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运用发展经济学的人口转折模型理论,分析了我国由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向低出生率,低死亡率转折的人口模型,指出由于人口基数庞大,总量膨胀态势将在较长时期内存在,西部一些省区和少数人口仍然呈现出高出生率、高增长率、低人口质量。在分析形成原因及后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可持续适度人口理论及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2.
新中国成立后,和田地区社会经济面貌的改善,给人口增殖创造了良好条件,和田地区人口从过去的“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增长率”转入到“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增长率”的新局面。这标志着和田地区的人口形势已经发生了历史性的转折。根据六次人口普查资料,对和田地区建国以来的人口发展情况及人口快速增长原因进行分析。上述分析能够对和田地区的人口发展战略有所启发与帮助。  相似文献   

3.
“未富先老”对经济增长可持续性的挑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一、超常的人口转变导致超常的老龄化 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由于实行了以“提高人口质量、控制人口数量”为目标的计划生育政策,中国得以在较短时间内完成了从“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和高自然增长率”到“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的人口转变过程。与这种变化相伴随的,则是人口年龄结构的转变,老年人口比例迅速提高。  相似文献   

4.
梁添勇 《时代经贸》2013,(22):185-187
人口年龄构成不同,对人口再生产、社会经济、教育卫生、社会负担等都有不同影响。研究人口年龄构成可为不合理人口年龄结构调整、教育卫生公共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我国自20世纪70年代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已由。两高一低。人口增长模式转变为。三低。人口增长模式,人口年龄构成发生了很大变化。本文以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为依据,通过对全国、福建省和龙岩市普查资料及与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对比分析,揭示了全国、福建省和龙岩市人口年龄构成的变化,阐述了这种变化对教育事业发展的影响,尤其对教育布局和教育结构的影响,提出了适应人口年龄构成变化后教育发展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5.
中国自1973年全面推行计划生育以来,在不到30年的时间内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历史性转变:人口再生产由“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转向“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标志人口增长水平的妇女总和生育率从20世纪70年代初的54下降到2000年的1.8,并稳定至今,比其他发展中大国提前半个多世纪跨人低生育水平国家行列。  相似文献   

6.
一、稳定低生育水平的重要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决定》指出“人口问题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长期面临的重大问题,是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和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在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之后,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主要任务将转向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由此可以看出,稳定低生育水平不单纯是计划生育问题,而是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能否实现的重大问题,关系到能否实现我国…  相似文献   

7.
马凤菊 《经济师》2008,(3):286-286
文章认为,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进入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新阶段,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必须全面加强优质服务,为促进社会和谐做贡献。  相似文献   

8.
在人口学家和经济学家都感兴趣的话题中,“人口红利”是其中之一。 我国快速的人口转变不仅带来了低出生、低增长和人口年龄结构老化的人口学后果,而且也产生了人口红利、人口负债、人口安全、人口风险等经济社会后果。  相似文献   

9.
本文提出了到2020年瑶族人口发展的高、中、低三个方案,并根据此方案预测的结果对瑶族未来人口结构的发展变动进行了分析。研究中方案预测的数据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瑶族人口的实际数据非常吻合,因此可以将中方案作为制定未来瑶族人口发展战略的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0.
张丽丽 《新经济》2014,(22):49-51
一、人口红利与贸易顺差 据《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报告(2007)》指出:“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使人口年龄结构变化依次形成从高少儿、低老年型的高人口抚养比,到低少儿、低老年型的低人口抚养比,再到低少儿、高老年型的高人口抚养比的三个不同阶段。在第二个阶段,劳动年龄人口比重高,  相似文献   

11.
谷岚  王宏 《经济咨询》2006,(5):22-23
一、我国转型时期农民养老保险现状 所谓转型时期,是指中国目前处于人口增长转型和经济社会转型两个重大的转型阶段当中。人口增长转型,是指由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增长率向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增长率转变的过程。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医疗卫生条件不断改善,人均期望寿命延长,加上长期以来严格执行的计划生育国策,中国目前正面临着日益加剧的人口老龄化、高龄化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大连市作为在全国较早进入低生育水平的地区,经历了严格控制人口增长、稳定人口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三个阶段,人口计生工作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13.
2007年1月22日新华社受权播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在此之前的1月11日,国家计生委公布了《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报告》。在这两份文件和报告中,值得注意的一个提法,是认为中国总和生育率在未来30年应保持在1.8左右,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人口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4.
浅谈中国人口文化素质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王桂花,张银光1.中国人口文化素质状况根据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资料,我国人口文化教育构成特点是低文化层次的人口比重极大,而高层次人口比重却极小,呈“金字塔”型。我国人口总体文化构成很低,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人口不足...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人口、资源、环境现状与政策建议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一、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的现状 (一)人口政策的实施取得显著成效,人口实现低增长。 自20世纪80年代计划生育政策实施以来,全国累计少出生3亿多人。“九五”期间,妇女总和生育率保持在2.1的更替水平以下,我国人口再生产实现了从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到低出生、低  相似文献   

16.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拥有13亿人口,这个庞大的群体存在着各种显性和隐性的问题,正在多位地影响着我国资源、环境、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人口问题解决不好,必将影响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中国人口发展已经进入稳定的低生育水平阶段,但未来十年人口的四大高峰问题倪端出现:人口总量高峰、就业人口高峰、人口老龄化高峰、流动人口高峰,给中国未来经济发展带来沉重的压力。  相似文献   

17.
中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这是我国最大的国情特点之一,这一特点决定了我国在不同时期的人口基本国策.由于我国正在经历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现代人口转变,花了50-60年的时间基本实现了传统型的"二高一低"(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向"三低"转变(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转变,无论是妇女生育率,还是其他主要人口指标,都从一个典型的欠发达国家类型迅速转变为发达或较发达国家类型,也面临了类似于发达国家的人口问题,如迅速的少子化和日益严重的老龄化挑战.这是30多年前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红利的结果,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现代化进展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8.
(一) 人口问题同世间一切事物一样,有它自身的历史发展进程。从历史上看,人口发展有其共同的趋势,但在每个社会形态里,人口问题的表现形式及解决途径又各有不同。从人口发展史看,人类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增长;第二个阶段是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增长;第三个阶段是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增长。这几个阶段是  相似文献   

19.
目前,落后地区人口与生态矛盾日益尖锐,其原因除人口增长过快外,还在于环境人口承载力的低下,这也是为什么尽管落后地区一般较之发达地区人口密度要低,自然资源要丰富,而其人口膨胀所带来的生态恶化反而更加严重的根源。因此,本文认为,在全力控制人口增长的前提下,提高环境承载力,是落后地区缓解人口与生态矛盾的一种从优选择。  相似文献   

20.
2006年12月17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审时度势,做出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这是继1991年《关于加强计划生育工作严格控制人口增长的决定》,2000年《关于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决定》之后,中共中央国务院做出的又一个重要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