临的养老问题,近年来受到了学者以及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这些积极响应国家政策的"光荣一代",他们精神上承受着丧子之痛,生活上承受着孤苦无依,如今更面对着疾病困扰、养老艰难等一系列现实生活中实实在在的难题。  相似文献   

7.
农村独生子女家庭养老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我国农村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独生子女群体,目前累计已有独生子女户3000多万。由于子女的惟一性,而广大农村地区又缺少养老保险,独生子女父母如何养老正成为目前农村当中的一个严峻和现实的问题。本文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建议。  相似文献   

8.
中国目前独生子女数量超过1.5亿,每年由于独生子女死亡新增7.6万失独家庭。独生子女的去世使得独生子女家庭结构断裂而成为特殊的空巢家庭,失独父母的生活福利受到了严重影响。利用2013年陕西省专项调查数据,分析了失独家庭在生理福利、心理福利、经济福利、社会支持和养老状况等方面的弱势性和差异性。失独家庭生活福利的各个方面都显著脆弱于一般家庭;失独家庭虽然由于丧子具有一定的共性,但其群体内部由于失独父母特征和去世子女特征差异而显示出部分生活福利的差异性。应改进和细化现有的失独家庭扶助政策,充分考虑政策目标群体差异性,有针对性地进行扶助。  相似文献   

9.
失去独生子女的父母的养老问题逐渐成为一个日趋急迫的社会问题,也是老龄工作中的新问题。用优势视角基本理念分析失独老人的养老问题,研究他们年老时存在的精神、经济、生活等一系列养老困境及原因。个人、团体、社会应共同帮助他们抚平精神创伤,改变外部环境中的不利因素,使其融入社会,实现个人优势与其生活环境的整合,以逐步帮助他们走出困境,安享晚年。  相似文献   

10.
在对已有的相关研究结论和数据进行分类和总结的基础上,主要以文献研究法总结分析了第一代城市独生子女的规模、家庭结构、伤亡风险等基本内容。对第一代独生子女家庭未来可能面临的养老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并从经济支持、日常生活照顾和精神赡养等三方面对目前的独生子女家庭养老观点和结论进行了梳理归纳。期望通过总括性和前瞻性的探讨来应对和缓解即将到来的独生子女家庭"少子高龄化"养老危机。  相似文献   

11.
对青岛市20世纪70年代政府实行“晚婚晚育,计划生育”政策后出生的部分城市青年独生子女家庭进行了调查。独生子女家庭养老负担很重,问题很多,会直接影响社会发展。全社会应及早重视独生子女家庭养老问题。  相似文献   

12.
据2007年7月山东省人口计划生育委员会和山东省计划生育协会进行的生育关怀对象摸底调查,全省意外死亡的独生子女的父母共有37899人,占当时独生子女父母总数的0.22%,其中母亲年龄在49岁以上的父母共有15754人,占独生子女父母总数的0.095%。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个体家庭、网络家庭和亲属圈家庭的构成方式、相互关系和变动特征进行了探讨。根据本项研究,近代之前传统时期具有抚幼养老功能的个体家庭受到官方和民间重视和推崇;父母在世时兄弟分家被抑制,网络家庭成长空间被挤压;亲属圈家庭是个体家庭获取社会资源的基础和主要的求助对象。近代以来,特别是解放以后,个体家庭的抚幼养老功能被分解;多子家庭亲子分爨形成网络家庭占据主导地位,养老责任由子代单元家庭分担,“家内”养老被“家际”养老所取代;亲属圈家庭对个体家庭的维系作用降低。当代社会,现代法律制度为双系网络家庭的产生创造了制度环境,人口控制政策下独生子女家庭大幅度增加是其产生的生物基础,城市化则成为双系网络家庭发展的推动力量;亲属圈由于已婚女儿与娘家构成网络家庭而削弱,并在部分两代及以上均为独生子女的家庭中趋于消失。  相似文献   

14.
第一代独生子女大规模进入婚育年龄,由于此类家庭关系的特殊性,势必对传统的家庭居住方式产生冲击。利用2006年苏州市20-29岁育龄妇女家庭户调查资料,通过列联交互表与卡方检验的方法,判断已婚独生子女居住方式与非独生子女的差异性。总体上,已婚独生子女与父母的居住方式依然以从夫居为主,但也出现了夫妻之间从妻居、父子之间从子居、双方父母之间从独居等新的居住安排形式,这种居住安排与理性选择理论相一致,意味着新生家庭会根据现实需要作出相机选择。比较而言,已婚独生子女家庭更侧重父母的需求,而已婚非独生子女家庭更侧重子女的需求。  相似文献   

15.
基于近年出现的“佛系青年”“躺平”等现象,本文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使用有序probit、工具变量法和条件混合过程(CMP)估计发现,独生子女身份对非认知能力中尽责性维度的影响存在两面性。与非独生子女相比,独生子女在主观态度上更具尽责性高分特征,但在客观行为上尽责性得分更低。在乡村样本、男孩样本和父亲从事体制内工作的样本中,独生子女身份对行为尽责性的负面影响更为明显。机制检验表明:父母参与的频率相对较高,是独生子女态度更积极的原因之一;在家庭内部分工中,独生子女较少参与家务劳动,是其行为尽责性低分特征的重要根源。本文的研究结论为父母生育决策、教养方式以及国家人口政策提供了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16.
周长洪 《经济学(季刊)》2011,(1):95-102,112
持续了30年的现行生育政策,在对人口控制发挥巨大作用的同时,也在积累负面人口、经济、社会效应:推动人口年龄结构畸形,加速人口老龄化;挤压农民进行生育性别选择;对城乡人群生育权利限定不平等;阻碍新生代教育素质提高;产生大量非意愿独生子女家庭,积聚家庭发展风险和父母养老困境;在城乡户籍一体化改革背景下,该政策可执行性越来越弱等。调整现行生育政策,使之有利于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有利于家庭生育权利保护,是一件迫在眉睫的事情。  相似文献   

17.
陈澍 《江南论坛》2015,(2):55-56
理论界并没有给"失独家庭"一个确切的定义,比较全面的说法是:独生子女由于意外事故或疾病死亡或重度伤残,父母受制于较大的年龄无法再生育子女的家庭。由此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群体规模庞大;二是养老问题突出;三是家庭内部关系破坏。一、"失独"家庭形成因素1.制度性风险。"失独"家庭的存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因于中国多年来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中共中央  相似文献   

18.
利用江苏、四川两省1206名农村子女的抽样问卷调查资料,以农村非独生子女为比较对象,描述农村独生子女的学校教育特征,并从微观层面提出解释。农村独生子女的学校教育优势明显:文化水平更高、上重点学校的可能性更大、享有更多的家庭教育投入;独生子女身份、性别等个人因素,尤其是父母的文化水平、家庭的经济条件等家庭因素,能为农村独生子女的学校教育优势提供一定的解释。  相似文献   

19.
亲子教育中的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庭是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场所。家庭是否和睦、父母亲的教育方式是否合适,直接影响到青少年能否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现在由于独生子女的家庭越来越多,父母亲对子女很容易偏向娇生惯养。即使父母亲很想把子女教育好,但由于这一代独生子女的父母普遍受的教育不高,或者大多数父母缺乏教育学、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再加上现在的信息化时代,子女的接触面很广;所以很多父母对教育子女感到力不从心或不知所措。归结起来,现在父母管教子女有两大方面的误区。 父母期望方面的误区 期望过高 现在许多父母对子女有很…  相似文献   

20.
王跃生 《开放时代》2012,(2):102-121
本文以2010年“中国家庭结构与代际关系变动分析”调查数据为基础,考察65岁及以上老年人的居住方式、生活费用来源和起居照料。农村65岁以上老年父母以与已婚子女共同生活为主,但独立生活已显示出增加趋向;城镇老年人则呈现独立生活和与子女共同生活并存的局面。城市社会养老保障制度之下,子代的“实质”性养老责任逐渐被“非正式”或形式养老所取代,“刚性”供养变为“弹性”支持。而养老保障制度尚未建立起来的农村,老年父母,特别是父亲尽可能参加农耕及其他有收入的劳动来减少子代赡养负担。70%的老年人从生病至去世在一年之内,多数老年人并没有给子代照料带来很大压力。子代养老中的性别差异在城市已经弱化,相对来说儿子承担养老的比例高于女儿;在农村,儿子仍是父母养老的主要承担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