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国外"流动人口"的概念由于户籍制度的存在,流动人口在中国有其特殊的含义。对这种人口的流动,国际上更通用的称法是"迁移人口"(Migrant Population)。为此,在定义"流动人口"之前,有必要了解一下国外对"迁移人口"的定义。根据国际人口科学联盟编写的《多语种人口学辞典》(Multilingual Demographic Dictionary),"迁移"是指"空间移动的一种形式,包括常住址的改变,并常跨越行政边界。这种常住址的改变可以是长期的,半长期的,甚至是短期的"。联合国迁移人口权利公约  相似文献   

2.
人口大规模的迁移和流动是中国由农业社会走向工业社会,由计划经济体制走向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的必然现象,并将伴随我国现代化的全过程.同时,流动人口规模急剧增大也不断给政府相关管理服务带来巨大挑战.因此,在新的形势下,如何转变政府职能,加强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工作,就成了构建和谐社会一个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3.
流动人口并不是一个全新的现象.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以及原有二元社会经济结构的逐步打破,我国流动人口规模迅速增加.数据资料显示,改革开放之初的1982年,我国流动人口的总量仅为3000万人①,占人口总数的2.97%;而到2000年,流动人口规模已经发展到12107万人,占人口总数的9.55%,其中省内流动的有7865万,占流动人口的65%,跨省流动的有4242万,占流动人口的35%.由此可见,大规模、跨地区的人口流动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经济转型过程中一种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4.
拉文斯坦移民法则与我国人口的梯级迁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重新解读了拉文斯坦移民法则,在对我国移民历史进行追溯的基础上,认为人口迁移的非经济理性因素占据我国移民历史的主要部分,从人口流动及迁移现象与移民法则的差异出发,解释了农民工收入回流和房地产涨升的相关原因,总结出我国人口梯级迁移的特点,并提出了人口迁移宏观操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迁移流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着,并且在可预见的将来其势头不可阻挡.据统计,目前我国的流动人口已经达到1.5亿左右,并且其增长势头仍然强劲;与此同时,人力作为一种资源越来越依据市场规则配置,岗位的频繁转换和地点的不断变更,使中国人口出现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快速迁移流动的局面.这一社会现象不仅改变着我国的经济社会结构,而且对我国国防建设也产生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口的迁移流动不断增强,城市化进程迅速加快。由此也产生了一系列的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使很多人对人口的迁移流动和城市化持否定的态度。与此相反,本文从迁移人口素质的提高、人口的集聚效应,以及相应的生产效率、资源利用率的增加,促进环境污染的治理和资源的循环综合利用,有利于迁出地的生态  相似文献   

7.
流动人口实现市民化的程度可能与流动人口迁移的具体模式有关.利用全国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动态检测调查2017年数据的实证研究表明,迁移模式对流动人口的市民化存在以下影响:第一,相对于单独流动而言,只与子女一起迁移、只与父母一起迁移、与配偶和子女一起迁移、与配偶和父母一起迁移、与配偶子女和父母一起迁移对流动个体市民化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与配偶子女和父母一起迁移对市民化水平的提高程度最大,大约使流动个体市民化水平提高5.8个百分点.第二,只与子女一起迁移、与配偶和子女一起迁移这两种迁移模式对年轻流动个体、女性流动个体和高中以上学历的流动个体市民化水平的影响不显著;对于这三个群体,父母在提高其市民化水平方面的积极影响仍然存在,且边际影响更大.第三,对于未婚流动个体,与父母一起迁移对其市民化有显著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8.
我国非户籍迁移人口的结构与数量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的快速增长,人口流动的数量逐年增加,流动的范围越来越广,流动人口的数量规模、内部结构和来源去向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文章利用1990年、2000年第四、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和其他经济数据,通过自行汇总统计,对我国的非户籍迁移人口流向和原因作简要分析,并在对迁移人口与城乡收入差距、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之间进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针对规模过大的非户籍迁移人口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提出应对建议。  相似文献   

9.
流动人口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改革开放,我国人口的流动日益频繁,外来流动人口参与、影响着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本文从正反两方面分析了流动人口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流动人口有序发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迁移流动人口的原因及社会经济背景的分析,以及对欧美及日韩发达国家的城市化过程中人口流动迁移经验的借鉴,提出了中国在面对人口问题和本国的特殊国情务件下如何更好的引导流动人口进入城市,并且使他们真正的实现到产业工人的转变,从而进一步的推动我们的城市化进程,促进我们经济社会以及农村和城市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1.
彭一娟 《城市建设》2010,(7):439-440
本文通过对迁移流动人口的原因及社会经济背景的分析,以及对欧美及日韩发达国家的城市化过程中人口流动迁移经验的借鉴,提出了中国在面对人口问题和本国的特殊国情条件下如何更好的引导流动人口进入城市,并且使他们真正的实现到产业工人的转变,从而进一步的推动我们的城市化进程,促进我们经济社会以及农村和城市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2.
伴随着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化的不断扩大,出现了大规模跨省区的人口流动.尽管影响人口流动的因素很多,但当前引起我国区域间人口流动的主因素乃是经济因素,经济利益是激发人口流动的强大动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同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不一,地区间、城乡间差距拉大,使得人口迅速以较大规模由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向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流动.因此,要引导人口合理流动,缩小区域经济差异.  相似文献   

13.
农村劳动力迁移流动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劳动力的迁移流动极大地解放了农业生产力,推动了我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和社会发展.目前,迁移流动的农村劳动力已成为我国工业化发展的重要支撑,外出务工的流动示范效应及回流也已成为拉动当地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和带动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动力.  相似文献   

14.
河南省作为劳务输出大省,劳动人口的流入和流出始终是国家关注的焦点.随着近几年河南省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国家支持中原地区发展的政策倾斜,劳务人口的流动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本文主要通过实证分析来研究流动人口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本文首先简述省内人口流动现状,其次本文采用灰色关联模型进行分析得出,省际人口流动对河南省经济发展的拉动潜力还存在,省内流动人口是提高河南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最后本文给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的30年来,我国各类出国留学生总数达一百万人以上,但是回国率却不足三成。这种智力外流现象可以用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型来进行解释,智力外流的人数是人才流动的预期净收益差异的函数,而在计算这种预期净收益差异时,除了考虑国内外工资收入的差异外,还必须考虑就业概率、人才迁移的直接成本和心理成本。  相似文献   

16.
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与迁移是我国经济发展,特别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云南的广大农村地区,作为人口流动与迁移的净流出区,由此所带来的农村社会经济的影响是显著的。  相似文献   

17.
生产力是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改革开放后我国的人口流动性变大,基于对优越生活向往的本性,人口逐渐向大城市流动,同时也由短期流动向长时间的迁移转变。生产力的转移导致我国的区域经济发展出现很大的分层,城市人口越来越多,经济发展速度飞速提升,从而使得更多的人才涌向城市,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同时发展缓慢的城市难以留住人才,发展更加艰难。人口流动对经济发展意义重大,因此,对人力资本发展的研究十分必要,文章拟通过分析户籍制度改革后人口迁移的变化来分析人口迁移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中国人口流动呈日趋活跃态势。区域经济的竞相发展,使人口流动的区域和模式不断发生变化。总体来看,这种变化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第一,人口向东部沿海地区的集中化迁移流动趋势越来越强;第二,向东部沿海地区迁移集中的人口又主要选择迁  相似文献   

19.
我国城市化过程中的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动人口子女是我国一个庞大而特殊的社会边缘群体.在高速城市化带来人口大规模流动以及户籍制度和教育体制滞后的背景下,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日渐严重.本文依据第五次人口普查等资料,详细分析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的受教育情况,研究发现其问题.同时还分析我国关于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的政策变迁及其效应.最后,从学校建设,义务教育制度、经费,户籍制度等六个方面提出针对性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中国人口迁移流动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我国人口迁移率达9.74%,人口流动率达12.33%。人口的迁移流动,以经济因素为主,以女性为多,且迁移流动者的文化程度普遍高于其他人口。由于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差异,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口向城市迁移。按城市化发展规律,城镇化发展需要的新增人口数量,低于农村人口外出迁移数,农村人口迁移对城市发展带来很大压力。为了实现人口顺利迁移流动,需要相应的配套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